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

陶傑: 中產少了一樣




香港財政司司長的「中產階級」定義:喝咖啡、看法國電影,引起很大迴響。

為什麼不是喝普洱、看普通話劇集「甄嬛傳」?大家心裏明白。不過,如果有一天法國總統在香榭麗舍宮喝了普洱茶,以及英國BBC請海倫美蘭、茱迪丹治用英語將從中國買來的「甄嬛傳」配上英語,在倫敦黃金時段播映,而收視和影評,都比「唐頓莊園」高,那麼到時財政司長的「中產階級」定義,自然會順勢修正。

但有識之士,都知道盼望實現這一天,跟看見英女皇在白金漢宮裏跳「扭秧歌」,以及王妃凱蒂不戴胸圍,改着紅肚兜一樣渺茫。

這個世界畢竟現實,所以財政司膽敢將「喝咖啡、看法國電影」定為中產階級品味,而不怕遭到「崇洋媚外、黃皮白心」之類的親中派秋後算帳式的批判,香港的財政司司長,除了會計算,畢竟是風骨錚錚的一位知識份子。

但咖啡和法國電影是不夠的,中產喜愛閱讀,而中產階級喜愛的報紙,必定是英國金融時報,即俗稱的FT了。

手持一份FT,令人肅然起敬的指數較高。即使你只出現在茶餐廳。

許多許多年前,我做過實驗:裝模作樣故意在旺角茶餐廳讀一份FT,那個操鄉音的新移民大嬸,正在用拖把揩抹地板,她喝令那些讀馬經或風月版華文報紙的中國籍中年男子:「遞高腳啦」,但拖到我這一桌時,她會閉嘴,小心翼翼讓開,不敢驚動這個年輕人看英文報紙(愚昧的她,當然不知道我看的是一般華爾街Banker在商務艙才看的金融時報啦)的雅興。

至於書籍,我不會Recommend連吸軟性毒品的加州十七歲美國妹也看得懂的小說Twilight,大西洋兩岸的中產,誰不在談論著名的Fifty Shades(注意,叫簡稱,而不是全名,才能In),而這本小說,我很詫異,MIT畢業的香港財政司司長竟然沒有提及,相信我,在梁班子之中,沒有一個人看過。

因此,做一個中產,真是一個比佔領中環還複雜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