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

明報社評: 辱回電影亂美外交佈局 北非不穩難圖中朝伊朗




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引發中東及北非的穆斯林示威,除了利比亞,也門、突尼斯、伊拉克、伊朗、蘇丹等地都有反美示威。美國急忙撲火,總統奧巴馬及國務卿希拉里發表講話,希拉里更表示絕不同意《穆》片的觀點,要與電影劃清界線,藉此降溫。但看來情不如美國考量那樣迅速平復,反而有擴大趨勢,最新連孟加拉和澳洲也有反美示威。奧巴馬在大選前遇上這棘手外交難題,如果反美情勢一發不可收拾,116日的總統選舉就可能橫生變數。

利比亞局勢混亂  「茉莉花革命」 受挫

事件是由電影《穆斯林的無知》引起,類似事件以往曾發生,近者是去年及今年美國牧師瓊斯兩度焚燒可蘭經,引起阿富汗爆發激烈反美示威,數十人死亡;2006年丹麥一份報章刊登被指褻瀆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多國回教徒上街抗議,至少11國駐丹麥大使要求會晤丹麥首相。遠者是上世紀80年代英國作家拉什迪的小說《撒旦的詩篇》,被穆斯林認為影射穆罕默德,小說甫推出即引起軒然大波,不僅多國把此書列為禁書,當時的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更發出追殺令。事件橫跨20多年,2007年拉什迪獲英女王授勛,伊朗仍表示不滿,認為英國向拉什迪授勛是「對抗穆斯林」。

《穆斯林的無知》引起的激烈反應,對美國來說,是對過去兩年中東茉莉花革命的沉重打擊。通過茉莉花革命,地中海岸的北非國家,例如埃及和利比亞都改朝換代,埃及的改變過程猶算和平,利比亞則是西方空襲政府軍,地上的反政府軍乘勢進迫,推翻卡扎菲政權。美國通過利比亞變天,繼續影響這個國家,保住戰略據點,可以說,今天的利比亞政府,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力打造而成。因此當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被殺,美國的反應除了奧巴馬的官式講話以及派出驅逐艦,更意味深長的反應來自國務卿希拉里,她說「不少美國人在問,其實我自己也在問,怎會發生這種事,怎會發生在一個我們幫助解放的國家?」

其實希拉里是知道答案的。利比亞和埃及類似——卡扎菲政權及穆巴拉克政權都是在美國的關顧庇護下過了一段好日子,卡扎菲雖然在1980年代遭美國空襲,而利比亞特務亦曾涉及恐怖襲擊,但在過去幾年,卡扎菲與西方關係轉好。這種美國可以操作的國際秩序,令到美國可抽身處理其他熱點地區事務,像伊朗和朝鮮核危機,或者是阿富汗的反恐活動。不過,一旦這些受「關顧」國家出現可能成為氣候的反政府力量,尋且影響到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就會放棄盟友,轉而支持反對派。當中無道德可言,只是實利計算,當主子認定其利用價值消去,秋扇見捐便是這些「忠實盟友」的下場。

一部電影觸動希拉里的原因,是中東及北非局勢不穩,帶來的是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變化。本來茉莉花革命後,北非情勢穩定,加上拉登被殺,反恐戰爭順利,美國的重點可以集中在伊朗及敘利亞,太平洋一線則可以放在針對中國這一塊。如今北非情勢波動,如果沒有辦法迅速平復,中東及反恐大計都可能要推倒重來。希拉里所說的「不明白」,自是由於這是一塊燙手山芋,外交政策設計部門必然頭大。

多個熱點同告急  美國能否處理?

越戰之後,學者有「美國不能同時打兩場戰爭」之說,這是國力使然,實例是美國同時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用兵,戰果證驗了此說——美軍黯然撤出伊拉克。如今美國面對的是多元的外交戰爭,北非以及正在擴大的反美浪潮是其中之一,中東的伊朗和敘利亞是其二,三是西太平洋的中、日以及朝鮮半島。這三者都可能發展至兵戎相見,美國的重點應該放在何處,孰輕孰重,是下階段局勢的關鍵。

從即時危機來說,中日之間氣氛雖緊張,馬上開戰的可能不會太高;北非的火頭若無法快速捺熄,結果可能是中東及北非滿盤皆落索;伊朗局勢也在危機邊緣,美國稍一失足,伊朗即可佔得上風。這還未包括朝鮮核危機,以及打到今天仍是未平息的敘利亞內戰。火頭都涉及美國利益,但同一時間美國只能處理一至兩個,沒法同時應付所有;極可能的發展是,某些熱點會迅速降溫,擱起一邊容後再算。

1970年代美國面對中東、中國及蘇聯三大熱點,結果是聯中抗蘇,把熱點減到兩個。博弈之間,美國國務院目下應在計算重點熱點及非重點熱點,究竟能否同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抑或是抓大放小,尤其是國防部長帕內塔本周訪問日本,他如何評論中日局勢,日本在帕內塔訪後有何動作,極為值得留意。

