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13日星期三

陶傑: 「國情」需求




香港的梁特首給評論人律師信,因為評論人依據一個知情人的專訪,指梁特首「涉黑」,進一步質疑香港的特首,到了今天,是不是「紅色」和「黑色」父母誕下的產物。

梁特首為何如此衝動?評論人說的,是當前特首「選舉制度」之下必然的特色。

首先「選舉委員會」的一千二百人,是中國選拔的特首提名人和投票人。

這一千二百人,有港區人大、政協,以及中方多年培養的本地幹部,也就是俗稱的「土共」,其他的工商界、專業人士、新界鄉紳,與其他各路「知名人士」,除了一些立法會議員,則屬民主黨派,大多數都是中方三十年來「統戰」回來的人選。

「統戰」是共產黨的一項祖傳專業:為了一個政治目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這些人,長遠來說,絕不是共產黨真正信賴或欣賞的人,但是在一個過渡期,把這些人拉攏到自己一邊,可以「發揮作用」──「發揮作用」,是大陸政治術語,非常現實,意思是可以利用做工具,達到以後才實現的目標。目標將來實現以後,工具如何「處理」,是將來的問題。

所以鄧小平說:「只要支持祖國統一,不論他信奉什麼主義:資本主義還是奴隸主義」,都可以「團結」過來。

既然「統戰」包羅萬有,這一千二百「選委」,五湖四海,必然有香港江湖人士或與三合會沾上邊的人,一點也不奇怪,當年紅軍「長征」,路經雲南貴州,還與彝族茹毛飲血未開化的土司歃血為盟稱兄弟。

梁振英自稱當初「一票一票像揼石仔一樣揼回來」,四方拜碼頭求票,如果我是梁振英,「涉黑」就「涉黑」,有什麼問題?這個小圈子制度,叫我只向這一千二百人直接求票,這些人之中有彝族土司或其代理的人物,我不「涉黑」,他們怎會投我一票?

英治時代,英國人絕對不與三合會人士飯局,因為皇室的制度,但今日的香港不是英治,「涉黑」是「統戰」的「國情」,堂堂正正,有什麼好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