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林行止: 北韓火箭虛實難料 病入膏肓日經難救



一、有限度邀請國際機構及外國傳媒參觀,北韓氣象衛星(日本軍方則指出三階段的火箭中第一階段捆綁了四枚中程「勞動」彈道導彈)的發射,在國際上一 片反對聲之下,看來已事在必行;而發射日期應在本周日,這一天是四月十五日,為北韓偉大領袖金日成百歲冥壽紀念。如果一切順利進行,從這一天開始,《金日 成之歌》將從天堂傳遍世界……。此次衛星發射,成本約八億五千萬美元,計發射台四億,火箭三億,能源、配件及運送費等(payload)一億五千萬;以這 筆巨款,可購買足供一千九百萬人(北韓人口不足二千五百萬)一年食用的糧食;但北韓政府寧置人民於飢餓邊緣而不惜在「天氣預測及探勘本國礦藏上」投下巨 資,不由筆者不想起六十年代初期毛澤東「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豪情壯語,雖然當年海外中國觀察家咸認為中共本末倒置,勞民傷財,窮兵黷武,但中共終於熬了 過來,如今別說褲子,核子與銀子都多得足與世界一流強國別苖頭!

北韓恐怕沒有中國這麼好運,一說要發射衛星,美國便指其真正目的在試射長程飛彈,有違今年二月間與美國達成局部凍結核實驗及停試火箭以換取美國糧食援助的協議;美國即時片面中止協議。而北韓火箭所經之處的國家,莫不如臨大敵,高度戒備,令東北亞以至東南亞的局勢頓呈緊張。

過去十四年,北韓作過三次火箭發射(分別在一九九八、○六年及○九年),只能說獲得初階成功。九八年的一次,北韓指衛星「繞地球運行並播送愛國歌曲」,但美 國無法證實其成功進入軌道;○六年的升空後不久便爆炸;○九年的試射衛星亦無法進入軌道。○六年北韓進行核爆,由於美國和日本只測試到微量放射性物體,專 家指出此核彈可能發出「畢卜」聲響後「無疾而終」(fizzled out)。

預定本周末發射的衛星,何以北韓有信心邀請外國人參觀?這會 否又是一次詭計,即最終宣布停止發射,卻可因近日的種種宣傳,尤其是各國煞有介事的軍事布防而收反證其已擁有發射技術之效,以增加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籌 碼?筆者看不到任何可信的答案。不過,有一點令此事愈加撲朔迷離的是,在過往的三次長程導彈發射/試射時,北韓均正與美國談判以禁核換取經援(九八年時北 韓代表團更在紐約訪問),現在這一次,則剛在北韓原則上答應讓國際核武專家檢查其核子裝置之後不久。究竟北韓葫蘆裏賣什麼藥,由於大家都摸不着頭腦,唯有 搬出「十八般武器」作好準備大打一場的部署。

二、去周在日本,不僅碰上高速暴風、在北海道且為一場意想不到的漫天春雪所困,還巧逢日本全國 軍事戒備,「先進武器」盡出,以防範北韓火箭可能犯境(越過領空)或碎片傷人毀物!不過,和政府截然不同,所見的日本人均若無其事、泰然處之,令他們憂心 不已的是久沉的經濟了無起色和大東京地區可能不久後爆發超大地震……。

市面(起碼在遊客區)一片繁華景象,稍有點名氣的食肆都人頭湧湧;可 是,一看經濟數據,任何有點基本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會達致日本經濟已步入窮途末路的結論。令人沮喪且看不到出路的情況,會否令別有懷抱的政客鋌而走險,擊 落從北韓升空的任何物體(衛星、火箭、導彈),有理且合法地在東北亞掀起一場美國無法不被拖落水的戰事?

日本去年出口量跌百分之二點七,進 口卻因石油進口激增百分之十二(福島核事故後全國五十四座核電站中關閉了五十座),經常賬盈餘大幅萎縮;另一方面,人口減少(去年底一億二千六百萬,到二 ○六○年將減至八千七百萬)、嚴重老化(至二○六○年,六十五歲以上佔總人口百分之四十以上),意味工作人口減降、退休人數急增,家庭收入下降,以高儲蓄 見稱的日本儲蓄率,已從九十年代佔可動用收入百分之十四,減至去年的百分之二弱;更重要的是,利率長期處於近零邊緣的孳息和利息,令退休基金的收益有限, 等於流入少支出多,結果令過往長時期是政府債券主要吸購者的退休基金,兩年前開始成為國債的淨賣出者。大和投行一名分析員最近慨乎言之,指出失去退休基金 的支持,日本債券恐怕非提高孳息率以吸引買家不可,但以日本政府負債之巨,「加息」是不敢想像的事。

私人儲蓄驟降,日本企業又如何?日本缺 乏能源(大部分核電站停產後情況愈形嚴峻),在過去一段長時期,圓高不因經濟久沉而回順,令日企紛紛外移並把餘資調走;日本的「淨外流海外直接投資」 (outbound FDI)上世紀末長期在年額二百億至四百億美元之間,於○八年達一千三百億,其後數年每年均在五、六百億左右;《經濟學人》今年初引述JP摩根的數據,指 到了二○一四年,百分之七十六日本車廠把工序搬至海外(○三年只有百分之四十九);遷往低成本地區生產,是求存的唯一辦法,不然便只有像昨天的新聞—新力 (索尼)宣布年內要裁員萬名了。

企業外移,只要它們把盈利回調,便萬事大吉;但以目前的經濟環境,這樣做絕不符合「經濟原則」,那意味國內資金枯竭,日本經濟賴以活命的國債更乏人問津……。

據國際貨幣基金的資料顯示,二○一○年,日本銀行、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一共持有百分之六十強的政府債券,私人(家庭)只持有約百分之五,而外國人(非日本 居民)持有日本國債的比率頗為穩定,長期徘徊在百分之八至八點五之間。國債孳息似有若無(以目前來說,十年期孳息不足一厘),外人持有,雖與分散投資有 關,但有日滙持續升值的期盼,即收賺滙價補低息之不足,為不可忽視因素;然而,近來圓高之勢似成強弩之末,日債便只有較高的孳息回報對外人才具吸納誘因, 但加息一厘(百分之一),總負債為GDP百分之二百三十的日本政府的「額外」支出為十一萬億日圓……;現在在囚的大騙子麥道夫(Madoff)所以敗事, 原因極之簡單,此為後來者不繼,令存入的資金少於支出而已,日本國債現在亦面臨這種風險……。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日本央行便只有靠「量化寬鬆」江湖救急, 印鈔票購國債(玩左袋出右袋入的把戲),唯有如此才能抑制孳息上升(債券被拋售)。日本央行的資產只及廣義貨幣M3的百分之十一點九,遠比美國的百分之十 九點八低,這等於說日本央行有很大印鈔餘地,但日圓滙價因而下挫的可能性相應提高,這對目的在賺錢而持有日債的法人和私人都是利淡消息。

日本物業證券長期企於低位,不及二十多年的全盛時期的二、三成,企業則一有機會便外移,加上天災頻頻,預期的且十分恐怖,日本經濟前景實令人擔憂;這種情形令野心政客作出非理性決策的機率上升。這是任何與日本政府辦交涉特別是涉及領土主權糾纏的國家必須考慮的非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