梁文道: 無得教




有一位媒體前輩,幹了大半輩子的中國新聞評論,交手過的中國官員無數。從一線退下之後,便轉任教職,一邊在大學開課,一邊巡迴各地培訓政府公關。我曾問他效果如何,他覺得情況還是有點進步的,最起碼現在他們比較敢於正面面對媒體,不會一遇到麻煩便強力壓制。說得也是,中國各級政府的公關的確還是有些長進。十年前我接過一些宣傳部官員的名片,居然明目張膽地直接把「宣傳部」英譯為「Department of Propaganda」;最起碼現在他們不會這麼做了。

可是一切公關和形象的問題又豈只是技術甚至政策層面的事呢?前輩上課,最着重的一環是信息公開。而中央領導也曾三令五申,叫下級部門無論出了什麼問題,一定得從速佈公,以免人民傳聞四佈,又給外間一個黑箱運作的壞印象。那好,請告訴我們,習近平到底去了哪裏?身為下任最高領導,一而再、再而三地爽約外交會面,而且沒有善解,玩起了最古老的失蹤遊戲。每當記者問起,政府發言人就板起臉孔不知所云。這叫哪門子信息公開?正是這次領導人神秘消失事件,讓全部人都清楚看見,不管通過了多少信息公開辦法,也不管學了多少現代新聞技巧,一去到最核心的層面,這套體制仍是一個黑箱運作的政治。它或許可以逼令下頭開放,但它自己仍是高深莫辨。

再說《明報》記者在李旺陽老家邵陽「被採訪」的醜聞,很明顯這是當地政府處理內地傳媒的一貫手法。但他們怎麼會不知道《明報》那境外媒體的身份?你想遮掩息事,便迫這些記者「採訪」你指定的對象。但你怎麼可能完全意識不到這是場更巨大的公關危機?人家回到香港可是會一五一十什麼都爆出來的呀!看慣國情,對於這種惡行,其粗野卑鄙我是一點都不會驚訝的。但是他們這麼幹的理由,我卻依然不能理解。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人家誤當我是「國情專家」要我評述,除了愚蠢二字,我都再也找不到什麼好說的了。

對着一群被權力寵成笨蛋的幹部,你該怎麼教導他們新聞與公關的奧秘呢?

陶傑: 漢奸國際都市




日中關係交惡,累及香港娛樂界。香港男明星「偉仔」,剛接了一齣日本戲的合約,即刻在大陸被標籤為「漢奸」。

但是我們香港,一向跟日本親善,香港就是一個漢奸的國際城市。不顧鴉片戰爭的「國恥」,我們香港有一位特首就是英國皇室爵士,遠不必說,香港與日本,演藝界簡直血濃於水,香港女歌星陳美齡小姐,曾紅遍東瀛,早就歸化日本,為香港人爭了光。

五十年代,日本明星寶田明,在香港與國語片女明星合作,演一對日港情侶,東寶公司出品,拍了一齣《香港之夜》,單看片名,就知道是向滿洲國時代李香蘭風靡一時的《支那之夜》,鼎足而立的隔代致敬。

港日影藝合作,今天的「偉仔」算什麼?香港電影大亨邵逸夫爵士,六十年代拍了歌舞片《香江花月夜》,就請了日本導演井上梅次來執導。因為邵老闆認為:歌舞片的剪接很講工夫,環顧東亞,只有日本人在行。井上梅次開香港歌舞片先河,後來粵語片的蕭芳芳、陳寶珠、呂奇,穿得紅紅綠綠,在片場裏三人一條線,一拍大腿,兩手高舉,扭腰肢轉一個身,在桃花和綠葉的音樂裏穿插得花好月圓,井上梅次傳下來的拍攝工夫,功不可沒。

「偉仔」才接拍一齣日本片,就是漢奸?偉仔是境外的香港人。中央電視台停播日本商品廣告,只不過三日。第四天以後,就復播了,因為金錢的威力,遠遠勁於「愛國」。如果中央台才「愛國」只三天之短,那麼香港的偉仔,可不可以同步,宣佈日本片簽約事宜擱置三天,第四天,等到中央台復播日本廣告了,他才簽,好不好?

但大陸糞青,柿子挑軟的揑。偉仔的漢奸帽子,不止戴三天,也沒有哪個單位公開給他「平反」,發還一張平反證書。香港藝人北上,不涉政治,好端端的,也沒招惹誰,忽然飛過來一團狗屎,避不了打在臉上,做香港人,冤不冤?

