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5日星期三

只顧禮貌 不問是非

圖︰基進筆記facebook,台灣國立清華大學集學生集會抗議校方就陳為廷立院發言道歉
圖︰基進筆記facebook,台灣國立清華大學集學生集會抗議校方就陳為廷立院發言道歉
整起事件中,學生的訴求,教育部的不當,都被放到其次;而所謂的"不禮貌"卻被無限擴大,這是典型的模糊焦點。新聞媒體在事情的重點上的選擇額,充分表現出了立場。
這是媒體病。
學生畢竟年輕,當然不可能像政客一樣圓滑老練。我們這個社會,為什麼對權力者那麼寬容,對於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青年人卻那麼苛刻?
這是社會病。
王丹
台灣大學生反媒體壟斷的抗爭運動未了,至今未能掀起全台廣泛關注親中商人控制傳媒的問題,學生運動領袖反而遭到保守的政治、學術和媒體力量打壓。這些不敢 挑戰蔡衍明傳媒霸權的有權有勢人士,只關注抗爭學生的禮貌問題,指責學生對官員不禮貌,連學生所屬大學,也對學生踩多腳。

大學生立法院內發言 被指不當
台灣教育局被質疑向學運施壓(詳見下文),國立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於11月3號獲立法會委員之邀,到立法院陳述意見(發言全程錄影見此)。在約4分鐘的發言中,陳為廷批評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滿口謊言、不知悔改」,要求部長道歉,並逐項說明為何覺得蔣說謊。他的發言被親藍大報《聯合報》以頭版「史上首次 教長被學生罵到臭頭 立委讓學生質詢部長 荒腔走板」招呼,將其標籤成「荒腔走板」、指罵「教長」的激進學生,藉以質疑大學生「在國會殿堂發言是否適當」。

陳為廷本人在臉書反問《聯合報》, 稱自己是以公民的身份到立法院「備詢」,「難道學生就不能作為公民來備詢、表示意見?」但他就讀的國立清華大學,卻急不及待發表道歉聲明,更寄給各大媒 體,指陳的「不當行為」對蔣偉寧及社會大眾「造成傷害」,學校深感痛心。聲明發出後,清大學生嘩然,紛紛質疑學校的立場。國立清華大學見狀即縮沙,從 facebook專頁上刪除聲明,更指「只提供給媒體參考」,「不願被轉貼」。

