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果
小學時代,同學之間總流行這樣的玩意﹕一個同學偷偷拋下一句髒話,其他同學馬上義正詞嚴地指摘﹕「哦你講粗口!」然後肇事同學又會還擊,「你都講『粗口』!」如是者,你來我往,爭論沒完沒了,直至小息完結,又或長大成人。
在大人世界,關於粗口的爭論,也是沒完沒了。幾年前,長毛在立法會以「仆街」反駁,群眾嘩然,批評梁「影響下一代」、「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形象」,然後媒體將「什麼叫粗口」和「議員應否講粗口」這類小學常識題目放上面,熱烈討論;今年初,陳淨心在港台節目怒斥「關你嘟事」,民建聯馬恩國在立法會會議廳大喊「福建中國人」,網民瘋傳片段,大加取笑,直言「狗口長不出象牙」。這一次在旺角街頭,小學老師仗義執言,卻因情緒激動,怒罵警員「八婆、賤人、八公」、「What the Fxxk!」,備受爭議,片段(照舊)瘋傳,各大團體放聲指摘,有人甚至明言「要她做不成老師」。
用兩張臉孔對待粗口
香港人做人處事,素來掛兩張臉孔。一方面我們維護正統,高舉道德﹕認為天地有正氣,做人要講仁義禮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所以禮貌是立身處世之本,對父母要講「早晨」,對上司要唯命是從,遇陌生人要以笑臉相迎,遇老人家要飛身讓座。至於講粗口、黑面、批、排隊打尖等行為,是社會公敵,會教壞細路,影響形象,絕對要明言禁止,鎖入衣櫃。
口頭上、表面上,香港人將這套道德標準進行到底。但另一方面,我們看見Pantry內打工仔低聲咒罵老闆,並其父母祖宗;店舖大減價時顧客批互搶,痛罵「八婆」,擊退「賤人」;火車上大剌剌的讓座標示,永遠敵不過或低頭或沉睡的香港人;經濟低迷時,香港人人心情煩躁,將粗言穢語當成人生座右銘,罵盡天下有腳會走的生物……一邊翻揭雜誌為藝人爆粗驚訝,一邊爆粗痛斥他們教壞細路,就是港人本性。講粗口,你試過,我試過,巨星(劉德華)、高官(曾蔭權)、教主(黃毓民)都試過,照理不用大驚小怪。
教師的「聖人」任務
人類學家Mary Douglas指出,我們對「污穢」的判斷,往往出於概念上的錯置。地盤工人邊開工邊爆粗,沒問題;醫生律師公餘時間爆粗減壓,很平常。不過,當粗言穢語乃是出自教師的口,就是粗口中的粗口。原因無他,香港人深信你我身處的社會,是一個吃人不吐骨的特大染缸——只要不慎(或被迫)步進,自會發現裏頭粗口橫飛、「重口味」當道,逗留得久,就會自然變成食煙飲酒講粗口的大人(或廢人)。要防社會集體折墮,避免子侄誤入歧途,平民百姓通常要倚賴家庭與學校。
不過港人心知,要在家庭環境以身作則(例如不買八卦雜誌),始終是艱巨任務,因此大眾更傾向將責任轉送教師。而教師的任務既是「教好細路」,大家也自然要求他們無論上課下班,行街睇戲,每分每秒都要做個好榜樣(或曰聖人),公餘消遣只能是行山,絕不可是看《飛虎出征》;大熱天時做gym要密實到底,絕不可穿運動胸圍;至於泯滅人性、詛咒「全家覆沒」的爆粗行為,更加不可出現。
這個星期,林慧思老師事件持續發酵,正反雙方互持理據,不停對峙:反對者認為林老師枉為師表,因為(一)她身為老師講粗口,教壞細路;(二)對盡責執行職務的警察爆粗,有損執法人員的尊嚴,危害社會安寧。這邊廂支持者反駁﹕(一)林老師的出發點其實出於「路見不平」,眼「大公義」而非「小道德」,絕對是小朋友和香港人的榜樣;(二)近年警察淪為體制公僕,執法不公,這次事件的起因亦源於此,市民何必尊重?我吃麵時永遠棄幼選粗,遊行時常埋怨警員缺乏人性,更同意在黑雲壓城的年頭,人人必須執著大公義,擱下小道德,而林老師絕對是公民抗命的楷模,值得支持……不過,我仍有補充。
