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

吳志森: 中策組擴權摧毀有效制度




早在董建華年代,已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政府的行政架構,由上到下,由大到小,都由公務員把持。在掌權的公務員諸多阻撓下,董特首的大計鴻圖,處處碰壁。施政不順,不是董先生能力有問題,而是公務員與新特首貌合神離,不願與新政府充份合作。明眼人都看出箇中端倪,矛頭直指民望高企的「港英餘孽」──時任政務司長的陳方安生。

為了打破孤家寡人的困局,董建華提出引入高官問責制。陳方安生強烈反對,再加上種種政治原因,最終憤然離職。

董建華推行問責制,把底牌揭開,就是找自己人掌權,企圖打破公務員把持的局面。董建華引入不少外來者當問責官員,與公務員體系水土不服,結果施政錯漏百出,民怨四起,董氏問責制,最終失敗收場。

曾蔭權上台,名義上仍實行政治問責制,但實際上已經還原起步點,由公務員治港。所謂問責局長,不少都由資深政務官的舊部出任,雖然施政成績也是乏善足陳,但與公務員體制的互動,總算良好,比董建華年代,暢順得多。

近日,中央政策組突然提出要擴大權力,搶攻輿論陣地,就爭議政策大打宣傳戰。諮詢委員會的三千個人事任命,都要通知中策組全職顧問高靜芝,由她負責統籌,再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中策組由政策研究、民意調查、為長遠發展出謀劃策,到今天突然擴大權力範圍,插手具體政策的輿論宣傳、諮詢架構的人事任命,其轉變之大,不可謂不驚人。企圖是甚麼呢?很明顯,是要完成董建華推行問責制未能完成的任務,要把行政權力,進一步從公務員手中搶奪過來,牢牢掌握在鐵杆「梁粉」手裏。

三司十二局都由梁振英挑選,雖然不少仍是殖民地時代的政務官,反映梁振英無人可用,與人無尤。但權力早在他們手裏了,何必還要玩這種奪權遊戲,搞得沸沸揚揚,人心惶惶。大家必須明白,香港的公務員體系,部門分工、權力分配及運作方式,回歸前後沒有根本變化,不少實權仍在公務員手中,甚至由寫在條文中得到法律保障,連局長都無法逾越。

例如諮詢組織的成員任命,公務員的影響力仍然很大,他們提議的,可能都是有關政策範疇的專家,而不是政治正確的「梁粉」,未必合特首口胃,由中策組的超級梁粉做統籌,可以保證政治正確。中策組曾經提議政治助理的人選,為局長所拒,可見進取勇猛的中策組,早已介入具體的政治任命。

由中策組負責輿論宣傳戰,最要害之處,是使中策組由長遠政策研究,變為干預現有政策,可以反擊敵對聲音,網絡出現特殊狀況時,就以打輿論戰之名,隨時介入各局的現成政策,為一步一步增加權力打開重要缺口。

中策組擴權的企圖,是深思熟慮的部署,是摧毀行之有效公務員制度重要一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