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您」,這句軲話,人人受落,尤其出於情侶口中。
但不知哪一位蠶蟲師爺,跟潮流,玩食字,創作出一條「囍歡里」,以為是絕世好橋,殊不知是對一條老街的褻瀆。
英文AvenueWalk,更不知所謂,重建完成後,項目名為「囍匯」。
這幾年市建局的新建成項目,都是無「喜」不歡,如﹕「喜雅」、「喜盈」、「喜薈」。
可能負責替項目命名的文膽認為「XX㗖」和「XX豪庭」用得太濫,而「喜」是中國人的吉祥語;然而,中國人也內斂,很多事毋須宣之於口;而真正的特色,是用時間醞釀出來,非命名而來的。
早前發展商介紹利東街重建項目之商場部分,指出將來商場外牆、窗花及階磚均仿照戰前唐樓設計,營造懷舊氣氛云云。這種不倫不類的偽保育,我們已在李節街領教過。當介紹「囍歡里」的構思,說什麼「喜事成雙」、「歡欣」、「鄉里情懷」,如搞爛gag。更有發展商高層說﹕「利東街並非法定街名,憲報都無呢個名。」這種大膽假設、不小心求證的說法,令人驚訝﹕咁都得。
利東街,1923年12月28日正式刊憲命名,今年剛好90大壽。
19世紀60年代,下環(即今天灣仔一帶)進行大規模填海,海岸線從皇后大道東北移、新的海旁名為 「海旁東」PrayaEast,即今莊士敦道。1870年代初,開闢船街、灣仔道、交加街、大王街、大王里(1915年分別易名大王西街及大王東街)。 1880年代,開闢春園街、太原街、石水渠街、太和街、三角街、巴路士街、克街。從1910至1920年10年間,在西面再開闢機利臣街、聯發街、廈門 街、汕頭街、晏頓街、蘭杜街、李節街、三板街及茂羅街。1923年,在這幅新填的土地上,開闢最後一條街道——利東街。
由三行到喜帖印刷
利東街商舖集中喜帖印刷,是上世紀60 年代後的事。原來利東街初建成時,大部分的商店是做三行建築的,1925年有「鴻盛」、「成記」、「達安」、「日興」、「達利」、「生利」、「怡利」。這 現象維持至1950年代,更多了做木泥水及裝修兩行業,包括「文化美藝裝飾公司」、「同順做木泥水」、「光華美術裝飾」、「何南記裝修」、「吳炳記建造」、「吳田記造木泥水」、「和興建造」、「美華建造」。還有兩間賣磚瓦英泥的店舖﹕「廣隆」及「漢隆」。
值得一提一間位於利東街46號的著名鞋店,叫「適安」,這間鞋店在1973年以「THE COMFORT SHOES」為註冊商標,這品牌當年曾風行一時。當年整條利東街只得一間印刷商店「美倫」,這間老字號由1920年代經營至1950年代中拆樓才結業,位於利東街25號。
惹來少見的群起不滿
「利東街/麥加力歌街」重建項目是1998 年1月土地發展公司宣布的26個優先項目之一。2003年市建局擧動利東街重建,H15關注組成立,引起過一場保育運動,有規劃師義助,為利東街街坊設計 一套民間重建方案,名為「啞鈴方案」,希望保留一些唐樓建築群,最終這規劃不被市建局接納。甚至有作詞人曾以「囍帖街」入詞,宣示不滿。這些,都是在其他 重建項目少見的。
文、圖 何國標
利東街的鳥瞰圖,兩旁唐樓,井然有序。(何國標攝)
從皇后大道東北望利東街。(何國標攝)
南望利東街,盡頭是皇后大道東。(何國標攝)
失去的除了利東街還有它們
【明報專訊】利東街今天永久封閉,在25年市區重建的歷程中,原來有不少街道悄悄地被豪宅及商場淹沒,消失得無影無蹤。
·皇后大道中/租庇利街重建項目;·現址中環中心·;失去維新里、興隆街(圖)、同文街、永安街、機利文街(何國標攝)
·堅尼地城重建項目;·現址泓都;·失去建文街(圖)(何國標攝)
·亞皆老街/上海街重建項目;·現址朗豪坊;·失去部分奶路臣街、康樂街(圖)(何國標攝)
·窩打老道/雲南里重建項目;·現址窩8;·失去雲南里(圖)(何國標攝)
·荃灣市中心重建項目;·現址萬景㗖;·失去西樓街(圖)及部分河背街、新村街(何國標攝)
街名 有典有故
【明報專訊】除了街道消失,今天有些街名,其實與當年有所出入。香港開埠以來,同一時間最多街道名字改動,要算1909年那次。當時因港島與九龍部分街道同名,易生混淆。港督盧吉決定在1909年3月19日刊憲,將這批街道重新命名,新名多取自中國省份及城市名稱,例如從前的油麻地第一街改為甘肅街、第七里改為雲南里等。
往後,九龍亦有過一些街道易名﹕
1924年,宜華徑改名為英皇子道,即今天太子道。宜華徑EDWARD AVENUE建成於1923年,名字紀念1922年威爾斯王子(即後來不愛江山愛美人那位溫莎公爵)蒞臨香港。
1902年加冕道施工期間,適逢英皇愛德華七世加冕大典,因此命名。(1926年,加冕道易名為彌敦道,即窩打老道以北一段。)
從前位於深水的田寮街和菴由街,因兩條古老村落田寮和菴由而得名。(1930年,分別改名為福榮街和福華街。)
後記
以前為街道命名,均有典有故,不像今天囍歡里改得那麼無厘頭。不如乾脆改為喜歡里,但又捨不得喜帖上 的「雙喜」,故猶抱琵琶半遮面。畢竟,喜帖街三字已深入民心!我們只想逛逛老街窄巷,嗅嗅舊社區的人情味,探探老店店主,和街坊吹纒水,這願望本是很卑 微,今天卻變得遙不可及!