心理學家Lawrence Kohlberg說,一個人的成長,需經歷不同階段,拾級而上,方建立一套做人處事的標準,以及對道德價值的觀念,而整個過程的基層階段,通常在小孩念小學時發生。我六、七歲的時候一直深信,老師姐姐、警察叔叔和爸爸媽媽的說話,都是真理——所以偷犯法要坐監、見到人要打招呼。這些說法,確立了一個人的價值觀。如果當時有人說,教師爆粗其實有苦衷(所以你不要學),警察叔叔有時是壞人(但你要繼續守法)……對不起,我不會明白。因此,用「取公義捨道德」的理據支持林老師,放諸社會背景肯定全對,但要以此勸說「唯恐老師教壞細路」的家長,恐怕力有不逮。如此論述,(道德)層次太高,孩子聽不懂,永遠深信「違犯道德就是錯」的怪獸家長,也注定(扮)聽不到。結果兩方繼續自說自話,互放飛箭。
接納/追殺?請取捨。
不如重新思考道德教育的目的。家長(聯會)堅持要置林老師於死地,全因他們深信老師應該「白過白紙」,做好榜樣,拯救世人,孩子方會正確成長,出人頭地,做個好人。至於害群之馬,絕對要殺一儆百,警惕百姓。但這是教導孩子的最佳方法嗎?小孩成長可以永遠免除污染,遠離髒話,然後就此成為好人嗎?與其要求老師身家清白,行為成聖,令孩子在(疑似)溫室的環境長大,何不趁此機會告訴孩子,就算是老師,同樣也有犯錯的時候,但只要全心道歉,就會獲得原諒,改過自新?接納與追殺,兩者之間,究竟哪個才是更好的道德教育?這一點,甚至無關政治,「討厭政治」的家長們不妨三思。
當然,這也是事事政治的年代。我們原諒甚至支持林老師,不單因為她是有心的好老師,也不僅因為其行為路見不平,爭取公義……更重要的是,她的經歷與我們每一個人,其實也息息相關。試想像一下,一年之後,如果「佔領中環」真的要發生,所有參加者為了「公民抗命」而背負的罵名,豈有分別——今天林老師被斥「你是教師卻爆粗,教壞細路」,他朝律師被屈「你是律師卻犯法,有違專業」;醫生被罵「你是醫生卻犯法,不理病人」……不理邏輯的指摘,循環不息,直到永遠。
「哦你講粗口!」,極其無聊,十分幼稚。它既是小學生消閒玩意,又是大人找碴的攻心計。願港人心清眼亮,小心提防。
粗口造藝﹕爆粗band
sound
文 吳世寧
義憤填膺的林老師在旺角街頭衝口而出了兩句「What the f___?」後,忽然被社會各界聲討,在其任教的學校貼大字報指摘她誤人子弟云云,粗言穢語在這班人眼中,彷彿是萬惡之源,潔白無瑕的少年兒童一被玷污便不能回頭。那,在他們眼中,獨立音樂人怒人(圖)的歌曲絕對是萬劫不復的惡歌。
但是怒人懶理。
他的音樂風格難以分類,既搖滾也金屬也龐克,每首歌也粗口亂飛——單單是第一張唱片的名字已有兩個粗口字——《係亂×定×亂由你自己判斷》。在今年七一的中環天橋底下的「搖滾不容殺人政權」音樂會,他怒目圓睜,怒罵頹廢人生、吸血的資本家、使人泥足深陷的社會,唾沫和粗口橫飛全場,聽得一眾厭惡政府的遊行人士熱血沸騰。我身邊一個文藝少女朋友,溫柔文靜,聽完後亦不禁說﹕「嘩,真係好爽。」
發泄滿腔憤怒
