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

魯姜: 特首中聯辦關係起變化




全城猜測哪位港人能當上今屆的全國政協委員(不論副主席、常委或委員;不論新任或連任)之餘,大家最感興趣的是,這些「新貴」到底由誰提名?中央最後拍板的理據又是什麼?

劉夢熊指摘梁振英曾承諾只向中央推薦他一人出任政協常委作為「補償」,確保他能當選;六個月後劉夢熊從朋友手上看到一封特首辦信件的副本,顯示梁振英8 16日已去信予中聯辦主任彭清華,推薦另一人做常委。劉夢熊要求梁振英解釋,梁振英推說:「是那人自己寫信,夾硬要我簽名的。」

《陽光時務週刊》的劉夢熊專訪,一字一詞均曾細心雕琢(記者、主筆以至出版人),所以不單「有根有據」,且必別有用心。上述事件,說明梁振英必有提名「合適」人選予中央考慮委為政協常委;中聯辦既然把守提名的第一關,每個決定當然舉足輕重。

新任政協 不及道謝

新一屆政協委員名單公布後,本來最高興的應是中聯辦玉成其事的一眾當選委員,只可惜彭清華等人去年11月已匆匆調職,許多人還未及送行,如今自然更無機會當面向幾位協助自己當選的「功臣」道謝(除了梁振英)。

欲當政協,每位「盛惠」多少,早已是公開秘密。中聯辦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其他提供服務的方式作收入途徑,總之不論個人或企業若要進軍內地,這個「第一關」不可能不順利通過。中聯辦的人事突有變動,事前全無徵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令所有相關人士措手不及,亦令空降的新人不受上手和外在的人事脈絡影響,可以真正不受限制地放手執行中央委以的重任。

張曉明是技術官員兼年輕有為,仕途的最終目標理應不是放在香港,不會如前人那麼熱中於建立地區關係博「標尾會」,所以應會更專心一致地完成中央的使命;他與梁振英的關係,將不可能、亦不需要與前人一樣「緊密」,日後梁振英的推薦信有多大價值,看來還得等待習近平上任後才能開始明朗,因為中聯辦的權力和影響,隨着新人的登場,部分已收歸國有。

劉夢熊在訪問中的提及另一矚目事件是,引述梁振英的「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觀點。劉夢熊第二天下午即打電話給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報告梁振英的講法;由於劉夢熊「完全不同意這種看法,覺得他是違背鄧小平理論和一國兩制宗旨,也是違背台海兩岸和平統一的趨勢」;曹二寶的回應則是「你千萬別在報章上公開批評他,可以私下找他談,糾正他的看法」。

中聯辦的角色是代特首處理投訴、疏導不滿、團結友好、吸納粉絲……;這個心戰室的能力、網絡以至活動空間在曾班子年代已提升至歷史性新高,皆因曾蔭權「撒手不理」,任由身份權力不明的中聯辦官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以致意欲靠近特首的中港「門外漢」、外圍建制派如劉夢熊之流,也得向中聯辦靠攏,尤其是在香港工作居留已有一段日子的「識途老馬」,更予人能在政壇呼風喚雨的尊貴印象。

曹二寶只是研究部主任,他在梁唐競選特首期間的所作所為早已令人側目;自稱「頭號梁粉」的劉夢熊,在梁振英勝出後馬上奉曹為傾訴對象,可見中聯辦在梁振英選舉工程中的「勞苦功高」了。

都說梁振英沒有朋友或朋友不多,但他從來不予承認,也不放在心上,因為中聯辦本來凡事均可代勞,繼續曾蔭權的傳統,甚至把之發揚光大。但隨着張曉明的突然冒起,看來特首辦這個新聞處以外的特首心戰室的角色,未來必有重大改變。

任命「梁粉」 源源不絕

梁振英面向市民時一定會說「用人唯才」,中聯辦暗地裏面向「粉絲」則必須說「任人唯親」。兩種說法目的同樣是爭取對方的最大支持,因此特首辦不可能沒有像中聯辦這樣的姊妹機構,特首亦不可能與中聯辦主任「公事公辦」;本來特首辦主任可以代替特首的角色(其實亦更方便),與中聯辦主任保持密切合作關係,但林煥 光絕對沒有這個能令雙方信任和倚靠的份量和往績,以致梁振英不能不事事親自出馬。

試想,如果是張震遠當上特首辦主任,會不會令梁振英與中聯辦的接觸減輕不少?只可惜張震遠志不在此,若要他「委任」(委屈出任)為特首辦主任,他又會不會像劉夢熊一樣心心不忿,最後變成翻臉收場?

麥齊光是第一個請辭的局長,劉夢熊是第一個割蓆的「梁粉」,誰是下一個脫離梁營的猛將?梁振英一定不會讓此事發生。如今他其實還需更多「梁粉」加入政府各層架構,以免自己的命運操於公務員手上,所以除了身先士卒,還要中聯辦等友好機構代為發掘,「梁粉」的任命應會源源不絕,因為「空缺」增加的速度可能更快。

以特首的權勢,願意「埋堆」的人只會絡繹於途,尤其欲在內地大展拳腳的財主、工商界和專業人士。新一屆政協委員的委任,明顯見到長實、新鴻基等老大哥的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新世界、恒基等,他們勢成以內地為重點發展基地的新勢力。中央如何栽培這些新勢力,以致一眾老大哥不再是北京最主要的盟友,梁振英本來「任重道遠」,但以中聯辦去年的人事調動,中央似乎未必希望把所有雞蛋都放在特首身上。

特首如今的心戰政策,只能是「低頭密步」,正視現實的政治環境,耐心聽候中央3月後新班子的最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