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

明報社評: 副局政助忌政治酬庸 用人唯才宜寧缺勿濫




上周候任特首梁振英宣布決定公開招聘副局長及政治助理,更引入唐英年陣營的胡定旭參與遴選。副局及政助在曾蔭權任內首次招聘時,被指黑箱作業用人唯親,梁振英決定公開招聘,有助提高透明度及認受性,但新措施絕不能淪為政治包裝,切忌將副局長和政助作為報答政治支持者、向親建制政黨輸送政治利益的工具,必須堅持用人唯才寧缺勿濫的原則。

新一屆政府決定保留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職位,但每個政策局只會獲批每年120萬元聘請政助,不可以像現時般以10多萬元月薪聘請一個助理,而是每月用10萬元聘請23人,每名助理的月薪相應下調至數萬元。候任特首梁振英已向各政黨及政團招手,希望他們推薦副局長或政助人選,上周四更發出公開招聘通知,呼籲有志者自薦去信候任特首辦。

政助制度有原罪  新思維打破枷鎖

這次招聘副局長和政助,梁振英設立遴選工作委員會,由他親自擔任主席,成員除了嶺南大學校董會副主席高靜芝、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及候任特首辦主管羅范椒芬,還包括了唐英年支持者、總商會主席胡定旭。由委員會初步遴選後,再由相關的司長及局長挑選人才。

副局政助制度當年推出時先天不足,後天殘缺不全。擴大政治任命制度,必然會削弱傳統的政務官決策制度,在官場內部自然備受質疑,當年找來的人選更被指是「政治見習生」、「唔夠班」,但工資卻超高,與其幼嫩的政治歷練不成比例,更有不少人選被指是當時特首辦主任陳德霖的親信。曾蔭權當年招聘時,雖然同樣設有聘任委員會,但操作過程黑箱作業,用人唯親的影子甚濃。雖然曾蔭權政府力撐找來的都是人才,物有所值,但實際情公眾看得分明,多數副局長和政助就任後政績欠奉,沒有履行向議會和公眾解釋政策的基本職責,躲在辦公室裏學政務官般開會和寫文件,副局政助制度從此沾上了「政治原罪」。

要打破這個原罪,梁振英政府必須有新思維,除了降低政助的工資,還要以更開放的招聘程序,找到更符合條件的政治人才,並且須要求獲委任者持續不懈地執行面向議會、傳媒和公眾的政治說服工作。公開招聘、遴選委員會包括唐營中人,這些做法都較以前進步,有助提高制度的認受性,但只是走對了第一步,關鍵是結果。

市民期望已提高  政治酬庸勢反彈

副局與政助目前仍處於招聘初階段,最後人選仍未出台,社會不宜「未審先判」,但民眾有權提出意見和訴求,可以對遴選程序和遴選結果有所期待,梁振英政府應視此為鞭策與動力,認真回應用人唯才的社會期望,找來及格稱職的人選。如果最終出來的結果顯示,不同政治背景的人都能入局,而且都有良好學歷和相關的政治經驗,並且敢於積極面對議員、記者和公眾,公眾才會相信新一屆政府真正做到不分黨派、用人唯才。

若遴選委員會在申請人中一時間無法找到足夠的合適人選,就應抱覑「寧缺勿濫」的原則,寧願讓部分職位暫時懸空,留待日後找到合適人才再作聘任,勉強任用不夠資格的人,只會適得其反,兩敗俱傷。如今社會的期望很高,市民若發現政府言行不一,口講「為港儲備政治人才」,但找來的又是見習生水平的庸才,甚至發現當中有職位被當作政治酬庸,廣招建制派親信,大搞馬房文化,市民的失望與反感或會瞬間爆發,新政府的民望勢將受到嚴重考驗。

有政治分析指出,加入胡定旭是梁振英欲擺出「大和解」的姿態,但從一般市民的角度來看,大和解與否只是政治權貴之間的權力遊戲,與大眾無關,社會關注的由始至終是人選是否稱職,是否物有所值,能否有助施政。若強求大和解而把職位拿來「分餅仔」,甚至為求安撫競選對手而把任命當作政治酬庸,大舉招攬唐英年支持者,這只不過是另類的用人唯親,打覑和解之名而行黑箱作業之實,公眾同樣不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