看似癲狂的怒人,其實有頗為正路的背景。怒人全名李瑋倫,理大設計系出身,大學生活沉悶,而且對出路感到迷惘,滿腔怒氣的怒人一天回家後「砰」一聲關上房門,彈結他、對咪大吼、爆粗,便錄下了第一首歌《仆街人生》,歌詞既無奈又憤怒﹕「食飯覺返工返學成磚頭你有冇理想?有!我有理想有乜×用只會畀人當係噪音乜×搖滾!」後來是理大音樂學會,他被樂器導師李一丁(方大同鼓手)賞識,喜歡他夠癲夠喪,便組成樂隊一起玩音樂,創作了更多憤怒歌曲,像是罵爆老闆的《老闆我愛你》和控訴價值單一社會的《社會真美好》。怒人為何經常怒氣滿腔?怒人說﹕「嬲咩呢?嬲人生、老闆、社會、男女、全人類……歌名已經講畀你聽。而呢個政府,好多佢唔應該理又理,好似活化工廈咁,搞我band仔,搞到連夾band地方都冇埋。好多地方起晒酒店。買層樓又貴到要成400萬先買到!無能政府自然令我有好多憤怒。」何以樂此不疲地使用如此極致的語言表達技巧?「好自然咁就用。我嬲到一個程度係要用好多粗口先表達到。我寫歌好直接,從來冇諗過人鍾唔鍾意。到後尾多人聽我歌,同我講話佢好鍾意,我先去諗。我估可能大家覺得平時發泄唔到,我幫佢做出來,所以佢覺得好爽。因為好多人寫音樂都好姿整,思前想後,執來執去。我就唔係,我直接就來,我音樂就係要發癲同發泄。」
堅守獨立精神
怒人有首歌叫作《商業狗×》,開宗明義大罵被主流公司簽約後變得商業化的樂隊。對怒人來說,堅持音樂的獨立精神最重要﹕「搵食係好重要,我都要搵食,但係請唔好污染我眼睛同耳朵。我絕對唔會透過怒人而搵食。我寧願做其他jobs幫補生計。就算無錢掙,一蚊都冇,怒人呢個樣係點都唔會變。」他的唱片的確具獨立精神,除了由他及樂隊自行錄音製作之外,他甚至自行售賣﹕「之前聯絡過一發行商,但係佢叫我用貼紙貼住粗口,點貼呢?碟面已經有兩個×字,我咪要每張碟貼兩張貼紙?我寧願自己拎出去同交收就算。」在如此原始的販賣方法下,印製了五百張的唱片剩下九十多張,在香港獨立音樂界算是十分不錯的成績。怒人的樂隊班底,許多如李一丁般正職是專業樂手,為流行歌手的演唱會演奏,彈一式一樣的商業歌曲,都非常享受與怒人夾band的癲狂時光;而今年將出第二張EP的怒人,更威水到吸引到恭碩良來打鼓!
怒人的現場演出,感染力之強,竟培養出比他更癲狂的觀眾。怒人在他第一張碟的新碟發布會全裸插水謝幕;台下竟有人用他的內褲笠頭,比怒人更high。你可以說他的音樂粗鄙低俗教壞細路,但是《社會真美好》的一段歌詞「×政府×法律××官×制度×你社會×校長×屎卷×學分×畢業×你社會」對我而言是何其酣暢淋漓,大概多少旁敲側擊或象徵比喻,都比不上一記當頭棒喝來得直接痛快吧。
周日話題﹕追擊林老師,其實是追擊孩子!
文 逃老師
作為教育學院的畢業生,持有教育證書,曾經在保守的屋小學任教兩年,我想或許有少許資格談談林慧思老師因路見不平而觸發對警爆粗的事件。
林老師爆粗的前因後果,是這場風波中不能忽視的背景,她因看不過眼香港青年關愛協會成員遮擋法輪功攤檔,於是出言斥責,「咁樣只會令人更憎中國共產黨」,現場不少市民拍掌叫好。
青關會與法輪功爆衝突,警員到場現場封鎖,要求林老師離開封鎖區範圍。林老師覺得警方偏幫青關會,於是據理力爭,要求警員解釋為何要她離開,雙方一度口角,林老師激動下爆出「八公」、「八婆」、「賤人」、「What's the fxxk」等粗言。
經剪接的短片冠上「阿SIR冷靜應對發火女教師!!」,在網上一出即爆,數以萬計人勁按like,萬段留言加上瘋狂share,以網絡速度進行光速公審,大部分意見判定女教師「枉為人師」。起底組出動,知道女教師叫林慧思,在粉嶺寶血會培靈學校教書,有網民發起一人一信或email或電話向學校投訴,要求開除林老師。
然後另一段曝光,較全面地看到事件原貌,原來林老師是仗義執言,爆粗事小,道理事大,撐!