譚蕙芸: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陳惜姿﹕我沒有旁觀的權利




認識陳惜姿三年,一直覺得她是個「幸福師奶仔」。八年前她從記者轉職教書,生活平靜。天未黑齊已歸心似箭,周末帶子女遠足學琴,星期六日家庭樂,絕跡 電郵系統。對於時局只會議論幾句,甚少動氣。今次國教風波,師奶仔竟放下安逸,飛蛾撲火般上前線抗爭,應付記者馬拉松式訪問,說話有條不紊,和政府談判有節有理,面對逾十萬群眾沒有怯場。是什麼力量令她脫胎換骨,變身家長組的前鋒?

陳惜姿說,一班家長組成員和義工的無私付出,令她不敢怠慢:「戰友們做了很多幕後工作,我只需要站出來說話。相比他們,我這部分最微不足道,我沒有旁觀和偷懶的權利。」

開始

今年七月,「中國模式」問題教材出現,學民思潮的宣傳亦如火如荼,社會開始關注國民教育,身為家長的陳惜姿(Eva),一直關注香港孩子的教育。她在面書上問我:「你估可唔可以做到嘢?」我鼓勵她:「做啦」。當時以為她只會組織家長聯署,發夢也沒想到,事件會發展今日的波瀾壯闊:「開頭不是好大雄心,只希望被『殺』前叫幾聲救命,無想過去到這種程度。」Eva今日回憶,恍如隔世。家長組第一次會議,在七月初一個周六,於旺角一間咖啡室召開。Eva在面書上貼出邀請,吸引約20名家長參加,部分人素未謀面,今日已成親密戰友。

Eva身體狀態一直不算強壯。她記得,籌備首次會議已感到壓力。旁人聽來誇張,她多年習慣晚上沒電話騷擾,自比生活平淡得像「農婦」。當戰友晚飯時致電她,她緊張得整個人彈起來﹕「個胃緊一緊,我諗,死啦,唔通我要開始另一種我不想的生活?」會議前兩天,她還在街上暈倒。「送仔去暑期活動後,我感到天旋地轉,坐車回辦公室,一下車腳也站不穩。我好驚,成世人也未試過咁暈法,唯有去睇醫生打針,又臥床休息。」最後她勉強撐住,參與第一次會議。會議後,家長組撰寫了立場宣言,舉行記者會。同期「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facebook群組成立,經傳媒報道,要求加入者如潮水「湧來」。家長組希望維持facebook group成員主要為家長,故此加入前需簡單核實身分,現組員逾六千。開放予公眾的facebook pagelike者有1.6萬。「人們的狂熱,你感到像觸碰了社會一條敏感神經。」Eva說。

和政府交手

七月中,家長組連同學民思潮、教協等廿多個團體組成「反對國民教育大聯盟」,籌備729遊行。遊行前一天,教育局長吳克儉約見。政府最初要求,家長組和狄志遠代表的家校會,一起見吳克儉。陳惜姿說,擔心聯合會面的效果,於是反建議要求各團體分開見面。最後,政府分開見了三個團體,只有家長組明確反對國教科。狄志遠的家校會,和十八區家長會就表支持。政府緊接便公布,「接納」狄志遠等人建議成立「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後來由胡紅玉任主席)。

「我們一額汗。若按原定計劃,若和狄志遠一齊見政府,握着手影着相,我們就會變成有份參加與這個建議成立委員會的會議。我和政府沒交手經驗,我覺得,每步都好艱險,每步都可能係陷阱」。家長組的對策,只有保持透明度,經常透過傳媒向公眾交代。「我們是背負着幾千家長的期望,不可令群組家長覺得,我們出賣佢懐。(和政府談判)很艱險,我們面前是政府,後面是家長。家長監察我們,不知道我們會否企硬,還是容易妥協。但也有人會說,政府找你談,你不談就是不講道理,也有這種聲音。我們是被幾『道』力拉着。」

遊行

729反國教大遊行,領頭有大批嬰兒車群。原來家長組呼籲爸爸媽媽參加時,反應熱烈,但參加者多為遊行稀客﹕「好多人話佢懐連六四和七一遊行都未去過,他們說,不懂得去遊行,擔心嬰兒上街會危險。」Eva說。

於是,家長組趕緊製作「親子遊行手冊」,詳刊換尿片餵奶休息站地點,又設計溫馨口號﹕「不要胡椒噴霧,只要楊枝甘露。」Eva覺得,以家長為主體的抗爭行動,可以少一點對抗性,多一點創造性。「我們不是專業搞社運的人,我們要給人一個印象,我們是家長。」「場面很感動,很多BB車出來了。我想,點解我懐動員到咁多連六四七一都不出來的人呢?歸根究底,是因為家長關心下一代,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係『唔好搞我個仔』。」

一人一信

729反國教遊行召來九萬人,政府寸步不讓,令運動出現反高潮。家長組推出「一人一信運動」,從大型抗爭,回到社區各間學校,鼓勵校友家長寄信給校長,表達對國教科的憂慮。

