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

黎則奮: 中共左腳強穿香港右鞋



澳門回歸十五周年紀念,崔世安又在小圈子選舉和全無對手下連任行政長官;十八大四中全會後集大權於一身的習近平藉機主持典禮,以君王姿態南下,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宣示對港澳事務的最終決策權。

原來主管港澳事務的港澳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已經大權旁落,他特意早一個星期抵澳,只是面子攸關,其言其行,實際上已無關宏旨,所以本港親中傳媒亦沒有大事報道。

至於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一眾主理港澳事務的京官,在雨傘運動期間,基本上一致隱形,韜光養晦。究其原因,據悉是習近平對長期把持香港大局的中聯辦的表現極度不滿,後者不但錯判形勢,誤導中央,更在香港形成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勾結本港政經勢力,左右大局。

果估計無誤,大局抵定以後,本港親中力量和左派陣營必定出現人事調動。依靠槍桿子和筆桿子打下江山的中共,已勒令本港左派傳媒改革,爭取擴大宣傳和輿論陣 地,發揮應有的意識形態指導作用。見微知著,狐假虎威的京官和土共的黃金時代已經告終,日後更要希旨承風,緊跟習大帝的指示辦事。

習近平 在主持澳門新一屆政府就職典禮致辭時發表的所謂「左腳穿右鞋」論,反映滿腦子帝皇和極權思維的習近平「一左二窄」,根據不明白「一國兩制」的總設計師鄧小 平的原意,以為中國如今財雄勢大,「四個現代化」毋須再依賴香港扮演重要角色,所謂「一國兩制」政策在他主政下,便應該有不同的詮釋。

雖然表明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區高度自治,但卻以讚揚澳門在推動「一國兩制」實踐上取得豐碩成果,教中央全面管治權 有效行使,特別行政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受到充分保障,澳門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不斷加強,愛國愛澳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明示香港要向澳門學習,仿效 澳門模式,落實「一國兩制」。

不論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而言,澳門均無法與香港比擬。如果習近平尊重歷史,應該知道1967年暴動後, 中共在港澳的勢力境況迥然不同,港英沒有一如澳葡政府向土共屈服,仍然維持有效管治,結果交回中國的是一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國土,還有四千億元儲備; 反之,澳門土共勢力雖然在暴動後大事擴張,基本上已控制各個領域,但澳葡政府撒手不管,黑道橫行,回歸時澳門經濟萎靡、庫房空虛、社會治安不靖,基本上是 個爛攤子。

澳門可說從來沒有實現過「澳人治澳」,澳門回歸後恢復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全是中央政策的成功。澳門賭業獨大,但何鴻燊建立的 賭業霸權,不但窒礙社會發展和進步,更大大損害澳門政府的收益。中共默許何厚鏵開放賭權,引入外資競爭,更嚴禁中資介入,教賭業百花齊放,不但釋放生產 力,為澳門創造更多商機,更為澳門政府帶來巨大賭業收益,有利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還把黑道納入「正規」,有助解決社會治安問題。

香港回歸後至少有七年是名副其實的「港人治港」,董建華執政時期,中央的確信守承諾,沒有干預本港事務,任由特區政府全權籌劃香港的未來發展藍圖,中聯辦的角色十分低調,幾近無形。

時,董建華政府亦主張中港融合,但大珠三角的構思,全為建構大香港(Greater Hong Kong)而設,目的是推動香港成為區內商業樞紐(Business Hub),配合梁錦松的「紐倫港」國際金融中心概念,把香港發展成為獨一無二的大都會,既可令香港更上層樓,持續發展,同時為國家的「四個現代化」作出更 大的貢獻。

不過,董建華固然志大才疏,施政無能,政策更傾斜地產霸權,一家獨大,不但令社會深層次矛盾貧富懸殊惡化,連統治階級的建制亦 呈現分化。更糟的是,面對居港權問題,董建華不從根源着手,向中央爭取限制來港人數,反而自動要求人大釋法,率先破壞法治,自毀長城,為日後中共和土共要 求加強介入本港事務打開缺口,動搖「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的根基。

2005
年董建華落台後,中央尚尊重民意,力拒土共奪權,起用「香 港仔」曾蔭權,實行「公務員治港」,但中共在港代理中聯辦已藉政治危機擴張勢力,干預本港事務的聲音愈來愈大。2012年中共和土共窺準王立軍事件帶來的 政治危機,裏應內合,抬捧梁振英上台,實行「港共治港」,結果一切改變已成歷史,有目共睹,毋須贅述。

習近平盱衡大局,不可能看不到箇中端倪,不知道「一國兩制」在港實踐的失敗,根源在於政制問題。如果不終止中聯辦對本港事務的干預和廢除功能團體選舉對社會改革的窒礙,以及權力不受制衡的特首不但可以繼續為地產霸權服務,更可以權謀私,為所欲為,香港就只會走向衰亡。

套用澳門模式管治香港,就真的是強把中共左腳穿進香港右鞋,錯打錯處來,對中國和香港,都只會有害無益,愈弄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