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

電鋸: 先有結論,再如釣魚般抓取證據的「自縊」《調查報告》



《關於「李旺陽死亡」的聯合調查報告》最大的疑點有三,我認為並不能完全排除他殺之可能。

我曾在拙作寫過,一宗案件要問的問題亦有三,就是howdunit(怎樣做),whodunit(誰人做)和whydunit(為何做)。李旺陽案的三個疑點,都是由此三問題引伸出來。

1. howdunit

李旺陽的最後生存時間有人知道嗎?

驗屍指死亡時間是「為66日凌晨13時」。但是值班護士庾香艷在66258分看到李旺陽在窗邊時向與李旺陽同房的李樂生說「李旺陽在做運動,沒關係」。為什麼護士要如此說?根據驗屍死亡時間,李旺陽在258分已經上吊,上吊和做運動的分別我想護士是可以分別出來的。

報告提及目擊李旺陽最後生存時間是6522時,目擊者是鄰脇病人,在睡前見李坐在脇上。之後已經是255分,此病人睡醒見李旺陽在窗邊。

6522時至66255分,其間有4小時55分「空窗期」。為何沒有醫護人員在此段期間李旺陽狀態的口供?難道值班醫生、護士都在食消夜不巡房?

而根據閉路電視紀錄,於6522時至66628分,進出李旺陽所在7樓病房區域的人員共7人,包括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同房李樂生和4名陪護,為何不查證6522時至66255分此段空窗期出入病房區域的此7人,有否進出李旺陽房間?如有,此7人的證言非常重要,他們如不是殺人疑兇,也可提供線索證明李旺陽最後生存時間,進一步縮短空窗期,縮窄搜查範圍。可惜,報告方面毫無交待。

假設此為他殺,閉路電視證據反而證明此為密室殺人,最有嫌疑的兇手是此7人。

2. whodunit

縊死就等於自縊嗎?

醫療專家組驗屍指出李旺陽屍體表面及內臟器官沒有損傷,口鼻腔皮膚、粘膜沒有出血及破損,毒物檢測未見異常,但頸部損傷符合縊死條件,故死因僅為「生前縊死」。如果我接受一個人可以如專家組所言﹕「頸部受到15公斤壓力就足以壓閉呼吸道,受到17公斤壓力就足以閉塞所有血管,使腦部血液循環完全停止」(有關此說法是否有理,要由專家去分析,可參考七月十三日《明報》——港法醫教授﹕自殺結論不合邏輯),但如此證言仍然只能證明李旺陽之死因為縊死,而非自縊。可是報告書卻出現邏輯跳躍,指出李旺陽死因為「自縊」。

根據報告,李旺陽「自縊」的佐證是「失明狀態能獨自完成全部縊頸動作」以及屍體發現現場的脇、窗邊留有李旺陽指紋、DNA和腳印。但是,這些都並不能證明李旺陽「自縊」,只可證明李旺陽死前有到過現場。由此,報告給我一個強烈感覺,就是似乎是先有「李旺陽自縊」的結論,才有如釣魚(fishing expedition)般抓取「自縊」的所謂證據。亦因此,鑑證方面出現嚴重的偏向性。就連可證為他殺縊死的重要證據﹕李旺陽頸上布條和上吊位置有否李旺陽以外的指紋和DNA,報告中也沒有交待有否調查。

我可以提出另一個假設,而且可以完全合乎報告上「自縊」的證據﹕醫護人員趁李旺陽睡覺,注射或點滴麻醉藥(合乎「毒物檢測未見異常」),再撕李旺陽脇單製成布條,布條纏住李旺陽頸項,再將他掛於窗邊(合乎現場有李旺陽DNA)。失明狀態能獨自完成全部縊頸動作,沒有失明的醫護人員也能為李旺陽完成全部縊頸動作。由於李旺陽被麻醉,故此醫護人員將李旺陽掛於窗邊,一放手,李旺陽雙腿沒有力量,就算雙腳覑地也無法出力抗衡體重下墜的衝力,故此「受到17公斤壓力就足以閉塞所有血管,使腦部血液循環完全停止」。

由於醫護人員殺人,故此護士在事發後2:58分向李旺陽同房的目擊者李樂生訛稱「李旺陽在做運動」以作掩飾對她有利。

報告無法排除以上他殺假設的可能性。

3. whydunit

自殺真是毫無徵兆嗎?

任何有研究過自殺現象的人,都會告訴你自殺行為並非毫無徵兆。幾乎所有的自殺都不是臨時起意的事件,而是一件計劃周詳的事。醫學上有所謂自殺念頭(Suicidal ideation)的概念。根據芬蘭的一項研究,四分之一自殺身亡的人,曾有在死前會見醫生時說過自己想過尋死。兩成至五成自殺成功的人,都曾有自殺前科。就算香港防止自殺的電視廣告,也要我們要注意親戚朋友有沒有情緒困擾、送出心愛的東西、對關注的東西失去興趣等等自殺徵兆。

假設李旺陽有情緒心理問題,我會更加相信李為自殺身亡,因為情緒困擾和抑鬱都是自殺的最高危因素,其他的自殺高危因素如長期病患、曾受迫害等等,也只是情緒困擾和抑鬱的遠因。李旺陽當時是入院接受醫生診療,而檢視病人精神狀可說是醫護人員的常規工作,但報告中完全沒有李旺陽生前的精神和心理狀描述,反而沒有太大關係的其他健康狀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高血糖卻大書特書,是否懼怕寫下「李旺陽生前精神狀態正常」會惹人猜想?李旺陽家人也應該理解他的心理狀,為何整個調查報告都完全沒有接納他們的證言?

反之,證明李旺陽沒有自殺動機的證據也是有的。例如在522日的有線電視訪問,一個會說出「就算砍頭也不回頭」,意志力如此頑強的人,完全不像會自殺的人。

後記

有法醫認為報告科學全面,而證明李旺陽自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身體表面和內臟器官都看不到有機械式損傷,足以排除他殺的可能性。此醫生中了圈套,是我所指的第二問題,證明縊死不等於自縊。醫生的argument邏輯上叫訴諸無知,但是absence of proof is not proof of absence(沒有證據證明他殺,不等於證明了沒有他殺)。

此外,表面內臟器沒有機械性損傷,也不自然等於自殺。原因有二﹕

1. 損傷除了機械性損傷(如撞傷、刺傷)之外,也有可能是化學損傷(如服毒)或生物學損傷。(如注入其他相畄血型血液引致急性血中毒)如果有落毒的話,內臟是沒有機械損傷,但那仍是他殺;

2. 內臟器檢查通常只指心肝脾肺腎檢查,並不包括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檢查。假如李旺陽是被搖晃至腦溢血死亡,內臟故然是沒有機械性損傷,因為那要用CT掃描或核磁共振才能檢測。但那仍然是他殺。

不過我不怪他,他是醫生,不一定有偵探頭腦。我見過不少也是死頭死腦的。

作者簡介

專業背景……只能說是雜。

生物學科班畢業,後轉攻生物統計及流行病學。曾從事醫學研究9年,近期研究集中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及社交網絡分析。喜愛讀社會派推理小說,著有推理小說《大豐收》。新小說《傾城》在本刊下期起連載。


王慧麟: (周日話題) 盲動拆「場」 撼頭埋牆




發展局局長麥齊光黯然下台,新政府開局脫腳,市民看在眼裏,大概都知新政府未來五年,與曾蔭權晚期管治差不多,一事難成。

梁營支持者大概會歸咎三個因素﹕傳媒抹黑、九月立法會選舉,以及欠缺有效溝通所致。他們的可能反應:第一,落區?一定要繼續,因為要繞過傳媒抹黑,就要直接面對群眾,一步一腳印地爭取支持。

第二,選舉?現在建制派因為九月選舉,須與新政府作一定切割,可以理解,選後他們必會歸隊。

第三,溝通?好易鎹,半年前不是與記者關係如魚得水麼?只要勤加飯局,多點關心(例如周二行政會議時請記者們到室內等候),不就可以解決麼?

且,過往七年,不就是寫了過百篇文章?當時報章爭相刊登,好評如潮,只要重施故技,再寫文章不就可以了麼?

時而勢易,新政府面對的是一個盤根錯節的政商體系,跟一九九七年的時候,截然不同。

一連幾日,筆者疑被狗仔隊跟蹤,思想便秘,難集中精神工作。

半夢半醒間,有仙人報夢,指點了官商結合的圖象及論述,一覺醒來,趕緊記下,成了圖一。

政商結合體制形態

圖一粗略地描繪了本年初香港政商結合體制的形態。這個體制,是九七年後,迭經起伏而形成的。原因甚多,有機會再詳述。

先從圖一內各持分者談起。

商人入政﹕九七年前,政府與商界有一道好大的防火牆。過往,商人可以做議員,但不能做官員。商人與官員有一條不可踰越之界線。但董建華引入問責制後,卻讓商界利益代言人,進入政府決策高層,而且更堂而皇之地與官員(AO)緊密結合。商界代言人可以由局長升上財政司長,再由財爺升上政務司長,再謀特首之位。商界與AO高度結合,要感謝董建華。

至於政府可以向商界釋出哪些利益?例如土地。二○○四年政府全面改用勾地表,把土地供應之主動權,讓給發展商。於是,地產商借勾地表操弄輿論,以市不佳為名,不願勾地,令供應減少,造成近幾年樓價狂茘。其他的操作,諸如發水樓、拒絕復建居屋等,有沒有非理性之考慮呢?要問一問已下台的官員了。

政治化妝﹕九七年前,英文報章屢有獨家消息,幫政府放風,成為另一份「憲報」。過往七年,曾蔭權政府大打心戰牌,刻意扶助親政府媒體,除了放風外,更借政治八卦及「偽」分析文章(多為筆名)為政府說項,「平衡」反對聲音。媒體老闆親政府之後,可得到利益,表面上有「荷蘭水蓋」,還有一大堆消息及界外利益。曾蔭權坐遊艇往澳門好食好住,難道全程閉嘴,一談到香港政治或經濟就立即跳海避嫌?

在有需要的情下,政治化妝團隊亦會向智庫、民間團體、專業團體等各方友好,請其撰稿出show打電話,製造小罵大幫忙之言論,再輔以飯局吹風等操作輿論。由是,即使政策如何爛,社會上亦一定有支持者聲音。

民間團體﹕我把NGO、智庫及民間團體放在一堆,純綷貪方便而已,其實細分之下,他們與政府或商界,既非從屬,但有互動及互利之關係。政府把研究項目批給一些特定的智庫或民間團體。而一些智庫又借與政府友好為名,與商界攀關係「觞」項目,政商通吃,領導買豪宅,成員又可以進入政府,吸引年輕學者慕名加入。另外,有民間團體拿了項目或贊助,會以崇高之理念及價值(例如為後代留下一個美好家園),就一些公共政策動員及表態,脅迫或協助政府,該做一些或不該做某些事情(如不能在香港某區填海)。

政府同樣基於政治需要,向建制力量的民間團體輸誠。例如撥款給建制派組織搞國民教育,究竟是單純地為了搞國民教育,還是買關係、買政治支持,抑或是還政治債?當中大有想像空間。

專業團體﹕香港專業團體與商界息息相關。專業人士有兩大功能。第一,作為商界代理人,他們以專家身分「獲邀」加入政府諮詢組織以至具功能性的法定機構(如城規會、機管局),有掌握資訊之先機,甚至協助商界說項(或把關)之能力,有需要時會出席政府之聚焦小組或地區諮詢會為政府及商界撐場。第二,協助處理論述,以投稿、受訪以至記者會等,幫商人或政府發聲。有政治癮者,會加入政黨,一個轉身,就是建制派議員。

政黨﹕好多人注視富貴政黨及政團,以及他們(表面上)源源不絕的財政支持。他們維護的所謂底線,查實也不過是維護商界利益之底線。

除了富貴黨,商界同樣會支持非商界的建制政團。這並非「畀面」北京,而是在緊急關頭,這些非商界的建制政團,才是站出來,企穩商界底線之最後堡壘。在三月特首選戰後期,流選及再選之論,甚囂塵上,當時有輿論稱,一名建制派大老是替補大熱,因其取得商界以及部分泛民支持。現在新政府遭受重創,plan b論又起,同一位大老又浮上水面了。從中可見,非商界建制政團與商界關係如何,不言而喻。

圖一非常粗疏,亦不合符學術需要,夢中所記,係咁多矣。但無論如何,這個政經體制,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力場」。願意被吸納的人士,飛黃騰達,公職王上身。不願拉入者,也要為勢所迫,在邊緣遊走,以求明哲保身。不願加入者,要有心理準備,與力場對抗,辛辛苦苦捱兩餐,忍受地產霸權。

泛民政治利益版圖

另一邊廂,是泛民的政治利益版圖可見圖二。其基本之肌理與圖一相似,其與持份者之關係亦相似。泛民一樣有智庫,同樣有專業團體和組織,同樣有支持之傳媒。但有兩大特點﹕第一,是中國情結。泛民的政治主張,除了民主之外,其實與中國情結有好大關係,「六四」是重要圖騰。第二,是泛民內部分裂。泛民除激進一翼外,亦有主張溝通之溫和路線。溫和泛民人士與政府有一定接觸,會獲邀加入一些諮詢組織做所謂「花瓶」,聲音太細,影響力微。泛民無力問政,查實與官商結合體制有好大關係。現實是,假如政府能夠在現有政商體制下得到議會支持,又何需多花力氣與泛民溝通?