一方追殺,一方力撐,雙方支持者爭歸邊,更多網民拿鍵盤做是非判官,食花生等睇戲,論點始終落在「小學教師對警察講粗口」之上。
如果問,小學教師當眾講粗口是否好大罪?我會回答﹕「是!」那是否屬於不可以原諒呢?我的答案﹕「絕對不是!」
篤魚蛋也有心理負擔
在教育學院讀書的三年生涯中,每年都要到學校實習,兩年小學,一年中學,記得學院的導師跟我們說過,從入學一刻開始,大家就背負了「準教師」的身分,而畢業後投入教書,則要背起社會人士對「教師」這種身分的種種期望。而「小學教師」是在香港教育制度中,具有專業資格的初階守門者,對於個人行為和德行要求最嚴格,比中學教師以至大學講師高得多,因為他們的教育對象是心思初開,但仍不懂分辨是非的學童。教師必定是小學生的學習楷模,地位甚至比家長更高。
導師說,社會對於小學教師的行為和道德尺度,就等於對小學生的要求,「什麼是小學生不宜的,教師就不應該做」。
從實習期開始,教院的同學常打趣說﹕「以後唔敢街邊篤魚蛋喇。」買熟食檔的食物都不可以嗎?那不是單是慣常的衛生爭議,而是小學生處於發育時期,應該多吃有益食品,老師一面教常識科叫學生注意均衡飲食,一面在街邊篤魚蛋,碰到學生的確相當尷尬。如果學生有樣學樣,然後跟家長說﹕「老師都係咁啦。」的確不是好榜樣。
於是,在我教書的生涯裏,故意揀選遠離所住區域的學校,暗想小學生通常很少跨區讀書,我在學校屋範圍必定要「循規蹈矩」,最少放假時可以輕鬆一下,但我在篤魚蛋時也要左顧右盼,真的怕被學生家長看見。
她不擅長鬧交吧?
至於講粗口,在小學生來說真是大罪,教師講粗口就罪加一等。如今社會上某批人士對林老師的失言反應激烈,除了有其政治因素外,也不能忽視有一群家長的確不理事件本質,單純地抓「總之講粗口就係唔」去強烈譴責林老師,甚至在「良好意願」下真心地希望她辭職,「佢都出聲明道歉,即係有錯,辭職先叫做負責,免得課室教壞小朋友」。
有這種反應,在於成年人心裏有一種投射,覺得小學教師爆粗,恐怕會教出同樣爆粗的學生。
要拆解死結,不妨先仔細重溫林老師爆粗行為的底細,然後用「小學生的標準」去看有關行為。從林老師盛怒之時的用語,我敢斷定她不擅長鬧交,而且不是粗口慣用者。因為平日粗口爛舌的人,通常都出口成「門」,爆粗時第一時間動用門字部的粗口字,就如早前愛字頭團體的女主事人,在鏡頭前膽敢以流利的門字粗口問候人家娘親,事後面不改容,還被視為真情流露。
林老師與警員口角時,情緒逐步升溫,最初說的是「八公」、「八婆」、「賤人」,這些是罵人用語,但談不上粗口,而最後爆出「What's the fxxk」,連文法都錯,多了一個「s」被網民取笑。如果林老師想說的是「What the fxxk」,這句粗口則是對現場表達不滿,大概意思是「X,乜料呀?」,罵對象是環境,而不針對個別人士,及不上「fxxk you」的粗鄙。就短片來說,她明明想罵驚員,但結果連英語粗口都用錯。
落在孩子眼中的是……?
根據已曝光的資料,林老師的教學成就曾獲表揚,其表現得到校方和師生高度評價,可以斷定她平日是有愛心且盡責的教師,爆粗只是一時失儀(而非失德),而且是初犯者。
試想像,假如小學生跟人吵架,用上和林老師一樣的罵人語句,學校該如何處理?
