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李天命 - 第Ⅱ部分: 詭辯與思辯



一、順手一刀破盲辯

如前所述,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於例示思考方法的運用,並由此引到對思辯之道作一探討.茲承接前面「上帝與石頭」的問題,順便破斥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的詭辯,以此作為討論思辯之道的踏腳石.

讓我們造「盲辯」一詞來指稱「盲撞式」的、盲目胡混的詭辯.那是詭辯之中最劣的一種.下邊要破斥的論調,就是一種盲辯.

一本借武俠小說的形式來「傳道」的宗教書[]4表示,從某三個角度就能解決「上帝與石頭」的問題.為方便稱呼,暫稱此論調為「三個角度論」,簡稱為「三角論」.由下面的分析可見,三角論的三個角度,叫做「盲角」似較貼切一些.現在著手分析這三個角度.

(A )三角論之第一盲角:概念錯亂

「你說讓‘上帝’去‘搬起’時, 似乎將物質界一種有限的能力混淆地應用到非物質界的上帝身上, 在物質界的觀察中,‘搬起’的行動是有限的, 而我們說到上帝的能力時, 卻是無限的,我們用‘搬起’一辭加在上帝身上, 事先已意涵有搬不起的可能性, 這是混亂辭句應用的不同領域,將有限能力的辭句勉強加在無限能力的領域上,自然因此制造出一個矛盾命題以說明上帝並非全能,但這只是魚目混珠的方法,不是基於真正的理性推論.[]5

我們試認真地問問自己:可知道上面一番話究竟說了些什麼、論証了些什麼嗎?

(1 )「將物質界一種有限的能力混淆地應用到非物質界的上帝身上」是什麼意思呢?怎樣算是將一種能力應用到上帝身上?是否摸上帝一把?踢上帝一腳?高呼上帝因而嚇得上帝一跳?......再者,如何算是將一種能力「混淆地」應用到上帝身上? 是否胡亂地摸上帝一把?胡亂地踢上帝一腳?胡亂地高呼上帝因而嚇得上帝胡亂地一跳?......

(2 )「我們用‘搬起’一辭加在上帝身上, 事先已意涵有搬不起的可能性」,這個講法恐怕是信口開河現在我們就用「搬起」一詞來說及上帝(三角論者稱此為「加在上帝身上」):「上帝必能搬起任何東西」這意涵了什麼「搬不起的可能性」呢?

(3 )「這〔用‘搬起’一辭加在上帝身上〕是混亂辭句應用的不同領域, 將有限能力的辭句勉強加在無限能力的領域上, 自然因此制造出一個矛盾命題以說明上帝並非全能, 但這只是魚目混珠的方法,不是基於真正的理性推論.」這段話正是一番盲目混亂的說法,不是基於真正的理性推論的--

第一、邏輯並無「混亂〔混淆〕辭句應用的不同領域......自然因此制造出一個矛盾命題」這麼一個原則.不僅如此.三角論的這個說法根本是錯謬的.理由如下.混淆辭句應用的不同領域即是把語辭胡亂配搭,例如「這交響樂有半斤重」、「他把核能應用到2 這個數的身上」等說法就犯了胡亂配搭語辭的毛病(三角論恰恰充斥著這種毛病,所謂「將......能力......應用到......上帝身上」,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像這樣把語辭胡亂配搭,結果會制造出無意義的辭句,而不會「自然因此制造出一個矛盾命題」,因為,矛盾命題是必然為假的,但無意義的辭句卻連「假」這個資格都缺乏,因為無意義的辭句根本稱不上真假.

第二、「將有限能力的辭句勉強加在無限能力的領域上」,這是一種語意曖昧、文理錯亂的講法什麼是「無限能力的領域」呢?那大概是指上帝(......加在上帝身上......加在無限能力的領域上」).問題是:上帝是一個「領域」嗎? 如果上帝是一個「領域」,那麼「上帝對亞當說」豈非涵蘊著「一個領域對亞當說」?這是什麼意思?另一個更有趣的問題是:何謂「有限能力的辭句」?世界上有清晰精練的辭句,有曖昧錯亂的辭句(可參考三角論)﹔有優美動人的辭句,有丑劣絕倫的辭句(可欣賞三角論)﹔然而什麼是「有限能力的辭句」呢?(有沒有「無限能力的辭句」?)看來「有限能力的辭句」這個辭本身,只是一個「沒有能力的辭句」而已.