曾治七年,高舉「親疏有別」之大旗,泛民與政商體制,即使有互動,也只是「鋪鋪清」,談不上有默契,更談不上合作。但曾蔭權政府在商界之「挾持」下,施政一面倒向商界輸誠,形成進化版之地產力場,反過來卻制約自己,令施政屢受拉扯,得不償失。

問題是,七年以來,曾蔭權民望江河日下,社會貧富懸殊,地產商慘成戰靶,情可以堪?於是,去年特首之戰甫起,唐營的構思,是找溫和泛民加入,既有助緩和社會矛盾,亦有助其在北京領導人面前築起「和解」、「求同存異」的形象。

其實,商界最大的關注,並非形象工程,而是最近幾年,中資企業大舉進入香港經濟,有欲建立新經濟秩序的意圖。這已反映在金融領域上,國企、民企大舉來港上市,金融界染紅之後,恆指成分股現在談的是,還剩下多少是香港公司,而不是有多少家中國企業加入。原本在香港不投地的中資地產公司,已在香港投地市場,三月買入了鴨婣洲一幅地。商界看到,有需要拉入部分泛民人士進入體制,甚至將來與泛民合作,以免這些泛民一個轉身,為北京所「溝通」,京民之間,眉來眼去,反過來以反抗地產霸權為名,追打本地商界。

但是,梁振英大打誠信牌及民生牌,將其選戰工程與社會反對「地產霸權」的聲音聯繫在一起,讓市民覺得,梁振英上台後有新氣象,成功谷高民望,又借唐英年醜聞,把唐營工商界打得七零八落。商界被梁振英選戰工程殺得措手不及,未及整合,轉眼已到三月,選舉將至,唯有重整旗鼓,一方面,大打「恐共」及「拒共」牌,喚醒市民對中共的恐懼,一時之間,反對西環治港,貫耳震天。另一方面,社會上忽然有人高舉白票運動,商界人士亦積極配合。

在部分傳媒以恐共及反對西環治港之聲浪下,先喝住了溫和民主派「轉ɜ」,令反對何俊仁的民主派不敢轉投梁振英。另外,部分反地產霸權的傳媒,以支持自由經濟、維持資本主義經濟為名,加快推動白票,又甚至容許旗下經濟版面,支持唐英年。在選戰後期,在「恐共」及「維持自由經濟」的旗幟下,泛民與政商體制有了一次短暫的合作。

事與願違,最終北京以「民望」為依歸,支持梁振英,換言之,圖一的「政府」,染紅了。商界又怎樣面對梁振英呢?例如說,某人之政綱提到,日後諮詢委員會內要加入中資機構人士,難道梁是要向力場開刀麼?

麥齊光成首名「烈士」

一場博弈戰開始。

梁振英上任後,面對這個盤根錯節的體制,基本上是「無位入」,組班之困難,就是例子。 一方面,北京為了經濟穩定,要求金融班底原裝過渡;另外,與他有深交的公務員不多,而現有公務員,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唔知;再加上商界能人,多為唐營人士,不願加入政府總部之大門,因為不想得罪力場;而本地親中人士,有能力者屈指可數。更重要的是,北京下令「大和解」,要新政府加入一些泛民溫和派人士,但是,這些人選,同樣也受制於北京,即使梁振英屬意(原先之文化局長人選),北京一樣say no

上述窘境,可以解讀為,梁振英上沒有關係,下沒有朋友的例證。同樣,這亦可解讀為,政商體制已深入力場骨髓,任何在原有政經體制享有利益的人士,不願意開罪本地商界,寧願作壁上觀,睇定先。

商界忍了幾個月,在特首選舉後重整力量,在七月一日前後暗中發功。新政府架構重整「撻Q」,背後有政商體制之身影。先取了甜頭後,策略上先把新政府打成「C咖」或地獄團隊,再逐一以誠信問題,攻擊新任局長。這一招不單令新團隊出醜,更令新政府的注意力放在救火之上,沒有時間及精力搞政策,同時,更嚇跑了任何想加入新政府之人士。同樣,圖二之親泛民傳媒再打「恐共」牌,將社會推入進一步的撕裂及對立,例如不斷喚起市民對六四、李旺陽「被自殺」事件之記憶,令市民加深新政府無能及無骨氣之形象。

當然,新政府亦連番犯錯。首先,有人心態上仍當自己是候選人,落區聽意見遭受追擊後,居然玩神秘落區,卻是交由工聯會安排,換言之,心底裏還是愛去自己友的主場,享受掌聲。在架構重組方面,七一之後,還想再衝關,若不是建制派議員發火,以及北京感到形勢不妙而施壓,新政府隨時再撼頭埋牆。至於房屋政策方面,局長與行會成員有不同立場,市民不知該聽誰。在選拔人才方面,副局長的面試,變成一個宣傳「秀」,早幾天已有建制派人士,公開發炮覺得被「玩」,於是憤而決定參選立會,隨時扯走幾千張九龍西之建制票。而泛民之溫和派人士,同樣在雪廠街西座門口遭傳媒圍捕追擊,尷尷尬尬。這樣的政府,還能讓有心幫助社會之專業人士放心嗎?

麥齊光是不是好官員,我不知道。但是,他是這場戰事的第一個烈士,而且可能有牢獄之災……當然,至今我仍大惑不解,誠如任志剛說,無論係點樣選出來,未來五年都會由梁振英執政,但商界仍嚴陣以待,加大力度來「招呼」他呢?

從不深刻反思對港政策缺失

可能之一,是涉及北京之權鬥。坊間有好多消息,我不懂,不敢評述。這些事,留給專門探索中國消息之自由行雜誌跟進。

可能之二,是要向北京或新政府施以下馬威,迫其在經濟上繼續維持「地產霸權」政策,未傾好,不許妄動。

可能之三,以上皆是,加上個人意氣。

但無論如何,九月立法會選舉是另一個分水嶺。假如「恐共」及「拒共」牌繼續發酵,令社會再推向對立及撕裂之深淵;假如新政府一再蠻幹,意圖強力拆散原有的政商體制,令政策不斷撼牆;假如唐營工商界之支持者,忽然投入選戰,令建制派票數在功能組別及直選方面遭到瓜分;假如泛民九月選舉成續亮麗……

圖一及二的最大漏洞,是沒有了政商結合的體制,與北京之間的利益關係及互動。仙人沒有給我資料(我也沒有能力知道),所以難有進一步分析。從過往可見,北京主事官員對於香港事務,干預極深,但每當香港管治出現情時,他們卻搬出「三例牌」之理由來推卸責任:即泛民反對、人心不回歸及外部勢力,從不深刻反思對港政策的缺失,這是不幸,也是香港人的命運。因為從一九九七年開始,管治香港的,不是你和我,而是遠在北京的藏鏡人。

半夢半醒,本文實是發開口夢隨口唞而已。看官睇完就算,哈哈!(感謝erebusweaver,代我繪製報夢之圖,感激。)



陳惜姿: 國民教育﹕家長可以做什麼?



家長其實是很疲倦的一群人。為撐起一個家,工作已忙得要死。回到家裏能有空摟摟孩子,聽聽他們在學校有何遭遇,已心滿意足了。為孩子找到一間不錯的學校,便相信老師有能力和責任教好他。教他待人處事,做父母當然責無旁貸。但學校課程,家長哪有閒去管?我們又哪裏懂得管?

國民教育去年來勢洶洶,我最初隔岸觀火——相信香港政府不會太過分,相信教師組織會撐覑。去年諮詢過後,再修訂的指引最近出台,聽不見太大的反響,以為沒事,防備之心又鬆懈了。

新任教育局長上場,學民思潮的中學生天天纏覑他,給他「送禮」,等他,把與他電話對話放上YouTube……天天有新猷。最初只覺得好笑,他們年輕,正值暑假,腦袋又靈活,反正閒覑無事。同時也看到這些年輕人做事有分寸,有信念,為理想而戰。

本來,我們都打算做旁觀者,讓教師和學生組織出力,抗衡整個課程,我們繼續忙自己的工作。但……

《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一出,叫人嘩然。本來已累得半死躺在沙發的家長,不得不彈起來。什麼?這些黨八股就是國民教育的教材?我的子女要在學校讀這個?小學今年9月便要實行?真的假的?

我常說,香港人本來已習慣被溫水煮蛙。但你忽然把火弄大了,水都快沸騰了,你叫我們怎不彈起來?教聯會屬下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拿了納稅人巨額資助,出版這本九流貨色的「手冊」,還要用來荼毒我們的下一代,怎不令一群家長群起攻之?


媽媽的聲音

中學生、教師都站出來,只有家長仍然沉默。幾個當過記者的媽媽朋友覺得不妥,在臉書裏商討要怎樣還擊。

我們弄了一個臉書群組,幾天之間,大家呼朋喚友,像滾雪球似的來了幾百人,這數字仍一直增長中。有個只懷胎3個月的朋友要求加入,其間又發現一個朋友正懷覑第三胎——家長決定把小朋友帶來這個世界,已經是為人類的將來投下一票。但小朋友前仆後繼來到,他們將要面對的是怎樣一個香港?他們的父母很覑急。

臉書上父母的profile pic,都是胖嘟嘟的孩子相片,有人在學步,有人已在換牙。成員Amy寫道﹕「我知道,可以的話, 我們寧願帶孩子去游水打波去公園行街睇戲參觀圖書館博物館,又或者學琴學捉棋學功夫學跳舞學畫畫,都好過要花時間同政府鬥智鬥力。但望見此群組一張張的profile pic都是可愛胖嘟嘟的孩子,有些更是大肚婆,感動油然而生。因為孩子將來往哪裏去,就得看我們。」

美智也說﹕「有關我的孩子的教育,我是不可能讓他們這樣胡來的。我也想躲在網上訴訴苦宣泄宣泄就可以(我真的很懶很懶,到現在還幻想可以這樣做),但原來這樣是不通的,我尤其害怕日後孩子跟我用『國民教育』的邏輯來談愛國時,我後悔莫及。但見中學生都在發功了,爸爸媽媽也來吧。」

Kendy說﹕「成長於殖民地時代,我自問對於國家的觀念從來都是模模糊糊、若隱若現。我的小孩是一半多一點點的華人,暫時都在這社會生活,我想我不可能強迫她愛哪一國,但我希望她會愛她活於其中的社會,愛這世界。我支持具批判性的世界公民教育,但完全不能接受洗腦式的愛國教育(不論是哪一國)。」

儘管多關注,父母的行動卻是緩慢的。都是中年人了,行動能力不像少年們,何我們本來已經俗務纏身?像我,做得半死下班,回到花果山又要應付兩頭猴子。正值暑假,暑期活動找了嗎?他們天天在家「典脇典蓆」,一天來幾十次電話,令人七竅生煙。好了,待他們睡了才開電腦,發現臉書裏有無數「通知」和留言,但自己12時前又要睡了,否則明天沒精神工作。哪裏像學民思潮那些digital natives鍵盤戰士?這一晚聽說他們在招募關注國民教育的家長,翌晨已看見那個Simpsons父母的宣傳海報,他們不但點子多,而且精力過盛兼眼明手快。

Amy說,那伙少年老是追問我們何時開記者會,我苦笑,開記者會說什麼呀?約家長出來談也要等周末啊!那裏像他們可以天天見面?

我自覺像一部386電腦,難以應付這個極速時代,處理不了那麼多的資料,整部電腦都發熱了。

三線發展

好,讓我們用「富家長特色」的搞運動方法——慢—慢—來。幾百個家長聚在一起了,要做些什麼?

