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19日星期六

許禮平 : 奇女子呂碧城



「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在說這話會被平機會控告,罪名是性別歧視,但在百數十年前的中國社會,卻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古訓。所以過去女子識字者寡,更遑論受高等 教育。逮至晚清,風氣丕變,有識之士深感「興學育才實為當務之急」,更有提出「張女權,興女學」者。呂碧城(1883-1943)及秋瑾即係此中翹楚。呂 係《大公報》女記者,在《大公報》上發表一系列提倡女學的文章,深受時流傾慕,有所謂「到處咸推呂碧城」。而秋瑾也曾號碧城,也辦學堂,也傾慕呂碧城,兩 人經《大公報》創辦人英斂之介紹相會之後,一見如故,秋且「慨然取消其號」。一九○七年秋雨秋風,秋瑾犧牲,呂碧城用英文撰〈革命女俠秋瑾傳〉,刊紐約、 芝加哥等地報刊,呂非革命黨,僅激於正義,報相知、酬死友而已。清廷本擬查拿呂,終幸得袁項城翼護而得以安然。

呂碧城之鼓吹女學,獲士紳名流若梁士詒、嚴復、嚴修、傅增湘、方藥雨、盧木齋等讚賞和支持。學界鉅公傅增湘嘗與人言:「喜其(呂碧城)才瞻學博,高軼事 輩」。英斂之在一九○四年七月十四日的日記中記有:「晚間潤沅(傅增湘)來,言袁督(世凱)允撥款千元為學堂開辦費,唐道(紹儀)允每月由籌款局提百金作 經費。」有袁世凱支持,使呂碧城倡辦的北洋女子公學得以在這年十月開幕,這是中國第一家官紳合辦公立女子學堂,當時由傅增湘任學堂監督,而呂自任總教習。 其後女子公學併入北洋女子師範學堂(現為河北師範大學)。日後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諸君均出自這學堂。

呂碧城之父呂鳳岐係光緒丁丑進士,國史館協修、玉牒館纂修,山西學政。呂門四女呂惠如任兩江女子師範學校校長,呂美蓀任奉天女子師範學校校長,呂碧城任天 津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校長,呂坤秀任廈門女子師範學校教師,姊妹四人,同事教育工作,而以呂碧城得名最早。時人有「旌德一門四才女」之譽。或有得於乃父遺傳 的基因而奉獻教育歟?

時袁世凱治下以女子而參社會活動者,分為三派:(一)高尚派由呂碧城領之。除任女子師範學堂校長,後來更聘為大總統府諮議。其從者多名門能文女子,絕不與 時髦女子往還,袁嘗譽為可作女子模範,常出入袁家。(二)活動派的安靜生是女請願總代表,署名為「女臣安靜生」。(三)流浪派的沈佩貞,其人是拜九門提督 江朝宗為乾父,名片是「大總統門生沈佩貞」,是她親率「女志士」搗打《神州報》,所以濮一乘《新華竹枝詞》有:「何人敢打神州報?總統門生沈佩貞。」(詳 見載劉禺生《世載堂雜憶》)看來,沈和呂同時並名,但一薰一蕕,呂碧城人品高尚,而沈佩貞只是民初的「谷開來」而已。

