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6月3日星期一

陶傑: 橘子越淮




香港特區「當家作主」的悲劇,由「行政會議」的腐爛開始。此一事實,沒有什麼好再爭辯。

越急於解釋,越是露短,不如大大方方承認:橘越淮而枳,從前「港英」殖民地總督領導的行政局做得到的,後來「當家作主」的人,不可能做得到。

為什麼?來就話長。譬如,人家「港英」時代的教育司,是很尊貴的高官,他決定香港的下一代,讀什麼課程,接受什麼樣的意識影響。因此,英國殖民地的教育司,出席立法局會議,對不會心不在焉地用他的手機查閱股市資料──當然,殖民地時代沒有手機,然而那時的英國人教育司,不會在出席立法局會議時偷偷在看英文虎報的馬經

香港特區的教育官員,卻被記者逮到在立法會覽手機裏的股票資訊。你可以很「愛國」,因此十分「反殖」,也因此十分痛恨鴉片戰爭和所謂的火燒圓明園,但你的仇恨和不忿再高漲,也無法改變「港督會同行政局」比香港特區「行政會議」的質素高此一事實,因為派來香港管治的英國人,即使在他們的祖家是三流人才,也不會在殖民地行政立法局開會時看馬經或色小

英國官員不會,他們提拔的高等華人政務官也不敢──這就是殖民主義的優越所在:一旦有此行為,英國主人抓起桌上的文件,可以劈頭臉地向他擲過去。殖民地主子對奴才不假詞色,面向公眾,你是「天之驕子」,但關上門,你是他使喚的下人,這樣一來,香港才有了一支「世界第一流的管理隊伍」,是華人,在一九九七年,移交給中國。

水土不同,種出來的果實當然變酸,這是植物學的常識吧。哇哇大叫,呼天搶地,於事實無補,狡辯更是多餘。世界上的許多事,沒有你以為之複雜:西瓜、香蕉、木瓜,只能種在熱帶,搬到冰島和瑞典就不行,就是這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