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蔡子強:建制派立會「板塊之戰」



特首選舉後,建制派勢力會如何「洗牌」﹖蔡子強認為傳統左派對中央重用英治時代精英和資本家有強烈意見,「為何自回歸開始,等了10多年,仍然苦無機會﹖」蔡分析,受建制派分裂影響,梁振英上台的「蜜月期」很快過去,建制陣營將展開「板塊之戰」,首個戰場是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

蔡子強認為,立會選舉會將一改建制派與泛民互撼的局面,建制派之間會全力搶奪議席,傳統功能組別議員或受到新興勢力挑戰,與梁振英對手、唐英年關係友好的工商界亦會重新整合以自保。

蔡表示:「自由黨和經濟動力08年選舉分裂,今次會否把他們拉回一起呢﹖整合的力量是基於共同擔心,被『秋後算帳』的恐懼,他們都是唐營的,到最後關頭都無退縮。到立法會選舉要開戰時,原本自由黨或計劃從經濟動力手上搶回議席,現時的想法可能是聯合陣線,抵抗『開拖』。」

蔡又說,背後亦有一班大財團,例如到最後李嘉誠的立場仍相當堅定,他們會否想到在政治上比較保險的做法,其實是要有一股制衡力量,因此他們可能對民主派政黨的態度有變,甚至是否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商界政黨去保障其利益,多於過往直接與最高領導層聯繫的方法。蔡指出,若他們的心態改變,將導致政治生態的改變,投入資源支持專業參政人士作為購買「政治保險」。


蔡子強: 階級矛盾蓋過政治矛盾?

還記得1991年,那是香港史上第一次立法局直選,當時傳統愛國陣營派出程介南、陳婉嫻等人出來參選。面對這些強勁對手,在八九年六四事件的陰霾下,民主派的候選人當時只拿出三道板斧,就把他們殺過人仰馬翻、片甲不留,那就是:他們是否共產黨黨員、是否支持鎮壓六四、是否支持黃雀行動。那時民眾只要聽到這幾個問題,看到這些候選人顧左右而言他的曖昧態度,選票便往其對手那裏投。至於其他民生議題,以至階級矛盾,七嘴八舌的討論不錯是有,但對選民的投票決定,卻沒有多大決定性。

20年來的選舉生態是否已經改變?

1991年這次立法局直選的重要性,不單在於它是歷史性首次,還在於它為往後10多年的選舉議題定下基調,那就是政治議題重要過經濟議題,政治疑慮蓋過階級矛盾,成了選舉中最大的爭拗點。

往後10多年,雖然選舉議題屢有變焦,由六四,轉到臨立會,再轉到23條、親皇/保皇等論爭,但都始終沒有偏離這個基調。

今次特首選舉一大發人深省的現象,就是雖然梁振英先後受到地下共產黨黨員、六四事件立場的前後不一、以「狼」來形容其心狠手辣、黑金政治,以至後來,主張縮短商台續牌及以防暴隊對付遊行群眾等多項政治指控,但對其民望造成的打擊,始終有限,讓很多參與選戰多年的政圈中人,大跌眼鏡。

民情是否已經出現變化﹖政治尤其是選舉的生態是否已經改變?遊戲規則是否已經重訂?立法會選舉中的六四黃金比例,版圖會否重劃?這都是值得關心的議題。

尤其是,這並不是孤立的例子,並不是沒有先兆,4個月前的區議會選舉,雖然泛民全力催谷替補機制等政治議題,但最後卻遭外傭居港權的民粹主義議題反噬,反過來殺個人仰馬翻。

階級鬥爭的選戰對決劇本

大家都知道,過去兩年,梁振英是從民生和階級議題逐步建立起其政治聲勢的。當曾蔭權仍是舉棋不定時,梁已不惜有違行會集體負責制,力主最低工資;當曾蔭權仍是後知後覺,說樓價仍沒有超越九七,而堅拒復建居屋時,梁開始逐步主攻房屋問題。到了選戰真的開打,貧窮、社會兩極化、青年人缺乏社會流動機會、樓價過高(以至提出「港人港地」這頗具爭議的建議)、打擊雙非孕婦等議題,以至「change」(求變),始終是其主打頂目。在發表參選宣言時,梁也是通過穿膠花紮腳媽媽的故事,力圖為自己建立一個由基層打拼,奮發向上的形象。