由熱血沸騰的街頭抗爭,回到無聲無息的靜態發信,Eva當時信心也不大:「有人話,轊,即係無料到啦,變咗寫信,好弱呀,因為唔visible,看不到嘛,但事後回看,那道力很powerful。」這道力,就是深耕的力量。兩星期內,市民寄出信件達六至七千封,全港八至九成學校收到信,喚醒了沉睡的校長。Eva一位任校長的朋友表示,暑假正忙着檢討三三四新學制,根本沒時間看國教指引,收信後才猛然發現,「原來關佢事,原來已燒到他門口。」

那位校長還跟Eva透露,開學禮一直有安排唱國歌,今年要小心處理。Eva苦笑﹕「我們才知道,原來開學禮竟然是唱國歌,唔係唱校歌。」

一人一信的變陣,從群眾運動變成靜態活動,不是能量下降,只是形式轉換。「有人話,我懐畀壓力學校,但政府條路行唔通,你遊行有一百萬人,他都不理你。既然抗爭對方(政府)又軟皮蛇,我懐唯有把矛頭指向學校,話畀校長知家長好驚。」Eva分析,家長力量始終在學校:「我們的孩子入學,猶如投了一票給學校,而且一選就六年,這個押注是很大的。」

傳媒策略

Eva做過多年雜誌記者,文字功力了得。可是,這一役,她對傳媒說話,有條不紊,大方得體,口才好得連朋友也刮目相看:「這八年教書的訓練很有幫助,無論學生問什麼都要識答,要說得清楚,還要設身處地想,對方有沒有足夠背景資料去明白你的說話。」

家長組成立之初,由最初的中產報紙投稿,到電台節目開咪,到最後,連有線娛樂台也出席了。我陪她到娛樂台,看她不情不願化妝(她不習慣化妝,形容自己上妝後的臉像做大戲),和一眾漂亮女主播細心解說,目標明確:希望「牛頭角順嫂」也明白國教科搞邊科。

Eva明白走進群眾的需要:「有師奶說,聽不明白我們說什麼,批評我們太精英了。我留意到,最初信息是傳不到民間的。唯有想辦法令基層也明白。」

互相守望

九月一號快開學,Eva一直思考:「如果政府唔肯撤科,會否帶住無力感開學?搞罷課,我們不能完全排除,但要很多醞釀工夫,而且不是由家長主導。」大型運動激發的情緒不易疏導,家長組建議,搞個氣氛溫馨的晚會,就像八九民運時的「民主歌聲獻中華」﹕「這個集會不是大家喊完口號收不到科,而是有一種團結感,有一種希望。即使政府不撤科,大家就互相守望。」加上林煥光提出「大象夠大政府便會看見」,指民意夠響政府就要回應,於是就有了「大象」圖案為主題的91日「良心話事。守護孩子。公民教育學開禮」集會。

當晚,星光熠熠,不少藝人來政總草地演唱,集會人數四萬。有人形容是電視劇《天與地》結局rockfest真實版。到最後,大聯盟全體上台,宣布十人接力加入學民思潮的絕食行動,參與有大學生,家長,六旬的退休老師(何芝君和韓連山)。整個晚上,我陪伴在Eva身邊,她情緒一直穩定,上台前還笑說:「我唔會喊嘅」。誰知,看到十名絕食人士站出來,她在台上失控痛哭,旁邊的黃之鋒也默默拭淚,成為歷史照片。

她解釋,當晚在政總,風雨飄搖,看到十人站出來絕食,場面悲壯:「我覺得香港人好淒涼,這政府不是我們選出來,我們用腳遊行佢唔理;聯署集會佢唔理;到最後,搞到要絕食,傷害自己鮋身體,告訴政府我們很不滿。絕食者有六十歲的長者,很悲情。為何香港民智這麼高,也要用到咁悲壯,看似『死諫』方式去告訴政府我們不滿,我們是活在獨裁政府下嗎?」她笑說,性格較內斂的她,當晚開始啟動「流淚mode」,此後經常感觸。

當晚開始絕食的家長只有一母親Linda,原來還有位爸爸原定參與,卻因兒子翌日要開生日會忍痛「暫緩」。Eva記得:「這個爸爸抱着頭掙扎,恍似要參加生日會和絕食,是生死抉擇一樣痛苦,最後他在兒子生日會後接力Linda絕食。」當晚還有一個笑話,集會完結後,一名女士到台前問候Eva:「點解你咁瘦嘅,係咪絕食搞到咁呀?」