意見領袖王丹和九把刀等,紛紛出言聲援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王丹慨嘆媒體只知「模糊焦點」,社會容忍當權者卻指責學生(見上文);九把刀引自身經歷為例,質疑學生不按保守勢力所要求、「有禮貌地」抗爭,是因為官方不認真處理事件。
就是因為我好好按照程序寫版權受侵犯抗議信,寫了那麼久那麼多次,都沒有得到正常的對待與處理,所以我才會肉身前往香港蘋果電腦公司抗議。如果學生好好講 話好好寫陳情書,NCC跟公平會就會認真處理反媒體壟斷案,學生也不需要聲嘶力竭地嘶吼這個世界。有時候我們吐,不是因為挑食,而是這個世界實在太令人作 嘔。
── 九把刀
今日下午,有約400名清大學生到校內的「梅園」集會,譴責校方「只顧禮貌、不問是非」,「弔念清大大學精神之死亡」。
清大校方並未正視大學應當固守的批判態度與社會實踐精神,倉促的在媒體眾口鑠金的不實報導下,向社會輕言「抱歉」,只顧禮貌,不問是非。所以,在這個輕率的道歉中,大學精神死了,那種應當具有批判精神、追求真理、社會實踐的大學精神死了。
如果校方以擅自道歉方否定了我們身為公民的權利,身為清大人就應該挺身而出。如果我們不再有機會成為公民,參與反媒體壟斷、以及其他社會實踐的可能將被抹消。這是今天行動的目的,我們必須從校園開始。
── 參與梅園集會的學生
附︰國立清華大學聲明全文
清華大學對於本校陳姓同學昨(3)日在立法院不當行為,深感痛心外,也對教育部蔣偉寧部長及社會大眾所造成的傷害,致上最深的歉意。清華大學嚴正聲明,針 對公共議題,本校不贊同學生恣意作為,曲解公開發言之行為的正當性及合理性;而對於忽視人與人之間互動應有的尊重,更不是本校教育所樂見的。
清華教育理念,注重全人教育,向來尊重師生公開言論的表述。但是,自由不是代表允許個人行為恣意妄為,尤其是被塑造為意見領袖者,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一方意見,足以影響社群間外顯行為及形象,是以,更應以成熟的思辨能力及待人接物的敦厚準則嚴格自律。
教育部「關心學生」惹非議
陳為廷要求教育部長道歉,原因有二:一是擾攘已久的調整增加學費問題,一是教育局疑有打壓學生運動之舉。
11月29號,「反媒體反獸青年聯盟」遊行集會後,教育部向各大學發電郵,要求學校「關心」學生。
近日的壹傳媒併購案,有部分學生自組反媒體巨獸聯盟,參與行政院、立法院門口集會遊行,因台北已連續多日陰雨寒冷,部裡長官關心學生健康,敬請協助轉達區內學校,請各校多加瞭解及關心學生。(郵件全文)
郵件中的字眼讓台灣學生聯想到,教育部於2008年「野草莓」學生運動後,也曾要求學校「關心學生健康」,必要時聯絡家長(相關報導見此)。聯盟稱,有很多家長看到教育部的郵件後,警告子女不准參與抗爭活動;有消息更指台南屏東教育大學收到郵件後,詢問教師學生的身份及人數。因此,教育部的郵件被質疑是官方向學校施壓,以「關心」學生為名,嚴加打壓學生參與社會運動。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在facebook專頁發聲明指,教育部的「關切」之舉展現出其威權心態,壓制學生運動。
在行政院前,我們面對警棍、盾牌與鎮暴警察;在公平會,我們面對層層拒馬與鐵絲網;回到校園裡,我們又必須被教官、校方關切。我們想告訴蔣偉寧部長:「報 告部長,我們有理想,我們想捍衛台灣的言論自由與民主,我們很健康。但是教育部病了,企圖壓制學生運動;而這個國家也病了,她的自由根基正被掏空」。

立會否決查DBC事件

圖:DBC facebook
圖:DBC facebook

立法會否決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香港數碼廣播(DBC)停播事件。提出動議的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認為,DBC停播 事件涉中聯辦或政治干預等敏感議題,必須由立法會跟進,多名泛民主派議員表示支持,並指事件事關重大,立法會有職責調查;但建制派議員認為,未有充足證據 證明有政治干預,立法會不宜以政治力量介入商業糾紛。
泛民的諮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指出,現時除香港電台外,其實香港其餘的電台都是商業機構,但電台廣播涉公共資源,立法會有公眾使命介入,「點可以話呢件純綷係商業糾紛呢!」他強調,立法會對市民有道義上的責任運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事件。
工黨何秀蘭指政府是否介入調查,要基於事件是否涉及公眾利益,若政府失職不顧,立法會有責任展開調查。
民建聯葛珮帆卻認為,DBC出現的是股東糾紛及管理問題,即使早前DBC股東會的錄音聲帶披露DBC其中一名股東黃楚標,說「中聯辦好反感」等字眼是真確,但據此指中聯辦干預DBC運作,「呢個推論太兒嬉」。

蘇錦樑:調查影響機構獨立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認為,DBC事件並非一般的商業機構,而是香港數碼廣播的先行者,因此政府應主動關注DBC營運狀況,例如有沒有履行發牌條例,或確保市場有商當競爭等,但不認同運用特權條例,成立委員會調查事件。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則重申,事件應該由股東協商解決,立法會不應另行調查,否則對解決問題起不到作用之餘,亦會開極壞先例,下次再有廣播機構有股權爭拗時,亦會有強烈聲音要求政府介入,屆時被珍視的廣播機構獨立,就會受到破壞。
動議最終在分組點票中,以功能團體8票贊成、24票反對,以及直選議員17票贊成、16票反對被否決。