陳淑莊: 給囍歡里的一封信
親愛的囍歡里:
聽說你本來擇了良辰吉日,養父母亦準備在記者會上宣佈妳的誕生,誰知陰差陽錯,填詞人梁栢堅無意中在街上發現妳的芳容,拍了照片上傳微博,又給他的前輩黃偉民在微博轉載,還多加一句「囍歡里讓我下沉、囍歡里讓我哭」,於是未等到妳的出生公佈會,妳已經在網上和報上被人鬧爆。妳應該覺得忿忿不平,明明妳的前身囍帖街都瓜柴三年多了,怎麼大家就是對它念念不忘?而明明妳改了這麼一個cutie的名字,以為總會讓人喜歡上妳,但大家怎麼就偏偏嫌棄妳?
囍歡里,我想跟妳解釋,香港人不喜歡妳實在有太多原因。一來妳的前身囍帖街即利東街明明是一條街而不是一條里,就算妳易容改名之後,根據地產商,即妳的養父母,宣布妳仍然有200米長、9米闊,常識告訴我們這是一條街,所以硬要屈妳是「里」實在名不正兼言不順。二來妳的英文名字叫「Avenue Walk」,猶如一條街改了個名叫做「街道」,在字義上真是重複,根據我的鄰居柳爺所說,妳應該是患了「語癌」。三來妳的名子「囍歡里」玩「喜歡你」的食字,以為這樣好cutie,但其實我們覺得非常之肉麻當有趣。不過歸根究柢,我們不喜歡妳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我們對囍帖街有很深厚的感情。
我童年時住在東區,十幾年前在中環當見習律師時,為了方便上班才搬到灣仔居住。我最初住在汕頭街,常去樓下的文具店買嘢,老闆見我經常幫襯,就算我濕濕碎碎買幾支筆也給我打個九折。老闆和老闆娘有時還會送我一個香梨或水蜜桃,我覺得不好意思又食又拎,就跑去附近的快樂餅店給他兩公婆買幾件蛋撻作回禮。
我也常去囍帖街,兩旁的印刷公司不單印,還印卡片和信紙。附近有很多平民理髮店,想當年我要是去飲宴,總會去囍帖街恤個靚髮,連貼士幾十蚊有交易。我常幫襯囍帖街一間粥店,那兒的魚粥十分真材實料,粥店老闆Peter哥有好多款新潮眼鏡,多到可以用來襯衫。
後來我當了立法會議員,搬了幾次家,但來來去去還是住在灣仔,又總是在囍帖街附近。快樂餅店旁邊的順景茶餐廳,是我當時經常醫肚的地方,它們的菠蘿油特別新鮮,因為那些菠蘿包都是快樂餅店新鮮出爐,收到時送過來的。後來我又住過基利臣街、李節街和星街,幾乎每個舊居我都說得出樓下每家小店的故事。
當妳的生父市建局宣佈要重建囍帖街時,個個街坊都捨不得,又示威又寫信又開會想辦法留低。最後他們真的夷平了囍帖街,其實就是消滅了這些小商店,好彩的可以在附近重開,唔好彩的就得從此執笠。明明不是在街的街坊也感唇亡齒寒,不知道幾時自己又有同一個命運。而當時妳生父答應大家會重建囍帖街的,我們都已經不奢求一切如昔,只盼以後還有人記得灣仔曾經有這樣一個地方。但當妳連名字都改掉,妳是在抹掉香港人的記憶。妳以為叫囍歡里,大家就會忘記囍帖街嗎?
所以啊囍歡里,不要以為妳的前身囍帖街只是一條街,囍帖街代表的其實是一種舊區的人情味和鄰里關係,不是妳換個cutie名字就可以取代得了的。後來謝安琪唱了一首〈囍帖街〉,填詞的正是那位說「囍歡里讓我下沉、囍歡里讓我哭」的黃偉文。〈囍帖街〉表面上是一首情歌,但說到底還是香港人對這些老區的感情,後來這首歌也令謝安琪變得大紅大紫。
以前香港流行曲樂壇被人批評只會談情說愛、不理世事,但當妳見謝安琪憑一首〈囍帖街〉而冒了出來時,你就應該明白香港已經變了。自從拆了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夷平了囍帖街後,大部份香港人都覺醒了,我們開始關心保育、珍惜集體回憶、講究本土身份。當今年七一有43萬人寧願冒着三號風球上街追求雙普選,卻不去參與維穩巨蛋騷和嘆飲食購物優惠,你就應該明白我們已經不受歌舞昇平、大搞公關那一套。所以當妳的養父母將改個「囍歡里」名字,以為辦個堂皇華麗的記者會,大家就會興高采烈歡迎妳到來時,實在太過天真太過儍了。
也只能說,妳和妳的養父母實在已經out了,你們已經跟不上香港人的價值步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