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

古德明: 中華正聲 - 持份者友善



孟子說,做人最可恥的,是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現代漢語每每使我想起這句古話。不是無恥,怎會有堂堂中文不說,偏要拾英美牙慧,說甚麼「持份者」、「xx友善」等等。

請看所謂「香江第一健筆」林行止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一日《信報》專欄論大家樂快餐店剝削員工一事:「未顧持份者利益,大家樂險鑄大錯。」「持份者」一詞,中文詞典沒有,但可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找到其詞源、詞義:stake是「股本、股份」,holder是「持有者」,而stakeholder則是「參與人、參與方、有權益關係者」。英漢辭典還懂得意譯stakeholder,現代漢語卻以硬譯為能事,於是來了個「持份者」。

中文的「與」字,可以指「參與」或「在其中」,例如孔子說,國家大政,他總有份兒聽到:「如有政……吾其與聞之。」又如《左傳》卷五說秦穆公送美女五人給晉公子重耳,其中一個叫懷嬴:「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然則stakeholder絕對可以譯做「與事者」或「與事各方」,即參與某事或某事之中的所有人。
但「與事各方」、「與事者」等說法不夠下流。所以,二零零六年七月十日香港教育局長范椒芬說:「所有持份者,包括校董、校長、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必須明白教育改革的目的。」

現在又請看二零零七年臺灣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競選言論:「政府各單位應整合推廣一個符合生態友善、環境友善、人體友善的農業方向。」新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二零一一年紅棉獎的一個評審標準:「用戶友善。」

英文有friendly一字,本義是「友善」;二十世紀末,開始用在名詞或副詞(adverb)之後,合成形容詞,意思是「無害的」或「方便的」,例如user-friendly(方便用者的)eco-friendly(無損生態的)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無損環境的)等等。馬英九不說「政府各單位應合力,制定並推行不損生態、環境、人體的農業政策」,偏要說甚麼「友善」,充分發揮了「無恥之恥」。
中文從來不會把「友善」二字置於名詞等之後,合成形容詞。《西遊記》說孫悟空打妖精的鐵棒,要大可以上抵三十三天,要小可以小如繡花針,名為「如意金箍棒」,不是「用戶友善金箍棒」。《老殘遊記》第三回高紹殷說:「昨晚在裏頭吃便飯。」唐朝趙冬曦《和尹懋秋夜遊滬湖》詩說:「舉楫便風催。」今天,「便飯」也許應叫「食者友善飯」,「便風」也許應叫「舟子友善風」。是之謂現代漢語。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