(B )反面教材,自廢自毀

誠實的人不肯詭辯,聰明的人不肯盲辯.詭辯而至於盲辯,企圖僥幸過關,那是既愚蠢又不誠實的行徑﹔一經拆穿,即成笑柄.用胡混的言辭去詭辯、盲辯,這是正派的人所引以為戒的.雖然三角論者透過小說角色之口稱贊自己的說法「確是分析細微」[]6 ,但剛才的分析卻顯示出:那一類的說法確是盲辯,確是胡言亂語吧了.

有的言語需要相當聰明才可以了解,有的言語需要我們設想自己相當愚蠢然後再去同情地了解後者往往是胡言亂語.當然,胡言亂語不一定是全無用處的,比如可拿來做思考方法的反面教材--正如白痴也不一定是全無用處的,他們可以使人注意到優生學的重要性.[]7 

不管怎樣,現在我們就以同情的了解去考察三角論的第一個「角度」其實要說些什麼吧.以最最同情的了解去看,這個「角度」要說的大概就是:「‘搬起’一詞指稱物質世界(經驗世界)裡的一種事情,因而是哲學上所謂的經驗詞語,可是經驗詞語不能用來說及非經驗的、屬靈的上帝,否則就是‘混亂辭句應用的不同領域’依此,‘上帝能否造出一塊祂自己也搬不起的石頭?’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個問題用了‘搬起’等經驗詞語去說及屬靈的上帝.
假如第一個「角度」具有以上的表述,那就是一個較為清晰(不等於正確)的論証了(稱之為「論証K)但為什麼三角論卻要兜來兜去,扭來扭去,用錯亂的言辭來蒙混一番呢?這也許跟思維能力、文責意識等因素有關,不過那不是本文要探究的問題這裡只考慮:論証K 有沒有什麼破綻呢? 答案是:,至少有兩大破綻.

第一、這個論証宣稱不能用「搬起」等詞語來說及上帝,然而三角論的其他兩個角度(見後)卻用了「搬起」一詞來說及上帝(說上帝能搬起任何石頭),這麼一來,三角論的第一個角度(同情地了解為論証K )跟第二第三個角度就互相衝突,使得三角論成為一種自我推翻(selfdefeating)的論調了.

第二、倘如論証K 所言,經驗詞語不能用來說及上帝,那麼,、「上帝對亞當說」「上帝懲罰罪人」、「上帝大為震怒」等等在基督教中常見的說法都是毫無意義的了,因為「說」、「懲罰」、「震怒」等等都是經驗詞語[]8 .由此可見,靠論証K 來護教的話,其護教作用就只有自掘墳墓、自廢自毀的效果而已.

(C )三角論之第二盲角:顛倒邏輯

三角論者到底認為所說的三個角度合起來才能解決「上帝與石頭」的問題呢,還是認為每個角度都能單獨地解決該問題呢?三角論者沒有表示,只是在試了第一個角度之後,似乎沒有什麼把握,也不知道究竟行不行,於是就多試一兩個角度來碰碰運氣至於那些角度是否同第一個角度互相衝突,那就理不了(看來也兼顧不了) 這麼多了.[]9 

第二個角度斷言:「若先預設上帝是全能的,那麼你這命題【從第一個角度開始尋尋覓覓,一直找到這裡,也找不到‘這命題’指什麼同情地了解,那是指從‘上帝是全能的’這個假設所推出的一個矛盾命題】就變得自我矛盾,而不是上帝全能性的矛盾了.因為若預設上帝全能,這命題應改寫成:「祂有足夠能力搬起‘所有’東西( 這是全能的定義), 卻‘搬不起一石頭’.【原文在此缺了一個引號】若‘所有’一辭是窮盡一切的話, 有一石頭搬不起,就是邏輯上的矛盾.所以‘上帝能否造一石頭重到自己搬不起’這句話,本身有邏輯上的矛盾,應該取消,更不能用以証明上帝是不全能的.[]9 

這麼雜亂、胡混、血肉模糊的「一團推理」, 你能掌握得住其中的「思路」嗎? 且輕鬆一下,先玩一個叫「大搜索」的有獎游戲,就是勇往上面那堆模糊的血肉或「一團推理」之中去搜索「思路」獲獎條件及所得獎品列明如後:

游戲玩過,現在開始分析

(1 )「‘上帝能否造一石頭重到自己搬不起’這句話, 本身有邏輯上的矛盾」,這句話本身有邏輯上的無知「上帝能否造一石頭重到自己搬不起」這個句子,表達了一個問題,此問題是無所謂有沒有邏輯矛盾的,那就像「達芬奇能否畫出一個圓的正方形?」這個問題一樣,並無所謂有沒有邏輯矛盾.

