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信報社評:聯滙改革三條路 掛鈎貨幣籃可取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發表修改香港聯滙制的論文,深入探討聯繫滙率政策目標、操作、功能、局限、發展路向,未來能否更好維護公眾利益等連串問題,是迄今可見的最精細論述,文章所探討的問題,也是影響香港未來發展最舉足輕重的部分。

對於聯繫滙率,我們一直認為應該在適當時候檢討和解除。事實上,隨着香港內外經濟環境的嬗變,貨幣政策不宜再以穩定港元滙價作唯一的目標、並犧牲經濟體內部平衡作代價,據此進行制度選擇,長期一成不變。

任 氏從法律框架、貨幣功能、制度操作技術和政治考慮等多角度,全盤檢討了問題,包括從貨幣體制可能改變的法律依據、調控貨幣基礎的權力來源,到港元作為交 易、儲存和計價功能,當前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和內地金融開放的挑戰與機遇、在技術上修改貨幣政策目標等,替港元勾勒了一幅相對完整的發展圖畫。

對於改變目前與美元掛鈎的現行貨幣發行局制度,任氏提出三個方向性選擇。(一)由於目前貨幣基礎不同的組成部分有不同兌換保證,建議統一現行貨幣基礎中流通現鈔和銀行總結餘的兌換保證滙率,消除只有發鈔銀行才享有盈利和虧損的機會(七十七段),優化制度的運行效率。

(二)擴寬目前可兌換範圍,甚或完全取消,改為滙率走廊,亦即以一籃子貨幣(包括美元、人民幣或成分保密的外國貨幣籃子)作港元的「貨幣錨」,並間歇地檢討滙率走廊的闊度、波度等,改為實施爬行釘住的滙率制。

(三) 放棄維持預設滙率目標和範圍,把焦點放在管理本地貨幣市場,並為政府所定下的貨幣政策目標服務。換言之,改變目前緊盯美元,機械式穩定滙率,轉變為其他的 政策目標,如通過控制貨幣供應來抑制通貨膨脹,或保持低失業率等宏觀經濟目標,亦即施行浮動滙率制,在滙率制度選擇的「三元悖論」約束條件下,放棄控制滙 率選項,重拾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三種修改方法,其實就是對制度進行「小變」、「中變」和「大變」。其中以改掛一籃子貨幣的「中變」方法,目 前看來可行性最大。「大變」把港元自由浮動,成功落實這種制度,必須具備真正的中央銀行,有效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銀行準備金比例制度、流動資金貼現窗 和公開市場操作機制,使滙率浮動制度順利運行。

然而,首先香港並沒有存款準備金規定,政府債券市場的規模迄今也有限,不容易通過公開市場操 作,去調節利率,以影響貨幣供應量。任氏在文章中也清楚指出,由於目前總結餘沒有從外滙基金取得利息,故存款準備金應否獲得利息?要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付 息,這樣一來,貨幣政策便增加了中央銀行(金管局要「變身」)付給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兩種利率(七十四段)。

可以看到,要實行滙率浮動,還有一段邁向「成熟」的長路。至於與籃子「貨幣錨」掛鈎,在現行的制度基礎上容易「蛻變」。籃子貨幣的比重可以通過香港貨物及服務出口國所佔的份額作衡量圭臬,改革也較小阻礙。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人民幣升美元降」的大趨勢,最終可能左右香港市民對港元的態度,不那麼樂意繼續使用港元(四十五段)。很明顯,隨着人民 幣不斷擴大在香港的流通規模,勢必對港元造成一定的「替代衝擊」,任氏過去對此避而不談,如今在文章指出「這個問題是當局絕不能視而不見的」,顯然說出了 「心中話」。

無論如何,任氏提出修改聯滙制度的建議,我們盼望能夠開啟各方客觀的討論,認真考慮是否需要對滙率制度重新作選擇、優化貨幣政策目標以至香港的發展去從!


