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

盧峯: 債台高築 危機四伏




預測經濟走向從來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不少著名經濟學者都碰過釘,有的更因此被行家取笑。八、九十年代一再發出警告指金融危機迫在眉睫的Hyman Minsky就被著名經濟學者Paul Samuelson取笑,指他「九次預測將發生金融危機,實際上卻只出現了三次」(he predicted around nine of the last three major financial crisis)。

儘管經濟學者未必能準確預測金融危機何時發生,又或資產泡沫何時爆破,但他們至少整理出危機前的警號及數據,很值得政府、企業、投資者及市民認真參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危機訊號就是家庭負債佔GDP比率。當負債比例急速上升時,金融經濟危機便大有可能出現,並且久久難以復原。看看美國的數據就不難明白家庭負債比例快速上升的重要性。一九二六年,即華爾街大崩盤前三年,美國家庭負債佔GDP比率稍稍超過六成,不到兩年比例就升至八成,再過兩年比例更逼近百分之一百。這幾年正是美國從黃金二十年代步向大蕭條的轉折點,正是美國經濟從非理性亢奮跌向悲情絕望的年頭。可惜的是,在好景的年頭誰也不介意欠多一點債,誰也不在意債務水平高一點,直到泡沫爆破,好景過去,錢來得不再容易時,債務便成為沉重的負擔,根本難以清還。

為甚麼債務比率高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呢?應該看到,債務比率高意味槓桿化或「孖展」(margin)程度高,意味一般住戶先使未來錢以投資或消費的情況非常嚴重,例如只付少量首期買入天價住宅單位,例如拉長供車會的年期以買入更名貴的車輛,例如以分期付款或信用卡購入名牌時裝、首飾、鐘錶……等。當經濟好景,利息偏低時,債務不斷累積不算是大問題,再不濟可以賣掉已升值的住宅套現還債,又或出售名車,減少損失。但一旦經濟逆轉,利息趨升,想賣樓賣車賣飾物減債的人將會多不勝數,各人手上資產價格不斷下滑,甚至資不抵債成為負資產。到時候越想減債債務負擔反而越重,連累整體經濟跌入「越窮越見鬼」的困境。

事實上除了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外,金融海嘯爆發前幾年,美國家庭負債比例同樣逐年攀升,到○七年住戶欠債總額超過GDP的九成。過不了幾個月,投資銀行連環爆煲就把美國拖進四年多的經濟泥沼中。

香港整體的負債情況也許還不像美國金融海嘯前那樣嚴重。根據金管局的數據,去年第三季香港家庭的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五十八左右,比○二年的歷史高位百分之六十稍低,比美國爆發危機前的百分之八、九十仍有一些距離。但是,這個偏高的負債比率仍然是個值得重視的警號,絕不能掉以輕心。首先,跟去年第三季相比,樓價已進一步上升超過一成,這意味家庭負債比率將進一步上升,甚至可能超越歷史高位。此外,目前利息處於超低水平,較高的負債比率對住戶開支及消費還不致於有大影響;但一旦利率掉頭回升,累積的債務包括樓按、汽車按揭、信用卡欠賬的利息支出將會迅速上升,直接打擊住戶的消費力,直接打擊整體消費市道,甚至可能沖擊就業市場。

更可怕的是,利息轉跌為升將令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收緊貸款條件,將令一些債務負擔過重的家庭被迫出售資產包括物業以減債,甚至促發拋售潮,令樓價從天價大幅下跌三、四成。到時候不但樓市會崩盤,香港整體經濟也大有可能像○八年後的美國那樣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