廣場歲月

隨着學民思潮發起的佔領政總和絕食行動升級,廣場集會人數,最高峰達到97日周五晚十二萬人。當晚Eva在高處俯瞰黑壓壓的群眾,沒有興奮:「我只擔心,動員了這麼多人出來,我們有沒有出路給他們?沒有出路,運動如何走下去?」同日,政府邀請大聯盟裏的教協、學民思潮和家長組會面,他們明知對方是為兩日後的立法會選舉降溫,但又不肯定政府是否真有撤科的打算。若政府全為做騷,會面就只會變成一張和諧的談判新聞照。雙方在見面條件上,來回通過幾次電話,Eva又再用「艱險」形容過程:「敵人有最多的機器,最多權力,最多線眼,有好多中間人說話問『有無得傾』,我們變得緊張兮兮,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97日晚凌晨,雙方沒法達成共識,大聯盟呼籲群眾留守,第二天吸引了十萬人參加。梁振英終在98日黃昏,宣布撤消國教科三年開展期,並交由校本自決是否開科,然而政府方案仍留有「尾巴」,大聯盟不算全面勝利。當晚,大聯盟在立法會會議室商討了六個小時,最後宣布,不滿未全面撤回國教科,卻決定停止絕食和佔領。廣場群眾情緒激昂,部分未能接受。事後,關於撤走的做法,在坊間引起熱烈爭論。Eva解釋,98日當晚討論十分費勁。大聯盟有20多個團體,當晚政府拋出方案,大家先要消化政府的讓步是「真」還是「假」;每團體要討論「是否接受」,還要斟酌用詞應為「階段性勝利」還只是「讓步」。然後,應該繼續留守廣場還是撤離,時機是當晚走,還是翌日走,討論了很長時間。最後大家共識是當晚撤離。

「運動發展到這規模,已超越我們能力。我們一直想,如何結束廣場的抗爭,總不能天天花這麼大力氣去維持(留守廣場)。遊行是流動的憤怒,但廣場集結的憤怒卻更驚人。當然,沒有這個集結了的憤怒,政府不會這麼容易讓步。但集結了的憤怒,我們也沒有高超技巧去緩和。」

「當晚撤離廣場是大聯盟集體決定,我們承認,會議室和廣場主持溝通不足,我們不知道廣場的怒火一直澎湃,以至當我們宣布這決定,廣場的人根本承受不了。事後檢討,我們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但以當時的時間壓力,我們已盡了力。」

回看這一役,Eva還是由衷的感激:「雖然大家在廣場付出的心力是超乎想像,是意料之外,但我們慶幸參與了這一役,以至得到更大凝聚力,推動政府得到更大讓步。」

回歸平淡

Eva一對仔女還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女兒尤其「黐身」。留守廣場幾天,Eva每晚凌晨才能回家,幾天沒法跟子女談天。撤出廣場的凌晨,Eva小休幾個鐘頭便要動身去參加大聯盟記者會,向公眾解說前一晚的決定。女兒原以為媽媽會陪她玩,高興得挨在母親身邊扮貓兒,Eva卻更衣出街,女兒卻臉色一沉,痛哭流淚。Eva看在眼內,心裏默念:「我一定要回歸正常生活」。

隨着「後廣場」歲月,家長組的策略,再次由群眾和街頭回歸細水長流。其實,家長組一直有和部分辦學團體和校長保持溝通。深耕的工作從沒停步。Eva形容,幾個辦學團體和校長們均向她表示,政府硬推國教一着,是「庸人自擾」﹕「他們覺得,一直存在的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宗教和道德教育等科目,行之有效。政府無端端搞壇咁嘢, 明顯是政治任務。」她透露,這段日子,有校長壓力大得健康受損。「現在政府半撤,還把個波拋番畀學校,是政府不仁不義,把戰場轉到學校,把矛盾推到校長身上。」

家長組已計劃申請成為「法人團體」,聘請全職員工,長期監察。現首要工作,是支援計劃開科的學校家長。月底,家長組亦會舉行大會,連結各校的國教關注組。家長關注組亦調整策略,以「守護孩子,守住每一間學校」為新宗旨。

瘋狂的盛夏

家長組的核心成員有不少是專業人士,有大律師,廣告專才,IT達人,非政府組織的公關推廣能手,他們常笑說:「有錢都請唔到這個組合。」這班專材都是家長,有仍在放產假的母親,有人抱着襁褓中的嬰兒來開會,一邊餵人奶或換尿片。維繫這班「叻人」的核心價值,是父母親對子女的關愛。所以,這班家長,縱使個個獨當一面,也能放下歧見,衷誠合作,發揮出Eva口中「不可思議的力量」。Eva笑說,自己這陣子很累,希望周末和家人外遊,休息兩天,但卻要跟家長組戰友「申請」,但由於同期有其他核心成員離港,她要等待另一個周末,待其他成員回港才可外遊:「好好笑囉,就算正職我也不需要找人頂替才可放假,這裏(家長組)的泥沼,係去到咁深囉。」

