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胡力漢﹕陳光誠,誰的傑作?



畫面上看到陳光誠家鄉東師古村,部分村民對外來人的暴力行徑,已經去到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的境地。前線記者道出感受,如同進入了恐怖電影中的「喪屍村」。

進入21世紀了,改革開放都超過30年了,真的很難想像,中國人的土地上還會出現這類不可思議的事情。

如果說,46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是建基於民眾的無知、狂熱與恐懼,那今天在東師古村出現的情景,就是金錢、物慾,對社會制度、道德標準的嚴重扭曲,兩個時代社會政治環境截然不同,但都起覑異曲同工之效。

每年7000億人民幣維穩預算

要令一個普通人行為背離道德常理,一是要具備浪漫色彩的亢奮,二是利益欲望的推動,東師古村屬於後者,而陳光誠亦正正道出了這個問題的根本——每年7000億人民幣的維穩預算。

據陳光誠引述逼害他的官員稱,單是他家鄉所屬的雙後鎮,每年得到的維穩經費已超過6000萬元。平均每日動用100人,專門對付陳光誠。聽說當地一名村民,因為每次對外來人施暴最為賣力,他得到的獎金亦最多,最近還可以在村內買樓置業。看來維穩,已成為他們致富之道。

由此觀之,每年以雙位數增長的維穩預算,是每個執法單位夢寐以求的肥肉,地方政府最容易得到經費的理由,就是當地出現維權人士,當然要愈出名,人數愈多,就愈能得到中央重視,所得撥款亦愈豐厚。就是這樣,維權人士就變成地方政府的搖錢樹。所以,今次陳光誠跑了,要我們憂心的,不單是陳光誠家人的安危,而是東師古村民的生計。

區區一個盲人,被基層的執法人員塑造成一個舉世知名的人權鬥士,又或是一個像香港的區議員一樣,為街坊爭取權益的正直村民,亦可以被基層官員標籤為搞事分子,尋釁滋事,最後亦被升格進入維權行列。

每年7000億的維穩費,究竟是為中央政府帶來和諧,還是為這個政權製造更多假想敵呢?

作者是資深中國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