通訊局警告ATV焦點

(亞視的《ATV焦點》,一共收到4.2萬宗公眾投訴。)
(亞視的《ATV焦點》,一共收到4.2萬宗公眾投訴。)

9月初反國民教育浪潮中,亞視《ATV焦點》抹黑學民思潮是「惡少」,節目以謬論出位。通訊事務管理局今晚發出聲明,指一共收到4.2萬宗公眾投訴,考慮過有關個案後,裁定節目違反電視節目守則,決定向亞視發出警告,但未有罰款。

通訊局在聲明中指出,ATV焦點節目中並沒有提供任何有關節目主持及評論員或撰稿人資料(ATV焦點在2012年9月5日開始,才提供了撰稿人的筆名、及 製作團隊的資料),與傳統的「個人意見節目」不同,五集節目雖可勉強被視為「個人意見節目」,故不受適用於新聞及時事節目的文所規管。然而,亞視在以下情 況,仍然違反《電視節目守則》第9章:
(一)     該五集節目未能提供適當機會予其他人作回應,違反《電視節目守則》的17(c)條文;
(二)  未有讓有關國民教育的多方面意見得以表達,違反第17(d)段,其中規定持牌人應注意,任何以系列形式播出的個人意見節目,皆有需要盡量讓多方面意見得以表達;
(三)  提供不準確或誤導性的事實資料,違反了第1A段,其中要求持牌人必須盡一切合理努力,確保新聞、時事節目及個人意見節目的事實資料準確無誤;
(四)  9月5日和6日兩集中有兩處錯誤的資料,違反第17(b)段,其中規定必須尊重事實,個人意見節目中表達的意見(無論如何偏頗)不應以虛假證據為依據。
通訊局沒有點明亞視失實之處。《ATV焦點》在9月5日向前北大校長蔡元培「抽水」,當中提到「蔡元培當年也反過政府,但當他不滿政府時,其抗議的辦法不是『你不撤回我就死給你看』的絕食,而是辭職。」事實上,蔡元培為逼國共合作,曾經絕食静待3天。
在9月6日播出的《ATV焦點》,以「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要警惕啊!」為題,稱反國教人士要封殺不願聽到的聲音,並借西漢大儒董仲舒要求「罷黜百 家,獨尊儒術」、以及「六七暴動」期間,香港有暴徒僅僅為了讓自己耳根清靜,便殘忍地將電台節目主持人林彬活活燒死,說明不接受他人聲音,便不能實施真民 主,故有必要推行國教科。
通訊局指出,亞視持有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使用的頻譜為珍貴公眾資源,其電視節目必須切合巿民的期望。另外,通訊局又表示,公眾十分關注持牌機構以 「個人意見節目」形式在節目中表達意見的方式。因此,通訊局會盡快檢討《電視節目守則》條例的相關部分,以回應公眾的關注。亞視發言人接受港台查詢時表 示,需要了解判詞 ,再作回應。

屋宇署促CY拆地下密室 未提檢控

屋宇署已發出勸喻信,要求特首梁振英盡快清拆住宅的僭建地下空間。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書面回覆立法會指,屋宇署認定梁振英的僭建物屬優先取締,已去信要求清拆,並會繼續分析及找梁委任的認可人士跟進,以訂出進一步行動。梁振英已答應到立法會出席立法會會議,交代住宅僭建事件,不過時間未落實,內務委員會主席梁君彥表示今天到17號為止,立法會可以用的時間都給予梁振英,由於公眾關注僭建事件,因此時間上會盡量遷就他。

社民連梁國雄仍然打算啓動彈劾梁振英的程序。根據基本法,需要有18名議員支持才可提出議案,《有綫新聞》指現時有人民力量、梁耀忠(街工)、范國威(新民主同盟)表明參與聯署,民主黨與公民黨的態度,由原本的觀望,轉變為積極。
目前先由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及公民黨郭榮鏗協助草擬彈劾議案,把對梁振英的指控列出,工黨則表示若立法會否決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就會支持彈劾。若彈劾議案成功提出,需通過分組點票,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調查,最後要在立法會獲3分2議員支持才能彈劾梁振英。