綜合一下家長在臉書發表的意見﹕普遍的要求是先喝停再諮詢,並且收回手冊;很多家長對政府監察外判國民教育教材的權力和角色,深表質疑;有全然反對國民教育,希望把它納入公民教育框架內的,也有反對洗腦式國民教育的。至於中長期策略,有家長建議走訪辦學團體,了解他們實施國民教育的方針,並且長期監察;也有提議跟學者結連,探討訂定民間國民教育課程指引的可能……這些憂慮和建議全部都很實在,得從長計議,但無論如何,這本手冊已在一眾家長心中敲響警鐘﹕我們也要動員起來,守護自己的孩子。

家長雖然忙碌,但勝在有決心有能力。藏龍伏虎的家長太多了,群組內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各有不同的專長與人脈。我的策略是,把千頭萬緒的工作分類,盡量物色態度積極又有看法的家長,拉攏他們成為核心成員,請他們當那項工作的負責人。

我們把小孩帶來這個世界,有責任教導他們明辨是非。面對謊言和歪理,一定要反抗。只要堅持下去,我們一定能帶來改變。

陳惜姿(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起人)

陶傑: 曾國藩和LV



中國人的「愛國教育」,一向都是笑話。幼稚園課本由端午節,講到「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把「忠君」、「戀王」的情結,與「愛國」綑綁起來,走錯了第一步,以後一直錯下去。

屈原不必愛楚國,楚懷王不聽他的「忠諫」,投奔齊國也可以。像商鞅,本來是衞國人,跑到秦國去,方可施展所長。那麼商鞅是不是「不愛國」。中國式的「愛國教育」,沒有邏輯,由此可見。

以後的歷史教育,一直出問題,岳飛和文天祥,為何要為姓趙的皇帝和他的子孫效命?中國人把「家天下」,也就是「朝廷」和「國家」混淆在一起,到文天祥的「正氣歌」,成為錯誤的典範。

所以後來,中國人遇上了滿清的曾國藩,就覺得很困惑。曾國藩替滿洲人服務,本質上,比秦檜主張與女真求和,更為「漢奸」。曾國藩領兵剿洪楊匪亂,洪楊是漢人,卻毀亂中國孔孟儒家的道統,曾國藩鎮壓洪楊匪亂,是漢奸,還是維護中國文化的英雄?以中國式的思維智商,實在不可想像。

後來,他們學了馬列,又把曾國藩視為「地主資本階級的劊子手」。後來,不但滿洲的康熙雍正,締造「盛世」,成為中國電視劇英雄,還發現曾文正公的字畫也是經典。中國人哪裏有是非觀?視乎哪個獨裁者當權的喜好,人云亦云地今天「定性」這個,明天「平反」那樣。跟在後面的「知識份子」可慘了,今天「反思」這個,明天又從新「論述」那個,虛耗光陰,一生都是可憐蟲。誰有功夫跟這種人糾纏,誰也是傻瓜。

當然,最慘的是中華民國─中國歷史上短暫而唯一擺脫了皇朝家天下,真正有「國家」(State)現代意義的時代─對日本抗戰的民族英雄,張靈甫、宋哲元、張自忠、白崇禧、胡璉。但他們在現代中國的國民教育裏,全部是「戰犯」。
還是不讀書的中國愚民最幸福,有了錢,買以下的西方白人昂貴品牌:LVChanelPrada、愛馬士,名譽是永恆高尚的,不會今天是好人、明天淪為漢奸,尖沙咀廣東道那些歐洲名牌系列,永遠是典範和英雄。

安裕周記:深夜密室終結篇



《深夜食堂》依照日本維基的說法是在東京新宿,人們當然知道這是虛構的小店,但確實的印象裏,八十年代新宿站西口真有幾家小店開得很晚。說到半夜開門「風露立中宵」,那時似乎只有吉野家,二百日圓一碗牛肉飯是夜行貨車司機的最愛。國鐵山手線那些年一個站車費是一百一十日圓,三十年後今天,《深夜食堂》劇裏五六百日圓一個菜,是十分十分克己的收費的了。

日本大城巿的小店是一道永恆的風景線,那天讀報,原來東京澀谷區惠比壽已然變成與原宿差不多的購物區。我記得惠比壽車站外那時很多像《深夜食堂》的小店,吃的是粗茶淡飯的關東煮。昂貴的魚生是公款交際才吃的,這一點千萬不要搞亂;日本一般家庭吃得很樸素節儉,弄點豬肉燙些茄子吃塊炸雞便算一頓。

《深夜食堂》二十幾分鐘一集,故事簡單,人物不多,我是在優酷網上看的。感謝那些大陸日語系學生義務把對白翻譯成中文字幕,基本上是準確的,沒有文字劇本在手單靠聽力翻出來絕對不易;也許其中一些角色名字的譯法稍有不同(是小鈴而不是子凌?)不過都是大醇小疵,單這份義務勞動精神就格外叫人感動。電視劇好看的原因是日本庶民生活便是如此,因此,難怪民主黨前幹事長小澤一郎被揭發獻金醜聞時《產經新聞》要出號外。日本經濟泡沫爆破二十年,貪婪政客仍然上下其手,一億人的憤怒可以想像。

《深夜食堂》帶出微微暖意,是新宿窮巷小店半夜三更的故事,充滿庶民之美。我老覺得最能代表日本庶民食事有兩種,一是這類小店,低廉價格買來微醺的一盅酒時光;另一是車站前的便當,我曾在去名古屋的新幹線上吃過一盒,幾百日圓竟然吃出秋田的飯味來。日本戰後一貧如洗,百姓吃豆渣大有人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日本經濟以每年超過百分之八的高速增長,人民富有了,吃的開始不一樣,洋食逐漸流行,可是就算到了八十年代全國進入中產行列的「一億中流」日子,日本人民仍然忘不了胼手胝足重建國家的昔日時光。漫畫家西岸良平七十年代推出《三丁目的夕陽》,以世紀初的東京下層社會為背景,連載超過三十年。二○○五年,漫畫改編成電影《Always三丁目的夕陽》,講的是五十年代東京平民的生活故事,《深夜食堂》某程度是《Always三丁目的夕陽》續集。

泡沫爆破二十年的反彈

把《深夜食堂》連結小澤一郎的原因,是因為日本社會經過二十年經濟泡沫爆破的折騰,對政客已是忍無可忍。日本政客的窮奢極侈,是生活在《深夜食堂》小巷深處的平民百姓或東京某區三丁目的大叔不能接受的。日本政治與金權政治二合為一早已不是新事,政客有了錢就去吃喝,或者乾脆在吃喝的地方圖謀大計。在東京跑政治新聞的記者都有一本料理亭地址簿,政客離開國會,下一站便是到料理亭滿足口腹之慾,酒酣耳熱之際,密室政治應運而生。日本傳媒有一個統計,小泉純一郎當上首相後,頭九個月便去了超過一百次高級料理亭。推理小說作家松本清張在《點與線》第一章第一段是這樣寫的﹕「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東京赤悞區的小雪飯莊宴請一位客人。客人是政府某部的司長。安田辰郎這家公司這幾年頗有發展,據說,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訂貨多。」有酒有肉多朋友,日本和中國幾乎是二而一的兄弟。

小澤一郎是政治強人,是七十年代權傾一時的首相田中角榮嫡系。嫡到什麼地步,是連太太都是由田中角榮作媒介紹,有一種說法是,田中角榮的長男田中正法生於一九四二年,五年後夭折,小澤一郎也是一九四二年出生,田中角榮視小澤一郎如同己出,小澤一郎則視田中角榮如恩師,曾經說過「田中是我政治上的父親」。以前日本政治不像香港政治,沒有世代割裂的痕舻,一樹一木都是歷史遺留,小澤一郎把田中角榮的政治及人脈財脈全盤接收,連帶田中角榮好勇鬥狠精於計算的政治性格一併接下。田中角榮上承六十年代兩個首相池田勇人及佐藤榮作,是七十年代執政自民黨的最大派系,田中派裏當過首相的有竹下登、橋本龍太郎、小淵惠三和羽田孜,森喜朗算是半個田中派。這種彪炳戰績構成了小澤一郎敢於打拼的兇狠性格。

小澤一郎是圍棋高手,有業餘六段實力,曾師九段名將依田紀基,三年前與南韓超一流高手曹薰鉉對弈,曹讓四子,小澤終場勝,堪稱日本政界棋藝第一人。下圍棋要精於計算,要懂得大模樣格局,一流的職業棋士可以算到三十步之後,小澤一郎能算到多少步無人能知,但他算到政敵能耐有多少卻不只一次——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小澤一郎衝進首相海部俊樹官邸要求日本出兵,說可藉此實現國際人格。海部俊樹是小派閥河本派的人,在小澤一郎眼中一敲即碎,堂堂首相竟遭此羞辱,但小澤一郎卻能全身而退,海部俊樹吃了大虧徒呼奈何。小澤一郎成名是靠與自民黨幹事長緑山靜六爭權肉搏,這是九十年代日本政壇大事,其一,小澤一郎與緑山靜六都是田中派,自己人都鬥得不亦樂乎,其二是緑山靜六當時是幹事長,手握大權,但小澤一郎爭權之心既起,緑山靜六被砍殺得片甲不留,從此退出江湖,這場惡鬥日本傳媒稱為「一六大戰」。

當時田中派開始老化,群雄並起,小澤一郎以強悍之勢包攬大局,自立為王。也在這時候,小澤一郎把密室政治與金權政治結合,成為金權和政權的編劇和導演。日本政壇像小澤一郎那樣的退隱幕後愛當造王者歷史上也有,自民黨元老金丸信便是其一。自民黨幾十年的人脈、金脈和政脈都在金丸信手裏,但他就不愛當首相,在暗黑的帷幔後擔任運籌帷幄的角色。金丸信和小澤一郎最不同的是金丸信低調,小澤一郎則高調,與綽號「裝了電腦的推土機」的田中角榮一樣愛現——一九七二年田中角榮上台後,決心掙回面子,不讓尼克遜訪華專美於前,不到三個月就訪華並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報卻尼克遜在宣布訪華前三小時始通知日本的屈辱。

小澤接下田中角榮政治資產

小澤一郎愛鋪張,即是廣州話的「大想頭」,他有一個大計叫日本改造計劃,與田中角榮的日本列島改造論相若,賣的便是明天會更好式的願景。田中角榮當年提出的要點有三,一是以高速公路把日本大都會連結起來;二是工廠遷離大城巿;三是改善地方生活環境。以七十年代初而言是了不起的視野,可是田中角榮貪污下台,大計無法延續,小澤一郎一聲不響據為己有,改了一個名堂推出。日本選民倒也易與,一直相信小澤一郎可以改變家鄉面貌,本屆政府實現不了,等下屆才看,一拖便拖了二十多年。

小泉純一郎掌實權後,日本政壇年輕一代開始抬頭,他們對小澤一郎的金權政權結合很討厭,對幾個大老在銀座的高級料理亭談至深夜,拍板定出誰是下任黨總裁的非民主行為心生反感。這股變化動力從心底一點一滴嬗變成政治理念,然而難以想像的是,這種足以令日本政治變天的巨變,是從日中關係開始具體浮現——他們認為,往昔的日本與中國關係,完全掌握在自民黨或執政黨幾個主要領導人一念之轉,沒有考慮少壯派的意見,於是在日中關係上發難,尤其是國土邊界及人權爭論。前外相前原誠司、如今的首相野田佳彥都是這幫人,日本社會叫他們「民主鷹派」。

松下政經塾的畢業生

前原誠司和野田佳彥有着共同出身,同樣都是松下政經塾的畢業生。這個由日本樂聲電器始創者、人稱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創辦的政治學校,每年從名牌大學畢業生選出優秀學生入讀,不僅免費學習,還有生活津貼,三年讀完,旨在培養新一代政治領袖。野田佳彥便是這家學校畢業的第一個首相,儘管如今民望低迷,但野田佳彥成為了與料理亭夜店與金權徹底分割的政壇新人類,一舉一動都是民間和傳媒注目焦點。木村拓哉二○○八年的電視劇《Change》最後一集的二十二分鐘獨白,其實就是對政黨派閥的鞭撻,對密室政治的總攻,這段片子在YouTube流傳一時,除了是木村拓哉的演技和念對白能力,更多是日本社會對當時被視為超現實內容的禮失求諸野式的期許。四年過去,木村拓哉獨白內容一點一點的出現在現實社會,密室政治的大去已鑄。

