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1月23日星期五

2015:香港網絡媒體的新戰國時代



號外

雨傘運動為香港開啟了後佔領時代。清場過後,鳩嗚團一浪接一浪,警隊疲於奔命見證港人的鳩嗚能力,團友適時快捷的人手調動,全拜社交網絡便利。一人一手 機,FACEBOOK成為了佔領資訊的集散地,但運動之初,大量資訊不分是非黑白流通做成了不少恐慌/混亂,可見社交網絡還是一把兩刃刀,公信性存疑,此 時網絡媒體的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比傳統媒體靈活,又比一般社交網絡可靠,既監察政府,同時質疑主流傳媒。網媒第五權的角色再一次被高舉,更為這塊版 圖帶來了新局面:《獨立媒體》的LIKE一下子從十幾萬跳到40幾萬;蔡東豪辭任精電執行董事回歸東山再起的《立場新聞》;《100毛》也有意發展自家網 絡媒體。2015,將會是香港網媒變革的一年。

經營逾兩年的《主場新聞》去年7月突然死亡,社交網絡上27萬多個LIKE頓成無主孤魂,ARCHIVES的舊文章也一夜蒸發,後起的《主場新聞博客群》 算是留住了部份讀者,但缺少了新聞策展的部份,網站只變成博客們共同擁有的分享平台,凝聚力不可同日而語,另一邊廂,《輔仁網》、《評台》、《熱血時報》,在過去兩年間漸漸壯大起來;信報「紀曉風」離棄主流媒體,半途出家創立《852郵報》;還有蕭若元、林雨陽等人成立的網台《謎米》,《主場》殞落, 網媒依舊不愁寂寞。然後,《主場》以《立場》之名回歸了,在突然死亡不到半年的時間,當日因反國教摧生,現在又因雨傘清場復活。新《主場》還是原班人馬操 刀,新場不再由個別人士擁有,股權改以信託安排持有,只接受公眾不附帶條件的捐款,維持編採獨立自主。上月官方PAGE首天登上FACEBOOK,就引來 三萬多個LIKE,可是留言版上引來眾多網民攻擊,惡搞多個X場新聞,矛頭主要針對蔡東豪,甫創刊就惹來如此抨擊,下筆時《立場》還沒有正式在網上回應,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日後的工作,讓網民看清楚我們是一個怎樣的媒體。除了評論,《立場》還會多做採訪報導,希望能容納不同意識形態、政見,只要是 好文章我們就歡迎。」雖然總編輯鍾沛權對其營運方式還是三緘其口,但《立場》到底代表了誰的立場,很快就會揭盅。

網媒時代殺到埋身

網媒是大勢所趨,這個大概是毋庸置疑,但這個遊戲該怎麼玩,多年來似乎還沒有一個特定答案,國外的成功例子也不見得照辦煮碗就能成功,畢竟市場大小、城市 的閱讀習慣,甚至是廣告商的偏好也各有不同,沒有先例可依只得摸石過河,一向在社交網絡贏盡先機的《100毛》,其出版風格一言以蔽之就是「網絡語言實體 書」,但有趣的是,到了今年才有發展網媒業務的打算,「毫無驚喜地,都係網站加個APP。網絡流行了十幾廿年,現在才搞網媒其實真係OUT,香港好像只有 蘋果走得最前。其實我覺得傳媒不是不想去做,可是現階段要賺回成本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多年來也望而卻步,而為何偏偏選現在做這件事情呢?我覺得是逼到埋 身,不得不去做。第一大眾對電腦手機的依賴只會越來越深,而近年廣告客戶的預算慢慢從平面媒體轉移到網絡上。《100毛》在這方面其實沒經驗,因為廣告從 來沒多過,所以我對紙書更沒有任何感情包袱。說到底,媒介的意義對我來說並不大,只要能與人溝通就OK,不會留戀紙香,只要能賺錢就行。當然現在談賺錢還 太早,所以紙書跟網媒還是要並駕齊驅,補貼這個敗家仔。」林日曦解釋。

社交網絡粉絲專頁盛行,受歡迎的,數十萬的SUBCRIBER也是等閒事,受眾的基數是不少傳統媒體望塵莫及的,影響力是有的,可是公信力成疑。 FACEBOOK PAGE算不算是網媒一種,就是一個頗為值得討論的問題,「其實近年社交網絡流行一種生意模式,由傳媒或製作公司扮素人開大量PAGE,例如新傳媒屬下的 《對白CAP圖王》、《環球膠報》,網絡流行什麼內容就做什麼,呃LIKE就是他們的營運模式,當SUBCRIBER的數量到達某個程度(編按:如《環球 膠報》就有30多萬個LIKE),廣告商就會落廣告,當然廣告也不會是什麼大客戶,所以這些公司都是以人海戰術的方式開PAGE,密食當三番,但由於開 PAGE門檻太低,以至不少PAGE也是冒牌貨,例如《高登起底組》,還有新近開的《100毫》(編按:截至現時就有4000多個LIKE),但其實也阻 止不了,讓他們繼續玩玩吧,趁還沒有什麼影響力。」

