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

胡力漢﹕毛左與港獨,如出一轍




過去半年,跟內地友人聊天,話題大多離不開香港的所謂「港獨運動」,大部分人對這現象都咬牙切齒,滿口民族大義,認為有香港人高舉前港英旗幟,乃「大逆不道」行為。每次面對這類指摘,筆者只能一笑置之。

其實,奉行實用主義的香港人都認為,要港獨、甚至回復英國殖民地時期,不但不切實際,更是有點愚昧,但為何部分年輕人仍是樂此不疲,其實道理十分簡單,就是因為他們對現狀極度不滿所產生的正常反射行為。

過去幾年,不論是曾蔭權,還是梁振英政府團隊,他們的表現,跟民情距離愈拉愈遠,很多人在體制內表達過不滿,亦參與過大大小小的遊行示威,可惜建制陣營與政府依然故我,年輕人和弱勢社群感到被欺壓和被忽略,在沮喪的情緒下,唯有選用一些最能激怒當權者的言語及行為,以達至發泄效果。

別對情緒化行為過敏反應

其實,類似的現象近年也在內地經常出現,在很多群眾活動裏,都見到一些高舉毛澤東旗幟的人走出來,他們大談毛澤東時代的社會怎樣和諧安定,但當被追問他們是否真的願意回到那時代生活時,幾乎每一個左派人士都是支吾以對。他們空談覑馬、列、毛的烏托邦式理想主義,實際上也是一種情緒反應,表達對國家現時貪污腐敗、貧富兩極化的不滿。

如果是一個虛懷若谷的領導人,在應對這種民眾情緒宣泄時,其實也十分簡單,只要細心聆聽他們背後的訴求,對症下藥,問題早晚可以迎刃而解,但如果在位者只看表面現象,用同樣原始的宣泄方式回應群眾,那下屬官員為了迎合上意,就會把民眾的情緒化言行上綱上線,動輒上升至國家民族統一層面,甚至套上境外分裂勢力標籤,這樣,矛盾只會進一步激化,把雙方都推進死胡同裏去。

作者是資深中國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