從城山三郎的單行本《官僚們的夏天》、戶川豬佐武的《角福火山》,乃至安倍夜郎的《深夜食堂》,四十年間三本暢銷書,勾勒出來的是日本由儉入富以及貧富差距拉大的歷程,更是這個國家面貌的深邃變化——小澤一郎被控能夠立案,關鍵在於檢察官對他的秘書的一句話﹕「你們的議員先生這樣做,是對人民的背叛,你知道嗎?」那一刻,幾十年的高牆坍塌了下來。

資中筠:書話──思想不能用錢買



編按:當代中國社會問題,何以影響一位步入晚年的學者改變人生計劃,退而不休,執筆疾書?著名學者資中筠,曾擔當不少中共政要的翻譯員;她在今年書展出版的作品,就有因社會充斥虛驕與狹隘的國族主義而寫。文題,恰好呼應近日在香港鬧得滿城風雨的「國民教育」。寫教材與寫書的同是學者,以下是資中筠版本的「國民教育教材」《思想不能用錢買》序文,請讀者細心欣賞。


近年來,內地不少作者在香港出書,而在我卻是第一次,能以文字結交對我不熟悉的香港讀者,是一快事。201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了我的《自選集》,是集我30年來除學術專著以外的文章,粗粗按內容分類,共得五卷。這五卷涵蓋我說東道西、談古論今的各類文章,時空廣而內容駁雜,長短不一、文體各異。出版後引起意想不到的反響和讀者的共鳴。如今有機會來港參加書展,並應天地圖書之約,自選一些文章,在這裏出一本集子,我欣然接受。本集的文章多數選自《自選集》,少數是未收入的舊文和在那之後新發表的文章。因時間倉卒,未經深思熟慮,只能算是粗選。每一類選幾篇,分為幾個欄目,有點像雜貨舖的樣品櫃,只不過展示的是精神產品。主編顏先生建議書名用其中一篇的題目:《思想不能用錢買》,我認為很貼切,正合本書的旨意。

本人前半生為「馴服工具」,所寫都是奉命之作。我筆歸我有迄今不過三十載。大量寫作始於1990年代,特別是正式退休之後。這些文章都是有所思有所感而流諸筆端,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擺脫了命題作文之累,不論優劣,至少是出自肺腑。這幾十年中自己的思想、情懷、關注點都有一些變化。所以有意在每篇後註明寫作年份,從中看出心路歷程。總的說來,改革開放初期,自己似乎大夢初醒,從精神桎梏和迷失中走出來,心情比較樂觀,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那時還有寫風月的閒情逸致。愈到後來,心情愈沉重。我原來嚮往悠游林下的生活,希望退休後以琴書自娛,這一情懷寄託在〈平戎策與種樹書〉一文中,那是我在正式退休後一年寫的。不知怎地後來卻日益關注現實問題,憂患意識日甚一日。由於資訊日益發達,拜互聯網之賜,真的居斗室而能知天下。許多悖理傷道、發人憂憤之事,知道了就無法佯裝不知,許多謊言、謬論、權貴的暴虐、草民的苦難,無法一嘆了之。不平則鳴,如鯁在喉。許多文章大多有針對性,儘管無指名的商榷對象。「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

我自幼從家庭到學校,接受的是中西文化並重的薰陶。本人雖然沒有趕上「五四」運動,但父母師長輩都是從那個時期過來的,他們的底色都是那個時代中西交匯的產物。今天人們熱議中西文化的衝突,而在我所受的「五四」以後的文化薰陶中,傳統的道德與現代公民教育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似乎沒有感到有什麼矛盾。真誠、守信、尊長、愛幼、反趨炎附勢、惡迎俗媚上,似乎無中西之分。至於科學、民主,正是本土所缺,而特別需要倡導的。我是「五四」精神的捍衛者。有多篇文章涉及東西文化問題。

我心目中的「人」

我專業是研究國際問題,不過視角不限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而習慣於從大歷史、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看問題。近年來日益強烈地感覺到我國人在「愛國」的口號下所滋長的虛驕之氣和狹隘的國族主義,恰好是民族振興之大礙。統治者太容易以「國家」、「人民」的名義侵犯具體的公民個人的權益。而中國人至今看歷史,還喜歡歌頌頻於征伐,開疆拓土的君主,今日之青年還為古代專制帝王的虛榮而歡呼。某些媒體片面宣傳的誤導和煽動害人匪淺。近年來對這方面的思考促使我思想有所昇華,形成了自己「人本」歷史觀,也畫出自己看待中外歷史的坐標。我心目中的「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不是籠統抽象、集體的「人民」,或「某國人」。

我常說我們這代人生於憂患,長於國難,做夢都希望民族振興。但是現在在一片「崛起」聲中,卻感到離當初的嚮往似乎漸行漸遠,前景難測。是欣欣向榮,還是沉淪墮落?更加為之憂心忡忡。本集中收入我悼念亡夫的詩中有一句「心繫斯民難解憂」,可以為許多我們這樣的老人的心情寫照。

儘管「進亦憂,退亦憂」,我仍然厭惡政治。這是指小寫的政治,與官場有關的政治。至於大政治,誰也無法擺脫,即使升斗小民關心的白菜漲價,也可能與大政治背景或高級決策有關。近來中國知識分子常被分成各種「派」:左、右、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改革、反改革……等等。我覺得這種分派過於政治化,也往往失之簡單化。我不想認領「某派」的桂冠,只是不諱言我認同普世價值觀,堅信各民族發展先後和道路儘管不同,而人類文明的方向是共同的,中華民族不管有什麼「特色」,也只能匯入人類共同發展的大潮流,才有前途。

知我、罪我,當以我的文章為據。

葉蔭聰:土共跟車太貼死不認錯



兩大冊的《中共在香港》,肯定是近年最重要的本地出版。書名本身便切合了香港最新的政治處境,而且,它還是香港民間學者的獨立研究成果。作者江關生努力翻查及整理大量資料的毅力,足以令包括筆者在內的香港學術中人感到慚愧,我們對這個課題所下的工夫實在太少了。

就如江先生在書中所說,正因為這是一個乏人問津的題目,所以才推動他開展這個計劃。同時,江先生曾是七十年代國粹派學生,因此,這本書自然帶覑一代人濃厚的反思味道。



葉﹕葉蔭聰江﹕江關生

葉﹕《中共在香港》上下兩卷以1949年作分界線,你認為這前後有什麼重要的變化?

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是分水嶺,即所謂變天。共產黨由一個在野黨,變成了執政黨,它在香港的活動方式也不同了。同時,港英政府對中共的態度也有變化,抗日之後蔣介石想收回香港(後因邱吉爾反對而作罷),所以跟國民黨關係不好,比較包容中共在香港的活動。1949年後,共產黨奪取了政權,英國看到勢色不對,所以才收緊監控中共的活動。

我其實最初打算把書名定為「革命﹕中共在香港(1921-1949)」及「奪權﹕中共在香港(1949-2010)」。在我心目中,在1949年前中共有進步意識,但在此之後革命是墮落的。尤其是解放後搞的政治運動,體現了權力就是一切。雖然,革命也是奪權,從而推翻舊世界,但你從1949年前的歷史人物身上看到他們的理想,之後便漸漸消失。

今日的香港也看到這個問題。就以國民教育爭議為例,你看到左派陣營的態度很囂張,它們用公帑來編了這種偏頗的教材,但是,楊耀忠及黃均瑜都不肯認錯,輿論反對他們,他們卻反指是政治審查,這實在很荒謬。

港有一群人凡事左三分

葉﹕下卷當中有一個主題,中共與土共並不是永遠步調一致的,在中共眼中,土共也犯過不少錯誤,例如六七暴動,你會怎樣形容黨中央與土共的關係?

江﹕主流的觀點認為,香港左派組織受中共領導,聞雞起舞。我基本也同意,但是,我在書中想指出,香港有一群人,凡事左三分,寧左勿右,這在中共當政後經常發生。在左派心目中,「過左」只是態度過分積極,「右」則是立場及原則錯誤。有一段有趣的事,70年代末,新上任的新華社社長對左派學校不以為然,覺得它們浪費了很多資源,他大概也不喜歡土共某種態度。不過,我不認為土共敢跟中央對覑幹,比較恰當的比喻是,跟車太貼,容易撞車,死不認錯。

陳婉嫻曾鈺成都有反思

葉﹕六七暴動期間,其實也嚇怕了一些親共陣營的自己人。

江﹕只要有思考,有些事情也會看不過眼。就如魯迅所說,革命中有些人高陞,有些退隱。1958年時工聯會曾號召萬多人回國建設,不少人後來也黯然回來。1967年暴動時,也有很多人不滿意。最明顯是廖恩德,廖瑤珠父親,最初是支持反英抗暴,後來認為做得太過分了。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高卓雄,看到六七年形勢不對,後來移民加拿大。電影明星夏夢,去內地跟紅線女會面,見她被剃了半邊頭,要戴帽子才敢見她,回來後開始對極左路線不滿。每次內地政治運動,都對香港社會,尤其是香港的土共有衝擊。又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間,1971年林彪事件,許多人問,一個毛澤東的親密戰友怎麼會出逃?陳婉嫻與曾鈺成都有反思,不過,他們經一輪思考後,最終還是「歸隊」。另外一個大轉折當然就是六四了。

葉﹕我留意到你在上卷提及,30年代時中共曾想在香港動員群眾加入紅軍,參加長征,可是,卻非常失敗。但是,40年代開始,中共在香港的組織則大有發展,這中間是一個怎樣的歷史過程?

江﹕40年代國民政府實在太腐敗與貪污,共產黨則予人一種希望。陳君葆在日記中說,他期待中國內地的民主化走在香港之前,很可惜,結果是與他的期望剛好相反。而且,當時許多知識分子及工人對中共有很大的期待,所以,1958年能動員萬人回國,1967年也有上萬人放棄自己穩定的工作而參加罷工。

看到外資對統治經濟重要

葉﹕你在書中特別指出,中共在80年代初後不再輸出革命,你認為這對香港有什麼影響?

江﹕中共放棄革命後,減少了東南亞國家的恐共情緒。鄧小平很清楚,中國或中共都需要吸引外資,特別是華僑的資金。如果你還到處煽動革命,顛覆別人的國家政權,很難吸引到資本,華商也隨時面臨排華威脅。這種環境對香港當然有好處,因為許多資金都經香港。同時,也爭取到不少香港的華僑社團支持。其實,1949年後,中共一直有籠絡資本家。例如解放後,在中華總商會領導權的爭奪,中共利用高卓雄踢走親國民黨的資本家。但是,政治運動又把許多原本親近中共的資本家嚇怕,當時毛澤東的極左路線,什麼事情都擴大化。到了鄧小平上台後,撥亂反正,中共終於看到資本家對自己統治及中國經濟的重要。

許多鬥爭由中共中央扯線

葉﹕這兩本書你寫了兩年半,在這段時間裏你對中共的認識有什麼變化?

江﹕這段時間我看了許多資料,把不少事件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其實,就連黃文放及司徒華都會記憶有錯,許多事情的理解也模糊不清。我不敢說自己一定正確,但我盡量把事情搞清楚。又如周奕的《左派鬥爭史》,把許多鬥爭描述為純粹是香港愛國工會及學校發動,但是,許多資料說明,背後扯線的是中共中央。例如,令我吃驚的是1949年底至1950年初的香港電車工人罷工,竟然由遠在北京的毛澤東及劉少奇親自指揮如何鬥爭。

我運用的資料都是公開的,我只是把它們整理下來,例如40年代後期中共在香港的活動,杜襟南的日記有不少記載,提及他如何從事機要情報工作。此外,陳君葆的日記也是很珍貴的資料,讓我知道過去不少流行的說法都有誤。

葉﹕你打算再寫一本集合多名人物的傳記,你會談及什麼人物?

