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古德明: 世態人情



香港下一任行政長官選舉雲雨翻覆。富家子唐英年本來早獲中共青睞,視行政長官交椅為囊中物,單是提名他參選的選舉委員,就有將近四百人,佔了全體選舉委員三分之一,聲勢一時無兩。

但唐英年不知道,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選舉前夕,中共取捨突變,傳令各方投票給梁振英。唐英年支持者紛紛倒戈,唐英年一敗塗地,最後忍不住淚灑衣襟。這應是他生平第一次嘗到世態人情。

棄唐歸梁的選舉委員,數以百計。大地產商鄭家純提名唐英年,選舉那天卻走到梁振英旗下,面有得色。戲子黃百鳴本來為唐英年吶喊,選舉那天卻改唱梁振英頌歌,面不改容。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說得最好:「我的票,當然是投給勝利者。」
只是劉皇發還輸新民黨主席劉淑儀一籌。這位前保安局長二○○三年為了二十三條箝制民權法,說市民則藐之,結果在滿街民憤之中丟職,二○○八年捲土重來,做了立法會議員,自覺對中共功高,欣逢行政長官選舉,就四出求選舉委員提名,求之不得,馬上率領黨員投票支持梁振英,盛稱他「代表香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更自薦做梁振英政府首輔。自由黨副主席梁淑怡按捺不下,當眾問她:「閣下最初要求我們提名參選,說『梁振英會害人,我不會』,現在怎麼又為梁振英叫好?」一句話,勝過一本《官場現形記》。

唐朝初年,大臣封倫向秦王李世民輸心,李世民愛他忠誠,賞賜無算,不料封倫轉頭就對太子說李世民野心勃勃,必須誅殺:「為四海,不顧其親(不可顧念兄弟親情)。」所以,封倫在史家筆下,是「險佞」小人;死後獲贈的謚號,是一個「繆(詐偽)」字。我國向來最鄙薄的,就是這樣的醜類(《新唐書》卷一百)。

但封倫、劉淑儀、鄭家純這類人物,卻是中共歷來最倚重的人才。中共總理溫家寶甚至宣布,劉、鄭等所投的票,代表了七百萬香港人心聲:「梁振英當選,顯示了香港社會對他的推許、信任和期望。」

這次選舉,令人再次刮目相看的,是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他在中共壓力之下,始終堅持原則,誓不支持梁振英,令人想起他當年旋乾轉坤否決二十三條法案的風骨,也令人想起南宋名士徐庭筠。
南宋紹興年間,秦檜當國,科場作文以「中興」為題。徐庭筠歎息說:「今日豈歌頌時耶!」他不惜名落孫山,秉筆直書時弊,深獲朝野敬重(《宋史》卷四五九)。

中共治下,徐庭筠、田北俊那樣的故事,是越來越少了。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