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6日星期四

張倩燁: 文化中華新動力龍應台激盪兩岸四地 




龍應台首次以中華民國文化部長身份訪問香港,對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在中華文化版圖中的角色,作出了新的詮釋,也為華文世界和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注入新動力。她的獨特魅力穿越海峽,並大膽設想台灣、香港、澳門、廣東、上海在文藝方面組南方聯盟,建立緊密文化互動關係,也彼此寬容、說服。她指香港長期以來扮演「逃生門」角色;台灣的民主實踐的成敗,讓全球華人都吸收到養份。

龍應台至少有兩個身份:作家龍應台與官員龍應台。十一月二十八日到十二月三日,以中華民國文化部長身份首次訪問香港的龍應台,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大膽的想像與重現歷史的文化底蘊,對大陸、香港、台灣在中華文化版圖中扮演的角色與應擔負的義務給出了新的詮釋,也為擁有共同文化脈絡的華文世界與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注入了新動力。這也是近年台灣首次有高官訪問香港的破冰之旅,打開了未來台灣官員以官方身份訪問北京的可能。

「台灣最可愛的地方在於,它不假裝偉大,不用力變成什揦,自自在在過日子,基本上就是慢,是一種文化的從容調子。」 十二月一日,首次以台灣文化部長身份訪問香港的龍應台,在香港大學具有百年歷史的陸佑堂裏,通過網絡直播與現場互動,與兩岸三地的聽眾分享她的台灣經歷與香港體驗。

如果說以官員身份現身香港的龍應台為兩岸交流帶來了新意,那揦她的個人影響力絕對不可忽視。從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台至今的六十三年裏,中華民國政府在今年首次新增了一個部門:文化部。而龍應台則被任命為中華民國首任文化部長。這位享譽大陸知識界的公共知識分子、曾被中國最具影響力媒體之一的《南方周末》列為「中國夢踐行者」的文化人,在成為台灣文化部長後,也為台灣對大陸的文化吸引力增加了重量級砝碼。

在香港大學演講的最後,龍應台鄭重地宣讀了一封讀者來信,算是對這位讀者的公開答覆。有意思的是,這位自稱「冷雪」、有很多人生困惑的讀者,竟是一位來自大陸的小學六年級學生。身為台灣的文化部長,龍應台的個人魅力已然超越兩岸政治的邊境,抵達大陸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心靈。在未來的兩岸交流中,出現一個更容易被大陸民眾接受並喜愛的台灣官員,也是兩岸樂見的局面。

龍應台訪港的六天裏,內地《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對她的訪問高度關注。她在香港大學的演講被內地多家媒體以視頻和文字的形式轉載。人們對於龍應台主導下的台灣文化部在兩岸交流領域有何作為表示期待。而龍應台在香港大學演講時候一句「台灣的可愛在於它不假裝偉大」,在演講的當天晚上即成為大陸微博上的名言。許多網民認為,與自稱「大國崛起」的中國大陸相比,台灣的可愛就在於它的真實。更有網民給香港媒體記者留言,請他們代問龍應台,台灣如何保存中華文化、她的作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何時能在大陸出版等。

短短六天的密集訪問裏,龍應台參觀了香港西九文化區、沙田文化博物館、亞洲藝術文獻庫,與音樂、設計等文化藝術界人士深度會談,終成台灣文化官員訪港的破冰之旅。

南方聯盟尋求更大空間

在訪港的幾天裏,龍應台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南方聯盟。在考察正在興建中的香港西九龍文化藝術區時,龍應台表示,台灣可以與香港合作,在文藝場館的策展、運營、推廣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再逐步推廣至澳門、廣東,待高鐵通達後連結到上海,希望兩岸的文化框架下,南方五地聯盟能夠互相激盪,加深華文世界的文化交流,同時尋求更大的國際對話空間。

擁有九年香港生活經歷的龍應台,在談到香港時,既充滿了情感,又多了一份歷史的視角與寬容的情懷。她用一種可以同時被大陸、香港與台灣三地民眾理解的歷史磘述,重新闡釋了香港,也巧妙地化解了目前在香港爭論熱烈的陸港衝突話題。

