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31日星期四

練乙錚: 當奶粉與偉哥都變成「戰略物資」




憑出世紙限量供應奶粉或類似的配給制,官員大概知道實施了將成為國際一流笑柄,輿論亦很快認識到不可行;此乃香港不幸中的小幸。餘下的,只能是尋求在一國兩制邊界的口岸處解決問題。可是,官員們卻似乎對其中一個蠢辦法產生莫大興趣:宣布奶粉屬於「戰略儲備物資」,立法實行嚴格管制,陸客每人限帶兩罐出口。

對此蠢法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大概是它聽起來非常有威力,興許能令市民對這個政府的弱智領導忽地肅然起敬。不過,大家試想想,大米是戰略物資,說出來還有點道理,但今天奶粉也算是,明天難保牙膏牙刷要列入,後天則輪到衞生巾避孕套偉哥丸……, 就真正反轉香港。祖國特區在「專幹實事」的梁班子領導下搞出那麼一大堆匪夷所思的「戰略物資」,到時要不要鬧更多更大的頂級國際笑話呢?

鬧笑話也就算了,反正官員拿祖國的屁股堂哉皇哉當臉面也不是第一次。然則這個非常唬人的「拳頭辦法」,有些什麼蠢?

蠢一

嚴格管制戰略物資出口,成本不菲,一樣要在關口把守、設卡、分流、查行李、增人手、放嗅探狗,等等。好了,陸客都聽聽話話了,每人真的只攜兩三罐奶粉過關。試問,實施此法的行政費用和其他社會成本由誰支付、如何收取?向阿爺收?官員連提出要對方海關負責解決問題的膽子也沒有,遑論要阿爺真金白銀埋單。向本地奶粉商徵收?奶粉商必然把部分負擔轉嫁所有奶粉消費者,勢必引起港媽群起反抗。由公帑支付,整體納稅人埋單?要梁振英馬上下台者,又多一個理由。訂這種規範性政策,哪能不考慮向規範對象本身收回行政成本、社會成本的?

蠢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陸人最拿手這個。君不見,習近平一下令壓縮公務吃喝,大陸的豪華食肆訂枱,名義馬上從團體變成化名的個人,官爺黨棍一樣吃飽喝醉?反對「舌尖貪腐」,食肆馬上推出「半分菜」作名義節省,吃喝幹部只需打雙叫或多叫幾款,便能更增朵頤之福?那麼,香港立例每人只可合法攜帶若干罐奶粉出境嗎?好,人海戰術,鄉村包圍城市。邊界以北的蝸居待業非技術勞工多的是,不夠還可到內陸一點招聘。多了一千幾百個全職水貨客穿梭來往羅湖橋或其他口岸橋兩端,一樣可以達到帶貨目的;沒準還會專 業化一點,在口岸兩邊近處設立貨倉負責集散,水貨客只負責帶粉過橋通關。往後大陸「先富起來的人」愈來愈富,水貨進口需求更殷,港官定出的「戰略物資」種類繁多、品位提升,每一水貨客每種都按規定數量攜帶,常川來往的邊際利潤便可更豐,能夠逐步物流產業化;屆時更會出現技術提升安車當步,一車一車由汽車口 岸帶進,每車五人或五十人,每人兩罐奶粉、十打牙膏、百粒偉哥,如此等等,盡皆合法,讓你車車搜查,車龍排到市區。如何?

大陸式荒誕到港

太荒誕,像小說。不過,大家不要忘記,社會主義國家生活裏的荒誕,早已有甚於小說;這已經是內地人的共知,有作家甚至因此封筆,說大家讀小說不如看新聞。那些大陸荒誕,漸次傳到急不及待與之「融合」的香港,奶粉荒不算是頭一單,沒錯鬧得空前轟動,但肯定不是絕後。

有解決的辦法嗎?不是沒有,但首先,官員得放棄搞「戰略物資管制」這個威武得可笑的名堂,老老實實回歸政策層面,設計恰如其分的措施,勿想乘機扮勇猛。在當今特定的大陸體制環境下,所出問題的性質是經濟的,傳到香港,導致本來好好的香港市場機制失靈(market failure)。處理這類市場失靈的辦法,首先,亦是最低成本最靈活最有效的,就是課稅;就目前奶粉問題而言,就是在關口課離境稅(具體配套措施,筆者在周三文章講過了)。

水貨客得救贖

上述官員博威辦法的兩個蠢,源於有那每人若干「合法」攜帶出境的額度;此額 度大大便宜了水貨客,提供了寬廣可鑽的策略空子。政府要有效地管奶粉,就連那頭幾罐也得管;課稅的起點量應該是零。稅率是個實變數,可靈活操控,只要大於零,有足夠的水貨需求,政府便可回收成本;水貨需求很大的話,政府甚至可以收回數倍成本而同時把市場價格控制在原來水平(用經濟原理的術語講,因為有一個 由政府控制的關口,政府可以把總需求準確無誤分解為本地原來需求和水貨需求;本地需求方面,政府不沾手干預,市場價格便可回落並維持在本來的完全競爭水平,而另一方面,政府在關口課稅,即可按情況需要,把水貨客的實質支付總價格提升至壟斷甚或超壟斷水平。如此實現雙軌價格即所謂的pricediscrimination,便可達到「最優」或「最優的次優」政策目的,連令市民火冒三丈的「上水車站」問題也可一併紓緩、解決。事實上,稍懂經濟學的人都會明白,由於問題是由外部需求進場引起的,若解決得法,理論上而言,結果可以比沒有外部需求進場更優;而那些絕非災難根源、只不過擔了中介角色而成 為大眾箭靶的水貨客,更可得到救贖,從「蝗蟲」變為「益蟲」。能否做到這個境界,就看政府部門的眼界和執行水平;但如果都是心口寫個「勇」字的經濟盲,就免問了)。

沽名釣譽「幹實事」

課離岸稅是個能抑制水貨亂港的標準而有效辦法,能幫助收回行政成本,能放能收能 調校,而且就算用於多種稀奇古怪的水貨,也不會鬧特大笑話丟強國的臉。但如果梁某葉某某等庸官及其一眾幫閒只是想扮威猛博民望,則大搞「戰略儲備物資管制」蠢一蠢二一直蠢下去亦無不可,因為如此沽名釣譽「幹實事」,盡皆合乎我等草民對他們的理性期望也。

《信報》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