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陸以正: 東帝汶人心思變



前昨兩天,南韓首爾剛舉行規模龐大、世界各國元首或總理親自出席的「核子安全高峰會議」。全球五十三個國家元首或總理,與六個國際組織負責人都出席。他們代表了全球八十%的人口和九十五%的國民生產總額(GDP),規模幾堪與聯合國大會比擬。類此的高峰會戒備森嚴,記者無法進入;除閉幕聲明外,不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新聞洩漏出來。如果單把出列席名單抄寫一遍,實在毫無意義。反倒是南太平洋蕞爾小島的東帝汶變天,頗具趣味與可讀性。

不論在哪國,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一定譽滿全球。在他本國必定備受尊重。但上周東帝汶曾因率領革命,向葡萄牙爭取獨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前總統霍達(Jose Ramos-Horta),居然在大選中挫敗,而且並非小輸,竟然在三位競選人中敬陪末座,只獲得百分之十八投票者的支持。他的諾貝爾和平獎是與席曼內斯(Carlos Filope Ximenis Belo)神父,因對東帝汶獨立有功而共同得獎,這一跤摔得不輕。

檢視霍達為何會輸得這麼難看,與其歸罪於政績不彰,不如從東帝汶選民比以前更成熟的觀點出發。依照憲法規定,候選人得票均未過半時,將舉行第二輪投票,以決定鹿死誰手。但各家通訊社連第二輪投票的日期,報導都有出入。有說定於四月十五日舉行,也有說十六日,更有說廿一日的。至於霍達總統,則已淘汰出局,沒有翻本的機會了。

許多人認為東帝汶不過是南洋蕞爾小島。其實它比阿扁訪問過的那些小而又小的南洋島國,要像樣得多。東帝汶的面積幾乎有台灣百分之四十,人口一百零六萬餘。大家不知道的是:該國經濟其實掌握在華僑手中。由廣東和福建移往東帝汶的客家人雖只三萬餘,卻控制了帝汶的經濟命脈。在帝汶首都帝力(Dili)有中華商會,該會附設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完整華文教育系統,乃至供奉關聖帝君的「佛教協會」。帝汶島為何有這麼多華人呢?因為此地盛產檀香木,中國人拜菩薩必須燒香,檀香木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十八世紀初,歐洲兩個積極向外擴張的航海大國,是葡萄牙與西班牙。葡國人先抵達帝汶島的東半部,佔領了今天的東帝汶。西半部則被印尼以近水樓台之便,佔領做為屬地。當時印尼的一萬七千五百零八個島嶼,都屬荷蘭所有,稱為荷屬東印度設在雅加達的殖民地政府,在日惹(Jogjakaata)的舊王室,對帝汶島並未特別看重。帝汶島不論東半或西半,始終未能進入現代化,原因在此。

無人在意的帝汶,到廿一世紀才找到一個乾爸爸,就是澳洲。葡萄牙人抵達帝汶之前,據考證,約在四萬年前當地就有土著,發展粗作農業,人種學者稱為Australoids。後來才有華人與印尼人移民,經營檀香、蜂蜜、蜂蠟或販賣奴隸。直到公元一七六九年,葡萄牙在歐洲其它國家並無反對下,佔領了帝汶全島,是為歐洲殖民之始。

純就地理而言,帝汶與印尼是分不開的。二次大戰期間,整個南洋被日軍佔領。帝汶土著被日軍抓去當挑伕,死亡人數在四萬至七萬人之間,完全未受重視。盟國勝利後,帝汶仍舊歸屬葡萄牙。一九七四年葡萄牙國內發生革命,隔鄰的印尼總統蘇卡諾(Sukarno)趁虛而入,一九七五年底,把帝汶編作印尼第廿七個省。帝汶有識之士群起反對,那年十一月廿八日,東帝汶自行宣布獨立,開始了建國運動,國外仍缺少支持。奮鬥了廿七年,到二○○二年才因澳洲支持,獲得世界各國承認,也因此成為世上最年輕國家之一。

蘇卡諾與承繼他的蘇哈托企圖用軍事力量強佔東帝汶,被聯合國阻止了。離帝汶僅六百餘公里的澳洲,根據安理會決議並取得印尼同意,派出「國際駐防東帝汶部隊(簡稱INTERFET)」去駐守。聯合國同時成立東帝汶過渡時期公署(簡稱UNITAET),等同託管該地。澳洲部隊迄今仍在東帝汶駐防,保護這個新生國家,預定今年底撤走。

東帝汶從二○○二年獨立開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內部照樣有左傾、中間偏右與右傾政黨。整個亞洲,只有它與菲律賓兩國人民信奉天主教,宗教糾紛難免影響了政治。單一制的國會整天吵吵鬧鬧,不論聯合國、澳洲或駐軍都管不了,因為這是民主自由的必經歷程。唯有聽任東帝汶人民自己去體驗,走出他們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