縱使「達芬奇能畫出一個圓的正方形」這個陳述有邏輯矛盾,但剛才那個問題(注意「能」與「能否」的一字之差)卻無所謂有沒有邏輯矛盾.(此外,三角論把「有足夠能力搬起所有東西」說成是「全能的定義」,那也是錯誤的﹔這點留待後面批判第三個角度時一起批判.目前只取第二個角度所犯的一項最荒誕的錯謬予以批駁如下.)

(2)如果從某個假設P 可以推出矛盾命題,那麼我們就可以下結論說:原先的假設(P)含有矛盾舉例說明,讓我們假設P:「凡人有頭,秦檜是人,但秦檜無頭」由P 的首兩句「凡人有頭,秦檜是人」可以推出「秦檜有頭」,然而P 的最後一句又斷定「秦檜無頭」,因此由P 可以推出矛盾命題「秦檜有頭並且秦檜無頭」.據此,我們可以下結論說:原先的假設P 含有矛盾.這個論証是歸謬法的一例,那只是邏輯ABC 從「上帝與石頭」的問題引出對「上帝是全能的」這個陳述的質疑,即可應用歸謬法.我們先假設(暫時假設)「上帝是全能的」,如果由這個假設能推出矛盾命題「上帝能造出一塊自己舉不起的石頭(全能者能造出任何石頭),同時又不能造出一塊自己舉不起的石頭(全能者能舉起任何石頭),那麼,由這個推出來的矛盾命題就可以下結論說:原先的假設「上帝是全能的」含有矛盾可是三角論卻剛好顛倒過來,宣稱如果由「上帝是全能的」這個假設(在三角論中叫做「預設」)能推出矛盾命題,那也只不過表示該命題「變得自我矛盾,而不是上帝全能性的矛盾」.筆者探究並講授思考方法多年,如今竟在一番宗教言論裡發現了一種跟全世界公認的邏輯完全不同--恰恰顛倒過來--的「顛倒邏輯」,可謂意外收獲.

(D )三角論之第三盲角:胡混推理

「讓我們先把‘造石頭者’與‘搬石頭者’分開, 暫稱前者為X ,後者為Y . . 假若Y 能搬起所有重量的石頭, 他的能力無限. . 由於Y 的能力無限, X 造不出一個石頭Y 搬不起, 並不構成X 本身能力的限制. . 總結一句, 不論X 等不等於Y ,X Y 的能力都沒有因你這問題而被限制了. . XY 都能造及搬任何磅重的石頭, 則他們同是全能的, X等於Y 就是上」.[]10

此說之謬,至少有下列幾點:

(1 )「假若Y 能搬起所有重量的石頭, 他的能力無限」這個推斷不能成立,因為「Y 能搬起所有重量的石頭」並不涵蘊「Y 能做一切事情」.譬如說,假定Y 能搬起任何重量的石頭,但不會破解盲辯,你能說「他的能力無限」嗎?

(2 )「由於Y 的能力無限, X 造不出一個石頭Y 搬不起, 並不構成X 本身能力的限制」,這個說法滑稽不滑稽?設使Y X 挑戰:「你能造出一塊我搬不起的石頭嗎?X回答:「我不能,但我仍堅決認為自己的能力是無限的,可是我造不出一塊能令你搬不起的石頭.」這樣的回答荒謬不荒謬?
【設d 為無敵者,c 自稱能力無限,卻打不過d ,就說:「由於你是無敵者,因此,我打不過你並不表示我的能力有限.」此說站得住否?[]11

(3 )「不論X 等不等於Y ,X Y 的能力都沒有因你這問題〔‘上帝與石頭’的問題〕而被限制了」.這個講法暴露了一種信口開河的陋習.搬石頭、造石頭的能力也許會由於飢餓、疲倦等因素而受到限制,但卻不會因那個「問題」而受到限制的.

(4)三角論暗設了X 能造出任何重量的石頭,又假設了Y 能搬起任何重量的石頭由這些設定並不能推論「X 能造出且能搬起任何重量的石頭」,也不能推論「Y 能造出且能搬起任何重量的石頭」.然而三角論卻忽然斷定「X Y 都能造及搬任何磅重的石頭」,這可說是一個天外飛來的斷語不特如此,三角論還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由上述斷語推論XY 都是全能的 (原文:「今X Y 都能造及搬任何磅重的石頭, 則他們同是全能的」).這個推論所犯的錯謬與前面(1)(2 )所指出的錯謬類似,均為胡混推理關鍵是:「能造及搬任何磅重的石頭」就是「全能」了嗎?假如有位天使「能造及搬任何磅重的石頭」,但無法像上帝那樣連白痴腦袋或石頭似的腦袋都造得出來的話,這位天使焉能稱得上是「全能」的呢?[]12