呂碧城得恩師嚴復之薦而為袁世凱賞識重用,惟籌安會立,呂即淡出,辭總統府秘書職,南下滬瀆,可見呂碧城極有識見。

名女人的婚戀總讓人關注。呂碧城九歲已與同邑汪姓鄉紳之子訂親,十三歲時父親病卒,族人佔其家產,母親更被幽禁,呂碧城已懂寫信到處求援,得江寧布政使兼 兩江總督樊樊山(呂父同年)發兵相救,呂母嚴氏始得脫,而汪家見呂碧城這小小年紀已如此厲害,他日過門汪公子如何駕馭得了,或見呂氏已無家產,總之退婚, 害得呂碧城自小在婚姻方面蒙上陰影。一生小姑獨處,或緣眼角太高。一九○九年,駐日欽差大臣胡惟德斷弦,屬意娶碧城為繼室,呂母、大姐、嚴復輪番勸說,皆 不從。費仲深曾以袁克文徵求碧城意見,碧城微笑不答,謂「袁屬公子哥兒,只許在歡場中偎紅倚翠耳」。大概民初吧,葉遐庵約呂碧城、楊千里、楊雲史、陸楓園 諸人於其家懿園作茗敍,無意中談及碧城之婚姻問題,碧城云:「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精衛)年歲較輕,汪榮寶尚不錯,亦已有偶。 張嗇公(謇)曾為諸貞壯作伐,貞壯詩才固佳,奈年屆不惑,鬚髮皆白何!我之目的,不在資產及門第,而在於文學上之地位。因此難得相當伴侶,東不成,西不 合,有失機緣。幸而手邊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耳!」(此事見錄於鄭逸梅之《藝林散葉續編》)婦女要解放,首要經濟獨立,信焉。

呂能詩,有《信芳集》,樊樊山、易實甫等多為題句。潘伯鷹曾署名孤雲作長文評讚之,大意謂作者才情橫溢,蘊蓄深富,獨得風氣之先,漫遊大地。遂以其根柢於 世家之舊學,溶於歐美之新知,優於天才,飽於世變,復得山川之助。(載《大公報》文學副刊第九十一至九十二期)。民國三年呂碧城經朱少屏之介參加南社, 《南社叢刊》第十一集刊有其詞作。《光宣詞壇點將錄》選出一百零八位詞人,呂被選為女將之一。

呂年輕貌美,活躍於上流社會,民元呂而立之年,聞得英國駐上海總領事之助,投資外匯、證券巿場,數年間獲利豐厚,積聚鉅資,遂得以生活優裕,環遊世界,兼可捐款行善。

呂碧城不甘於養尊處優享受人生,一九一八年遠赴美利堅深造,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兼作時報特約記者,向國人介紹海外見聞,四年學成歸國。一九二六年再遠涉重洋,漫遊歐美達七年之久,將見聞撰為《歐美漫游錄》(也名《鴻雪因緣》),傳誦一時。

呂碧城與佛有緣,中歲遇高僧諦閑法師,深受啟迪,信佛益虔,後讀印光諸著述,頓覺醒悟,遂皈依印光法師。

呂碧城也與香港有緣。一九一八年冬到香港短住療養,一九三五年在香港置業,購跑馬地山光道十二號一幢三層新洋樓,次年遷港居住。跑馬地樹木多,白蟻也多, 呂的居所為白蟻蛀樑,呂信佛不能殺生,只得廉價(兩萬五千元)出讓房子,遷入離山光道不遠的菩提場大殿四樓居住。嗣後去星馬、瑞士遊歷、養病,並撰譯佛學 諸書,提倡蔬食,弘揚佛法。一九四一年返港,經方養秋(同是印光弟子)之介,識山光道東蓮覺苑負責人林楞真,而該禪院為何東爵士之妻張蓮覺所建,林是張的 表妹,呂得以入住該院,誦經修法,決心刊落浮華,不事詞翰。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三日早上八時碧城死,由該院經紀其喪,遵遺囑「將遺體茶毘後,骨灰和麵粉混 合送請水濱,與水族眾生結緣。」碧城蓄有港幣二十萬金,捐入該院。

筆者藏有呂碧城斷簡零箋三紙,其一為收條小片,毛筆行書寫在朱絲欄八行箋上:


收到女子公學捐款銀規元四千乙百六十九兩正零六分。辛亥十二月二十五日。呂碧城具。

末鈐「碧城」朱文小圓印。這張收條原由傅增湘保存,這筆大錢或是傅老所捐獻的。

另一為致陸丹林短箋暨題詞各一葉,均墨水筆書於洋紙上。迻錄如下:

丹林先生大鑒:惠緘祗悉,遠承雅屬,勉為報命,題詞錄後。現中西筆墨至冗,已譯馬鳴菩薩說法一篇,佛教在歐洲之發展,及撰英文佛學巨著評論等,決定此後刊落浮華,不事詞翰。今為尊集之題乃破例也。專復。即頌文安!呂碧城。一月二日。