江﹕我剛在草擬一份名單,還沒有完成,都是在香港活躍過的中共人物,也有受中共影響的人。內裏有中共建黨初期的人物,例如張國燾,他是中共創黨成員,30年代末脫離中共,1949年至1968年都在香港。也有一些3040年代香港的地下黨,如章漢夫及喬冠華,他們都是建國初期的外交大員,但在文革時都被打倒,命運很坎坷。還有一些文人,如廖沫沙、胡風、夏衍等等。此外,還有許多許多,例如早前認識了一個參與六七暴動的朋友,他可能會介紹一些跟他相同背景的人。內裏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

其實,我選擇的標準很簡單,只要我覺得重要及有趣我便想寫,希望能引起人思考。我寫這兩大卷時,編輯及一些朋友也說,有些枝節寫得過長。只要我覺得值得反思的地方,我便多寫,甚至會跳離了香港。

問﹕葉蔭聰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講師,獨立媒體網站創辦人之一,以民間記者介入社會事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並在該校修畢碩士學位,2007年在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著有《小媒體大事件》、《媒體識讀》及《直接行動》等書,並本刊讀書版專欄作者

答﹕江關生

中學就讀於皇仁書院,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大學期間,曾參與《學苑》及《盤古》雜誌的編輯工作。畢業後,曾任《東方日報》記者,兼《明報晚報》、《新報》外電翻譯。繼而先後任職香港電台電視部及無铫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1989「六四」事件後一年,離開新聞界,改行從事錄影製作



錢鋼:什邡事件──畸形管制與病態傳播



201272日至3日,四川什邡市民眾為反對恐有嚴重污染的鉬銅項目,舉行抗議。此次事件衝突激烈,官方嚴密控制新聞報道,卻對微博網開一面。

網站報章遭嚴厲管束

筆者曾用“Control 2.0”形容新聞管制近年來的升級變化。遵照胡錦濤要求,當局常運用黨的喉舌人民網、新華網,第一時間報道突發事件,掌握議程設置權。什邡事件之初,這兩 個網站姿態進取,72日下午,轉述什邡市政府公開信,披露群體性事件發生,傍晚援引什邡市政府通報,披露特警「採用催淚瓦斯和震爆彈對過激人群予以驅 散」。這是事件之初最重要的官方新聞,多家網站轉載。但媒體很快被中宣部禁令阻遏。

73日下午,政府突然宣佈工程終止。對這一重要新聞,新華網和人民網沒有如20118月大連PX抗議事件時那樣及時發佈,僅零星轉述什邡政府資訊;前一日的報道在網絡上也被刪除。各主要商業性門戶網站,悉數自律,在醒目位置看不到什邡新聞,沒有常見的新聞專題。

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更是整體沉默。《人民日報》和CCTV這兩家在溫州動車事故、大連PX事件、烏坎事件中都曾發聲的中央級黨媒,對什邡一 言不發。使用「慧科搜索」,筆者發現73日數百份內地報章中,只有《東方早報》、《環球時報》提及前一日什邡示威。4日,提到什邡鉬銅項目終止的報紙寥 寥無幾,而且多以證券資訊的方式報道(項目方是上市公司)。

74日,黨報《中國青年報》刊登一篇題為《有些事,無法假裝看不見》的評論,文中無「什邡」,所指卻一目瞭然:

…… 紙媒無字,電視無影,廣播無聲。……眾聲喧嘩眾說紛紜的微博,與某些時候對客觀存在的事實假裝看不見的某些傳統媒體,完全形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輿論場。身處其中,有時會感覺到兩個截然不同的中國。

報章和網站的新聞報道無法「走大路」,只好「繞小道」。73日和4日,有若干報紙和二百多個網站報道了什邡事件令一家生物企業股票漲停的消息——因為該公司產品辣椒鹼可以用於製作催淚彈。

微博成為傳播主渠道

什邡事件中,微博充當了喧囂的廣場。和烏坎事件發生後的情形不同,在各微博上,「什邡」沒有如「烏坎」成為敏感詞,有關什邡事件的微博沒有被 全面禁發,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沒有關閉。根據筆者記錄,71日零時到7420時,新浪微博共發佈含「什邡」一詞的微博525萬餘條,其中圖片近40 萬條,視頻近1萬條。這些微博絕大多數與什邡事件有關(2011年相同時段,新浪發佈的含「什邡」的微博300餘篇)。

這其中,原創圖片微博,72155條;3日,11674條;4日,3296條。原創視頻微博,2日,8條;3日,194條;4日,92 條。現場人士提供的原始資料,勾勒出什邡事件的大致圖景。新浪微博在全國範圍的數百萬轉帖、評論,以此為據。微博上的圖片和視頻,被香港等境外媒體的報道 引用。

圖片中有相當部分,實為以圖顯示的文字。因微博篇幅受限,將較長文章生成圖片「長微博」的軟件流行。什邡事件「長微博」作者,有韓寒、李承 鵬、笑蜀、五嶽散人和法學家蕭瀚等人。韓、李熟諳新媒體傳播,對民怨極為敏銳,每每快速反應,以舉重若輕的調侃文字引領輿論大潮。韓寒尖銳批評:「地方政 府如果對人民使用了爆震彈,其實就已經證明瞭自己的暴政。」(《什邡的釋放》)李承鵬批評政府的發展模式,「就是把四、五十萬人民的利益,切換成四五個人 的利益。把五十年的使命,濃縮為五年的任期。」(《奇怪的使命—給什邡市各級領導的一封信》)據筆者742130分的記錄,韓寒在3日發佈的《什邡 的釋放》被轉發298173次,4日早晨發佈的《已來的主人翁》被轉發171204次。

令人注目的是,什邡事件中,名為「活力什邡」(新浪)和「什邡發佈」(騰訊)的兩個微博異常活躍,認證資料顯示這是什邡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官 方微博,事件中它們分別發佈了二十多條微博。72日晚人民網披露警民衝突的報道,所引述的資料就是來自「活力什邡」。73日上午9時許,「活力什邡」 發佈市公安局通告,警告「正在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息和其它方式煽動、策劃或者組織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的人。當天下午政府讓步, 市委書記講話視頻和終止項目的長微博,同樣通過「活力什邡」和「什邡發佈」傳播。這些微博的轉發次數平均過萬,最高達4萬次。值得一提的還有警察微博。幾 位參加維穩行動的特警,其微博別具一格,有辯解,有抱怨,更有現場細節。

這樣的景觀前所未有。2009年以來,微博在中國內地迅猛發展,新浪、騰訊都聲稱有3億以上的註冊用戶。什邡事件中,新聞媒體整體受重壓,獨有微博充任了資訊傳播的主渠道。

微博當然跳不出管制者的手心,大量抨擊政府的言論被刪。筆者一條微博,質疑自欺欺人的新聞管制,在轉發兩千多次後被刪除;李承鵬3日趕到什 邡,他的《一次路西法效應實驗—什邡小調查》,是為數不多的較詳細的現場報道,記錄了警方打人的證據,一發佈即被熱轉。筆者上傳的李承鵬「長微博」,在 50分鐘內即有854次轉發,隨即被刪。和李承鵬這篇現場觀察一同被全面封殺的,還有法學家蕭瀚的《致什邡事件中施暴警察的一封公開信》和五嶽散人的《什 邡,對暴力失效的恐懼》。

專制主義最怕專業主義

網友用「掩耳盜鈴」形容對什邡事件的新聞管制:當局封堵傳統媒體和主流網站,但資訊的傳播,因為微博,其實並未被完全禁錮。不可否認,微博編 輯始終在努力撐開言論空間,但什邡事件中的微博,明顯得到官方「特許」。有人認為這是有意為之,在中共18大將臨之際,既要嚴防官民衝突釀成大亂,又要避 免沸騰的民怨因無減壓空間而爆炸;有人認為什邡事件本身就是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管制尺度不一,背後有利益爭鬥。

查實原因需更多證據,目前言之尚早。筆者認為,對什邡事件的新聞控制,依然是「打殺和利用」。和一年前溫州動車事故、大連PX事件的傳播相 比,主流媒體(包括黨媒體和商業媒體)嚴重倒退;和烏坎事件相比,這次對微博有所放鬆,但在微博上,情緒宣洩遠多於事實求證和分析;整體上看是畸形管制下 一次病態的傳播。

媒體的基本功能,一是提供事實,二是呈現觀點。新聞專業主義尊崇媒體的「公器」屬性,致力於推動媒體提供真確的事實、呈現多元的觀點。這一使 命,在社交媒體興起的今日,非但沒有過時,更有新的意義。近年來在突發事件傳播中,一些訓練有素的職業新聞工作者同時活躍在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報紙、電 視、微博融合互動,相得益彰,溫州動車事故的報道,就是一例。新媒體使優秀的調查記者如虎添翼,獲得全新調查手段,得到更強勁傳播力。

但這不是當局所需要的。在什邡事件中,傳統媒體和職業新聞人被嚴厲管束,無權入場,連接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新聞專業主義「血管」被阻塞。隨著 事件速起速落,公眾在微博上吃了兩天資訊快餐,看到了紛亂的衝突現場,聽到對地方政府的責難,看到官員被迫讓步時的灰頭土臉。然而,更深入的報道和理性的 分析卻付之闕如。事件起因究竟為何?「鉬銅」究竟是甚麼樣的項目?已有的環境評價報告是誰做的?如何做的?衝突何以會如此激烈?警方的舉措(在類似事件中 首次使用震爆彈)有無違法?政府在抗議聲中匆忙宣佈已簽約的項目下馬,有沒有遺留法律問題?應如何依法善後?恐有污染的項目不在什邡興建,又會在甚麼地方 興建?應如何正視環境保護中日益多發的「鄰避衝突」(即“Not In My Back Yard”,西方簡稱NIMBY,中文譯為「鄰避」)?這一切均語焉不詳。受眾有理由期待有水準的媒體和優秀記者提供嚴肅的調查報道,但在現行制度下他們 動輒得咎,舉步維艱。

中國的新聞管制背離憲法已久,最近十年更添加了政治實用主義色彩。這種制度不容言論自由,不容新聞專業主義。因為只有專業主義的新聞操作,才能獨立、負責,以事實為依歸,不被任何勢力操弄;才能真正擊中腐敗與弊政的要害。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 

明報社評: 兩岸保釣寸步不讓 美日難以從中得利



日本政府在本月11日及12日連續兩天召見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就中國漁政船進入釣魚島附近海域提出抗議。兩次召見,都由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佐佐江賢一郎會見程永華,據報道,在第一次召見,日方聲稱「侵入領海非常嚴重,我們無法容忍」,又指「尖閣諸島(釣魚島群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國際法上都很明確,且也在我國的實際控制之下,今後將繼續監視」。程永華對此堅決反駁,重申中國一貫立場,強調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兩天內兩度傳召,釣魚島顯然是中日摩擦核心,中國在釣魚島的立場與前並無不同,姿態卻強硬得多,漁政船在釣魚島海域巡視,加上已經開始的東海實彈演習,東海此刻風高浪急,是國際關注的焦點。

日本右翼猖獗  中國軍演亮劍

釣魚島廣為人留意是1970年代初,1971年,美國和日本在簽署歸還沖繩協議時,把釣魚島一併劃入「歸還」之列,美日私相授受,中國政府強烈抗議,第一次保釣運動便在這時爆發。釣魚島爭議其後一度寂靜,中國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冷處理釣魚島,日本也沒有大動作。

到了近年,因為日本右翼及政府的言行,中日關係受影響而褪色,同一時間,釣魚島爭議再起,在該處作業的中國漁船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騷擾,更曾經拘捕中國漁民。面對日本挑釁,中國態度相應增強,到了近期,日本右翼分子聲稱要購買釣魚島,日本政府更從中插手,中國開始有強硬回應,不僅是外交言辭,軍事上也有,東海大規模實彈演習,無疑是向日本示以力量之舉。

釣魚島是東海一個無人居住小島,雖然附近海域蘊含石油,畢竟開採並非一蹴可就,然而隨覑中美在亞洲的對峙明朗化,釣魚島由於其戰略位置,在兩強爭逐中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釣魚島北望日本九州,南下可及台灣,東指沖繩,是包圍中國的島鏈重點。1950年代韓戰爆發,美國視台灣為「不沉的航空母艦」,釣魚島則是第二艘不沉母艦,在側翼備而不戰,成為中國心腹大患。

日本深明美國心意,在釣魚島問題上全力合拍。面對日本挑釁,中國不可能退讓,稍一後退,美日即可聲稱中國同意釣魚島主權屬日本,北京到時何以面對民眾以及列祖列宗,且亦與北京所說的「大國崛起」國力不匹配。解放軍東海演習是北京公開的底線,向美日示以威勢,不過卻不大可能兵戎相見,因為一旦動手,中美日3方底牌隨即翻開,到時沒有迴轉空間,只得硬來硬往,故3國此刻俱不會走到這一步,但必然比以前的言語之爭升級,不僅中國,美日也有國內壓力,一旦在釣魚島問題讓步,難向國民交代。