教育的理念在於教而非處罰,對於錯誤的初犯者,最重要是讓學生知錯、認錯、改進,處罰只是讓學生記教訓,加深印象令減少再犯機會。因此,如果學生爆粗後,老師深入了解,發現他只是一時意氣,寫了悔過書認錯,那就應該予以機會,不要再提,不再追究。
可是卻有人繼續追擊,甚至掛上聲討橫額、送上死人花圈,或者收集簽名要求校方追究、逼老師辭職,種種行為似是針對林老師而來,但在小學生眼裏又是怎樣呢?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小學教育重點不在於培育尖子,而是讓孩子明辨是非。林老師的出發點是路見不平,那是值得讚許,過程中爆粗確是不對,所以發表了道歉聲明,知錯認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正好向學生作出了良好示範。
當某些成年人以追擊林老師是為小學校園消毒,以為自己在堅持「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但卻向孩子做了最差的示範,讓他們以為原來錯了就不能翻身,認錯的後果是被無限上綱去追究,多恐怖啊!
在是非紛擾的時代,特首高官滿口謊言有錯不認錯不下台,某些人不聞不問不追究,卻去追擊一時失儀的老師,恐怕最終傷害的不是那位老師,而是在旁靜靜地看事情發展的孩子。
黃明樂:林老師的錯
全城談論林慧思老師的事件。然而,我好懷疑,真正應該被討論的焦點,其實不在林老師身上。
申報利益
。我是老師,我不講粗口,但我不認為,一位老師在下班時間課室以外抱打不平兼極之憤怒的情況下,走火爆粗,要被公審至這個地步。
就算退一萬步,我們的城市,真的要站在絕對的道德高地,審判老師講粗口,那麼,為甚麼可以原諒講大話的特首,或者局長與「家人」的私相授受?
想清楚
,事件其實很簡單。老師的疑問與憤怒,不難明白。當然如果可以不用粗口,表達就妥當得多。警察要執法,我們也明白。但如果不用兇人的語氣去挑釁投訴人,就不會引來糾纏。講完
。
真正值得討論的,其實不是兩者的情緒管理。而是,當有團體蓄意阻礙另一團體的示威或言論自由,例如用橫額故意遮擋別人的橫額,我們可以怎辦?究竟誰人有權去阻止或調停?
又或者,調停過後,是否就一勞永逸?假如搞事者排山倒海,衝突陸續有來,蟻多摟死象,連警察都應接不暇招呼不來,香港的守法、講道理的形象,是否就從此斷送?
我們討厭衝突,但同時很期待衝突。有戲可看,有話題可以講,你一言我一語,剝花生談論,直至下一波衝突發生。只要不停有衝突,就不用研究更認真的議題。
正如我們對林老師的對錯,遠比野蠻示威的對錯更有興趣。某些力量搗亂佔領中環的論壇,霸佔的鏡頭永遠比論壇的內容多。議會裡的叫囂,也遠比認真的論述令我們興奮。
林老師要是有錯的話,最錯的不是講粗口。而是那一刻火遮眼的她,高估了我們看穿問題的智慧,低估了大眾聲討的破壞力。
林慧思: 風雨中同路
親愛的孩子們:
事件發生至今已過了兩星期,你們好嗎?別擔心林老師,因為林老師有很多同路人陪伴,神曾說過:「獨個兒不好。」所以為我安排了很多天使在我身旁,支持我的每一位市民,就是落入凡間的天使!
網上瘋傳的消息,可能你們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分析事件對錯,也難辨當中的真與假。我們不妨將此事暫且放下,開始過覑愉快的暑假。聖經說:「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一切的苦由我來承受,希望日後沒影響你們過愉快的校園生活。
老師並沒有擔心自己什麼,反而老是擔心覑你們。孩子,你們的年紀還小,這件事實在不應該影響你們的日常生活運作。平日是由林老師負責教導你們上生命教育課,今次是林老師上了一堂寶貴的生命教育,支持我的市民都很愛護林老師,部分的批評對我來說是一些重要的啟示,就是學會勇於表達意見之餘,同時也需要冷靜處理突發事件。
可能你們心裏疑惑覑,為何這件事會引起大眾關注呢?其實林老師只是個平凡人,你們比誰都更了解我的個性,我的信念是愛護我們的香港,這土地有香港人的核心價值,維護這土地的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是我們的責任。當維護這些核心價值的時候,下次我學會了與那些天使們商量對策,從今以後我不再是孤單一人,而是有一群風雨同路的香港人。在那兒跌倒,就在那兒重新上路。我不會害怕!因為我相信香港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展翅高飛,開展人生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