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傅建中: 阿布萊特猶太身分爭議




阿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擔任國務卿時,《華盛頓郵報》經過深入調查揭露她是生在捷克的猶太人,而且他的祖父母和外婆都死於納粹的集中營內,他們的名字皆刻在猶太公墓內紀念浩劫(The Holocaust)中死難者的碑文上,但她矢口否認是猶太人,因為她從小是信奉天主教長大,父母從來沒告訴過她家中的猶太背景,此事擾嚷一陣後,即不了了之。

最近阿布萊特出了本《布拉格冬天》(Prague Winter)的書,寫她從一九三七年出生到一九四八年隨父母流亡美國的歲月,書中終於承認她的先世和雙親都是猶太人,而且在二戰時德國的大屠殺中,至少有二十五位親人慘死,不過她還是強調父母從未告訴過她的猶太身世,而自己從未信奉過猶太教,言下之意,她原先完全不知自己的猶太身分,並非刻意隱瞞,所以不知者不罪也。但有很多美國猶太人認為,阿布萊特的父母從來沒透露他們本是猶太人,是不可思議的事,因此覺得阿布萊特不誠實,甚至羞於做猶太人,而且鐵了心,誓死不認帳。這些猶太人對阿布萊特無視於事實的作法,是相當憤慨且不齒的。

阿布萊特出生不久德國入侵捷克,她父親是外交官,故能隨捷克流亡政府移居倫敦,有位堂姊和她同時住在倫敦一起上學,同進同出親如手足,可是當阿布萊特在美國飛黃騰達時,堂姊從捷克寫信給她,希望和她聯絡恢復舊誼,阿布萊特居然置之不理,不承認有這樣一位親戚,由此可知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她不承認自己是猶太人,實在不足為奇。

在美國說某人是猶太人,通常用Jewish(形容詞)而非Jew(名詞)的字眼,這裡的Jewish實指宗教信仰,即信奉猶太教之意,而信猶太教的必是猶太人,除非他是像阿布萊特那樣改信它教的猶太人,那就不是Jewish了。譬如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令台灣當局極為頭痛的美國眾議員索拉茲(Rep.Stephen Solarz)即是Jewish,他信猶太教,也是猶太人。另一位對台灣政府非常友好的眾議員索羅門(Rep. Gerald Solomon),從姓氏上看,應該是猶太人,但他卻不是Jewish,因為他是長老會的新教徒,不過血統上他是猶太人。同理,美國前國防部長柯恩參議員(Sen. William Cohen)在血統上至少一半是猶太人(母親不是猶太人),可是他也不是Jewish,因為他是基督教的唯一神教派(Unitarian,反對三位一體說)信徒。

有趣的是,在猶太人家庭中,子女的宗教信仰跟隨母親,如媽媽是Jewish,子女也必然是Jewish,但如爸爸是Jewish,子女卻不必然是Jewish,上面所說的國防部長柯恩即是如此。按照猶太教的規矩,阿布萊特應該是Jewish,因為她的父母都是猶太人,大概因逃避納粹的迫害,他們都改信天主教,阿布萊特也就跟著信天主了,而不再是Jewish了,但無法改變的是,血統上她仍是不折不扣的猶太人。而阿布萊特基於現在的宗教信仰(隨其前夫為聖公會教徒),堅決否認她的猶太身分,這就未免數典忘祖了。

在美國的中國女性,嫁美國丈夫的,嫁的多半是猶太人,還好她們自己不是Jewish,否則會產生很多Jewish後代,猶太人不承認有耶穌基督,也不過聖誕節,在這個到處張燈結彩的狂歡節日,猶太人住的社區則是一片漆黑,這讓美國人很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