Eva在這個夏天,肩負起發言人角色,原本已瘦削的她,腰間不見了一至兩吋,穿起西褲後,皮帶最窄的扣也扣不上,要用文件夾夾妥才能出門。午餐時間,她累得在餐桌打瞌睡。旁人我見猶憐,但辦事效率突發猛進,她笑稱「自己個腦升鰦級,加鰦ram」。有同事亦戲言,以前覺得她是個「天真的師奶仔」,今天,會用Loss of Innocence來形容全新的陳惜姿。但歸根究底,感染Eva的動力,還因為是戰友們的無私奉獻:「我的戰友做了這麼多工夫,我只需要走上台說幾句,這部分是最容易,最微不足道的。我沒有想過我可以不做,我直情覺得,我沒有權去旁觀或者偷懶。」

Loss of Innocence之後,我們不再幼稚,但仍然天真,我們堅信抗爭只要持續,勝利還是在望。因為陳惜姿,因為家長組,因為學民思潮,因為其他為反國教而付出的無名英雄,我們醒來了,就不會再沉睡。

問﹕譚蕙芸,大學老師,和陳惜姿共事三年。未有國教前,是一起吃飯一起談天,一起談新聞理想的朋友。國教之後,經常以「阿四」角色,陪伴陳惜姿出席活動。看到她一天一天消瘦,但鬥志旺盛。

答﹕陳惜姿,大學老師。早年在雜誌任職文字記者,八前年隨着孩子出生後,歸園田居,回到大學教書,過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淡師奶生活,閒時進行寫作計劃,怎知這個夏天發生了國民教育事件,她帶領的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風風火火地闖進了這場抗爭之中,不能自拔。



傻強: 立會選舉無間道 ——配票機器是怎樣煉成的




表面上看,今屆立法會選舉建制和泛民陣營都一片混戰。事實證明,互相搶票的只是泛民陣型,建制派的配票手法已是爐火純青,背後分票策略有條不紊。在五個區中,王國興、梁美芬、謝偉俊和梁志祥都得以掃走末席,基本上都是選舉當日下午四時後,組織將已能穩奪一席的候選人選票,過戶給他們。

2007年泛民在區議會選舉大敗,一篇「區選無間道」(編按﹕原刊於20071125日「什麼人訪問什麼人」)詳述了建制派選舉機器之厲害,掌握選民資料之精細,在此不贅。跟該文受訪者一樣,我也是一個在建制派工作的民主派,今次讓大家看看我方陣營資源之豐厚,實在是想告訴大家一個可悲的事實——這個選舉遊戲實在是泛民玩不來的。

「阿爺」不在西環

配票要成功,重點在統一指揮、資源調配得宜。是次港島區選舉的操盤人是中聯辦港島工作部部長吳仰偉,我們覲見「阿爺」,不在西環而在上環中旅社,人稱「大樓」。各區部長作風不同,吳部長為人較開明講道理,是以港島區的選舉操作也較為審慎而不張揚。

抱歉我只能稍為「露一手」,拿出來的是中資機構的義工分配圖。光是港島區,已達29間公司、共533人參與。中國銀行最人強馬壯,派出150人,其次為中旅社、廣控和中國海外,各派出40人。

中資機構只是一例,其他數以百計的地區組織、社團協會也有類似分工。在街站幫忙只是表面的工作,他們更重要的任務是向身邊的親友拉票,有些地區領袖可影響區內數百或過千張選票,即等於一個中小型政黨的黨員人數了。除了地區選民,我們當地區工作的,還會收到功能組別選民的資料,同時為功能組別的候選人拉票,可見這一局棋的棋盤有多大。

工聯會的王國興今屆空降港島,形勢不佳,獲派義工160人,比「非直系親屬」葉劉淑儀多一倍。鍾樹根獲派義工數目第二多,達152人,可見組織一開始就沒打算要棄鍾保曾(順便一提,這也證明了自由黨確實不是自己人)。結果,東區山寨王鍾樹根以三萬多票高票當選;相反,葉劉淑儀由上屆六萬多票,「被流失」至今屆只得三萬票。究竟是阿爺強搶,還是她的實力從來沒那麼高,真的只有阿爺才知道。

事實上,建制派內裏非人人聽話。一向自視甚高的葉劉淑儀,認為公民黨在外傭居權案一事上失票甚多,這些票若非過戶給她,難道是給鍾樹根?所以,她的目標一直是在港島取下兩席。不過到了選舉後期,葉獲派的義工愈來愈少,而鍾的攻勢則愈見強大。正如希臘神話的悲劇英雄一樣,天神的旨意豈是人力所能改變,最後鍾的得票比她還要多,未知她心裏有多不是味兒了。

建制派中人也眼紅民建聯

拉票活動也是組織規劃好的。有的叫「共同開發區」,即可多於一個建制派候選人到該區拉票,有的是「專屬區」,只准一位候選人拉票,誰僭越他區,會馬上收到指示要略為收斂。紀律嚴明就是統一指揮的精髓。曾鈺成主要在中產票倉中西區和南區拉票,鍾樹根則完全不沾手這兩處,效果跟最近報章分析票站得票率的情不謀而合。不過,建制派內部也有人認為組織資源分配不公,偏幫民建聯。先不說陳婉嫻在超級區議會中被李慧垰強搶選票,平日民建聯常常自恃是龍頭大哥,搶最多的資源,街站要霸最好的位置,其他旁支只能認命。

