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明報社論: 特首選舉:牛渚燃犀 百怪畢現




今次特首選舉,由於有兩名建制派人士參與,有實質、具真正意義的競爭,很多人寄望透過良性競爭,積累健康選舉文化,使2017年普選特首時借鑑。可惜,迄今所見,有益的積極因素多與民主派有關,例如民主派完成了全民參與的初選,選出何俊仁代表競逐,而建制派參選人連同台辯論都避得就避;環繞建制派參選人的事態,並未顯示太多良性互動之餘,卻有本應獨立自持的學術機構,捲入民調數據風波,使特首選舉產生牛渚燃犀(渚,粵音「主」,《晉書》載溫嶠曾到牛渚磯,點燃犀牛角,看到水中有許多怪面。牛渚燃犀即指洞察奸邪),百怪畢現效果,實在始料不及。

浸大特首民調低級錯誤  反映學術為政治服務?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轄下「傳理調查實驗室」,做特首選舉民調,但是在整個民調未完成之時,本月14日,浸大公布梁振英和唐英年支持度差距收窄至6.5個百分點,經傳媒報道後,客觀效果上,起到唐英年得到愈來愈多市民支持的印象;不過,3日之後,浸大在網上低調上載「補充」版本,表示調查實際到14日才全部完成,梁唐支持度差距實為8.9個百分點,較14日的公布,差距多了2.4個百分點。從已知情看來,浸大這次民調,從專業和技術操作層面,都有可議之處,而浸大民調是否秉持獨立、客觀、可信,使人頓生疑問。當中包括:

1〕調查原本以抽樣1000人為目標,但是在訪問了836人後,浸大已經公布截至12日的調查結果,與浸大去年12月同一調查比較,梁振英和唐英年支持度差距收窄至6.5個百分點。但是,浸大在公布這個結果的同時,繼續做調查,3日後並在網上公開「補充」版本。同一個調查,分兩次公布結果的做法,學者認為較為罕見,即使如此,若浸大公布第一個結果時,說明調查未完成,尚有後續公布,公眾知道首個結果不能作實,則分兩次公布結果,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14日公布時,浸大並未交代這點。

這樣的話,調查「中途截數」,「製造」了對唐英年有利的客觀效果,則浸大這次特首民調,會使人質疑是否有隱蔽議程。

2114日公布的「中途截數」調查結果,並未作加權處理,在具代表性隨機民意調查中,加權乃必需程序,否則會出現嚴重誤差。例如,據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撰文分析(刊今日觀點版),浸大的民調,1829歲組別,梁振英的支持度是唐英年的3倍有多,3049歲組別,梁振英的支持度也高出唐近五成,而50歲以上組別,梁就只略高於唐。若受訪者樣本中,50歲人士比例較香港正常人口分佈大時,調查結果就有偏差,唐梁支持度差距就縮細了,需要加權來調整。

加權於專業民調,宛如ABC那麼簡單,除非浸大「傳理調查實驗室」是業餘機構,根本不懂民調基本要求,否則,犯上這種低級錯誤,實在匪夷所思。但是,現在客觀效果有扭曲調查結果、誤導公眾之嫌,則浸大處理這次民調,難免使人有其他動機和目的之思。

3〕此事還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浸大內部知情者對《明報》記者透露,113日收到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指示,要即日運算還未完成的調查結果,實驗室有成員反對,不過,趙心樹以「話事人」身分,運用權力,公布「中途截數」和未經加權的數據。第二,浸大以往公布調查結果,都經由公關處以電郵和傳真通知傳媒,114日公布未完整結果時,也是這樣做,不過,117日的「補充」版本,只是上載上網,並未按以往程序發布。浸大處理之閃縮,使人有更多疑竇。

趙心樹院長對傳媒報道,回應說有不同聲音好正常,又表示無人向他施壓。這個回應,顯然在迴避問題。老實說,傳媒質疑浸大這次民調,並非什麼不同聲音,而是質疑浸大的公信力、動機和目的,關注學術機構獨立自主的核心價值,是否受到侵損。趙心樹所說無人向他施壓,可能是真話,他的取態和做法,若根本就是整個操作的一部分,那當然確實不存在施壓了。不過,這就是另一個使人更忐忑的問題了。

事涉清譽學術成果  浸大校方應主動調查

此事太多使人質疑之處,而事態性質,不但對浸大聲譽帶來極壞影響,對於浸大數十年經營所得學術成果,也受到重大衝擊,此外,此事是否折射本港黌宮學府已經出現微妙變化,值得深入探討,因為此乃涉及香港其中一項核心價值,是否又被攻陷了。我們深信,重視公信力、珍惜清譽的學府和學者,對於學術為政治服務,都不屑為之,因此,浸大校方應該主動介入調查事件,公布事態真相,使公眾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次民調事件,或許只是特首選舉的插曲,不過,箇中疑竇和所觸發聯想,卻使人十分不安,而事態所折射出來的一些面譜,宛如牛渚之下的各種鬼怪,都被照射出來了。我們深切期望,特首參選人務必堅持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否則即使勝選,賠上的卻是香港命脈,大好香港,就被糟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