《獨立媒體》創辦人葉蔭聰更認為網媒只是一個含糊的概念,「其實現在所有傳統媒體也會出現於互聯網中,或泛指主要透過互聯網做出版的媒體,但獨媒都不會自 稱是網媒,開初我們是一個社會運動積極份子背景,近四五年較貼近成公民媒體,正因為我們不是大眾傳媒,所以我們的內容不需要過於取悅大眾。佔領過後,主要 希望在新聞資訊以外,提供多些深入的分析和報道,既然是獨立,就無需看著一般大眾傳媒來跑。」

90後的天下

網媒、社交網絡、紙書身份重重疊疊,內容如何拿捏也是一門學問,不少傳統紙媒對電子出版的概念依然是將紙書數碼化而已,未能深入了解網絡特質,「紙書受制 於排版印刷等工序,反應自然不夠快,就似龍蝦那期封面,從事件發生到構思,再去找一個扮得最啜核的人,已經是兩三星期後的事,我稱此為二次創作三次搞笑, 但網媒再放封面故事就OUT,我們希望做到7成內容是網上獨有的,寫得更精煉,特色一定要笑要快,未必似紙書咁大陣仗,氣力花在如何與人同步,但快不是唯 一條件,在這個人人也是媒體的時代,要做網媒就要搶到公信力,下一步就是如何搶得大批群眾。遺憾地說一句這年頭,新聞已經不值錢,訊息流通太快,每家幾乎 都是一樣的,如何跟目標群眾分享共同語言,就是取勝的地方,而我所說的,不是中英文那種宏觀的語言,而是你對新聞的處理方法,能否令人笑令人哭令人有共 鳴,有沒有下一步行動,SHARE到自己的FACEBOOK繼續討論。」

林日曦總是說網絡世界,三張嘢經已老,網媒是90後的天下,最機不離手那一群,「泛民主派夠話想搞網台啦,年輕人做目標群眾,也許是雨傘運動令他們醒覺 了,發現流失了一大批網民選票,終於想做翻少少嘢。結果呢?我聽過節目睇過網頁,都幾肯定不會在年輕人族群中成功。單是改名叫《仙人掌》已是一大敗 筆,GOOGLE唔倒﹗只找到WIKI的仙人掌,出事啦﹗這其實不是要俾幾多錢SEARCH ENGINE排頭位嘅問題,改個獨特啲嘅名得唔得?可見他們的思想跟網絡是很抽離的,員工可能是90後,但話事的一定還是老人家。只要做個批人同你想接觸 個批是兩類人,其實已經輸了一半。」

林表示新網媒希望做到跟網絡世界同呼同吸,吸納到足夠的群眾後,下一步就是發展一個更廣的媒體,「現在我們的題材都是RIDE ON一些時下熱話,但網站推出以後,其實是想GENERATE更多自家的CONTENT,年輕人關注什麼我們就關注什麼,為何《100毛》不做?因為沒有 足夠財力,所以才從最簡單的入手,但最終我們不想只停留在那個層次。」林日曦表示。

網媒 KICK STARTER

既然廣告商的步伐還沒能趕上網媒的節奏,也不是所有網媒都有實體書營運,就以《獨立媒體》為例,他們超過六成的收入是從讀者捐款中得來的,其餘四成就是透過媒體倡議/教育的工作申請外國基金。葉蔭聰說,「獨媒的讀者捐款近年都有一個緩慢增長,沒減少已經很難得,因為是公民機構,所以我們都不接廣告,不受私人企業/政府資助,而不少採訪/報導也是靠公民/實習記者去做,但資金有限,某程度上也局限了我們的工作。其實這也是不少網媒面對的問題,所以一般來 就內容都以評論、整理資訊的文章較多,因為人手資源要求比較低,原創新聞內容方面,商業傳媒就佔了很大優勢。過往我們也曾實驗一年,試試深入的新聞節目, 可是很快就發現投入太大,最後還是無以為繼,所以現在都只做一些現場拍攝,但我終於認為網媒需要多做一些原創新聞內容,因為這樣才能顯出一個媒體的獨特 性,但要找到足夠的資金,還是需要多一點創意。台灣的WeREPORT雖然還在摸索階段,但我們也希望能跟獨立記者合作,引入這種新的捐款模式。」

2011年開發的WeREPORT,簡單來說就是新聞界的KICKSTARTER,推動優質的深度報導,記者無需看編輯/老闆面色,只要有認為值得的調查 /報導,就可以把計畫上載到網站,尋求公眾贊助,這類平台顛覆了傳統媒體製作新聞的流程,觀眾直接以鈔票支持自己想看的新聞報導,不再是被動接受的一群。

2015,香港的網路世界可能將會同時有更多搞笑有趣的內容和挖掘政治與社會黑暗的深度新聞報導。多元的媒體世界值得叫人期待。

文:蘇靈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