在這關頭,台灣的態度和動作極為關鍵。行政上,釣魚島屬台灣宜蘭縣管轄,台灣漁船常到該處捕魚,74日,台灣海巡艦艇在釣魚島保護宣示主權的台灣漁船時,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隻碰撞,這類碰撞以往極為罕見。釣魚島是在台灣管轄之下,主權在台灣,保衛釣魚島主權天公地道,不存在統獨之爭。且,進一步說,若大陸和台灣在釣魚島主權上取態接近,美日的釣魚島策略可能調整。眾所周知,美國對兩岸的策略,60年來都是「不統不獨」,統一的話,必然是大陸統一台灣,美國戰略利益消失殆盡;若台灣獨立,中共一定動干戈,戰火連天的台灣海峽固非美國樂見,倘蔓延日本韓國或菲律賓,美國在西太平洋苦心經營的地盤,可能大大受挫。

美國戰後歷任政府扭盡六壬「不統不獨」,便是希望大陸和台灣永遠保持現狀,這樣美國才能從中保有在西太平洋的勢力。因此,若美國繼續鼓動日本右翼在釣魚島上諸多動作,兩岸在釣魚島主權立場上可能因此更為走近;中日摩擦亦會因此升高,此刻對美國亦屬不利。職是之故,美國在釣魚島問題只能是低姿態,不多言、少挑釁,盡量減少刺激兩岸;相反在南海問題因無台灣因素,美國言語動作都大膽得多,上周五東盟峰會未能達成聯合聲明,便是菲律賓有美國公開撐腰之故。

美國釣島立場低調  恐中日摩擦損利益

40年前的保釣運動是留美的台灣學生發動,馬英九當時是海外保釣大潮的一分子,面對最新的釣魚島主權紛爭,台灣若能堅決保衛釣魚島,中國大陸寸步不讓,則美日無法從中圖利,這一態勢是人所共見。釣魚島留在台灣手上也好,在大陸管轄之下也好,總勝於拱手讓予美國日本。

張大春:三個

三之為數也大矣,君子有三畏,亦有三變。天地人得其三,算是滿了。儘管掛在嘴邊的話還有三缺一,但是另一個就算到齊,也只能坐下來叉叉麻將罷了。君不見佛號三世,緣訂三生,桃園之義以三,風塵之俠以三,而胡洪俠、馬家輝、楊照以文相聚,端的是三合一,無間道。

人生之中還得到了一定的年紀、撞上相當的人、恰逢接近的情懷,才能一拍三合,成就這樣一套「五十前寫作」。我不知道五十歲算不算一個可以辨識的關 卡,不過聽三位作者分別說過:他們這一套寫作計畫應該是以也漸行漸近的五十歲為標線,三位頭角崢嶸的作者能攜手和開一個專欄,轉眼數年,還真不容易。 

近老之男所為何事?不看文章不太明白,逐字閱之,才發現原來人生之中可以比較復回憶、回憶復比較的事還真多、真 雜、真有奇趣。很像是一群人圍起來看漫畫書,笑聲總特別朗脆。而《對照記》掛的雖說是兩岸三地的招徠,但是人生行腳當下,恐怕沒有人會想到自己會在多少年 以後遇到另外兩員「對照組」。不過,「對照」之真理畢竟在此:以一人獨自所為者而言,就是「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以三人相互商量培養所為者而言,就 是「遠眼愁隨芳草,香裙憶著春羅,枉教裝得舊時多」要之一以自憐,一以相參;免不了在行囊旅屐稍停於昏燈矮簷之際,忽一回首,略得蒼茫,這就是男人撒嬌的 情態。

我比三位作者痴長幾歲,讀了兩卷《對照記》下來,卻不免油然而生出一種孺慕之思,感覺他們的人生在細微處都鮮活靈動,言事道故猶如長者──即使是與我同在一城長大的楊照,所聞見與經歷者,亦多反襯出我的無知而只能暗呼新鮮。

另 一方面,正因為三個作者都是朋友,我讀此書最大的樂趣可能與許多讀者不同,睹字如晤面,適足以想見其運筆行文,往往在開卷的那一剎那,便不能自已地揣度起 來:此篇命題之人是胡?是馬?是楊?這個小小的疑惑帶給我另一種閱讀文章的趣味──可想而知,當其中一位作者出了題,而另兩位不得不接招的情形之下,如何 冥搜極討、遠寄遐思,並綻放出足以與另兩岸的文友「交會時互放的光芒」,應該是會教任何一位負有盛名的寫作者都不免暗中捏兩手汗的試煉。

文人多矣,文會多矣,能以同齡異地之身,互證遙遠的生命旅程,還多能於用情不用情之間、可說不可說之間、欲諷不欲諷之間,各領風姿。好比說:

「夜黑風寒,地凍霜冷,大街上,小巷裡,流動著一團團黑影。剛聽到前面似有人聲,還有光亮一閃,等到走近了,卻又不見了蹤跡。知道對方在躲避,這一方心領神會,不問究竟,快速通過,配合默契。」這是總在快刀斬句的胡洪俠。
 
「我從小愛哭,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情緒稍稍激動便哭,生氣哭,高興也哭,仿佛心底有著一個小小的噴水池,隨便找個缸口便往上湧出來。」不擇地皆有情淚,這當然是馬家輝。
「距離這個影像出現在生命中,超過三十年了吧,神奇地,除了那詩集上顯現的文句不同,其它每個細節,都沒改變過。」這是典型的楊照,身上隨時有各種隨時接收啟悟的開關。
每當讀到能令作者的容顏煥然一亮的句子,我都會停下來,想想那人。《對照記》划算之處在此,它有三個。

董橋:書人初度

布賴恩七十五了。我們交往四十寒暑,買賣舊書的英國朋友,濃髮濃眉濃鬍子,瘦削像寫查泰萊夫人的勞倫斯,少年時代也肺病,療養院裏看書看了好多年,一肚子 學問。威爾遜說他勤勞得很,簡直螞蟻,不怕吃虧,長年開着一部老爺破車走遍英國走遍歐洲買書賣書,也不設書店,倫敦西北區那所老宅院是書庫也是住家。布賴 恩生日那天我和李儂合伙送了一枝古董拐杖給他,他高興,抱着李儂激動半天,找出一對銀片雕鑄的書籤回禮,一片給李儂,一片給我。銀質書籤打造成梧桐葉子, 線條秀麗,雕紋細緻,微微浮起的兩滴露珠一大一小生動極了,說是十九世紀東歐手工。李儂愛得要命,她寄來給我我又寄回給她,兩片成對,歸她珍藏好過我們各 執一片,橫豎我捨不得用。 



李儂說布賴恩老了,濃髮濃眉濃鬍子全白了,前兩年車禍傷腿,走路一瘸一拐,看書要用放大鏡,酒也少喝了,心臟不好,幸虧太太小他二十歲,飲食起居照顧得很 好。講話聲音倒沒變,來電話跟我聊了好久都不累,談書更起勁,我這幾年在英國在美國買的書他全記得,有些是李儂告訴他的,有些是我打電話請教過他。二十年 前妻子諾拉病逝,布賴恩消沉得很,天天喝酒,夜夜失眠,迷迷糊糊過日子,我到倫敦看他他說生意不做了,想回蘇格蘭鄉下養老。我勸他搬進城裏換換環境開一家 小書店。他沉思片刻說諾拉愛清靜,不喜歡城裏喧鬧。我說只好去一趟蘇格蘭鄉下住一段日子再說。他去了。我也回香港了。四個月後來電話說他回倫敦了,搬進南 區一所老宅院:「破房子很大,擺書正合適,」他說。「不買書不賣書日子過不下去!」匆匆三、四年,布賴恩續絃,娶了諾拉的外甥女,李儂說長得真漂亮,出版 社編輯,孝敬布賴恩像孝敬父親,布賴恩疼她像疼女兒。

我寄了鄭午昌一幅楊柳山村扇頁祝賀他們。布賴恩喜歡中國水 墨畫,家裏長年掛着居廉一對花卉團扇,絹本淡彩,說是五十年代尾在阿姆斯特丹舊貨店裏撿到的。他說那時候他和諾拉剛結婚,很想生孩子,舊貨店裏有個手抱嬰 兒的白瓷觀音,荷蘭老闆說中國人叫送子觀音,擺在卧房裏多子多孫。布賴恩當下買了帶回英國供奉,小夫妻戰戰兢兢拚命行房,累了幾個月一點動靜都沒有:「一 定是早年肺病病壞了機能,」他說。「這輩子注定無後,把書當孩子吧!」看書多的舊書商老一輩是威爾遜,小一輩是布賴恩。跟着他逛舊書店長見識,天文地理文 學藝術瞄一瞄封面說得出是什麼版本,翻一翻內頁記得內容知道好壞。跟着他去收書也好玩。不是快關張的書舖就是破落戶的故居,老書一堆一堆等着發落。布賴恩 鑽進鑽出粗粗看了幾眼看得出是金子是沙。金子他通常連沙一起買,說是成本會低些。有一回一所破房子地產商要敲掉起新樓,家具搬光了,地窖裏雜物一大堆,地 產公司職員說裏頭有些書,訂出價錢讓布賴恩搬走。紙皮箱子十幾箱都編號,打開一兩箱全發霉,布賴恩出半價全搬回家。漏夜一箱一箱打開來毫無驚喜:「打開第 十一、十二箱我差點暈過去,」他說,「裏頭全是初版名著!」打開第十八、十九箱全是名家裝幀的老經典,起碼五六十部。奧斯丁、狄更斯、勃朗特、王爾德、薩 克雷全是簽名初版本。名家裝幀那一堆弄乾淨了書皮亮麗得驚人。布賴恩說那天是他四十二歲生日,這輩子最快樂的生日。買賣舊書幾十年,他說他經手的金貴舊書 都記在日記簿裏,整整五大本,寫得滿滿的,老了理一理可以出一本《販書偶記》。威爾遜、布賴恩經手的高價書我們幾個朋友從來不沾手,生意要緊,規矩守了幾 十年。我們想要的金貴書外頭遇着了他們替我們掌眼,議價不成他們替我們慢慢找,找到了說是我們運氣好,照來價歸我們收藏,頂多加點中間人佣金 finder's fee。戴立克托布賴恩找到的金貴書最多。李儂也不少。

還有老蕭。我要的十九世紀名家裝幀本 書單開了一大串,找得到的不多,布賴恩說藏書家都捨不得割愛,書籍拍賣會上碰得到,槌起槌落不講情面,輪不到我染指。布賴恩跟偵探小說家克里斯蒂有過交 往,好像也替她找到不少她要的書。我們那時候瞧不起偵探小說,不看,布賴恩說克里斯蒂不一樣,難怪大紅:「再過幾十年你們老了一定愛看她的小說,別小看 她!」轉眼我們真的老了,真的迷上克里斯蒂了,床頭長年堆着她的老書,睡前不讀幾頁睡不安穩。李儂讀得最快最多,哪一本好看哪一本不好看我和戴立克全聽她 的。英國小說家格林也愛藏書,布賴恩替他追獵不少珍本。他說格林小說一定比不上毛姆小說長壽:「格林滿腦子陰謀,毛姆一肚子脾性!」都說時代變了,六十歲 以上老輩人讀的書新一代人不讀了,舊書市場生態遲早轉型。布賴恩說六十歲的老輩人淡出了還有另一代人六十歲,閱讀癖好慢慢也跟上一代人一樣,都鑽進老書堆 裏去了:「世界再怎麼電子化月亮還是老歲月的月亮!」是奧斯丁的月亮,狄更斯的月亮,康拉德的月亮,卡夫卡的月亮,納博科夫的月亮,是古老東方和古老西方 詩裏畫裏的月亮:「新世紀人類造個月亮我看看,我花六便士買!」這幾年我們老人喜愛的老書只要是初版只要簽了名都貴,都搶手。狄更斯《聖誕頌歌》五萬英 鎊。勃朗特《簡愛》六萬英鎊。達爾文《物種起源》十五萬英鎊。勞倫斯《彩虹》四萬兩千五百英鎊。艾略特詩集兩萬兩千五百英鎊。喬艾斯《尤利西斯》九萬九千 英鎊。費滋傑羅《大亨小傳》十二萬英鎊。海明威《戰地春夢》十二萬五千英鎊。奧威爾《動物莊園》四萬五千英鎊。王爾德《不可兒戲》五萬英鎊。