無論配票機器如何精密,說到底,也要選民配合才可成事。為什麼他們就不會「食窮民建聯,票投XXX」呢?我相信,建制派支持者中因政治立場而希望泛民大敗的,只佔少數,更多人投建制是源於對政治的冷漠與無知,建制和泛民在他們眼中根本毫無分別。泛民打覑民主、核心價值等旗號可令十萬人汗流浹背遊行一整天,卻敵不過幾十萬人投下無所謂的一票。他們除了是敗給阿爺的選舉機器,也是敗給一班政治上毫無立場,或裝睡、或沉睡的市民手上。

積極一點想,阿爺既已掌握選舉必勝法,香港離普選不遠矣。

編按

本刊就此文章內容致電中聯辦查詢,職員確認有港島工作部部長吳仰偉其人,至於中聯辦及吳仰偉有否介入統籌建制派的選舉配票工程,職員以周六沒有人上班為由,表示無法找到同事回應相關問題。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晚上回覆電郵時則表示﹕「你所說的事情我從未聽說過。眾所周知,香港的選舉是特區內部事務,中聯辦不會干預。」



安裕周記:好夢由來最易醒

輸了選舉的劉江華臉上少了那道狡氣,敗退了的李永達滿臉坦然,如果問這次立法會選舉留給我的印象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說這兩幕必然是其中之一。劉江華的訪問裏那種看破紅塵的平和過去十幾年從未見過。看破,應是他知道這輩子都不會當上民建聯主席。上星期一他笑容勉強夾在李慧琼和譚耀宗之間接受記者訪問,我心裏就想到他不可能接任主席。後來有分析說劉江華沒有立法會行政會議成員職務,當不成主席;我不知是真是假,想起內戰向中共投誠的國軍將領,百分之九十九都能到解放軍工作,只是很多是副職。最為人熟悉的是鄧兆祥,一九四九年率「重慶號」投誠,中共建政後,官運似乎很亨通: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海軍青島基地副參謀長,基地副司令員,北海艦隊副司令員,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退伍後是全國政協副主席。關鍵字是一個「副」字。

李永達也輸了。FB上不少人嘆息說立法會從今以後少了一個熟悉房屋政策的裏手,也有人為他和妻子陳樹英雙雙失利感到惋惜。選舉就是這樣,勝者為王敗是寇,但李永達面對落敗坦然得令人揪心,開票當天清晨,我在有線電視直播裏聽到他說的一句話,「我第三次說,輸了是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好」。李先生言重了,記憶中的李永達是他還是港英年代巿政局議員的時候,英國外相賀維訪港官式宴會上,他忽然掏出標語抗議,用那口廣東腔英語高聲質詰一臉尷尬的英國人。

「地區工作做得不好」到底是不是李永達和他的民主黨伙伴敗退立法會選舉拱手讓出最大黨的主因,恐怕人人看法不一樣。李永達認為他丟失議席是地區工作做得不好,這套敗選邏輯是否說得通,我有保留。倘若李永達的對手是民建聯或工聯會,這句話在蛇齋餅糉之下或是真實證言,可是如何解釋空降新界西的公民黨郭家麒余若薇那七萬多票。公民黨在新界西做過什麼地區工作,或者說,公民黨在新界西的地區工作能夠比得上地頭蟲李永達?有一點點常識的都知道這不是那回事。李永達在新界尤其是荃葵區早年扎根,他對全港房屋政策的掌握比管房屋的張炳良還要熟悉。輸,不是一場半場戰役(battle)的干係,而是在一場戰爭(war)的戰略取態。

這是戰爭不是戰役

立法會選舉之後,分析多如牛毛,有的認為泛民失敗是配票不如人。我可以肯定這是原因之一,但把失利都算到人家配票頭上,那是唯心之言,是只見樹木不見樹林。誠然,從數字上來說,民建聯足以媲美GPS全球定位的精準配票確實令人嘆為觀止,可是泛民也不是光桿一條心口有個勇字便上陣,起碼FB上就有人大呼小叫說一家四口的票應如何配送,說這才能保送泛民某某某和誰誰誰入立法會。當然這不是強迫安排,做與不做悉隨尊便。不過,我從來認為,選舉,特別是香港的立法會選舉,意識型態是主要分野,過往如是,現在如是,將來也如是。民主黨失利,不是蛇齋餅糉派多派少,也不是民建聯鐵票大軍,這都是唯武器論者的錯覺,實情是民主黨掌握錯了香港巿民的政治感覺。

