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4年9月17日星期三

林行止: 一「德」一心顯優秀 一錘二制成「絕」響

一、八月底九月初,筆者夫婦在柏林,從電視新聞看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制改革設定連下三閘的框架,心情沉重,出外時特請司機取道柏林圍牆(殘存圍牆約一千公尺)的露天畫廊後才往目的地開去;圍牆壁上的彩圖雖然不二三年便「推陳出新」,換上新畫(由市政府出資請畫家「塗」上新畫,但那幅蘇聯布里茲涅夫「濕吻」東德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史稱社會主義同志愛之吻〕十多年不變且「歷久常新」),可是,這回看來比過去所見更亂更邋遢。不是順道的「重遊」,而是為了那回頭一瞥的感觸!德國是無產階級革命思潮的「原產地」,馬克思、恩格斯都是德國人,是共產主義的祖師爺;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大政治陣營分庭抗禮,對壘最力的冷戰時期,柏林圍牆是切斷人情、分割世界的標誌!

德國群眾在一九八九年攀上隔離盟軍(美英為首的西歐國家)與蘇軍勢力的圍牆,踏出缺口;長凡一百六十公里的圍牆終於在同年十一月九日拆除,東西柏林合而為一,德國統一到明年便足四分之一世紀。

當初合併時,東德蕭條困頓,西德繁盛豐裕,雙方強弱形成很大對比,經濟落差非常大。西德政府以一視同仁的態度貫徹統一,不惜代價地扶助東德,共同建設,一起發展,十五年後,來自東柏林,曾在秘密警察陰影下生活了三十六年的安格拉.默克爾女士,於二○○五年的大選中,當上德國聯邦總理,連任至今,仍然甚孚民望;經濟同舟、政治互濟,德國的東與西,只是地緣方向之別,民族情意無分軒輊;雖然德國在歷史上出過一個冷血殘酷、麻木不仁且濫殺無辜的納粹狂魔,這回結束分治,德人以無比的包容、犧牲和耐力,造就真正的統一與共和,重現其為一個優秀民族的高尚。

柏林圍牆倒下的那一年,中國的「六四風波」使香港籌備回歸的過程出現曲折。高舉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九七回歸,看來還算順利,可是,香港隨後的高度自治質素不高且日趨委靡;與此同時,內地的經濟實力與時俱增,尋且國力全方位崛起,在不同實力的互有消長下過了十七年,北京終於忍不住有權不用的「寂寞」,於今年六月十日單方面發表一份題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澄清」「高度自治」設限的指引是「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而近日人大常委對香港的定位,亦與過往略有不同的「說法」香港是中央政府的直轄城市。制訂香港進行普選的制度框架,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擺明不是「有商有量」的決定,而是北京按《基本法》劃地為牢,請君入甕。

「一錘定音」是一聲絕響,是香港自主性大打折扣的「定音鼓」。歷來是自由港的香港,經濟必將因而失色,因為港人將不由自主地失去自由發揮的活力,生產潛力由是無法發揮。大勢已去的殘酷現實很難挽回,如果泛民議員真的能夠否決框架下的選舉新方案,香港政制原地踏步,那便有若投資「止蝕」,是個將會留下創傷卻可避免再受重創的決定。要是接受日後受制於框架的京官制訂的方案,未來變化真不知伊於胡底,猶如取法凌遲的民主人格的自戕。人大決定對港人意願不假辭色,讓大多泛民議員容易作出不再參與第二輪政改諮詢而繼續獲得選民支持的決定。

回看港人爭取普選本當允公見正的那些日子,「和平佔中三子」還未「犯法」,便被硬指其已「犯法」;學生躁動更被比擬作當年「國產」的紅衞兵(提出此說的饒戈平教授是否試圖藉此吹響「批毛」的號角;被他批得一文不值的紅衞兵,都是毛主席的「革命小將」啊!),一次又一次地動員群眾活動,或聲討或威脅或抹黑或檢舉,未至於武鬥的文攻是什麼作風?是一國遺風抑或是兩制新風?筆者以為香港特區只是沒有政治自決的權利,何以高度自治之下個人自主與選擇的空間亦愈來愈窄?香港是個人口擠迫的蕞爾小島,卻不是一個人擠人的社會;如今,人擠人的現象出現了,香港還是福地嗎?


二、梁錦松擔任財政司司長的時候,在一次財政預算演詞中,引用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獅子山下》劇集的主題曲歌詞,鼓勵港人當以集體奮鬥的意志,迎難而上,面對生活現實的高高低低。經梁氏品題,本已膾炙人口的《獅子山下》主題曲,成為經典名曲中的經典,由此引申,港人建設此一彈丸之地,使之成為美好家園的自強不息拚搏犯難,被美名為深入民心的「香港精神」!

一九七九年,已故才子黃霑,填寫的《獅子山下》主題曲歌詞,其中的「金句」如「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當時是英國治下華人佔了九成多的殖民地香港,是製造業不斷刷新紀錄、創造奇迹的年頭。香港無論在世界市場需求殷切的紡紗、織布、膠花、玩具、假髮、製衣……,總是快人一步,高踞國際市場的領導地位。當年香港的華人文化產業,包括書報、唱片、電影以至電視製作等等,亦大都成為海外華人的精神糧食。

黃霑博士寫《獅子山下》歌詞,至今已三十五年,香港主權回歸大統,已經十有七年,香港製造業的花榮葉茂,都已成枯槁,形神北移,早在內地生根、開花、結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實際功能已起變化,成為國內企業與貪官大款土豪資財的集散地,香港就像一些遠洋船舶的「方便旗」(Convenient Flag),註冊地是香港,真身誰屬是不必隱瞞亦毋須保密的「事不離實」。香港是金融重鎮,卻已經不是當年港人打拚出來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是高度依賴內
地,香港近年已成為其幾近「專用」的集資、調節和部分有財有勢人士迄今為止安全洗錢因此亦可說有「特異功能」的金融樞紐。


政情變色遠近間.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