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19日星期二

葉政淳: 旺角的變遷來自生活




近期香港亂事日多,奶粉荒、瓊華、陳淨心正月炒蟹事件。忙得不可開交,都沒空閒回應左丁山的文章,現在只做綜合評論。他的文章,讀者可以在《蘋果》的網站重溫。

「政府宣佈限制奶粉離境後,梁振英第一時間邀功」,其實梁特有甚麼時間不邀功?他就像民建聯一樣,只是路上多了兩張凳,捉走幾隻流浪狗甚至紅綠燈時間延長兩秒都當成豐功偉績一樣,大肆「成功爭取」一番,市民習以為常,明知是吹牛托大,根本不當成一回事。若因為梁特邀功就將大大個「協助赤化」的罪名安插到因為生活受到滋擾、嬰兒糧食供應失衡而自發抗議的市民頭上,未免太過刻薄。而且說到經濟赤化,梁特說自由行是他一手促成,質疑自由行是錯誤的,均與左丁山的說法如出一轍。按照同樣邏輯,左丁山為自由行大聲疾呼,怒批「光復行動」是保護主義,也在為梁特的行為護航,豈不是作繭自縛?

左丁山將香港在二戰後,造就經濟成功全歸功於「自由市場信徒」,其實大錯特錯。因為當時的香港是百廢待興,大力推動經濟是香港的急切需求。今時不同往日,政策亦需要因時制宜。經濟不好時重點發展經濟,經濟好時用賺到的錢改善民生,是政治常識。如今香港外滙儲備三千億美元。香港經濟早走出二○○三年經歷沙士後的低潮,自由行消費不但失去了刺激經濟的作用,負面效果還日益增大。大話怕計數,旅遊業只佔香港GDP的百分之三至五,就犧牲了港人的生活空間、秩序及公共衞生。這種「生意」成本,按左先生一直以來的文章思維來看,認為很划算。

左丁山與社會脫節,卻寫出「旺角過去五十年不斷變化,創造流行文化,被視為香港活力之象徵……」,高舉流行文化的名號來支持消滅流行文化的自由行,真是不知所云。旺角多年來面貌經歷無數變遷,活力依舊,是以市民生活為中心的自然演化,而不是因為大量自由行佔領旺角的成果。香港人現實,喜歡賺錢,英、美、日等外國遊客來港遊玩,懂得跟隨香港人的生活節奏,不會侵擾香港人的生活空間,港人素來一律歡迎。所以極少聽聞有某國旅客滋擾港人生活,或港人與外國人起衝突的新聞。惟獨到了今日,生活空間被大陸人用金錢通通買起,隨意排泄。港人只是覺得受夠而抗議,就指摘為排外和共產,真教人笑不攏嘴。而且排外說法政治不正確,正確說法應該是排陸,連偷換概念也做得如此「差不多」,真是粗疏。


葉政淳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