CY允出席立法會 解釋僭建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早上出席立法會會議前透露,特首梁振英已答允,將到立法會就其大宅僭建一事回答議員和市民關注的問題,並已回信予內委會主席梁君彥,梁君彥確認已收到特首回覆。
林鄭月娥稱:
「特首辦今早已經正式回信畀內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表示特首係樂意到立法會,回應議員同公眾關心的議題,現應正磋商具體安排。」
被問到會否認為梁振英回覆得太遲,梁君彥認為是適當的時間,但強調梁若盡早向香港市民解釋的話會較好。
民主黨議員胡志偉將於下周三提出不信任動議,自由黨議員田北俊希望梁振英可於周三前到立法會解釋,好讓該黨議員在不信任動議時作參考,不過,梁君彥稱,這需交由特首自己評估,甚麼時間才是適當,但希望下星期可以安排到時間。

劉兆佳:小心中策組呃政府

劉兆佳認為,若突然人事委任審核權交予中策組,會引發更多爭議。(電視圖片)
劉兆佳認為,若突然人事委任審核權交予中策組,會引發更多爭議。(電視圖片)

現任中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一上任就為中央政策組重新定位,主力幫政府打輿論戰,更在立法會會議上聲稱,中策組「係政府的工具」。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接受NOW新聞台訪問時指,中策組一旦不再客觀,會為社會把錯脈,誤導政府,「呃咗」政府
他又認為,中策組一向有幫政府物色人才,但審核權一直在特首辦,突然將這項工作交給中策組,只會引發更多爭議。
曾出任中策組首席顧問十年的劉兆佳認為:
「(中策組)自己在(民意)這方面總係要抽離去睇問題,否則你引導錯咗特區政府,到時等佢以為民意係咁樣,但到發覺唔係的時候,第一個損失就係中央政策組,所以你想呃佢呃唔到好耐,如果呃咗佢之後對自己都無好處。」
他表示,中策組可以提供資料,加強官員推銷政策時的說服力,但很難走上前線鼓動民意:
「我哋全部人手,真係從事研究的人都係得十個八個,其他都係工係人員或者係支援人員,咁佢哋何來人力出去鼓動民意呢?或者甚至係用些慷慨激昂的言論來反擊反對派?或者去要求別人支持政府呢?呢啲肯定唔係中央政策組一貫的做法。」
他認為,中策組是研究部門,凝聚了大批學者做政策研究,政府要尊重與學術界的合作關係,如果「得罪」學者,會製造更多反對聲音:
「學者一方面係政策意見提供者,另一方面就係民意之領導,任何一個政府最怕就係得罪學者,當學者認為政府唔尊重佢哋的時候,學者亦都唔會尊重政府。即係話,唔單止佢唔會支持你的政策,甚至佢會變成你個政策的批評者。」

香港廉潔排名跌 5年最低


監察全球各地廉潔程度的國際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佈2012年的世界廉潔國度排名。丹麥、挪威及紐西蘭並列全球最廉潔國度,之後是瑞典、新加坡、瑞士等;香港得分77/100,位列第14,比上年下降兩位,是近五年來低排名。
亞洲地區排高最高者為排行第5的新加坡,香港以第14位屈居第二,之後是日本(17位)、不丹(33位)、台灣(37位)、澳門(46位)。在174個國家及地區中,中國排第80位。
香港近六年排名
2012年   14位
2011年   12位
2010年   13位
2009年   12位
2008年   12位
2007年   14位
排名以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CPI)定先後;該組織就各國家及地區的社會大眾對當地政府及公營機構貪污情況的觀感,進行調查及評估,得出該指數。由於貪污是暗中進件的罪案,成功入 罪案件的實際資料及數據只能反映當地的執法是否有效,不能藉以斷定當地貪污的真實情況。調查只專注於政府及公營機構的廉潔程度,不反映當地商界或其他界別 的貪污情況。


