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

魯姜: 「保梁局」勢力抬頭



內地姑娘陳冉「上水」,獲委任做候任特首辦項目主任;前高官羅范椒芬「獲委任」為候任特 首辦主任;上市公司主席劉夢熊「公認」是候任特首最活躍的非正式代言人……。無論動機是出於「酬庸」或是「抽水」,對一眾AO政務官來說,他們的感覺已由停收「雙非」孕婦的震撼,變為震驚。

陳冉沒有交團費,所以自動脫離共青團,這說法雖然有點牽強,港人應該不大介意,因為「恐共」時代已過(尤其是年輕一輩);但因居港未滿七年而要求立即特別通融,可見候任特首求才心切,這正是AO最不滿的地方,因為找不到批准的合理理由,更何況只須多等三幾個月,便毋須破例(或從此立下先例)。

所謂擔心 純屬過慮

陳冉的身份和加入特區政府的事情,間接證明團派與太子黨在中央以至香港兩條路線的暗鬥明爭,也證明中聯辦的幕後介入和對梁振英的支持。

曾蔭權當年率先破格招攬民建聯的青年才俊陳克勤加入特首辦,惹來一陣非議,最後不得不一視同仁變相取消;如今梁振英故技重施,公眾反應不大,日後同類量才而用的委任應會陸續有來。

公務員工會代表梁籌庭批評候任特首此種「拔尖」、「打尖」的做法會打擊公務員士氣。其實,公務員不論上中下級均毋須為此擔心,因為類似陳冉的「政治」任命,當事人根本不會在公務員系統甚至香港「過世」,從而分薄公務員的入職和晉升機會,她個人志不在此,幕後的安排者也不會浪費人才。

梁籌庭的另一擔心,是政府機密會因而外洩,但這也是不成立的過慮,因為機密在「圍內人」和「自己友」之間根本不是機密,外洩的危險只適用於「外人」,發生這種事情的機會至今仍然不大。至於聘用是否符合既定程序,這也有公務員事務局把關,所以全部不滿都不會成立。

任命短暫 政治考慮

羅范椒芬的「短期委任」,又是另一次「永不要說永不」的教訓,政治一天也嫌多,政治人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本是平常不過,梁振英當年說N年也不選特首乃為 勢所逼。羅太重作馮婦卻出於自願,對羅太的任命,反映梁振英對現任官員的不信任或無力感,曾蔭權派來協助他成立特首辦和班子順利過渡的官員,到底是龍是蛇,外人根本不得而知,曾蔭權當然會力撐下屬(陳焱也曾風頭大露)。

不過,梁振英心裏有數,於是先下手為強,全面引入自己人控制大局。對於現在協助梁振英或未來與他合作的政府高官,大家把這「用人唯才」過程看在眼裏,當會知道「順我者昌」的道理,因為羅太對公務員、特別是AO的「盲點」、 「死穴」知之最詳,以子以矛,攻子之盾,政務官自重自保的伎倆將無所遁形。

其實,不只是劉夢熊,其他梁營智囊如今紛紛「出籠」,成為梁氏政綱的最佳解讀人,傳媒亦甘之如飴,樂於推波助瀾;「保梁局」一時之間人頭湧湧,但以劉夢熊最為矚目,除了因為他的快人快語、口沒遮攔,鄉議局「江湖飯局」事件由他穿針引線也是主因之一。事實證明,劉氏與鄉議局根本是「裏應外合」,如今正一同為幫助鄉民「保家衞園」而努力,所以選舉期間唯一被無辜「擺上枱」 的只有上海仔一人。

對於四百多位AO而言,這些錯綜複雜的幕後台前人脈關係,不單是前所未聞,今後亦不易適應,但卻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他們如何自處,還有待內部集體討論後的結果。

陳冉和羅太均自辯只會工作至630日,如果她們是不可多得、非我不可的人才,為什麼不繼續留任?由此可見,任命純粹出於政治考慮,因為梁氏71日後任用的仍是陳焱這批政務官,如果陳焱等人做不到或做不好「順利移交、無縫過渡」的工作,日後又怎能與新特首做到「暢順施政、無間合作」的理想境界?

況且,證諸今天「保梁局」的行為表現,一個「第三勢力」似乎已如箭在弦,蓄勢待發,今天公認為梁營「代言報」的報章,消息來源幾全是來自「保梁局」。港英時代,政府新聞處是官方唯一的放風單位;董建華對此不屑一顧;曾蔭權的心戰室看似力求公道,盡量做到雨露均霑,但獨家消息仍不時出現於某一兩份報章。

星洲例子 或可參考

如今「保梁局」人多勢眾,有人挺身而出不斷為特首政策解釋護航,但更多人正在幕後扮演「中間人」、「中介人」的角色;他們的「公信力」來自昔日在梁氏競選辦的參與、今天在候任特首辦公室的工作,以及未來在新政出台時的「助銷」、「促銷」。這股「保梁局」第三勢力,對梁氏民望的升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加上中聯辦在幕後協調發功,更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劉夢熊、羅范椒芬和陳冉分別代表這股第三勢力的上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未來的公務員團隊和問 責班子,有了這股第三勢力協助,必會有脫胎換骨的改變。因為不論歷史因素、架構問題、文化影響,到內外關係和利益平衡,第三勢力不單瞭如指掌,是最佳監察者(有經驗、有觀點、有方案、有支持),更可以隨時出入政府,即時赤膊上陣,不愁因人事變動而出現青黃不接以至真空的危機。

林行止說魯姜「去英化」已經已展開。過去香港引以為傲的制度和核心價值,必會隨形勢需要而「與時並進」;梁振英之能成功上位,皆因香港人對曾蔭權施政愈來愈不滿,因而人心求變。「去英化」首先要改變的是,妨礙改革的障礙,政務官自然難免首當其衝。

曾氏近來的一舉一動,給予梁振英更多機會和證據,去逐步改革公務員系統的傳統和文化,令「一國一制、二次回歸」不單可以盡快開始,更有早於2047年完成的可能。至於以什麼制度取代,今天新加坡的例子或可供港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