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1月18日星期日

劉健威: 第二頭家



朋友計劃退休後在香港以外置第二頭家——香港終日吵吵鬧鬧,政治氣氛實在不好受;而且當政者指黑為白,以謊言維持統治,狗奴才又日多,真非安居的好地方;但感情尚在,朋友多、食物適口,又捨不得移民。故在外地多置一個家,不時去寧靜下,不失為解決之道。

我也想了一下——置第二頭家也不錯,但往哪裏去是煞費思量的事。

和國內的文化鴻溝太大——有朋友在上海住了二十年也不慣,計劃搬回來;有些人也許適應,但有些卻不能;所以不在考慮之列。

愛藝術文化,紐約當然十分理想,因為那裏每年都有無數高水準的表演和展覽。但年過六十,愈來愈怕坐長途機,一想起那十多小時困在機艙裏,坐不是走不能,睡又睡不着就痛苦了。有位年逾七十的朋友,決不坐超過四小時的飛機。

意大利和西班牙有不少吸引人的地方,東西也好吃,但語言是很大的障礙。

阿姆斯特丹也不錯——黃昏才開始,人們就在運河的遊輪上開派對了,悠閒得很。但想想浪漫,朋友呢?那麼遠誰來探你?幾十年下來才積累屈指可數的朋友,要重新建立朋友圈談何容易?

溫哥華生活環境不錯,但會悶死人。多倫多?冬天冷死人。

亞洲區其實沒幾個選擇,日本挺文明,住在京都好像回到古代去了,閒靜得很;但旅遊不錯,住下來是另一回事,要融入日本人的文化是不可能的事。

台灣也許是比較合適的地方,語言、文化的隔膜不大,朋友也多;只是擔心還是擺脫不了共產黨的魔爪魔影,要多走一次。

說到底,還是沒有什麼地方好去,於是決定,四海為家好了;那就是忍受不了香港的政治氣壓,就馬上旅行去。

港英統治時期,大家都不必有第二頭家考慮的,但現在……

忽然想起姜白石的三句詞:「南去北來何事?蕩湘雲楚水,目極傷心。」這年代的香港人實在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