(E )絕對真理與長方格

越有客觀理據支持的論斷,越不需要美其名為「絕對真理」例如「氰化鉀有劇毒」,從沒有被叫做絕對真理,但如果你不相信,硬是要吃氰化鉀,你就會受到事實懲罰的:你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接受「上帝是全能的」這個論斷,你是不會因而受到事實懲罰的「但你死後將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有的人會這樣說我不知道若有上帝的話,他會不會只因某人拒絕相信「上帝是全能的」這個短句就虐待那人,不過我起碼知道:「你死後將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這說法本身又是一個沒有客觀理據支持的論斷吧了.有趣的是,越是缺乏客觀理據支持的論斷,越會被堅信者美其名為「絕對真理」.這些人既找不到客觀理據,就唯有用「絕對真理」一類的名號去為其所信的東西撐腰了科學家常表示自己的理論有待修改,且有可能被推翻 (儘管其理論有最堅強的理據支持),但你可曾見過堅持「絕對真理」的人表示他的「絕對真理」有待修改且有可能被推翻的嗎?

這些人的「絕對真理」往往跟個人利益、面子、狂妄心態、安全感等等因素掛鉤當他們發覺自己的「絕對真理」受到批駁的威脅時,就會寢食不安他們採取「先下結論」的態度,其極端就是「不管碰到什麼駁斥,總之我所信的就是絕對真理」的封閉心態.會獨立思考的人會先衡量理據然後才下結論【肯獨立思考的教徒,遇到信仰上不能解決的困惑時,頂多將問題暫擱一邊也不願自欺欺人,不願意用似是而非的論調去「証明」預定了的結論的】.但思想封閉的人卻大為不同了,這些人一旦有盲辯的習慣,就會利用蒙混的言辭,夾著「因為」、「所以」等字眼,如此這般便算做論証了自己預定了的結論.這種「論証」在盲信者看來,總是十分有效的.盲信者根本不知道--也不認為需要知道--盲辯者的胡謅到底說了些什麼.他們只求盲辯者的「結論陳辭」向他們保証其所信的是絕對真理,他們就會心滿意足的了.

以上所論,是否正好道出了三角論的來龍去脈,三角論者自己該最清楚.無論怎樣,據前面的分析可知,三角論不外是一堆盲辯而已.由於其武俠小說的包裝[]13,人們較容易被轉移視線,忽略了其盲辯的實質.為了有助於提高警覺性,本文設計了下面的長方格,裡面的話是權充「機智語」(witticism)來說的,絕無輕視神學和文藝小說之意,請勿當真:

會寫武俠小說的人寫武俠小說,
不會寫武俠小說的人寫文藝小說,
兩樣都不會的人就去弄神學,
連神學也不會的人就去寫神學武俠小說.

二、思辯之道

本文至此已展示了思考方法的一些運用思考方法乃辯論技巧的根基辯論的形式包括了寫論戰文章和站在台上公開對辯.擅長前一種形式的辯論不等於擅長後一種形式的辯論,但不論取哪種形式,若要辯論確當的話,都需要具備思考方法的功底.本文到此或亦可以看作思辯技巧的一次實例示範至於最後這一章,則是對思辯之道的一個初步的探討

很多學生(尤其是「演辯學會」的成員)問過筆者:「辯論的高手有些什麼特色?」關於這個問題,我所知不多單就所知的來說: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對方就潰不成軍的,那是高手.若能令對方不但潰不成軍,而且沒有退路,即是說一出手就連對方的後路都全數封殺的,那是高手中的高手.又如果自己的「武功」同時是無懈可擊的話,那就是絕頂的高手了.怎樣是無懈可擊的論辯呢?答案很簡單:確當(包括清晰)的論辯就是無懈可擊的論辯

(A )「勝」之二義

「但即使我們的論辯確當,倘若對方硬不承認,硬是要說他的講法才是確當的,那又應該如何對付呢?」不少學生問過這個問題.

傾談之後,發覺原來他們希望有一種「必勝之道」可以使對方自認錯誤我告訴他們,「勝」字用來描述辯論的結果時,可有兩個意思依第一個意思,論辯確當的一方就是辯論的勝方,論辯不確當的一方則是辯論的敗方.在這個意義上,辯論的「必勝之道」就是:永不詭辯,永遠只作確當的論辯.然而「勝」字用來描述辯論的結果時還有第二個意思的依第二個意思,如果是由評判裁定勝負的正式辯論,那麼評判裁定誰勝誰就勝﹔但如果是沒有評判來定勝負的辯論,那麼,除開少數例外,勝負就不是十分確定的了在這種情況中,我們通常會認為如果旁觀者大都相信或看出我們的立論有理而對方的立論無理,那麼我們就取得了勝利但我們也可能認為要等到對方開口承認錯誤才稱心如意,才算自己勝利.可惜這種賞心樂事是人間少有的.對方縱然知道自己錯了,也不一定會(有的人甚至一定不會)承認錯誤自知被駁倒了的人,是有多種反應的方式可供他選擇的.

