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8日星期五

關焯照:為樓控造勢 不能扭曲事實




本周一,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指,直至2012年年底,香港總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GDP)高達59%,較 2002年的歷史高位60%低一個百分點(經筆者從多個渠道引證,最新數字該是60%,陳總的錯誤是由於自201212月的按揭負債數字出現錯誤,筆者 希望金管局盡快更正)。

總家庭負債升 銀行仍可承受

陳總更警告樓房泡沫已對本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構成威脅,一旦經濟逆轉和息口回升,樓房價格將無可避免大跌。屆時市民的債務負擔將會急升,銀行的資產質素急速變壞,金融體系將面臨嚴峻衝擊。

金管局在過去三年多已五次出手收緊銀行造按揭的能力,無奈措施始終未能對症下藥,本地樓房價格仍如脫韁野馬繼續瘋狂上升,所以陳總在立法會的公開預警是絕 對可以理解。但作為一個研究貨幣銀行學的學者,筆者對陳總的忠告不敢苟同。這幾年的總家庭負債佔GDP的比率的確升至歷史高位,但是否能夠全面反映真正的 樓市風險,筆者抱着極大疑問,主要原因是近年總家庭負債增加是由非按揭貸款部分急升造成。因此,筆者認為即使樓市進入下跌周期,樓價下挫對香港銀行體系穩 健性的影響未必如陳總所言那麼嚴重。

5次按揭措施 本已收效

根據陳總在立法會發表的資料,金管局的五次按揭逆周期措施在減低銀行物業貸款的風險已見成效。例如新造按揭的平均成數由20099月的64%下降至 201212月的52%。而新造按揭的平均供款與入息比率由20108月的41%下降至201212月的36%,反映新造按揭者的負擔能力有改善。 倘若樓市泡沫爆破,以銀行現在控制按揭貸款增長的取態,樓價大幅下挫對銀行造成衝擊仍是處於可承受的範圍內。

至於總家庭債務升至近歷史高位是不是一個嚴重警號,則視乎銀行體系的健全程度。如果讀者還記得在97年年中亞洲貨幣危機爆發後,樓市輾轉調整了超過6年時 間,而樓價的跌幅更幾近七成。雖然香港銀行體系要為大量不良貸款作出撥備,但因其資本雄厚,所以能夠度過難關。以現時銀行體系的強大資本作後盾(銀行的資 本充足比率差不多16%),市民和政府是不需太擔心香港銀行體系會被樓價下跌所拖累。

另一有趣之處是陳總的論點只聚焦於總家庭債務上升的問題,卻沒有道出香港市民的還款能力在最近十多年來也有明顯改善。

聲譽來之不易 金管局須珍惜

附圖是總家庭負債佔銀行總存款量的歷史走勢。這還款能力比率自從1997年到達25.1%的歷史高位隨即出現持續下降。直至近幾年,總家庭負債佔銀行總存 款量仍維持在1415%的相對低水平。這現象其實反映亞洲人一向相信「未雨綢繆」(Saving For Rainy Days),一旦逆境出現,高儲蓄行為便成為香港人的「護身符」了!

最後筆者想討論本地家庭債務的結構。從附表可見,按揭債務分別佔總家庭債務和GDP的比率由97年的82%50%下降至12年的74%45%。從銀行 的貸款健全性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一個好兆頭,因為一旦樓價明顯下降,對按揭貸款轉壞的影響已減少,這亦反映金管局在「預防機制」方面,極具前瞻性。

陳總作為守護本地金融體系之要員,在控制現時的樓市泡沫已下了不少苦功。但若以總家庭負債上升的現象,解讀為樓市的潛在風險急升則未免言過其實。現在市場 熱傳政府和金管局要再出招遏抑樓價,如果陳總利用以上理由為出招造勢,這是絕對不智,因為數據的真正意義是不能被扭曲,尤其是分析數據的人士是我們的金管 局總裁,希望大家珍惜金管局的信譽吧!

(作者長期從事金融與計量經濟研究、曾於中文大學經濟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