「香港曾是個逃生門」,龍應台如是評價香港。從近代以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直到一九四九,每到民族命運的轉折時刻,香港都是內地站在歷史風口浪尖的革命者、流亡者的「逃生門」。「他們帶著人才、資金、經驗過來,灌溉了香港的土地」,龍應台說,香港其實沒有「本地人」與「外地人」之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移民,區別只在於是從哪一個年代移民到這裏。她認為,寬容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

在幾天的行程中,龍應台不斷被問到,香港是否一個「文化沙漠」。龍應台的回答是:香港從來都不是文化沙漠。她認為,香港本地保存的粵劇文化,比廣州還要好。如果從流行文化角度來說,香港比台灣還要好。但她眼中的香港人很「羞怯」、「內斂」,不擅長表達故事。她用「抽屜」來比喻香港,認為香港是一個有「一百個故事的抽屜」,還有九十個沒有被打開,香港其實是「作家的好天堂」。

訪港期間,龍應台還不遺餘力向香港與大陸推介台灣社會文化中的閃光點,其中,台灣的民主制度被她讚為「華人世界裏最珍貴的貢獻」。

對許多大陸和香港遊客來說,台灣是一個溫情的地理存在。但是電視新聞中的台灣與真實的台灣,給外人的印象卻是地獄和天堂。「當你來到台灣,打開電視看新聞,一天到晚都是政治的衝突、對立和彼此不信任,似乎這就是台灣民主的全部」,龍應台在港大演講時說道。她用啤酒來形容台灣,民主政治中的亂象「只是一杯啤酒最上面的泡沫。泡沫再多再大,也掩蓋不了下面啤酒的醇香」。

龍應台認為,台灣的民主有其深沉的一面,即實踐的力量。這也是台灣在華人世界裏最珍貴的貢獻。「台灣的民主不是在於它做得有多好,有多完美,而在於它勇於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失敗並努力修補。從對這個實踐過程的觀察中,整個華人世界都可以吸收到養份。」

她表示,儘管香港的民主也很受台灣影響,出現「拉布」(議員以冗長發言阻撓議事),但民主仍是在諸多選擇中找到的不是最壞的選擇,希望人們能夠看到民主的泡沫下面「靜水流深的東西」。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民國建國百年時曾提出,要讓台灣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目前兩岸文化協定也在商討之中。儘管兩岸都分別致力於打造「孔子學院」、「台灣書院」等文化機構促進各自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但一個「江南 STYLE」就讓全球鍾愛流行文化的粉絲接受了韓國。有著共同文化背景的兩岸,在推廣中華文化方面是否可以攜手合作、有所作為?在回答亞洲週刊提問時,龍應台直言,兩岸現存文化制度仍有差別,這條路還「太遠」。

幾年前,身為作家的龍應台在大陸《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被當局停刊後,曾以一封寫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公開信《請用文明來說服我》轟動大陸民間。如今,身為官員的龍應台以兩岸三地的文化大視野審視對岸,看到的是三地各自的文化特色,希望大陸、香港與台灣用文明「彼此說服」。

在文化版圖上,台灣、香港與大陸各有優勢。「台灣人來自泥土的情感跟營養特別充沛,來自泥土的記憶非常執著,會滲透進台灣人的表演藝術與文學寫作。」龍應台認為,與大陸、香港相比,台灣文學、藝術作品中這種與自然的親切感是它獨特、可愛的優勢,而「香港的現代化與國際化是台灣比不上的」。

政治制度壓不扁的靈魂

至於中國大陸,「它歷史那揦長,地那揦大,人這揦多,它有一種任何政治制度都壓不扁的靈魂,就像小草一樣,再用腳踩它也會長出來,那種堅韌的力量在」。

龍應台認為,兩岸三地在文化交往中,最重要的是彼此保持某一種程度上的謙虛。「這種謙虛是一種空間,有這種空間才會看到對方的好處。帶著這種謙虛的空間,彼此說服,彼此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