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

明報社評: 民意大象已出現 政府豈能再鴕鳥




數以萬計群眾遊行集會,要求政府交代為何拒發電視牌予王維基的香港電視。數十萬人在網上世界「按讚」表達不滿,政府還可推說這只是虛擬世界的虛擬表態,但當人民帶覑汗水親身走到政府總部抗議,反映港人的憤怒不是虛擬的,而是真實的。

如今種種事實都反映,最積極者被淘汰出局,政府又拒絕交代不發牌的具體原因,更傳出部分行會成員贊成全發3牌的消息,可見整個發牌審議過程有否依足程序公義,大有疑問,難以服眾。如今「民意大象」已走出來,政府不能再當鴕鳥,埋首沙堆,對民憤視而不見。

政府或會研判,電視發牌只是民生小事,民眾縱有不滿,到街上「發泄一下」便會乖乖回家,繼續晚晚看電視,斷不會發展成國教風波第二。若政府果真抱此僥倖心態,肯定會付出沉重代價。不少人都有同感,這次事件跟其他政治事件不同之處,正正是那些平時「我唔識政治」「最討厭政治」掛在口邊的人都被激怒了,連那些平時不屑不想不敢談政治的人也上街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政府這個荒謬的決定,道理簡單得連厭倦政治爭拗的小市民也看不過眼。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若政府企硬不改,民眾也許一時三刻拿政府沒法子,但怨憤只是埋在心底,對政府徹底死心,到了某一天某一個政府估計不到的時候,就會爆發出來。

行會召集人林煥光昨日也承認,不少意見認為政府應進一步解釋發牌準則,他亦希望政府盡可能把握機會去闡述這些考慮,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昨日也表示,「行政會議的討論過程及不同成員各自的意見,當然不應披露,但作出決定後,有什麼理由可以向當事人講,可以向公眾說明,這一點政府是可以考慮的」。由此可見,公眾要求政府交代,絕對是合理的訴求,要化解困局,最佳辦法當然是政府主動解釋不發牌的原因,若理據不足,就應推翻決定重新審議。若政府堅拒不從,立法會各黨派議員應團結一致,以權力及特權法主動調查事件,打開審議過程的「黑箱」。事件一日不能水落石出,民怨之火都會繼續燃燒下去。



盧峯︰ 不明不白不公不義的事怎能啞忍

資深藝人余慕蓮女士說,決定上街抗爭不是因為飯碗被打破,而是不希望香港電視死得不明不白。過千名港視員工眾口一聲抗議政府不發牌予港視,他們擔心的不是失去工作機會,而是怕香港變成「沒有夢想的地方」。數以萬計市民逼爆銅鑼灣街道及政府總部,為的不是個別電視台有沒有牌照,而是香港有沒有公義,市民有沒有選擇。

更重要的是,大家不禁要問,特區政府施政甚麼時候變得這樣不明不白不公不義的呢?大家不禁要問,甚麼時候不明不白不公不義變成香港的遊戲規則呢?

為甚麼這樣說呢?首先,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本來是天大的好事,是市民翹首以待的事。從去年七月梁振英上台以來大家都在追問,為何增發牌照的事久久沒有下文,為何特區政府任由免費電視市場壟斷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好不容易行會終於不再拖延,願意下決定了;可是最終的決定卻跟開放市場引入更多競爭幾乎背道而馳,卻跟增加市民的選擇權相違背,令市民失望之餘更令好事變壞事,令社會無端再起爭議。除了不明不白還能怎麼說呢!

此外,在三個申請新牌照的電視台中,王維基先生的香港電視準備非常充足,計劃部署周詳,從廠房到人手到製作部一絲不苟的在籌劃,並已開始製作各類型節目作試播之用。可以說,香港電視跟它的競爭對手相比實在毫不遜色,從投入程度及創意來說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偏偏三家競逐牌照的電視台中只有香港電視落選,其他兩家順利得到經營權。這樣的決定除了有乖常理和不明不白外,還能怎麼說呢!

更令人齒冷的是,特區政府視「不明不白」為正常,視解釋為多餘。從梁振英到負責官員一律祭起保密制作藉口,對各項質疑及批評一概闊佬懶理。在他們眼中,不明不白就是理由,就是解釋,港視員工及市民即使不情願也得接受。還有比這更荒謬的做法嗎?

另一方面,香港奉行自由市場體制,政府在不同行業的角色包括免費電視業主要是制訂遊戲規則及按規則執法,不能偏幫某些企業,更不能以任何藉口保護欠缺競爭力的企業。特區政府今次以循序漸進開放市場為名只發出兩個新電視牌照,把極具競爭力的香港電視拒諸門外,這樣做實質上是在保護早已進入市場的兩家電視台,是在保障既得利益者,減少它們面對的競爭壓力,並犧牲觀眾及公眾的利益。當一個政府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放在優先的位置,當一個政府願意為了少數財團利益而犧牲公眾利益時,它還有甚麼公義公道可言呢?

毫無疑問,增發三個免費電視牌照將會對現有市場帶來衝擊,將可能令部份經營者面對更大困難,甚至可能因此而不支倒閉。但是,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是提升效率及質素的不二法門,也是自由市場制度的核心價值。只有透過更多、更激烈的競爭,企業才會創意不絕,電視台的製作水平才有可能不住提升。本地免費電視業正由於長期一台獨大,創意及製作水平才會不住倒退。特區政府有甚麼理由反過來限制競爭,保護已肥到着唔到襪的壟斷者呢?退一步來說,即使有電視台在激烈競爭中不支倒下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更不是甚麼浪費。當年佳藝電視營運幾年後結束,但它訓練了大量人才,提升了製作水平,對電視業及整體社會還是有貢獻的。特區政府怎麼連這樣的事也不懂,反而要充當保母來限制競爭呢?

不明不白不公不義的政策決定是誰也不會接受的。港視員工、數以萬計市民昨天以有力的腳步、憤怒的呼喊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提出了嚴正的警告。假若梁振英政府不盡快改變態度,改變政策,為電視業引入真正的競爭,讓市民享有更大的選擇權;那更有力的怒吼,更積極的抗爭肯定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