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林行止: 資料豐富理論貧乏 聳人聽聞美國紙貴




一、今年經濟學界的「盛事」,莫過於英譯法國經濟學家皮格蒂(Thomas Piketty, 1971-)《二十一世紀的財富》(下稱《財富》)的出版;這三兩個月來,冷熱傳媒的讀者和聽眾,不論西人漢人,很難不碰上談論這本書的言論。筆者的「評 介」肯定「遲來」;然而,有些話要說有點看法要與大家分享,因此不嫌「過時」。

本書原著法文,英譯為《Capti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本港的論者學者一般譯為《二十一世紀(的)資本》或《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筆者以為都有商榷餘地;「資本」為直譯,雖然意義曖昧尚說得 過去,而譯為《資本論》,便有望題生義之誤,以此書最大的缺失為統計資料豐富而理論貧乏。因此,即使作者取書名時「心懷《資本論》」,且《經濟學人》把他 「譽」為「現代馬克思」,本報劉偉聰談及此書時亦以「法蘭西馬克思」為題,但細心的讀者應看出皮格蒂與馬克思同調的只是看淡資本主義制度,對如何矯正其缺 失的做法則完全相反。他雖然認為現行制度不公但不反對資本主義,而且相信通過連串社會、尤其是稅務改革,便能拉近貧富兩極的距離,進而達致資本主義制度下 的社會和諧,與老馬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團結起來搞革命推翻資本主義的主張,南轅北轍。皮格蒂「處理階級矛盾」的手法固與馬克思不同,《財富》的理論架構, 以筆者的理解,亦嫌單薄,因此絕不能以「論」名之。

香港傳媒第一次談及這本書的,以筆者常不在港而又不擅長網上搜尋的有限閱讀,似為《蘋果日報》四月十七日丘亦生的《富二代資本主義》(見於同日的《主場新 聞》),短文內容簡潔扼要,用此題目,顯見作者了解皮格蒂要令富二代「受苦」的深意;在眾多相關文章中,筆者以為本報高天佑四月二十九日的文題最近本書主 旨:「把有錢人送上斷頭台?」請注意這個問號,它反映了作者清楚皮格蒂欲向「百分之一」開刀,惟所建議的辦法說易行絕難(以筆者的看法,徵環球財富稅根本 不可行 )!《財富》主要是論述二百五、六十年來美國、英國、法國、瑞典和德國,旁及意大利、加拿大與日本社會財富「錢落誰家」的問題。而他筆下的 Capital,包括股票、債券、土地及現金,譯為「財富」似較「資本」更能達意。當然,皮格蒂亦大談二十一世紀政府應如何「重新分配財富」,以拉近貧富 兩極進而紓解社會的「深層次矛盾」。談的均與過去、現在及未來旳財富有關,筆者因有斯譯。

二、《財富》去年在法國出版,據作者提供的數據,賣出了約五萬本,以法國未足七千萬人口看,銷情不惡,其所以沒引起 「識字分子」熱烈討論,筆者的解讀為法國稅率已高至接近皮格蒂心目中的水平(高收入個人入息稅率百分之八十),法國有錢人(「百分之一」)已深受高稅之 苦,因此社會上對要向他們課重稅的提議,反應冷淡。法國總統奧朗德於二一二年五月上任後,很快把稅率(絕大部分稅項),尤其是物業稅、遺產稅、公司利得 稅及個人入息稅大幅提高,法國巨(名氣與體型)星、以演《大鼻子情人》為港人熟知的G. Depardieu,便因年收入百萬歐羅的稅率突飆升至百分之七十五,而移民單一稅率百分之十三的俄羅斯(普京因此待他如上賓)。皮格蒂對政治甚為熱衷, 且有把他的經濟主張貫徹到政策之志,因此二度成為總統競選人的經濟政策顧問。他曾是奧朗德競選團隊的中堅分子(因此從任教的大學請假約半年),當前法國的 高稅率有他的「貢獻」,幾可肯定。