米芝蓮食店老闆 憂業主乘機加租

開業40年的「好旺角麵家」
開業40年的「好旺角麵家」

入選米芝蓮,自然帶挈生意大增,但可能是業主瘋狂加租的籍口,隨時得不償失。今年入選米芝蓮食店老闆接受訪問時,也不約而同擔心業主會藉機加租。有老闆甚至已作好打算,一旦加租幅度難以負擔,便索性退休。
蘋果日報報道,兩家老字號米芝蓮好旺角麵家和彭慶記兩家老闆也怕租約屆滿後,會被業主大幅加租。開業40年的「好旺角麵家」,以手打竹昇雲吞麵馳名。食店早前因租金上漲被逼放棄西洋菜街老店,花園街新舖每月要20萬元租金。
老闆吳宇恆擔心入選「車胎人推介美食」後,「業主見你上咗米芝蓮,日日有人排隊,好旺喎,咁係咪應該加番啲租?」(蘋果日報)
另一家老字號是由「車胎人推介美食」升呢變1星食府的跑馬地的順德菜館彭慶記,招牌菜為士多啤梨骨和蒜香雞。
彭慶記老闆彭伯常說,現有租約仍有兩年,一旦將來續約被大幅加租,惟有提早退休,「依家都62歲囉,真係頂唔順咪退休囉。」。(蘋果日報)
新上榜「車胎人推介美食」主打海南雞飯的「亞州家族」,以及京菜「祥記飯店」,分別位於銅鑼灣告士打道及灣仔駱克道。雖然得到米芝蘭推介的祝福,但兩家食 店早已在年內結業。明報引述中原助理營業董事謝靜嫻指出,「亞州家族」的原鋪位今年由12萬加租至18萬元,現正放租,與同區比較加幅不算大,她稱灣仔及 銅鑼灣區租金陸續會上升。

先救人,還是先影相?


美國小報《紐約郵報》的封面圖片遭炮轟冷血。該報周二的頭條,以全版刊出的圖片是一列地鐵即將撞向一個男人,標題"Pushed on the subway track, this man is about to die,DOOMED"
相中的男人Ki Suk Han最後被地鐵撞死,報道指58歲的死者是被一個懷疑精神失常的人撞落路軌,警方已拘捕疑犯,指死者當時看見疑犯與別人爭執,嘗試化解,可是被推落路 軌。死者Ki Suk Han的遺孀事發後哭成淚人,當日與丈夫曾發生爭執,之後不斷致電給他,看他身在何方,怎料傳來噩耗。
而拍下照片的自由攝影師R. Umar Abbasi遭人抨擊冷血,不少網民在twitter指他見死不救,又指責《紐約郵報》不應刊登這張相。攝影師就解釋他當時已利用相機的閃光燈示意地鐵司 機停車,可惜不果。但The Altanic 的專欄作家就批評用閃光燈只會使司機分心,根本没有效用。
事件引起大眾憤怒,媒體紛紛報道此事,哥倫比亞大學相片新聞學副教授Nina Berman認為,大眾的看法可能被一張照片局限,忽略當時環境,攝影師已嘗試救人,當時也有其他乘客在場,事後攝影師心靈已受傷害,不應過份怪責他。

2012年幻滅的10大中國迷思


又到年尾,各種年度總結紛至沓來。對於中國來說,2012是風起雲湧的一年;在北京生活的美國雜誌《紐約客》作者歐逸文(Evan Osnos),撰文列出在美國民眾眼中,十個在2012年幻滅的中國迷思:
一、 中國的政制有效率、領導層有共識,可以推行長遠的政策,「兩黨惡鬥」的華府得個恨字
二、 中國經濟一定會「硬著陸」
三、 貪污都有分好與壞,中國式貪污不妨礙國家發展
四、 中美關係牽涉範疇太多、環環相扣,人權問題影響不大
五、 中國國內兩性關係急速變化、剩女成最大輸家
六、 中國終於有一位跟美國人想法相近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七、 與美國人相比,中國人處事謹慎,更注重迴避風險
八、 中國政府已成功抑制互聯網改進社會的力量
九、 中國共產黨會被互聯網改變
十、 地方官員是腐敗的,但中南海官員都經過精挑細選、得到廣泛民意認可
原文︰Top Ten Myths About China in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