相反,唐英年的富二代出身,以及紈铒子弟、不知民間疾苦的形象,可謂深入民心。他熱愛紅酒的嗜好,一宗又一宗的桃色緋聞,更成了這個形象的最佳註腳。但唐營卻一直好整以暇,到了選戰處於下風時,也是通過發動任志剛、李國寶、王冬勝、盛智文金融工商界重量級人物開腔挺唐的「炮仗行動」,又或者在提名時以「四大地產商」來作「show hand」,以為這樣便可以讓選委歸邊,沒有認真想到在今天香港這樣反商情緒瀰漫,過分標榜權貴的支持,隨時會適得其反,激發輿論鋤強扶弱的心態。到了僭建地庫事件曝光,更被煽情的標籤為「酒池肉林」、「地下皇宮」,更讓仇富情緒進一步發酵。

就這樣,一個隱隱然以階級鬥爭作為主幹的選戰對決劇本,就此寫成。

最大的政治反諷

對於曾蔭權的最大政治反諷,就是梁振英乃曾蔭權的「頂心杉」,添馬艦內無人不知,但最弔詭的是,最後梁振英後來居上,卻是曾蔭權一手一腳所造成。除了在政治上,他讓中聯辦坐大之外(見周二本欄的分析),在經濟上,他太過自以為是,沒有好好處理貧富兩極化、樓價茘升的民怨,讓階級矛盾爆發,都為梁締造了異軍突起的條件。

至於對於民主派以至80後、90後社運的最大反諷,則是他們一直攻擊政府「官商勾結」,又以反「地產霸權」、反「金融霸權」等作為運動的綱領,讓這樣的意識形態深入民心,民怨沸騰。但正如323日《星島日報》的政情專欄「大棋盤」所指出,最後收割民意的,卻不是他們自己,而是梁振英。反而較能夠與泛民合作,保障泛民生存空間的唐英年,卻就他們所創造的這些意識形態所打倒。

政治的弔詭,莫過於此。

在這樣反商、仇富的國際大環境,在階級鬥爭怒火慢慢掩蓋政治上疑慮的本地氣候之下,選舉的生態及版圖會否重劃,固然值得關心,但特區政府領導精英的管治策略會否作出重大調整,更加值得留意。尤其是當新上台的梁振英,是低票、低民望、低凝聚力的所謂「三低特首」。

普京模式

近日時有評論提起所謂俄羅斯的「普京模式」。

所謂普京模式,就是指在蘇聯解體,俄羅斯邁向資本主義的進程中,冒出一大群寡頭財閥,他們通過與總統葉利欽官商勾結,篡奪國家資源,而牟取暴利,變得富可敵國,但卻害苦了黎民百姓,讓他們在貧窮線上苦苦掙扎,社會高度兩極化。於是大家恨透貪腐的葉利欽、俄國政府及那些財閥,階級鬥爭的火焰又重燃。

結果強人普京上台,他通過大幅改善民生,在一片仇富情緒中打擊財閥,以及向車臣開戰來鼓動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這些一系列的民粹主義做法,來贏取民望。但同一時間,他卻在國內實行鐵腕統治,粗暴對待那些批評他的傳媒和異見人士,用各種藉口和辣招整治他們。

結果,也是階級矛盾蓋過政治矛盾,人民在得享民生上的甜頭,又眼看普京打擊財閥讓他們出了一口烏氣,於是對其政治上的鐵腕和高壓,也視而不見。普京民望維持高企。

我們都試過所謂「火遮眼」,只不過,今次卻是階級對立所引發的怒火。而讓人擔憂的是,這又會否被權術家所利用呢?

(後特首選舉政治生態系列之二)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