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12日星期二

鍾樂偉: 北韓第三次核試觀察



北韓無視國際警告,在週二早上,進行第三次核試。不少周邊國家錄得北韓北部豐溪里的劇烈搖晃,強震達到5.1級。根據南韓軍方估計,今次北韓核試威力相當於6至7千噸黃色炸藥(TNT)的爆炸力,比早前在2006和2009年的核試驗威力要大。

矛頭針對美國

平壤一早透過官方媒體,將是次核試的矛頭,指向美國,也把聯合國安理會的2087號決議案,視為美國最大的「安全挑釁」。平壤選擇在奧巴馬宣讀第二任政府 的第一份國情諮文之前,進行第三次核試,是向美國政府表明,她會在未來一年,營造「北韓已擁有第三次成熟核試成功」的局勢,考驗本已傾向向平壤對話的「奧 巴馬——克里」配,更要迫使美國承認北韓已經成為一個擁有核子能力的強國。

加強國內個人崇拜

選擇在2月中進行第三次核試,有助金正恩在國內建立更強勢的個人崇拜形象。自上年金正恩接任,在已故領導人的重要紀念日子上進行對外的挑釁行為,成為金正恩一大政策特徵。一來可製造節日的高漲氣氛,也可吸引國民對這位新領袖的愛戴。

上年4月14,日北韓選擇在已故金日成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前夕發射火箭,就為了此兩目標。今次核試,也有著相同目的——2月16日,是其父親金正日的生辰紀念。

當然,金正恩也能靈巧地運用挑釁行為,作國內宣傳之效。當北韓成功發射「光明星三號」衛星以後,個多月來,國內官方媒體大加渲染,以金正恩成功為北韓帶來 科技突飛猛進成績的宣傳海報、廣告和紀念品也在國內相繼出現,在在突顯這位北韓新領袖對使用軍事「挑釁」達致提升個人形象和個人崇拜的迷戀。

改變制裁的方式?

不到兩星期前,聯合國安理會鮮有地在中國的贊同下,就北韓在上年12月時進行的「衛星」發射事宜,達成安理會2087號決議案,加強對平壤政府的經濟制裁。但是,北韓就是不愛理會,無視聯合國的制裁下進行第三次核試,顯示出這份決議案,欠缺阻嚇力。

安理會自2006年金正日首次進行地下核試以來,一直採用相同的制裁模式,即以制定有關核和導彈技術商品禁運的清單、主動扣查可疑與北韓貿易的船隻、或把 多位牽涉到平壤對外貿易的官員和公司加進黑名單。但是,7年以來,不論是安理會的1718、1814,或是近期的2087號決議案,都未有針對性地把這類 制裁措施優化或多元化,這是當下國際社會需要反思的。

觀乎多年來,有效阻嚇北韓的挑釁,似乎只有一次。2006-2007年,國際社會透過中國政府的介入,凍結一些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北韓公司的資金,打擊北韓 主要對外透過洗黑錢和黑市買賣的金融交易渠道,才成功迫使平壤短暫選擇妥協。當下,美國和南韓方面早已表明,當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後,會極力遊說北京支持 公開有關北韓在中國相關的金融公司的資料,相信這也是非軍事層面的唯一手段。

美朝關係走進冰點

北韓於2012年,兩度發射火箭。平壤已展露出不顧犧牲與美國的關係、緩和國際氣氛的機會及達到合作的可能。一年內,多次違反協議,亦可見北韓已不再視成 功與美國簽訂「美朝互不侵犯協議」為重要外交考慮,轉而透過加強與美國的敵視和強化國內民眾對金正恩政權的擁護,以延續國家危機感,從而合理化軍事準備與 單向的國民教育。

北京的尷尬處境

過往的兩週中,中國外交斡旋未有停止。多番外交嘗試,也未能阻止北韓的核試,同樣標誌著中朝關係出現新危機的先兆。

雖然,中朝友好關係依然維持,中國核心戰略利益看似無礙。然而上月,當中國簽署了應對北韓上年火箭發射危機的安理會決議案,已可見習近平接任以來,面對著北韓對周圍地區的挑釁行為,中國再沒有昔日盲目護朝的取態,轉為務實處理和有條件合作、援助的中朝關係。
相信,在北京眼中,當面對遠比導彈發射的危機更嚴峻的挑戰,就應重新考慮支持以安理會為領頭的制裁方案了。

近日,連《環球時報》在內,不少內地研究對朝關係的學者,都一面倒在輿論上表示,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對鄰國「百害而無一利」。相信北京政府也只能加入,由「美日韓」三國領導,針對北韓核試的「加強版」決議案。

更有可能,中方會逐步協助美國,由提供有關北韓在華貿易的資訊,到推動金融制裁北韓等。當然,北韓也會預知這樣的風險。故此,短期內,他們會派出特使訪 華,以圖修補中朝關係,確保北京對平壤的安全和經濟承諾。根據以往的發展趨勢,北京應會擁有兩手的政策準備,一方面支持安理會的制裁,也會維持一定程度對 北韓的地下貿易合作,和繼續現已開展的經濟特區合作計劃,然而,這也會變相對制裁北韓的影響,打上折扣。

南韓政府面對的危機

外界一直期望,朴槿惠的「信任政治」能改善未來五年兩韓關係,但在接任之際,北韓就連番拋出火箭發射和第三次核試的危機,可見金正恩已否認與南韓有改善關係的可能性。這迫使南韓新政府陷入了「對北政策再次落後於對手」的險峻形勢。

另外,每一任南韓總統落任前,都會就與北韓建立協議,希望名留青史,就像早前的盧武鉉、金大中和金泳三。然而,就在只有十多日便卸任時,金正恩向南韓國民表達訊息,李明博終歸還是在過去五年的南北韓關係中一無建樹,未能對朝鮮半島帶來貢獻。

核試,可以說是對這位南韓總統留下壞名聲的一步棋,也是對其國家之挑釁,更是對南韓國民的威脅:北韓要他們就支持保守派總統,負上一定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