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

決戰中環:民意拉鋸戰

蕭少滔



先前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按照香港社會「老年化」的人口結構特徵,泛民在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隨時有「一舖清袋」的風險

原因很簡單:如果以40 歲作為「激進與保守」的分野,而40歲以上的已登記選民、和40歲以下的已登記選民,在比例上是7:3。換言之,假如40歲以上的香港人基於其保守的性 格,並且不接受以佔中作為爭取民主的段,那麼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的時候,現時的民主黨派的直選席位,隨時可以一舖清袋。

而之前也有民調指出,相比2012年,各民主黨派的「認受性」都出現「下沉」的現象,反之「建制派」中出現一黨獨大的情況,是民建聯的認受性「持續穩健上升」。
二零一四年七月二十四日香港亞太研究所民調:市民對政黨印象更趨惡化。其中附表六所顯示:最支持的香港政黨或政團(%)如下




立法會選舉的選民基礎接近350萬,而個別激進政團能否在大規模的選舉之中取代現時的泛民議席? 這點成疑。而在泛民下沉、建制上升的影響下,泛民的議席反而被建制派搶去,這個可能性更大。
不過這個調查結果,在最近又出現了新的懸念。

根據港大民調最新的消息,市民支持梁振英出任特首的比例,由2012年到目前的情況是由「會」變成「唔會」,而且是大比例哋「唔會」。據報即使是50歲以上的被訪者也有超過一半反對。




按報導:若按年齡組別劃分,反對梁振英任特首的比率,不論在18至29歲、30至49歲及50歲或以上均超過半數,分別為87%、62%及51%,相反支持的比率則只有8%、23%及29%。

這個調查相信可以幫助大家了解一下,到底「選民年齡分佈」最終變成實際投票時,到底會有一個怎樣的情況:50 歲以下的選民,基本上是會投向泛民那邊,不論是激進或老餅。而50歲以上的選民,仍然是五/五波。
因此泛民的最大支持者,反而就是「梁振英」這個單一因素。因為在「政黨認受性」降低的同時,只要建制派和梁振英是「綁」在一起,那麼有可能出現「搭沉船」的情況,就是建制派為了替梁振英「護航」而結果「攬炒」。
至於民建聯能否獨力回天、甚至和選民對着幹,在既「保梁」的同時、又要拿選票。這點就真是費煞思量了。看來泛民如果要在2016年有機會扭轉形勢,在直選議席上有所突破的話,那就真係要想盡辦法「保住梁振英」….千祈唔好咁早死!

至於在建制派那邊,本來也可以拿「佔中」作為「反制」的手段,因為假設在「沉默的大多數」那邊,不支持佔中的人數比較支持的還要多。而這個講法也一直是建制派「用到盲目」嘅手段。
之不過,情況又似乎並非這麼簡單。因為在佔中拖延日久的情況下,似乎民意是反過來,越來越多人支持佔中!




當然,事情也又絕非「一面倒」,因為在「袋住先」的選項方面,反而是由最初的「過半不接受」變成現時「36%接受」。但目標則由「反對」演變成「尋求提名委員會民主化」。
這個也解釋到為何梁振英會出來講「公司票轉個人票」。不過這種花招是否有效扭轉民意? 看來還言之尚早。況且是由梁振英講的,那就變成可信性甚低了。

看來香港人還是非常實際的。假如真的有辦法在不違反人大決定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爭取到市民可接受的提名方式,那麼這場政改爭拗還是有一線生機。之不過,隨着時間流逝,政府可以採取主動的空間也越來越少了。

既然仍然瞓在街上的示威者除了「公民提名」之外,其他都不接受作為退場方案。那麼政府唯一可以「分化」的手段,就是拋出更多的「提委民主化」的方案。否則佔中這一個壓力點隨時可以拖死建制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