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7月30日星期四

范克: 明德格物



《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又有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1913年獲英國紋章院建議和設計的香港大學紋章,上面「明德格 物」四字的由來,來自四書中的《大學》,喻意明辨事物本質,努力學習,把德性和知識推己及人,從而達至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未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又硬要治國平天下者,則釀國難:「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數今日香港之亂象,不就正是君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令反其好,而民不從?當政府開口閉口都將「法治」、「和平理性表達意見」掛在嘴邊,身邊卻很誠實,利 用其所擁有暴力,把無形之手伸至各處、作出干預,妨礙香港大學任命陳文敏為副校。一人貪戾則一國作亂,指摘學生衝入會場、高呼可恥,令港大蒙羞,不就等同 指摘特首治港無德無能,令香港添煩添亂?倘若香港大學的學生衝入會場,如微笑沙皇李國章所言是「文化大革命」,那麼發動革命的人,就必然是梁振英了。

至於盧寵茂醫生「垂直式跌倒」,一時指「有人推我」,一時指「有人踢我」,又指「向我掟水樽」。到底是甚麼導致「插水」,恐怕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但「最高 學府嘅學生」,如果真是無法無天,相信以年輕人的怒火和血氣方剛,加上特區政府過去一年以來的「身教」,不會在他倒地後馬上讓出空間,反會變身成「七警」 向倒在地上兼無還擊能力的他瘋狂施襲。

港大學生得悉校委會維持「等埋副校」的決定,憤而衝入會場抗議,正是因為「格物」——理解「等埋副校」是實質上的政治干擾學術,才抱「殺身成仁」的心態, 冒着被人冠以「暴徒」的風險,都要捍衞學術自主。莘莘學子抱其赤子之心,欲以身教何謂明明德,何為格物,正心修身,推己及人,告訴社會大眾面對不公義和無 形之手時,必須抱甚麼樣的心態和作出反抗。為人師表者,有這樣的學生,理應感到自豪和驕傲,皆因大學之道絕非只求學問,不求思考;只問前程,不問黑白。

學生貫徹校訓,唯有「無諸己而後非諸人」者,「心不在焉,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身心不正,才會為學生的行為感到羞辱,在傳媒面前表示「極度痛心」, 背後使「愛字頭」批鬥學生「唔去讀書」、「讀壞腦」,在會場外上演另一場政治干預學術的戲碼。惜今之為仁者,猶杯水車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