〈玉京謠〉

紅樹室時賢畫集為陸君丹林題

斷綺悽紅樹。瘦入霜晴。世外斜陽換。倦羽傳牋。題襟催寫依黯。渺故國、無恙溪山。恨不與、仙雲分占。低迴徧。荊關畫筆。鄒枚詞翰。  年時肯負名場。舊擅 琱蟲。記早馳茂苑。粉縞離箱。蟫塵緘恨應滿。眄翠瀛、都是東流。儘蘸影、十洲秋澹。閒展卷。光惹睡驪爭瞰。(予幼亦擅丹青,去國後拋棄久矣。今秋於瑞士看 紅樹甚多。)

客中無中國筆硯,來箋恕不能寫。

此題詞見載《曉珠詞》,似為一九二九年一月仍遠在瑞士時所書。陸丹林是葉遐庵部下,交遊極廣。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間,陸丹林也居跑馬地奕蔭街黃般若宅,為 日軍登門指名搜捕,當時雖不在寓所暫逃一劫,惟迅即在別處被抓。聞倭寇以刀架頸,迫令投降,陸虛與逶迤,當了三日「漢奸」後逃出魔掌,間關萬里始抵重慶報 到。但蔣公批示永不敍用云云。(黃般若公子大成見告二○○四)此件輾轉得自方養秋公子方寬烈,方少年時由乃父領着到東蓮覺苑見過呂碧城。方經營豐昌順,本 港中小學校服多由豐昌順供應。呂碧城往生近七十載,而見過這位奇女子的少年方氏子今日也是望九的耆獻了。


呂碧城詞選

《百字令》

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英眉。屏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

《瓊樓》

瓊樓秋思入高寒,看盡蒼冥意已闌;
棋罷忘言誰勝負,夢餘無跡認悲歡。
金輪轉劫知難盡,碧海量愁未覺寬;
欲擬騷詞賦天問,萬靈淒側繞吟壇。

《鷓鴣天。七夕》

一杼流霞織錦躔,小樓涼思到雲鬟。鴛針乞巧憐芳序,蛛網牽愁恨夜闌。
煙採散,露華漫,碧空一鏡瀉秋寒。天河萬古喧銀浪,不見浮槎客再還。

《南樓令》

葉落見城廂,疏枝恨早霜。喜山林,乍換秋妝。多謝倪郎傳畫筆,渲絳赭,染蒼黃。
橋影戀殘陽,沙痕引岸長。鎖羈愁,十里清湘。著個詩人孤似雁,雲黯淡,水微茫。

《醜奴兒慢》

東橫泰岱,誰向峰頭立馬?最愁見銅標光黯,翠鳥雲昏。一旅揮戈,秦關百二竟無人。從今已矣!羞看貂錦,怯涴胡塵。
鼎沸依然,殘膏未盡,腐鼠猶嗔。更繡幕,閒燒官燭,紅照花魂。遍野哀鴻,但無餘唳到營門。迎春椒頌,八方爭道,木草同新。



《蘭陵王。秋柳》

亂鴉集,寫入蕪城秋色。隋堤畔,一片斜陽,紅到枝頭黯成碧。宵來夢鬱抑。比似,眉痕更窄。憐憔悴,薄黛殘妝,付與西風弄梳掠。
春華去誰惜?憶簾卷紅樓,處處煙影。朦朧盡是相思纈。奈絮朵吹散,白華宮怨,還憑飛燕認艷跡,拾來淚沾臆。
淒淒,訴漂泊。又響徹陽關,魂斷橋側。霜條待共梅枝折。望故國千里,暮雲愁隔。歸心何許?
托笛語,問舊驛。

《沁園春。遊匡廬》

如此仙源,只在人間,幽居自深。聽蒼松萬壑,無風成籟;嵐煙四鎖,不雨常陰。曲欄流虹,危樓聳玉,時見驚鴻倩影憑。良宵靜,更微聞風吹,飛度泠泠。
浮生能幾登臨?且收拾煙蘿入苦吟。任幽踪來往,誰賓誰主;閒雲縹緲,無古無今。黃鶴難招,軟紅猶戀,回首人天總不禁。空惆悵,證前因何許,欲叩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