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之後,不少媒體糾纏於究竟是民陣、是警方,還是學者的遊行人數估計最準確。但放下這點,有一點倒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這是除了2003、2004兩次七一遊行之外,最多人參與的一次。且這是在3號風球、橫風橫雨之下的一次遊行,遊行人士如果從維園出發,得隨時要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付上近4個多小時而且衣襪濕透的代價,顯示他們的意志十分堅定,反梁情緒高漲。
不同於上年的七一遊行,民眾對其上台還有一些期望和疑中留情,改善民生的訴求較多,今年卻差不多集中針對他的誠信和醜聞問題,要求他下台的口號此起彼落,遊行人士不單以喊口號,也以手勢積極回應。
他還能管治下去嗎﹖
要了解梁振英如今民望低殘的惡劣程度,有梁粉會辯說遊行人數點算不可靠,但其實只要多看兩點,就知道這是百口莫辯的,包括:
(一)出自不止一間學術機構的多個民調,都顯示梁振英自己民望長期不及格,近日更連累到市民對一國兩制信心、對特區政府信任、對中央政府信任等民意指標,跌至慘不忍睹;以及
(二)在演藝學院畢業典禮當中,大批畢業生公然作出的敵意和侮辱性舉動,最初看到照片還以為是網上惡搞的改圖,不料卻真的是現實上的一幕。當與官場和傳媒界朋友聊起,大家的反應都是:「這個政府還能管治下去嗎﹖」
連出席畢業典禮,都會被畢業生公然羞辱;連出席頒獎典禮這樣原本歡欣的場合,都會被得獎者送上長鼻木偶公仔諷刺講大話,這樣的一個特首,他還能管治下去嗎﹖
有人怪責學生無家教、無禮貌,不懂得尊重別人,但學生卻擲地有聲的回答,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教他:「講大話人就唔會信你,唔會尊重你﹗」
梁班子四出向人問計
近日,一些梁振英的幕僚四處向人求教,詢問有何解決當前政治困局的妙策良方,這些幕僚中不乏原本趾高氣揚之輩,但這回卻低聲下氣,一派謙虛受教的模樣。我想,以梁振英的心高氣傲,還需如此,這或許反映他確是受到中央一定的壓力,要求他交出解決當前困局的方案。七一前夕匆忙提出上任一年《施政匯報》,又或者「Plan B」和「多給梁振英一年時間」等說法不脛而走,不會事出無因。
據了解,不少人均向他們提出要改組領導班子,例如撤換兩三個問責局長,又或者加入一些行會成員,重振梁班子氣象,給民眾政府重新上路的感覺。據聞,北京也有人頗有同感。所以,葉劉淑儀在電台節目中說出類似建議時,雖然只是半天便反口收回,但其實並非無的放矢。
但我就認為撤換問責局長和加入行會成員之類的做法,根本不能對症下藥,因為問題的根本出在梁振英本身,尤其是公眾對他的政治信任。
民無信而不立
正如我在9個月前於本欄〈就職百日 破局已成〉一文中所寫,經過僭建門、連串大話和語言偽術等事件之後,他已誠信盡失,「梁振英=信唔過」的印象已經根深柢固,深入民心。
我便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幾個人進入森林探險,出發前擔心走失,於是「阿火」就說:「不用怕,萬一不見了我,大家只要舉目遠眺,有我的地方就一定有煙﹗」另一位「阿水」也說:「如果見不到我,請大家靜心傾聽,只要聽到淙淙流水聲,便可以沿路而去找到我。」
唯獨最後兩個默然不語,經大家再三詢問之後,他們才黯然的說:「若然失去了我們,那麼一輩子也別望可以重新找回。」他們叫什麼名字,一個叫「誠信」,另一個叫「尊嚴」。
如果民眾反對你的原因是因為經濟不景、施政失誤,那你還有機會翻身。經濟景氣有循環,今年不好,遲一兩年總會好轉;施政有learning curve,今年失誤,明年可以汲取經驗做得好一些。但唯獨誠信和尊嚴,卻如前面故事所述,一旦失去,也不知如何才可以重新贏得。正所謂「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何梁振英的不忠,又豈止一次,他的大話和語言偽術,可謂三番四次,層出不窮。
「民無信而不立」,這也是梁振英如今的最大困境。
政治空轉,「踩行油」卻無寸進
最近有高層官員向筆者大吐苦水,訴說管治的艱難,他說就算連一些本來不太具爭議的政策,原本以為事先與政黨和議員「打好招呼」、「傾掂數」,怎知一到議會,只要有一兩個議員吵鬧,原本「傾掂數」的議員便立即變成「快閃黨」,無影無蹤,甚至「變臉」。他說梁振英民望低、認受性低,政府根本凝聚不到支持,施政可謂舉步維艱。
當然,筆者不能透露有關官員身分和相關政策例子,但有另外一些例子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將軍澳堆填區便是最好例子,就算是建制派裏的鐵桿政黨民建聯,正當大家以為其支持票沒有什麼懸念時,結果到臨門一腳都「縮沙」,始終好漢不吃眼前虧。如果梁振英和特區政府強勢,你估這樣會發生嗎﹖
梁班子急於求成,望憑一點政績,可以改善民望,擺脫如今的困局,但卻落得像一部引擎空轉的車子,雖然「踩行油」,但卻依舊動彈不得,沒有絲毫寸進。
北京已有聲音,承認當日倉卒換馬,棄唐選梁,揀了梁振英當特首,是考慮不周,他們如今也看到梁振英出現了:(一)能力不及、(二)施政失誤、(三)用人不當這三大問題,但如今礙於各種原因,不得不繼續挺梁。換轉是我,在這三點以外,還會補上兩點,那就是:(四)無信不立、(五)失道寡助(即是無朋友)。
撐梁到底,三大代價
北京當然可以不惜一切,一直撐梁到底,但這就得承受三方面的代價:
(一)正如前言,特區政府繼續政治空轉的代價,施政舉步維艱;
(二)除此之外,佔領中環運動的氣勢正迅速冒升,這也是拜梁振英所賜,如今對於年輕人而言,沒有東西比起「反梁」更「有型」,更易取得peer group的認同,以及在facebook上取得「like」;
(三)政府裏僅餘的一些有民望的政治精英,如林鄭月娥,也會被迫與民望低殘的梁振英陪葬,到2017年普選特首時,再無將可用。
究竟這值不值得,北京得自行三思。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