(B ) 反應的方式

比方說,假設你是一個盲辯者,而且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盲辯被徹底駁倒了,這時你會怎麼反應呢?除了公開承認錯誤,至少還有下述兩種反應的方式任君選擇.

(1 )沉默--沉默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我跟太太辯論時總是沉默的,即是說我不會跟太太辯論﹔那可以保存自己.我碰到糾纏不休的盲辯者時也常是沉默的,就是說我不屑跟他們辯論﹔那可以保存元氣(除非當時心血來潮,想向其他人作一次「分析演示」,那就另當別論).只要沉默時不至於目光呆滯、口部傻張,沉默總能使你看起來莫測高深一些,令人難以分辨你究竟是自知理虧呢,還是對別人的駁斥不以為然.

(2 )詭辯--垂死掙扎乃求生意志的一種表現詭辯被攻破之後,可用加倍的詭辯去挽救,如同謊言被識破之後,可用加倍的謊言去補救.

詭辯有時由自己赤膊上陣,有時由他人代勞,有時兩者兼備.由自己上陣詭辯,特別是盲辯,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氣的.盲辯者最大的弱點就是盲.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死穴」.許多專破盲辯的招式是盲辯者連做夢也夢想不到的.把其中一些留著不用,等盲辯者閉目衝來才「出招」,盲辯者就會成為「祭刀」之物了.所以若要盲辯的話,最好還是由他人代勞.倘能煽動盲從者出來做啦啦隊,那就好得多了﹔七嘴八舌,總會佔點便宜的.

但是,如果找不到盲從者,如果別人都看穿了你的盲辯,知道了你的盲辯已被人從根摧毀,因而不願當你的啦啦隊成員,同時你又沒有勇氣自己站出來作進一步的盲辯,因為害怕受到進一步的折辱,在此困境中,倘若仍要繼續詭辯的話,還有什麼可能的途徑嗎?有的,你可以試用假名去詭辯.

(C ) 詭辯三訣

剛才簡述「由誰來詭辯?」的問題,現在略論「如何詭辯?」的問題.

以詭辯搶救詭辯,可用的招式儘管五花八門,卻可以歸結為一句心法,三個要訣.那心法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回避對方的批判論點然而一味回避是較容易被看穿的,所以必須掌握下列三個詭辯要訣

(1 ) 似是而非--詭辯雖非,其竅妙在於「似是」有的詭辯「似是」的程度太低,很容易被識穿,例如(假定這是詭辯):「射擊之所以要閉起一眼,是因為如果兩眼都閉起來的話,就什麼都看不見了」至於「似是」程度夠高的詭辯,則很容易蒙混過關比如自己的胡言亂語被人破斥了,就反噬對方一口,說對方「咬文嚼字」(我曾一再指出:語理分析不同咬文嚼字,更非文字把戲,而剛好是文字把戲的克星)又如在討論上帝時,被駁斥得無法招架,就辯稱那問題「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並指責對手「想張邏輯之網,將上帝一推而完全納諸其中」[]14有的人一聽說你的對手「將上帝一推」,便會認為你的對手太過無禮,於是就會站到你那一邊的了.雖然「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不該把上帝推入邏輯之網中」一類的遁詞實際上不堪一擊,用前面「上帝超越邏輯?」那一章的論辯或近似的論辯即能輕易攻破這類遁詞,但碰到愚人的時候,這類遁詞還是甚有煙幕作用的

(2 )以量補拙--那就是自己的詭辯被駁倒之後,仍然死纏爛打,盡量爭取發言.無法回應對方的批判論點時,光說一句「我不同意他的批評」,也是聊勝於無的.跟著祭起「顛倒邏輯」來顛三倒四一番,效果就會更佳了.發言時當然要避重就輕,譬如回避對方的批駁所含的論點,而單就其批駁所具的風格去「回應」,那就總有話說的了.如果對方的批駁沒有幽默,就說對方「太認真了,板起面孔,缺乏幽默感.」反之,如果對方的批駁帶有幽默,就指責對方「太不認真了,不夠嚴肅,用輕佻的態度去‘玩人’,戲弄人.」這種指責跟論題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要緊.只要繼續發言,哪怕只是一堆不知所雲的文字,愚眾都會以為所辯的問題「還正在爭論中」,而不會想到你的論調其實已被徹底攻倒了的.

