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1日星期日

中國時報社論: 博鰲吳李會 兩岸試水溫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以來已經十年了,今年是在海南島的第十一次會晤。這十年來,我們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路線走得更穩固,越來越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事務。

不可否認的,中國當初對參與國際經貿論壇會議,是抱著遲疑態度,生怕在其中被強權壓制;國際也曾經對中國的發展提出過疑慮,擔心中國會仰仗自己龐大的市場與生產力,企圖打破既存國際經濟金融秩序,希望中國做為「負責任的合夥人」。

但是十年下來,中國雖然對現在被少數國家把持的秩序有所保留,但是中國並不尋求對抗,反而經由籌組博鰲論壇與金磚五國高峰會,這樣以中國為主的的論壇,找尋自己的國際定位。

台灣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也像參加亞太經合會一樣,爭取走出去的機會,並在平等的論壇上,尋求與大陸及其他國家領袖對話的機會。但在促進兩岸合作方面,博鰲論壇占有特殊的地位。

二○○八年馬蕭剛當選,兩岸急於找出互動的管道與模式,雖然自稱密使的,穿梭兩岸不在少數,但是都缺乏代表性,也沒有透明度,當時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過去也曾固定參加博鰲論壇,於是就在就職前,由內定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陪同,來到海南島,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分與國家主席胡錦濤見面,鋪下了雙方互動的基礎。

如今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在卸下行政院長一職後,同樣以私人身分參加博鰲論壇。值得注意的是,博鰲論壇開幕前,與吳敦義見面的,不是胡錦濤,也不是溫家寶,而是國務院常任副總理李克強,這個安排即使不是刻意,也是非常適切的,在今年十月中共十八大之後,李克強即將升任國務院總理,黨內排名第二,吳敦義以候任副總統身分,與李克強見面,符合對等適切原則。

兩人雖然是首次見面,但是氣氛是很融洽的,兩人互以「先生」稱呼對方,李克強的開場是:「同胞相見,朋友相識,都是愉悅的事情」,吳敦義說,「初次見面,但遠勝聞名」。

在會晤中,吳敦義提出十六字箴言,即「兩岸和平、求同存異,講信修睦,民生為先」,希望兩岸繼續務實協商,為人民創造更大的幸福。這十六字箴言,吳敦義是特別拿出紙照唸,表達慎重,以示這並非個人看法。

我們認為這十六字,有些是過去曾經談過,兩岸是有共識的,包括「兩岸和平、求同存異」,但增添新意的部分則是「講信修睦,民生為先」,民生為先本來就是兩岸的共識,台灣方面所期待的是經貿議題,能夠盡快達成投保協議與金融合作等協議。

而「講信修睦」,吳敦義特別強調語出禮運大同篇,這與過去幾年來,大陸當局強調和諧社會,以和為貴的傳統文化精神是相合的,而講信修睦的另一層意思,在於強調台灣這邊政策的持續性,也期待大陸領導人換屆後,政策能夠延續。

在四年前,蕭萬長與胡錦濤會面時,曾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十六字箴言,當時胡錦濤則回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十六字訣,但這次會晤中,李克強並沒有立即有回應。

當時大陸方面的回應有特殊時空背景,希望在八年危殆震盪的兩岸關係之後,能夠迅速展開平穩的關係;現在經過馬政府四年執政後,大陸方面對馬的第二任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回應也格外的謹慎。

「吳李會」之後,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歡迎酒會中,則提出大陸的期待。他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正「由易入難」,增進政治互信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王毅說,兩岸應該進一步維護、鞏固並不斷深化兩岸雙方之間的政治互信,這樣才能為推進經濟合作,以及解決經濟領域的各種問題提供更堅實的保障,營造更有利的環境,產生更持續的動力。

這樣的回應,其實是符合長久以來大陸方面一貫的政策,並不令人意外。但是我們願意強調,台灣最近已有或將有三次重要的大陸政策宣示,吳敦義的談話,是繼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一國兩區」之後,加上未來馬英九總統五二○就職談話,將對未來四年兩岸政策做全面鋪陳,這是值得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注意並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