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李怡: 誰能帶領香港走出政治危機



在寫此文之前,先交代幾句。一,有讀者來信批評筆者推舉曾鈺成,無疑主張「黨人治港」;二,一周前,一個《蘋果》記者在公眾場合向曾鈺成發問,他知道是《蘋果》記者後說:「《蘋果》?凡是《蘋果》我都唔答。」三,由此可見,若筆者或《蘋果》挺曾做特首,以中共「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的變態邏輯來看,對中央認可曾鈺成當特首絕對是負效應。

但為文論政,必須排除這些「敵我分明」的背景論陰謀論,純粹就事論事作分析。
周一曾鈺成在關於他棄選的談話中,有三句話非常重要,而且他特別強調,「中央須正視這個問題」,也就是很大成份是說給中央聽的。他說,特首選舉發展至今,「它的公信力已受到非常嚴重傷害,這個機制產生的行政長官人選,他的管治威信也受到非常嚴重損害。」接着他說:「希望中央明白到,過去發生的事,令香港市民對普選行政長官的要求更強烈,希望中央同下屆特區政府正視這個現實。」
幾次提到中央,顯然他認為中央並未注意到這個現實。

首先,他講的不是個別特首候選人,而是「機制」。現在這個機制產生行政長官,使他和他委任的執政團隊中人,包括行政會議召集人,不可能不與社會上的利益集團有牽連,而且牽連的不是不同階層的利益集團,而是只傾向富商巨賈。這樣也就幾乎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輸送。曾蔭權涉貪腐,他說批准數碼廣播與他租住東海花園無關,但他決定租住東海花園時難道沒有想過這之間的關連嗎?不同的商界名人挺唐挺梁,難道沒有日後方便行事的考慮?你們說沒有官商勾結,但你們與富商巨賈走得這麼近,在處理公務時怎麼可能不想到「朋友」?曾蔭權說作為特首,要接觸許多人,若你接觸牛頭角順嫂,沒有人會懷疑你利益輸送;若與富商巨賈過從並交為朋友,就幾乎必有彼此互利的考量。這是小圈子產生權力無可避免的弊端。
為甚麼在這次特首選舉中爆出這麼多醜聞呢?因為是建制派有兩個人參選,兩人分別代表不同的既得利益集團。其爭奪之慘烈,絕對遠遠超過代表社會不同階層的政黨之爭,因為會影響選後的政商關係和利益分配。所有醜聞都在選戰時期爆出,它說明:一,參選人說沒有搜集對方黑材料是明擺着的謊言;二,若不是建制派兩人參選,醜聞就不會爆出,甚而曾蔭權的醜聞也會掩蓋。

因此,小圈子選舉這個機制,以及由這機制產生的行政長官,在這次選戰中都失去了公信力。於是曾鈺成的第三句話,即市民因這次教訓對普選要求更強烈,不僅是現實,而且也順理成章。

民主普選也會有不同候選人相互抹黑的情事,但通常不同候選人代表的是不同階層的利益,而不是同一(富商巨賈)階層的不同利益集團的生死爭奪;其次,民主普選候選人都是在忠於憲法的認知下競爭,憲法高於一切,選舉後,競爭也就告一段落。現在香港的小圈子選舉,則最終要聽命於人治的中央,而中央則要照顧掌握香港經濟命脈的富商巨賈,因此若建制派有兩個候選人就不可能有君子之爭。

曾鈺成公開說出這三句大實話,說明他私下向中共方面表述有關意見並未得到認可,因而也未應承讓他參選。他在周一說的另一句話,是「流選也不是壞事」,是希望中央改變主意,讓他可以參選。不過,看來中央至今都反對流選,我們看到大部份應聲蟲選委也公開說不會投白票而導致流選。

目前看來,中央仍未認同曾鈺成說的三句話。不過筆者希望真正為香港利益着想的選委們,好好思考這三句話,是否真的是香港政治危機?流選是否挽救香港危急存亡的唯一途徑?投下良心的白票。

筆者與曾鈺成無交情,憎惡他經文革六四後仍不思改悔,也同多數香港人一樣很難接受「黨人治港」。但現階段,除他之外,還有誰可以帶領香港解決公信力破產的政治危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