布 賴恩說這些書難求,價格只會漲不會掉,買得起一部是一部,不要貪心。裝幀上佳的藝術品那時候還不貴,他說碰到喜歡的不妨要了。我沒在意,平白錯過了機緣, 這十來年都貴瘋了。一九七三年托爾金J.R.R.Tolkien去世布賴恩勸我收《行會首領》(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我沒收,《穴居矮人》(The Hobbit)初版簽名本我也讓給李儂了,多年後才遇到一部皮畫精品,忍痛買了。托爾金生在南非,入讀牛津,是中古英語專家,古代文學權威,牛大教授,寫 幻想小說出大名,會畫畫,《穴居矮人》一九三七年初版出了幾個月再印,附了四幅作者水彩,我這部皮畫本封面封底?的是四幅中的兩幅,切爾西裝幀名家手工, 布賴恩看到了勸我買。一九九三年重訪倫敦我遇見一部梭羅《湖濱散記》初版本,桑格斯基裝幀,很貴,布賴恩說太好了,我猶疑。那天晚上在旅館房間裏想起霍桑 新婚帶着新娘子搬進湖邊古屋,一看花園整理得乾乾淨淨,花花草草繽紛悅目,隣家說是梭羅修葺的,忙了好幾天了!翌日我再去舊書店一問,《湖濱散記》昨天天 黑前讓人買走了,沒緣。霍桑的書布賴恩替我找到了幾本,《紅字》是他送的,戴里畫插圖,細緻極了。今天一早他來電話說拄着古董拐杖出門散步還以為活在狄更 斯小說裏,多氣派!他說查了書,拐杖是蛇根木料做的,snakewood,中文是馬錢木,可以入藥,叫馬錢子,原產印度,古早英國人帶回英國做拐杖,誰的 書裏寫過,忘了。


負債7200萬 爛賭累死許仕仁

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被廉政公署控以八宗罪,指許自2000年至09年涉及問題利益近4,000萬元,而廉署的調查更發現,許於這段期間欠債纍纍,截至去年 底,負債總額逾7,200萬元。官商界傳聞,許熱衷高風險投機活動,但失利後需要「撲水填債」,更盛傳有三間華資銀行合共批出6,000萬元無抵押貸款助 他解困。據了解,廉署仍在調查有關貸款審批和是否涉財閥擔保,及會否涉及其他貪污罪行。
記者:張婷婷、莫劍弦 

根據控方呈堂的案情撮要,廉署調查顯示涉案期間,許仕仁欠債纍纍,截至去年底,負債總額逾7,200萬元。有知 情人士透露,商界及官場早已流傳,許仕仁在任政務司司長期間(05年7月1日至07年6月30日),一直參與高風險股票投機活動,商界又有傳愛馬的許仕仁 月花數以十萬元在賽馬活動上,而投注額「數目都唔細」,也可能是他財政出問題原因之一。

盛傳有三間華資銀行向許批出共6,000萬元無抵押貸款,為其投機失利填債,據知這筆貸款尚未清還,相信是7,200萬元欠債的其中一大部份。


曾任馬會董事的許仕仁熱愛賽馬,昔日在馬場現身時意氣風發。

密切關係於91年開始

控方稱,許與新地密切關係自1991年開始。資料顯示,當時許為副工務司,之後擔任新機場工程統籌署署長,92年底出任運輸署署長,之後升任財經事務司,於 2000年6月離開政府加入積金局擔任行政總監,官商勾結關係隨許步步高陞。而許所獲得、涉及控罪的首筆新地無抵押貸款是於2000年3月批出,到01年 12月,再由郭炳聯經手,透過新地附屬的忠誠財務批出第二筆150萬元貸款。

案情顯示,許在01年底對新地豪宅項目禮頓山表示有興趣,在樓花階段 獲提供兩個單位,其間許的妻子曾指示打通兩個單位。02年10月收樓後,又豪花130萬元裝修,至03年2月完工入伙。到03年11月,許離任積金局後雙 方才簽訂租約,最初月租11萬元,05年7月許出任政務司司長時,租金訂為每月16萬元。

於04年中,許又獲忠誠財務再批出一筆300萬元的無抵押貸款,也是由郭炳聯批出,屬短期貸款,許獲每年續期,至今仍未還清款項。出任司長前,許又收取新地旗下另一間財務公司飛騰財務500萬元現金支票。

在05年4月,許向新地發出支票預支索取412.5萬元顧問費(由05年4月至06年2月),由郭炳聯批出,以示獎勵許擔任顧問時的優秀表現,這期間許正擔任政務司司長。

郭炳湘會母親兩小時

其後許涉及的數額越來越大,包括05年6月郭炳江發出合共880萬元支票,經過陳鉅源、關雄生等人控制的戶口交收。而在07年底,當時許已離任政務司司長, 但仍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由07年7月1日至09年1月20日止),控方指許獲得1,118.2萬元。有關款項源自陳鉅源,存入由關雄生控制的新加坡戶 口,輾轉分4次存入許的戶口。

昨日上午11時15分,新地非執行董事、郭氏兄弟大哥郭炳湘前往母親郭鄺肖卿居住的大宅,兩母子會面兩小時後,郭炳湘離開時沒有回應記者問題。

許仕仁疑收利益越收越多

日期:2000年3月至2001年12月
涉及利益:獲新地附屬財務公司先後批出兩筆分別90萬元及150萬元無抵押貸款

日期:2001年底至2003年2月
涉及利益:許對新地樓盤禮頓山樓花表示有興趣,後來免租入住第六座面積近4,500呎相連單位

日期:2004年4月至5月
涉及利益:許向新地附屬財務公司申請300萬元無抵押貸款,並獲每年續期,至今仍未清還

日期:2005年上半年
涉及利益:許收取新地旗下財務公司500萬元現金支票

日期:2005年4月
涉及利益:許向郭氏收取412.5萬元顧問服務費,服務費涵蓋時段與其任政務司司長任期重叠

日期:2005年6月20日及28日
涉及利益:兩張分別400萬元及480萬元支票,由郭炳江交付陳鉅源,再交關雄生,分7次將835萬元付予時任政務司司長的許仕仁

日期:2007年11月21日至12月12日
涉及利益:來自陳鉅源的1,200萬港元兌換成154萬美元存入關雄生控制的新加坡公司,經過多次轉賬,分4次存入許的戶口,共1,118.2萬元

資料來源:控方呈堂案情撮要

麥齊光道歉為梁班子減壓

涉嫌詐騙政府租津的前發展局局長麥齊光,被捕及辭職後昨日首度開腔,就事件向市民公開致歉。他說其請辭對剛起步的梁班子帶來影響,又特別感謝「百分百信任」他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有政治學者分析,麥齊光公開道歉是希望能為「五勞七傷」的梁班子減輕壓力。
辭 職兩日的麥齊光,昨日下午突然透過發展局新聞組通知傳媒,會在政府總部召開記者會。下午5時半,麥齊光在新聞秘書陪同下現身,宣讀預先準備好的聲明。他表 示傳媒近日報道他在20多年前的互租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尊重傳媒對政府及政府人員品德誠信的監察,他認為新政府問責團隊,不應因他個人的一件事受影 響,所以向特首提出辭職。

麥齊光續稱,由於事件已進入法律程序,所以不便多言,但承諾會協助調查,讓事件始末得以清楚展示。他又承認,其辭職對剛 起步的梁班子帶來一定影響,就事件引起的不便,向特首、政務司司長、各問責團隊成員、公務員同事及廣大市民衷心致歉。他說任職公務員37年以來,一直本着 服務社會及大眾的心,加入新政府也是本着相同心志,希望事件結束後仍能為社會服務。


被廉署扣查40小時的麥齊光,昨在政府總部會見傳媒,期望離職可消除市民對新政府的負面觀感。 馬泉崇攝

中央仍未正式批准辭職

麥又感謝朋友與家人的支持,並特別感謝公開表示「百分百信任」他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當被問到有否後悔出任局長時,麥輕嘆一口氣後說:「我要講嘅已經講晒。」希望傳媒給予他及家人寧靜時間,說罷便離開,未有回應記者追問的其他問題。

有政府官員表示,雖然麥齊光已提出辭職,但他由中央任命,而中央仍未正式批准其請辭,故他職位上仍然是發展局局長,故可在政府總部見記者。在場的發展局新聞官解釋,麥齊光已停止一切工作。港府上周四宣佈,麥的職務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處理」而非「署理」。
中 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麥齊光被捕及辭職後,整個政府沒有即時回應事件,令輿論不滿情緒在過去兩日不斷升溫,加上特首梁振英今日落區及 明日要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勢必再受到狙擊,麥齊光昨開腔,料試圖為梁班子減輕壓力。但他認為市民未必收貨,梁振英班子的誠信問題備受挑戰。

認同有可能站着吊頸死  高永文暗撐旺陽案大話報告

梁振英政府再添「無良」一員,身為骨科醫生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先以「趕時間」、不評論境外事件為由,拒絕回應湖南當局就李旺陽死因發表的驗屍 報告,之後更暗撐湖南驗屍結果,直指李旺陽站着吊頸自殺是有可能的。支聯會直斥高永文為政治埋沒專業良知,附和內地謊話連篇的驗屍報告,「根本侮辱香港人 常識同智慧」。 記者:林俊謙 

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周一嶽離任前,曾公開直指李旺陽「被自殺」一事存在兩大疑點,包括李嚴重傷殘,應難以自殺;又認為李倘要死控中央政府,不會沒有留下遺書就離世,接任局長的高永文,上任前已用「忙着看病」和「無留意事件」為藉口,逃避回應李旺陽死因。


高永文自稱落區是「無遮無擋」,實情卻是要近30名民建聯、新社聯人員和警員築成人牆保護。 何家達攝

迴避追問黑面落荒而逃

高永文昨日到天水圍出席民建聯活動後,再被記者問到李旺陽作為嚴重傷殘人士,是否能如報告所指站立吊頸自殺時,最初又以「趕時間」為由拒作回應,後來由於大批傳媒上前包圍追訪,高永文見群情洶湧,才肯停步回應傳媒詢問。

不 過作為資深骨科醫生的高永文,仍然不肯正面評論李旺陽驗屍報告內的疑點,不斷以「掌握唔到充份證據同事實」、強調這是「醫護人員的專業責任」等藉口,逃避 評論湖南當局指李旺陽是自殺的結論是否合理,但當記者再提出質疑,指嚴重傷殘的李旺陽,不可能站着吊頸自殺時,高永文立即反駁稱「我覺得唔係!」顯示他認 同當局指李旺陽死於自殺的結論。
高永文眼見記者繼續追問李旺陽問題,開始感到不滿,隨即激動地高聲表明:「我唔會再答你哋追問!」又指自己「作為 一個香港問責官員,唔會對喺香港以外發生的事,唔係我的職責去評論」,並且以「黑面」回應記者提問,結果要由大批警員和民建聯工作人員護送下,落荒而逃, 乘私家車快閃離開。

李卓人:侮辱港人智慧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批評,高永文的回應「無良」,明顯違反香港人的常識、暗挺湖南當局的大話死因報告,與內地當局配合造假,「高永文咁講法真係好離譜,侮辱香港人常識同智慧,亦令香港人質疑其專業知識」。

李卓人認為,與高永文同樣是骨科專家的周一嶽,過去出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時,亦曾評論李旺陽事件,反映高永文昨日表現縮骨,「以前個局長起碼覺得大是大非問題應該出聲,現時呢個就變成政治掛帥,掩蓋自己良知」。


全城狙擊梁班子最後召集  深水埗成主戰場 長毛領軍

《英治亂局》

「大話精」特首梁振英,今日再次與新班子落區做騷,相信梁班子在走勻全港18區後,落區騷或會暫告一段落;多個民主派政團或組織今日也大舉動員,兵分多路到各區狙擊梁振英和新班子,務必要這個誠信和操守皆有問題的梁振英下台。 記者:呂浩然 

梁振英連同其班子,今日會再到多個地區做第三輪落區騷;其中,將僭建責任推卸給太太的梁振英,以及昨日暗撐湖南公安廳報告、認同六四鐵漢李旺陽是自殺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平到深水埗,令該區成為狙擊主戰場。


梁振英

轟CY搵羅范賴老婆僭建

社民連「長毛」梁國雄將親自領軍,到場要求梁振英交代僭建問題;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直斥新班子醜聞「一鑊杰過一鑊」,梁振英仍未有所回應,他炮轟:「梁振英 由當選至今,所有嘢香港人都質疑;好似僭建,佢到家都冇出聲,然後仲要衰過唐英年,搵羅范椒芬嚟賴老婆。」此外,人民力量黃洋達和「鍵盤戰線」亦會到場。