為了文飾詭辯,最好東拉西扯亂吹一頓.比如把儒釋道、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奧古斯丁、笛卡兒、休謨、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存在主義、分析哲學......簡言之就是把中西印、古近今的哲學思想都拿來信口雌黃一番,將愚人唬住,那麼他們就更難覺察到你在詭辯了.本來嘛,自知無知,乃是智慧的開始﹔自以為無所不知,正是愚蠢的極致.但愚人是不曉得這個道理的.你儘管謬誤百出、連邏輯ABC 都不懂也無所謂,只要上天下地古今中外的說得天花亂墜,便能增加詭辯的「文字份量」的了,愚人是分辨不出你原來只是在胡吹的.

即使對方已預先點破了你下一步詭辯的類型,你也不必太過擔憂、惶恐,因為對方總不會夠篇幅或時間將詭辯所有可能的具體手法全部列舉出來的,所以你總有繼續詭辯的余地.你的腦袋要是不夠機靈,或驚惶失措到一片空白的話,你甚至就照著對方已列舉了出來的手法去繼續詭辯亦未嘗不可,那也不失為一條沒有退路的「退路」(或血路).總之說話越多越好,能搶說最後一句話就最好.

(3 )動之以情--詭辯當然不宜講求邏輯,不宜以理為依歸.「高質」的詭辯每每採取動之以情的策略,例如:

a.硬呼冤屈--硬指對方「有誤解」.自己所說的話根本不可解,還是要指對方有誤解.自己所說的話根本沒有意義,還是要指對方斷章取義,曲解了你的話的意義.

你還可以採用「賊喊捉賊」的伎倆來申訴冤屈,比方這樣說:「別人指我是盲辯者,其實他們才是盲的,他們看不見人生荒漠有慧境,讓我來作見証.......」如此這般,不管所說的話跟原初的論題相干不相干,只消絕口不提自己被破斥了的錯謬,往往就能蒙混過關的了.

但倘若對方制敵機先,如上所言,一早點破了你下一步的詭辯,那又該當如何應付呢?這時你更可以趁機呼冤了:「太不公平了呀!誰見過天下間有這麼霸道的辯論的嗎?一開始就把人家的答辯堵死,在我還未提出答辯之前就已將我的答辯判定為詭辯,實在太不公平了呀!」其他人聽你這麼說,就很容易會忽略你原初的詭辯本來已被擊潰,忽略「為詭辯而再辯,常是進一步的詭辯」這個道理,結果反會同情你起來,於是你就得其所哉了.

b.訴諸感性--詭辯本屬口舌之事,但有的詭辯者被駁斥得瞠目結舌時,卻會用「不喜作口舌之爭」這句話來下台,然後引一兩句似乎很有感性的「詩」或「哲理」,賴以回避對方的論點,同時表示那就等於恰當地回應了批駁.這種轉移視線的伎倆,對於某些特重「感性」的觀眾或讀者來說,是頗為見效的.

c.表演高尚情操--性格弱的人,縱然只是論戰的旁觀者,也會害怕銳利的辭鋒的.雖然那辭鋒所針對的並不是他們,而且他們也說不出辭鋒銳利有什麼不妥,但他們就是對此起反感.他們只會注意那辭鋒是不是「太尖銳了,太咄咄逼人了」,卻不去分辨是非對錯,不去考慮「被批駁者是否由於詭辯而被批駁?」之類的問題.碰到這些人,你若表現得偉大深情(譬如自稱「肩負文化千斤擔,為民族的苦難而痛哭流涕,立志做聖人......),那麼,就算內中只是虛偽矯情,還是能令那些人同情你的.只要先講一番大而無當的漂亮話,跟著裝作已經回應了敵人的批判,最後還宣布要為敵人祈禱:「願上帝寬恕魔鬼.」這樣做就會很動人的了.你甚至可以表演更高一級的寬恕之道呢,你不妨宣稱:「敵人的飛刀刺盲了我的左眼,我就主動讓右眼也給他刺盲.」兩眼俱盲,自然更有助於盲辯了.

(D ) 得失寸心知

以上講「詭辯要訣」的用意,當然不是想叫人詭辯,而是想叫人認清詭辯能認清詭辯,那是思考方法的一個重要關節,又是思辯技巧中的一門基本功.

「但縱使我們能認清詭辯,如果別人硬要詭辯,以至無休止地盲辯,這時我們怎樣才能克敵制勝呢?」不少人會問這樣的問題,底子裡仍是希望找到辯論的必勝之道.

