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信報社評: 發展穩中求進 政改凝聚共識



今天,中國在政治上有兩樁大事。一是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正式舉行,標誌中共十八大前最後一次「兩會」拉開帷幕;另一是廣東省烏坎村村委會選舉投票,由村民一人一票選出村政領導,象徵內地基層民主邁出開放的一步。

兩件大事,一在京畿重地,冠蓋精英雲集;另一在邊陲鄉村,由草根民眾擔當主角,卻都備受國際關注。

烏坎事件緣於村民因土地出售問題與村官發生矛盾,群起示威,演變為警民衝突,終由省政府出面撫平糾紛,並允許村民重選村委。

事件牽涉官員貪瀆、違規賣地,百姓投訴無門、群體抗爭,情況在全國帶有普遍性,也是內地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眾多難題死結之一。

事件也讓人憧憬這會否成為內地體制變革的試點,甚至變作政治改革的突破口。

事實上,中國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到了瓶頸,與經濟持續增長不相適應的體制問題,令各種社會矛盾激化至臨界狀態,政治改革的呼聲日趨強烈,今次「兩會」在發展與改革的問題上,有何決策,有何舉措,當然廣受國內國外注目。

今次人大、政協會議,是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二十周年的背景下舉行,無論從現實出發還是時機考量,改革都無可置疑地成為「兩會」的主旋律。

中 國官方一向強調「發展是硬道理」,但經過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內地浮現的貪腐嚴重、公義不彰、分配偏差、道德滑坡、環境惡化、民怨漸長等等,都令中共領導 層深明這種情況不能長此下去。胡錦濤早在十年前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轉型。時至今日,官員對「發展是硬道理」的理解,已非局限於GDP增長是硬 道理,而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至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才是硬道理。

可是,當前中國的發展,面臨重重困難。在國外環境,國際金融危機 的深層次影響發酵未止,中東局勢硝煙味依然濃烈。在國內形勢,經濟增長面臨結構性矛盾突出的難題,也面對出口市場疲不能興的挑戰。在這種氛圍下,如何保持 經濟平穩較快向上,如何在拉動內需、遏制通脹、平抑房價等問題上採取適切措施,並加強社會保障,以改善民生,減少民怨,正是人們對兩會的期望。

兩會前夕,新華社發表社評,題目是「民主團結定大計,穩中求進謀發展」,由此可窺中央思路的端倪,就是今次兩會該不會有大動作、爆炸性的新決策,「穩中求進」已被視為出於經濟社會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考量。

無 可否認,中國社會存在的問題盤根錯節、千絲萬縷,要處理種種難題,關鍵在發展;而推動發展,惟有依靠改革,而且是要深化的改革,進行體制機制的改革,更不 可避免地觸及政治改革。否則,既得利益集團壟斷、把持資源的弊端改變不了,官員貪腐、道德淪喪的毒瘤消弭不了,社會動亂的危險也就縮減不了。

其 實,到了今天大家都明白,政治改革繞不過,始終得面對,問題只在時機、幅度和力度。只是今次「兩會」,既為十八大中共領導層換屆前的一次全國性會議,相信 不會「越俎代庖」地在政治改革議題上作出重大決定,反而應是各方各派政治力量,就政改交換「條件」、凝聚共識的一次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