繼梁振英後,死撐百分百信任發展局前局長麥齊光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成為第二號被狙擊人物;人民力量的陳偉業揚言,會帶同數十人到荃灣,要求當局停建屏風樓,但更重要是促請梁振英下台,「成個政府都要重組喇,梁振英管治失誤,已經令政府崩潰。」

至 於民主黨區議員陳樹英,則會到元朗狙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以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陳樹英稱,民主黨會出動兩名區議員在場內質詢兩名局長,包括要求張 建宗不要拖延,盡快履行梁振英的競選承諾,增加生果金;同時亦會要求吳克儉,停止強推洗腦式國民教育,而場外亦會有民主黨成員抗議請願。


學民思潮要質問吳克儉

吳克儉除要面對民主黨狙擊,學民思潮亦會再到場迎擊吳克儉;學民思潮成員指出,他們會排隊入場,要求與吳當面對質,若入場不果便會在場外請願。

另 外,力抗「網絡23條」惡法的鍵盤戰線,成員昨在網上刊登相片,以「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號召各「鍵盤戰士」,除了到深水埗狙擊梁振英,亦會到粉 嶺狙擊負責推行「網上23」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其他梁班子方面,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分別會到沙田顯徑鄰里社區中心,以 及跑馬地禮頓山社區會堂進行落區騷。

立會選戰:醫學界大混戰 三醫生公私之爭

9月立法會選舉醫學界功能組別,最少有三名醫生有意競逐。將擔任新一屆醫學會會長的謝鴻興決定參選,私家骨科醫生潘德鄰正積極考慮出戰,現任議員梁家騮預料會競逐連任;醫學界人士分析,前兩者票源主要來自私家醫生,後者來自公立醫生,公、私家醫生對壘形勢緊湊。


今屆立會醫學界功能組別有三名醫生梁家騮(左起)、潘德鄰及謝鴻興有意競逐;他們在業內各有擁躉,預料戰況激烈。

謝鴻興拒談平反六四

新 一屆醫學會會長選舉只有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參選,下周二料會自動當選,他昨表示參選是希望讓選民多一個選擇,政綱包括監督梁振英有否履行競選承諾,全面檢 討醫院管理局等;謝鴻興不屬建制派,但他不願回應是否支持平反六四,認為對事件立場「唔係選立會嘅入場券」,也不贊成在立會討論六四事件。謝鴻興票源主要 來自私家醫生,他說會努力爭取公立醫生支持,並透露牙醫學會會長梁世民已表態支持他。

現任議員梁家騮預料會競逐連任,開始制訂政綱及總結過去四年工作。梁家騮昨表示,仍未決定是否參選,「兩個禮拜後話你知」。他指需考慮政治環境、對手、時間分配及政府政策等,多人參選是好事,可在同一平台上交流。梁家騮曾於立會支持平反六四動議。

公立醫生多撐梁家騮

於特首選委會選舉期間,與新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組成「七君子」名單參選的潘德鄰,昨表示正積極考慮參選,因做立會議員要投入很多時間,故要小心考慮; 對於有指是高永文支持他參選,希望增加政府在立會的鐵票,潘德鄰說沒有與高永文談論過參選事宜,否認是高永文叫他參選。

醫學界選民約1.1萬人,當中約一萬人是西醫,其餘是牙醫;西醫中約55%是私家醫生,其餘是公立醫生。有醫學界人士分析,謝鴻興票源主要來自私家醫生,相信會獲醫學會支持及協助向私家醫生拉票。

梁 家騮於公立醫院工作20多年,2010年轉為私人執業,由於他曾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更不惜賣股票支付律師費與醫管局打官司,成功為醫生爭取假期工作 賠償,贏得不少公立醫生尊重,是他連任最大優勢。潘德鄰去年底在選委會選舉獲1,045票當選,有醫學界人士估計,若潘出選相信會獲高永文支持。


與學民思潮論洗腦 吳克儉拒讓步

連日迴避與學民思潮公開會談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在洗腦教育「兩大護法」陪同下,出席電台節目與3名學民思潮成員討 論課程。護法之一的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主席李焯芬企圖為爭議降溫,表示師生在課堂上可以討論文革、六四,並且「點講都得」。不過,吳克儉則拒絕表態,只堅 持今年9月會在小學硬推課程。

對於社會有聲音要求先撤回國民教育,吳克儉在節目上表示,政策經已推行,不會叫停課程,並指具爭議性的內容只佔課程的2至3%,「睇唔到有咩理由停止」,認為課程推行後,可以再進行檢討。

學民思潮成員林朗彥認為局方的做法「先推行、後諮詢」,市民不會接受。他們指,教育局將教材外判,若非被踢爆有共產黨黨員、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編寫教材,市民亦毫不知情,要求局方再作諮詢。

吳克儉對質疑封口不答,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國華則轉移視線,表示編寫課程指引的委員會成員,全部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當主持人問到,若教師在課堂講毛澤東的不是,會否被「算賬」時,李焯芬聲言:「文革絕對可以講,五四、六四都可以,點講都得。」


吳克儉(左)昨天應商台邀請,與學民思潮成員公開討論國民教育。 張志華攝

不滿會談成果

吳克儉在節目後會見傳媒時,未有回答問題,只是猶如人肉錄音機般重複立場,並指是次與學生的討論「有用」。學民思潮則表示,對會談的成果不太滿意,認為吳只是將課程指引讀出,未有交代如編寫課程等的細節。

學民思潮今早11時半,將出席維園城市論壇,與「良心教師」吳美蘭等討論洗腦教材「中國模式」的說法,他們在網上呼籲「反染紅!展示民意,逼爆城市論壇!」一班學民成員下午會趁吳克儉到元朗落區時,再向他請願。

家長籌300萬反洗腦

擬邀教育界自編國民教育教材


【明報專訊】教育局 硬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加上由教育局資助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教材惹來惡評,即將於9月起在小學落實的國民教育科進一步激起社會反彈,繼教育 界、學生先後發聲,教育界另一個主要持份者——家長——終於團結起來發聲,有家長近日自發在網上組成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短短一星期已經吸引了逾800人 參與。據悉,關注組正準備籌募300萬元經費,伙同學者自製民間教材,聯同教育界、學生三方力量,堅決反對洗腦式國民教育。

教育局在一片反對聲中,宣布今年9月起展開3年「開展期」,小學至初中最遲於2015年及2016年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屆時學校每星期須有1至2節課,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說明,教師可討論爭議議題,但須保持中立及「適當抽離和投入」。
言猶在耳,近日由教育局資助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被批評為「政治洗腦」,引起教界廣泛關注,但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日卻強調,國民教育科會如期於9月落實推行(見另稿)。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起人陳惜姿表示,過往一批家長只屬旁觀者角色,但見教冊內容令人嘩然,擔心子女成長。
網上群組一周逾800人加入
數名家長遂於本月在網上發起群組,一星期之內已有逾800人加入,當中不乏律師、教師等專業人士;他們主要是小學學生的家長,部分家長懷胎3月已要 求參與,唯恐洗腦式國民教育禍延下一代。關注組昨日舉行首次會議,將於本星期舉行記者會,公布具體行動。陳惜姿今日在本報「星期日副刊」撰文透露,綜合家 長意見,普遍要求教育局撤回課程指引及重新諮詢,並收回國情教冊。
家長要求撤回課程指引
教育學院政 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梁恩榮表示,早前關注組曾與他接觸,對方邀請他出任民間教材顧問,但目前仍等待教育局釐清學科概念及課程內容。他認為,無任何爭議議題 不可放入教材當中,以培訓學生批判思考。他重申公民教育不應被國民教育取代,避免學生只認同一種個人身分。據了解,關注組計劃廣邀大專學者及教師自編民間 教材,分為初小、高小及初中3個階段,預算每本教材需約100萬元,即合共要籌募300萬元經費。
面對國民教育事在必行,教協會長馮偉華表 示,目前不少教師由於整體課程緊迫,根本難以抽出時間準備大量教材,憂慮易被引導的教學材料牽引,故此教育局必須做好把關,審批由局方資助出版的國民教育 教材,避免有人藉局方名義發放偏頗材料。他說,對教育局一意孤行感到失望,會繼續要求政府撤回課程指引,重新諮詢,否則不排除有教師會罷教。
明報記者 錢瑋琪


教育學院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梁恩榮表示,已獲關注組邀請出任民間教材顧問。他重申公民教育不應被國民教育取代,避免學生只認同一種個人身分。

聯英社大佬設靈 門生雲集

夕陽社團「聯英社」重量級人物黃照坤,早前因爆血管在深圳逝世,終年66歲。由於黃在社團輩份舉足輕重,聯英社昨日在世界殯儀館的世界堂設靈,讓幫中兄弟和其他社團大佬前來弔唁。現任坐館、靠撈白粉起家的肥波亦有出現。

據悉,綽號「囝囝」的黃照坤,是聯英社超級大佬「喚」的門生,主要從事賭檔及炒黃牛票的勾當。由於他自幼練習蔡李佛,是幫中金牌打仔。60年代尾,聯英社與另一老牌幫會「敬義」,因爭奪尖沙嘴樂宮戲院的黃牛票地盤發生爭執,囝囝親自帶隊出戰大獲全勝,聲名大噪。

另 外,囝囝的行事作風十分強硬,他要求門生「劈友」時一定不可手軟,以免留下後患,所以他有十多個門生,都因為謀殺罪名坐牢。80年代初時,囝囝因與當時的 聯英社話事人不和,因而另起爐灶,創立聯順堂,成為聯英社的分支。但由於當時新義安及和勝和等幫會不斷壯大,聯順堂亦做不出甚麼成績。囝囝近10年已慢慢 退出江湖,聯順堂基本上已名存實亡。


聯英社重量級人物「囝囝」黃照坤昨設靈,大批門生前來弔唁。



中國發放獎金創新高  倫奧奪金 每枚獎50萬

倫敦奧運會將在本月27日開幕,中國將派396名運動員,角逐除馬術、足球和手球外23項比賽獎牌。相比四年前北京奧運派639名選手,此次中國參賽人數 大減,但當局對獎金發放卻更闊綽。國家體育總局透露,倫奧中國運動員每獲一枚金牌,將獲5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獎金,較京奧增一倍,創歷史新高。網民 轟當局用納稅人的錢「裝闊氣」,背離體育精神。 

出征倫敦奧運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上周二(10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成立大會,主管意識形態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李長春 親自到場祝賀,為運動員打氣。而國家體育總局為激勵運動員保持四年前北京奧運高水平,也開出新的獎勵制度,表示所有參加倫奧的運動員,每獲一枚金牌,都將 獲得50萬元獎勵,期待運動員在客場繼續保持京奧時的高水平。


有望在倫奧為中國奪冠的運動員,左起依次為林丹、劉翔和何姿。設計圖片

香港金牌得主可獲400萬

官方承諾奧運冠軍獎金50萬元,不但較四年前北京奧運會25萬元翻了整整一倍,也創造了中國1984年恢復參加奧運會以來,冠軍獎金的新高。 1984年中國官方對奧運冠軍獎金只是6,000元,28年後,獎金翻了逾80倍,令外界對北京「財大氣粗」有了更深的認識。當局還承諾,倫奧最終名次排 在前八的中國運動員,都將會獲得相應的獎金。

國家體育總局獎金加碼,勢將給各省市自治區帶來壓力,因參加奧運的運動員同樣代表所屬的省市自治區出 戰,地方政府因此亦要對獲獎運動員追加獎勵。根據以往經驗,地方政府的獎勵多超過國家,甚至是國家獎勵的一倍以上。有內地媒體估計,參加倫奧的中國運動 員,每塊金牌「打底價」最少有150萬元。加上民間及企業獎勵,倫奧金牌得主的獎金將大大超過京奧多倍。

有關消息昨日引內地網民熱議,有人大肆批評:「(獎金)用的都是納稅人的錢,裝甚麼闊氣!」「金牌多少與國家強弱沒有關係,別再自欺欺人了。」但也有指,中國金牌的獎金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相比差別很大,如台灣金牌得主可獲310港元,香港則可獲400萬獎金。
網易體育


中國大幅提高倫奧金牌的獎金,奪金者每人可獲50萬元人民幣獎金。

中國歷屆奧運金牌獎金

1984年(洛杉磯):6000元

1988年(漢城,即「首爾」):1.5萬元

1992年(巴塞隆那):8萬元

1996年(亞特蘭大):8萬元

2000年(悉尼):15萬元

2004年(雅典):20萬元

2008年(北京):25萬元

2012年(倫敦):50萬元



備註:貨幣單位人民幣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