可惜的是,雖在前述「勝」字的第一個意思下有必勝之道,但在前述第二個意思下卻是沒有必勝之道的.我們也許會因此感到不安﹔尤其當我們想到世間常有顛倒黑白的言論,想到沒有必勝之道能夠清除詭辯時,我們更會感到悲哀、無奈.不過我們可不要忘記,詭辯是騙不了明眼人的,詭辯只能騙倒愚人,特別是某些「心靈空虛」的愚人,即令把一堆廢物拋進其空虛的心靈裡,他們也會有一種填滿的充實感的問題是:縱能騙得全世界的愚夫愚婦相信,卻為識者所笑,且將自己的靈魂賣給了魔鬼,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再者,我們也可以把剛才對必勝之道的分析換個次序來講,那就是:雖在第二個意思下沒有必勝之道,但在第一個意思下則是有必勝之道的固然,沒有任何說法是所有人都接受的說法--包括這個說法本身在內﹔然而一種說法是否正確,跟別人是否接受它是無關的[]15一個精神病患者可能宣稱他不接受任何物理學理論,但不能由此推論說物理學的理論不正確在辯論時,我們的立論只須確當,據第一個意思,我們就是勝方.愚人看不出來,適足以顯露其愚蠢吧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品的高下之分該是如此,論辯的是非之分亦是如此.是非高下既分,愚人不曉得又有什麼關係呢?明眼人能看得出來的明眼人的人數不多又有什麼關係呢?歷史終會知道的.我不是說歷史會記載我們,我的意思只是說:如果我們的立論確當,儘管往昔屢有是非顛倒的時期,儘管現世常有黑白混淆的詭辯,但只要人類基本上是講理的,只要人類的發展過程雖有曲折但大體上還是朝著理性的方向邁進,那麼,終有一天,人類所知的真理或確當的論斷就會包括我們的立論在內,要是人類不會在那天之前已經滅亡了的話.

其實,就算歷史不知道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上帝存在,上帝定會知道的.但就算上帝不存在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我們有理性,我們應能知道的.我們能知道、能思考、能分辨是非高下,這種能力便是我們的理性.我們的理性正是我們最可珍貴的「自己的核心」或「核心的自己」.那就是我們的「裁判者上帝」,也就是「得失寸心知」的「寸心」或「寸心上帝」人的生命在升進的歷程中,第一階段面對朦朧的自己,第二階段面對家人,第三階段面對朋友,第四階段面對社會,第五階段面對當代,第六階段面對歷史﹔在最後也是最高的階段,人面對裁判者上帝,即面對寸心上帝,亦即面對自己的核心、核心的自己.再沒有任何雋語比Francoy Bahamonde 說過的一句話(不管其原意指什麼)所透出的識見、自信、以及頂天立地的胸襟和氣概更能令我震撼,更能令我抖擻,同時又更能令我深深感動,更能觸及我那最最核心的自己的了那句話就是:

「我只對上帝和歷史負責.

