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明報社論: 習近平訪美晤官探民 倡共同利益平起平坐



40年前的這個月,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中國大陸,這是二戰後美國總統首次踏上「紅色中國」。當時中美並無邦交,美國則與台灣有外交關係;中國那時正值文革,天安門廣場常有集會,包括「打倒美帝國主義」等政治活動。1972221日,尼克遜專機降落北京,迎接的是周恩來總理,中方給予尼克遜高規格待遇,包括檢閱解放軍儀仗隊。40年後的今天,中美已經建交多時,兩國是貿易伙伴也是世界頭兩名經濟體。從40年前寒風習習的北京機場,到如今習近平剛結束訪美之行,中美關係由冷到熱,反反覆覆,這是客觀存在,相信也是未來中美關係特點。

兩國破冰40  仍存共同利益

40年前的世界和今天很不相同——東西方集團對峙,美蘇的核彈足以眦滅地球不止一次,中國當時仍在美國圍堵之中,尼克遜卻訪問了中國。尼克遜動身前一年,中美在日本合演乒乓外交,那是劍拔弩張的年代,也是意識形態衝突的日子,然而中美找到共同利益,放下歧異,邁出這第一步,最終全面建交。當年的共同利益是聯手抗蘇,以中共的語言來說是矛盾中有統一,矛盾是指意識形態的衝突,統一則是聯手抗蘇。今天,中美矛盾仍存,美國在南海動作頻仍;而共同的利益早已不是蘇聯,是經濟事務。

習近平訪美,可視為上台前結交新朋友,重晤舊朋友。舊朋友既有艾奧瓦州的27年溫馨之旅,也有會見基辛格等前美國高官;新朋友當然是奧巴馬。近期美國民調及經濟數據,前一陣不獲看好的奧巴馬民望有翻身之象,若在年底大選連任,習近平未來的對手便是奧巴馬。這是摸底之旅,類似的訪問,10年前胡錦濤上台前也到訪過美國,但習近平今次訪問與胡錦濤的那次不同,今天中國是世界經濟火車頭,10年前中國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仍不知打開大門後會否被外國貨品淹沒,中美關係因南海軍機相撞陰霾密佈。不過,作為世界兩個舉足輕重大國,一時間的歧見不會掩蓋長遠利益,時至今日,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中國是美國債主,中美貿易總額由10年前的約1200億美元,增長至去年的4000億美元。

兩個關係千絲萬縷的國家,如果說沒有歧異是不可能的。且,中美30年前已決心要成為緊密伙伴,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在新作《鄧小平傳》提及,鄧小平1977822日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後3天,即會見前來討論建交的美國國務卿萬斯。可以看到,中國領導人在百廢待興的日子裏,中美關係仍是大事。過了快40年,中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都是對方的對手也是伙伴。我們是曾經見證這種歷史,1981年列根上台前,再三說要中斷中美關係恢復台美關係,但列根進了白宮便明白不可能逆時代而動。

今天中美關係遠比當年複雜,沒有蘇聯,取而代之的兩國共同利益是合力推動全球經濟;雖然中間有人民幣匯率爭論,美方亦有表達對貿易赤字的不滿,但總的來說,中美經濟合作有增無減,在未來一段時間是兩國關係主流。習近平這次訪美,除了在副總統拜登的午宴講到政治議題,但更多的是談到貿易關係,事實是中美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雙火車頭形態已然成型。必須指出,中美今天的經濟關係,與1980年代的日美經貿關係比較,當時美國府會對日本施壓,造成日本經濟泡沫化的《廣場協議》便是那時產物,日本對美國的順差,令美國議員用鐵錘砸破日本製汽車;反觀今天,美國就是如何狠批中國,但始終沒有《廣場協議》以及砸碎中國商品。

儘管中美在經濟或會處於同一戰線,然而目下的中美關係不能以單一平面觀察,中美的戰略爭奪是新崛現勢頭,美國在西太平洋佈陣,以及中國的回應力度,態勢分明。在這次習近平訪美之行可以看到,中國要與美國平起平坐,不亢不卑,人權爭論上,習近平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可視為將來習近平時代中國在人權問題的底線。這八個字的隱喻,是沒有人或國家可以自稱人權紀錄最佳。至於西太平洋美軍調動在這次訪問雖未談到,但雙方在區內佈防及反佈防已暗下較勁,目前尚不至馬上浮面。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突顯中國人權底線

習近平的訪美之行有與美方針鋒相對的一面(如貿易及人權),但也有溫煦的訪問一刻(艾奧瓦州之旅),值得留意的是,習近平訪問艾奧瓦簽署43億美元購買大豆協議,給昔日接待過他的老朋友送大禮,友誼與厚禮的結搭,寓意甚深,很值得美國仔細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