法文《財富》出版後,在法國固引不起公共知識分子和象牙塔蛋頭的討論熱潮,英美更可說無人聞問(也許根本不知道有此書),直至英譯本面世,才掀起轟動出版 業、讀書界,以至政壇的「評書狂潮」(至今尚未冷卻;相信不少對傳媒誇誇其談的「評論家」只是拾人牙慧而未讀原著):據出版商哈佛的消息,出版二個月便賣 清精裝版八萬本(另加電子書一萬二千多「本」),同數量的書料已陸續應市,創下了該社一百零一年歷史的暢銷紀錄。和大眾化小說比較,這種銷量微不足道,惟 對非小說類尤其是早有「沉悶(憂鬱)科學」(The Dismal Science)之稱的經濟學書籍,有上萬甚至十多萬且可能突破二十萬的銷量,雖然多少與出版商安排皮格蒂赴美「促銷」,並獲邀與財長傑克.盧(Jack Lew)會面交換對「財富平均化」的意見引起社會更廣泛注意有關,但這種銷售數字,確是十分驚人。順便一提,在《財富》之前,「最」暢銷的非小說類書籍為 二位流行疫症病理家合撰於二一一年出版的《測量儀何以愈平等社會愈進步》(Spirit Level- why greater equality makes societies stronger),該書的英文本賣出約十五萬冊,創下新紀錄。這本書述說人人機會平等的重要性美國在多方面都不太「長進」,惟在機會均等上位居世界之 首,而這是美國這個「負債王國」仍為世界最強(軍事及經濟)的一項過去少人注意的根本原因!
三、《財富》譯為英文賣個「美國紙貴」(英國版這個月才面世)且引起廣泛討論,清楚說明二個問題。其一是書的內容必須 「驚世駭俗」,有啟發性建設性或危言聳聽(因人而異);其一是不管有多少人惡意貶低踐踏,英文仍是當今世界(不僅僅限於自由)「識字分子」的共同文字,這 等於英文媒介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當然,書的內容是否有新意,是「熱賣」的關鍵。以另一本去年英譯出版的法文原著《平等的社會》(The Society of Equals)為例,雖然同樣是以經濟學原理及歷史資料論述與《財富》相近的題材,且出自同一譯者Arthur Goldhammer之手,及同為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只因作者缺乏創意,沒有提出令人另眼相看的論點,遂無法引起廣泛討論遑論成為暢銷書。無論如何,大 家不得不同意的是,非英文著作在國際間影響力有限,譯為英文才能「風行全球」,這是不容否認和不應忽視的事實!

《財富》「文本」五百七十七頁,連註釋及「引經」,共六百八十五頁,內容如此「沉悶」、篇幅如斯冗長,非以研究貧富兩極為專業的一般讀者,恐難「終篇」。 筆者因此有一提議,對經濟問題特別是貧富不均現象有濃厚興趣者,此書不可不讀;興趣一般非研究此問題的讀者,讀通長凡三十五頁的《導言》,知其梗概,便可 「稍息」(如不讀「文本」,五、六頁的《結論》亦不應錯過)。此書的確值得放在書架方便處,以便隨時取閱,因為除可讀性高(也許與譯筆流暢有關)的《導 言》外,其涵蓋過去二百五、六十年歐美多國的經濟特別是統計財富的數據,是不可錯過的參考資料;這些資料,大都繪成或編列為一目瞭然的圖表或列表,方便讀 者查閱。不過,「多如牛毛」的數據中,有若干的真實性可信性已引起論者質疑,倫敦《金融時報》甚且以頭版頭條新聞形式報道其經濟事務編輯翟爾斯(C. Giles)的有關論述,可知此中確有一些問題;然而,皮格蒂在書中一再指出,由於不少數據並非來自「政府統計處」(當年尚無收集統計的意念,當然沒有有 關機構的設立),因此不是「絕對準確」,卻肯定可看到當年的一般情況,用為參考,並無害處。正因為如此,有人遂指出對書中某些數據諸多挑剔,也許是皮格蒂 暴得大名引致「職業性妒忌」(Professional jealousy)有以致之;克魯明對此亦大不以為然,六月一日在他的《紐約時報》專欄說得更妙:「I'm not accusing Mr. Giles of being a hired gun for the plutocracy這位諾獎得主究竟想說什麼?「你懂的!」。事實上,本書蒐集的數據不是那麼不濟皮格蒂與數名同行多年蒐證搜集整理而成的數據, 在筆者看來,即使偶有疏漏,亦十分珍貴且極之實用!

財富嚴重不均 解決並無善法.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