:--

[]1 見台灣宇宙光出版社出版之《哲客俠情》(1986 年版)34 :「上帝存在的証據在哲學上及科學上都豐富得很,請到智慧世界一游!」(有點像廣告標語:「海灘上的陽光和熱情都豐富得很,請到曼谷芭堤雅一游吧)此書適合用做分析批判的反面教材,下文即取其中幾頁作例子.:B.BranshardW.W.FearnsideW.B.Holther等人沿用的慣例,當一段文字僅用做分析批判的反面教材時,其作者之名可以從略.
[]2 當中八百名投票評定勝負.:上文對「不太公平」的分析,只是為免有些人望文生義而作.
[]3 《明報》(1997926 )之《問到底》說「研究邏輯的人,都會知道,大前提是非常重要的.大前提必須正確,不可懷疑,否則,以後一切推論,都不能成立.研究邏輯的人都會知道,此說每點皆非.()大前提無所謂「非常重要」.()大前提不正確,並不涵蘊「以後一切推論都不能成立(見「所有狗都是人」之例).()把推論能否成立同大前提是否「不可懷疑」扯上關係,屬胡扯.:用「研究邏輯的人都會知道......」這種句式來發言,切忌外行.
[]4 就是注(1)提到的《哲客俠情》.以下除非另外注明,否則凡頁碼皆指該書之頁碼.
[]5 30.
[]6 34.
[]7 這樣說只是就事論事,對白痴並無不敬之意.後文提到一種叫「大搜索」的游戲時,也不是要對精神病人表不敬之意.:在西方學術傳統中,幽默諷刺可在最嚴肅的學術討論裡出現,且甚受歡迎.
[]8 若說這些詞語用來述及上帝時就不再是經驗詞語,則「搬起」亦然.
[]9 30.:關於本節可參考《天國之旅》注(11).
[]1032 33 .:此段所含幾個胡混推理之中的第一個〔見下文(1),以條件句的論斷形式來表述.
[]11 三角論者說「:X 仍可以無限地造出任何重量的石頭,Y 以其無限能力,全都搬得起.(同上)三角論者就是看不見這個關鍵:X 總是造不出一塊令Y 搬不起的石頭.我們可設想X Y 對話,X :「由於你能搬起任何重量的石頭,所以我無法造出一塊你搬不起的石頭.Y:「正是由於你造不出來,所以你不能自稱能力無限.」值得留意的是,「造出任何重量的石頭」這種提法,把人們的注意力向「重量」方面引導(或誤導),但問題不在於X 能否造出任何「重量」的石頭,而在於X能否造出一塊「令Y 搬不起」的石頭.(全能者應有能力造出塊輕如鵝毛但我們硬是搬不起的石頭的,是不是?)
[]12本章並非旨在論斷「‘上帝是全能的’有矛盾」,而只是要破斥三角論的盲辯,以展示思考方法的具體運用.附筆「智者道」的一個主要條件就是充分掌握思考方法的具體運用.哲學的健康取向,在於採取賦能進路(Aptitude Approach),以「智者道」為主,「學者道」為輔.
[]13 注意下列四點
()借小說的對話形式,把自己所持的觀點透過主角之口說出來,再加上美化的形容(例如「在風中溫和地微笑〔說〕」,21 ),同時把自己反對的觀點透過歹角之口說出來,並予以丑化的形容(例如「皮笑肉不笑地說」,15 ),這種手法容易造成偏差引導.
()考慮一下「仲尼弟子陷絕境」(199 )、「禪僧道‘......忘象悟主愛,破執見神恩.’」(294 )、「釋迦道完美者特有的救贖工作,非我能為了.’」(258)、「釋迦微笑道:‘功求十架血成溪.’」(同上)這一類的說法,有沒有歪曲強枉之嫌?倘有儒者或佛教徒這樣寫「耶穌門徒陷絕境.約翰、彼得等人齊說:‘祈禱就會悟到沒有上帝,讀《聖經》就知道我佛慈悲.’耶穌說:‘穿起袈裟棄十架.佛陀特有的普渡工作,非我能為了.’這時恐怕某類基督徒就要提出強烈抗議了.
()別人認為佛教境界最高,就成為「迷信俗網」(272),自己認定基督教境界最高,則是「慎信」.有沒有給出任何站得住的理據來支持這樣的「判教」呢? 沒有.唯靠安排一些小說情節,把儒家子弟、佛門子弟都說成被「原罪震波」通統擊倒在地,只有一基督徒手持十字架才能勝「原罪震波」(令人想起電影《吸血僵屍》的橋段).這種手法藏有誤導性,會引導讀者以為已在道理上說明了基督教境界最高,但其實那不過是一廂情願的「Q 式說明」.
()被揭出充斥著盲辯、歪曲、武斷的言論時,不能賴「只是小說」一語去搪塞,因為那「不只是」小說,說的形式只是包裝.設使一本用小說的對話形式來寫的數學書被指出錯謬百出,其作者顯然不能以「只是小說」作為辯護的理由.
[]14 ......將上帝一推......」這種滑稽的說法,見於(雖非源出於,但被肯定於) 香港天道書樓1980 年出版之《苦罪懸謎》第122.
[]15 這是大體而論,此處無須理會「大家都接受我正在說的這句話」之類的可能異例.又本文有關「高手」、「必勝之道」、「理性」、「生命升進的階段」等等的說法,均屬約略提點而已.補按:《魚樂》還有其他破綻(如「‘選美’特別聘定專家學者來評分」),因不涉主脈,此處不一一予以批駁.

附筆--

(1)釐清「勝()」的邏輯義與社會義之不同,可顯一般相對主義之誤.
(2)子矛子盾法可克極端相對主義而無損於採取了roughly speakingdevice 或某種「類‘類型論’」的整體論﹔微斯策,Quinean Holism在子矛子盾法之攻擊下其自我推翻之性即易現形--考慮Holistically insist on the rejection of holism
(3)奎因的Indeterminacy Thesis以及庫恩的Incommensurability Thesis 均可視為相對主義的語義學版本.
(4)子矛子盾法亦克懷疑主義.對於懷疑主義,可用axiomatic holism去處理.原載於《明報月刊》1988年五、六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