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陶傑: 中國戲藝




「戲曲」叫做Xiqu,原來是香港西九當局的暫稱,尚未定案。北面的許多「音譯」,是不成熟的,一切自我中心,不管這個世界有幾多人懂得「漢語拼音」,結果是你有你關門自賞,世界不知什麼叫Xiqu,但看見群湧掃貨奶粉和歐洲名牌,會漸漸知道什麼叫Qiang Bao Shan,搶包山。

「戲曲」不只指粵劇(Cantonese Opera),戲曲中心,也不會只演粵劇,還應該包羅京戲、黃梅戲、評彈、大鼓、崑曲什麼的。這樣一來,更應該詳細說明,譬如,戲曲統稱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s and Theatrical Arts

中國的戲曲藝術,是另一個世界。評彈和大鼓,介乎說書和唱戲之間,西方沒有這等灰色地帶。說書、相聲,雖然沒有「曲」,但說話人在台上表演,也要有一點「藝」,演說演說,「演」字先行,故亦應歸入「戲曲」範疇。

至於Music,為什麼加一個s呢?漢族的管弦樂器:蕭笛二胡、古箏胡琴,還有嗩吶、竹板、木魚、鑼鼓,自成一個系統。

如果漢族的音樂即是中國音樂的全部,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就是單數,但現在講「文化多元」,維吾爾族、彝族、蒙古,樂器和風格不同。譬如雲南的僳僳族,有一種「鋼片琴」,由印支半島北傳,有點像西洋鋼琴。苗族人吹笙,一面吹,一面跳舞,少數民族比漢人少包袱,他們的音樂比較歡樂,不是講「中國統一」嗎?所以,Chinese Musics,用眾數,比較正確。

印尼的爪哇、蘇門答臘、峇里,音樂因部落而大異,所以印尼的音樂,必稱Indonesian Musics

即使粵劇和京戲,除了唱功,還講身段、造手、關目,種種細節,為西方Opera所無。東西方文化溝通,涉及文學、美術、音樂,就不是簡單的事。一個譯名,如果引起文化趣味的探討,也不壞,即使叫「私處」,不是有一齣戲叫「陰道獨白」嗎?不也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