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3月14日星期四

李平:習李接班 政改起點遠遜趙紫陽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日接任國家主席、國家軍委主席,正式執掌黨、政、軍最高權位,而李克強今日就會出任總理,習李體制自此取代胡(胡錦濤)溫(溫家寶)體制。習李體制在中國政壇是太子黨加團派的最強拍檔,海內外對他們推動政治改革期望甚殷,但從新領導層在幾次重要會議上的言論來看,他們所選擇的政改起點是早在1980年代就提出的政企分開,相比1987年中共十三大,即趙紫陽時代力主黨政分開,習李的政改主張已是嚴重倒退。

自去年11月在中共十八大接任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後,習近平成功塑造了黨內強勢、黨外親民的形象。習近平的強勢,一是挾太子黨之威,獲得中共元老及官二代的支持;二是同時接掌軍權,不必像胡溫主政之初要聽命於留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三是內定總理李克強低調配合,內定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弱勢,不構成制衡;四是江澤民、胡錦濤在排名、禮遇、親信仕途等方面出招以限制對方權力,結果讓習近平坐享其利。

以習近平已取得的強勢地位而言,如果他有心推動政改,至少可以效法胡耀邦、趙紫陽,選擇以推動黨政分開作為起點,再尋求落實他曾提出的「權為民所賦」。但是,習、李上位之後,無論是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月的十八屆二中全會,還是剛落幕的全國政協會議及早前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氾濫的是「加強黨的領導」論,「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則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自覺堅持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政協「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種種謬論恍若關閉了政改大門。

「政治體制改革,首先是領導體制改革。黨政不分、以黨代政這個問題不解決,整個政治體制改革都無從展開。」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在十三大前夕的這番論斷,當時在高層已取得共識,中共元老鄧小平也支持以「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作為政改的突破口,他強調:「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

遺憾的是,25年過後,習李心目中的政治體制改革,竟然倒退到只提政企分開,不提黨政分開。更遺憾的是,習李只提政企分開,依然受到極左派的阻撓。極左派聲稱,政企分開是私有化的開端,私有化、政企分開是腐敗的總源頭,政企分開的罪惡圖謀就是要黨及其政府脫離自己的經濟基礎,進而失去執政之基。由此可見,江澤民、胡錦濤主政年代的所謂不爭論、不折騰,只是助長了極左派的氣焰。
習、李接班之初,雖然在整頓官場作風和軍隊紀律、在應對釣魚台和北韓核問題等方面表現出強勢,在公佈身世、利用微博發佈訊息等方面表現出與時並進的宣傳能力,但是,一旦觸及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他們就判若兩人,沒有胡耀邦、趙紫陽的政治勇氣。而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配合,所謂反貪風暴、所謂作風轉變,結局只會是空談誤國。如果到今年秋天中共舉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時,習、李在政改方面仍維持在空談政企分開、政社分開,對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沒有明確承諾,他們與民間輿論的蜜月期勢必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