 
明報社評: 任志剛倡議改動聯匯 身分時機對象三不當

金管局前任總裁任志剛發表論文,倡議政府視乎公泷利益,改動聯繫匯率,包括聯匯去留或擴闊聯匯可兌換範圍等;以任志剛的身分,這番倡議備受關注,港元匯價一度急劇波動。市場反應告訴任志剛,他這次做法極不恰當,既未對香港帶來建設性好處,也挫損了他一貫予人的金融事務權威形象。今次事件,說明任志剛談及聯匯的敏感程度,非同小可,所以,就聯繫匯率事宜,任志剛的言論自由受到一定制約,不可能、也不應該暢所欲言。

任志剛這次倡議之不當,首先是他的身分。從1983年香港實施聯繫匯率開始,任志剛已經參與,直至2009101日離任金管局總裁,整整26年,所有聯繫匯率事宜,都與他有關。在他主持大局期間,一直堅定地捍衛聯匯制度,若有人提出脫鹇或什麼改動聯匯的意見,任志剛都會發揮「金融沙皇」本色,直斥其非,他現在打倒昨日之我,使人感到突兀。

另外,任志剛是人民銀行顧問,這個身分,使人聯想到中央和特區政府對聯匯是否有些想法,由他放試探氣球,測試市場反應。從候任特首梁振英、財政司長曾俊華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先後發言,明確表示聯繫匯率不會改變,足證任志剛測水溫之說,絕無其事,但是事件已經觸動港元匯價,一度擾亂了市場,實屬不當。

任志剛第二個不當是選錯受泷對象。任志剛對聯匯制度的熟悉程度,若他認為有什麼問題、對香港經濟和民生如何不利、應該怎樣改動等,任志剛應該、也有責任提出,包括向中央、人行和特區政府獻策獻計,只要他在決策層面發揮作用,就不會給市場帶來猜測和混亂;但是,現在任志剛將他的倡議,公告周知,罔顧事態的敏感度,以他嫻熟聯匯事務卻犯如此低級錯誤,太不合情理。

記得2002年,當時身為「前铫」要員的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在財經事務委員會提議,由立法會秘書處研究聯匯的相關問題,獲得與會議員支持通過,此事經報章報道後,引發市場猜測聯匯制度是否有變,導致港元匯價波動;今年3月特首選舉期間,候選人唐英年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提到若他當選特首,對調整港元兌美元交易區間持開放態度,這句話甫出街,即時觸發外匯市場湧現大量港元買盤。這兩件事,都要政府澄清聯匯制度不改變,事態才停止惡化。類似有身分的人有意無意之間「搞」聯匯而使港元波動,絕不止這兩宗,任志剛應該知之,他竟然不識避忌,成為引發港元波動的主角,實在奇怪得很。

任志剛第三個不當,是時機不當。歐債危機山雨欲來風滿樓之際,各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都嚴陣以待,使危機爆發時減輕對經濟的衝擊;另外,本港還有約半個月就政府換屆,特別希望金融市場保持穩定,以免重蹈15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的覆轍。任志剛的倡議,即使完全出於良好意願,但是客觀效果搖動了金融市場,以他與聯匯的淵源和認識,出現這種情,使人無法理解。

這幾年,學者、經濟分析員以至報章輿論,探討聯匯問題者不可勝數,這些民間研究、分析或意見,分量與任志剛之一言九鼎,不能同日而語。以任志剛的身分,就聯繫匯率事宜已經失去絕對的言論自由空間,他有意見或提出建議,應該只能向當局表達,若非如此,就會引發金融動盪,而國際大鱷利用信息和資金優勢,趁機大撈一把,使投資者甚至香港蒙受損失,就不好了。相信任志剛也不願出現這種局面。

聯繫匯率應閉門檢討  未雨綢繆制定應對方案

任志剛退休未滿3年,目前本港經濟情與他退休時相若,另外,他倡議改動聯匯的理據,主要是金管局維護港元匯價穩定的同時,要兼顧本土經濟,穩定物價。有關論據,主要是本港經濟與內地日益密切,而人民幣不斷升值,聯繫匯率使港元購買力大幅下降,應該改動聯匯云云。這個說法並非什麼新發明,與過去各方提出港元與美元脫鹇的意見,大同小異。所以,問題正正在於:任志剛以耳熟能詳的論據,推翻他捍衛了30年的聯繫匯率制度,問題實質與理據淺顯所構成反差之大,使人感到事態不尋常,但是,迄今只限於他「一家之言」,這就是任志剛今次備受質疑的主要原因。

聯繫匯率並非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圖騰,絕對可以討論,也應該檢討,但是不宜公開討論和檢討。試想想,若政府處理聯匯,與其他政策一樣公開諮詢,金融市場會是怎樣一種景?答案必然是波動大亂。關於聯匯制度應該如何,是政府的責任,也應該只是政府的責任。正常情下,政府就聯匯制度遇到什麼情的應對,應該已經制定方案,當市民和投資者知悉改變時,政府已經實施新做法,然後提出詳細解釋而已。若遇到金融危機,政府才臨時周章,研究聯匯制度因應之道,是不負責任和失職,這樣的特首和主事官員,都要問責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