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來看,根據《黃帝內經》記載:人的壽命應該有一百二十歲,《聖經.創世記》六章三節也有這樣的記錄,可惜現今社會有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導致五勞七損,所以才提早報銷。要有健康,就要懂得養生。《黃帝內經》認為,元氣虛弱,邪氣聚集,才是導致疾病的元兇。
如今醫生的角色,已日漸重視預防性治療,為病人提早找出疾病早期的變化。在病情還在潛伏期間找出病灶,大大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病向淺中醫」就是這個道理。若患的是癌症,確診後便應爭取盡早醫治,中醫是固本培源,撥亂反正,西醫是先行手術切除並輔以電療和化療,何者為佳,要視乎情況而定。再看現時的香港亂象,我認為最貼切的形容是香港有病,而且病情不輕,甚難醫治,希望不是患了癌症。其病因溯自中英就香港回歸的談判時期已經醞釀,今年的政改諮詢期間開始發作,而發病初起時應是9月24日學聯發動罷課,因為中央對港人的訴求充耳不聞,中港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這是耳病,可能是耳鳴,或是中耳炎,或是耳水不平衡。
9月24日學聯在中文大學百萬大道集會,有一萬三千名大學生參加,群情洶湧,這種耳鳴症狀,在中醫來說,多半是痰火鬱結,當局若即時與學生展開對話,等於讓學生清火化痰,這樣一來根本不會有9月28日學生罷課五天後在金鐘的升級示威。可惜當局的對策,一如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醫生的反應,聳聳肩說:「Who cares?」這種不屑一顧的高姿態,難免令病情惡化。
其實當局不僅判錯症,兼且用錯藥。施放胡椒噴霧和催淚煙,激發眾憤,等於耳病加劇,引發面癱、眩暈等迹象,繼而耳病已轉移到淋巴腺發炎,全身各組織器官都受累,而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便有如淋巴腺腫脹發痛,很不好受。
若淋巴腺腫大發展至淋巴癌,最早期的症狀是頭頸部、腋窩或腹股溝的淋巴腺腫大,這使我想起頸部有大動脈,是全身要害所在,等於港島的金鐘;腋窩則離頸部不遠,且面積不大,但敏感度高,有如港島的銅鑼灣;至於腹股溝遠離頸部,且是陰暗潮濕之地,容易招惹細菌,顯然極似充滿各色人等和三山五嶽人馬的九龍旺角。
希望香港不會從耳鳴演變成淋巴癌,且看特區政府是大國手還是束手無策的黃綠醫生,因為癌魔末期多半會擴展至骨骼成為骨癌,屆時香港如要存活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