政治賣的是一種務虛感覺。在民主選舉政治高度成熟的地方,像是快要舉行大選的美國和前兩年改朝換代的英國,兩國俱是香港泛民和建制兩派同意的民主大國,不妨翻查史書,英美大選改朝換代靠的是什麼,告訴你,是選民對候選人的感覺(perception)。只有老天才會知道從未做過總統或首相的人上台後會怎樣,像奧巴馬這類聯邦參議員出身的還有可尋,克林頓呢,克林頓上台前最高的政治職位是阿肯色州州長。這個南方小州在美國五十個州裏挨不上邊,一個小州的州長能管美國嗎;同樣地,卡梅倫做首相前只是一介國會議員,憑什麼要英國人把工黨的首相撤下來換上這個新手。政綱是其中之一,但這是空口講白話的東西,你看梁振英上台後的政策與政綱相比哪一點實現?千萬不要提物業價格,對一些市民來說,這是一場維時最短的政治欺詐。

奧巴馬和卡梅倫賣的是大眾對民主黨和保守黨的感覺。這些感覺的由來是有歷史和政治背景,民主黨對社會的關顧,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小羅斯福以降便是如此,高稅但政府包養你一世。民主黨是勇於改變的政黨,四十年代羅斯福的「新政」(New Deal),六十年代甘迺迪的「新邊疆」(New Frontier),到一九九二年克林頓與老布殊電視辯論一夜之間說了七十多次的「改變」(change),乃至奧巴馬鸚鵡學舌也來一個「Change」,你不怕加稅想求變,投票給民主黨好了。卡梅倫賣的是保守黨的低稅小政府,所謂解放束縛釋放動力,列根一九八一年上台也靠這一招,到今天仍被共和黨溫和派奉如綸音。但是倘若兩黨為了吸引更廣泛的票源,民主黨因此大談deregulation,共和黨倒過來力推加稅福利人人有份,這兩個失去一己面目的政黨絕不能撐到今天。

一次投票便是一次期許

在相對成熟的民主選舉,一張選票投下去便是一次期許。我發現香港社會有一種錯覺,認為蛇齋餅糉在立法會選舉舉足輕重,若果事實如此,就不會有陳婉嫻忿忿不平民建聯鎅票,建制派的選舉工程肯定好辦得多。應該說,地區工作和蛇齋餅糉有密切共生關係,但不等於英甲聯賽可以取代英超。英超追求的另一個層次。可是有人把蛇齋餅和立法會選舉混為一談,選舉結果出來後便怨天尤人,說因為沒有蛇齋餅糉而失利。這是推諉,巿民想吃的話,自會找到他的蛇齋餅糉,社會對立法會選舉的要求不是飲杯茶食個包的口腔期層次,他們要的是好看的,如果能夠有好吃就是錦上添花。好看,是指香港核心價值這種抽象期許,好吃,是說政策上或實利上如何對我有利。兩者比併,前者必然重要於後者,特別是香港這個識字率高近百分百的都會而言。毛孟靜勝選後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她對選民說,你要多一個公園抑或是多一條行人天橋,還是不想你的子孫後代被人洗腦。結果是毛孟靜名單得三萬七千九百二十五票,比民主黨黃碧雲名單和盛傳中聯辦力挺的梁美芬都多。毛孟靜是記者出身,社會感覺比他人敏感,她的判斷是社會要好看的多於要好吃的。

民主黨這次失利,原因絕對不是配票不如人,也非缺了蛇齋餅糉,更不是黨內主將年紀老大——倘真如此,建制派就不止得到這些席次;若是這樣,公民黨不可能在新西九西如斯強勁;若真如是,列根七十歲當選總統是美國之禍了。選舉與射十二碼一樣,只有兩個結果,射入固然狂喜,射不入絕不可把責任推在腳上那球鞋,而把自已一開始助跑便錯了的射球角度輕輕帶過。這樣就回到問題核心:社會對泛民的期許到底是什麼。香港巿民是機敏的一群,他們祖輩在內戰烽火歲月避秦南來,目睹北方河山的政治變迭,看到經濟起飛後道德的淪亡,親歷維權運動在維穩下的打壓,他們固然想吃一頓安樂茶飯,內心深處的良知仍然未泯。今天講民主抗共不是過時,八十年代香港社會冒起這種不信任思潮其來有自,源於對中共建政後的反民主不信任;如今的民主抗共,除了看到大陸在維穩大棒子下的虛與委蛇,更多是香港自身面對的核心價值可能消亡的危機。

與北京接觸成死亡之吻

民主黨與北京融冰成為這次選舉的死亡之吻。我不同意單是人民力量天天大罵「民主黨賣港」就把民主黨推倒之說,現實是社會情緒在這兩年出現巨變而民主黨諸君因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而看不到,選民用選票告訴民主黨他們的態度。涂謹申選後的一番隱晦講話說明他從薄冰上走過的倖然之險,他說這次選舉是核心價值的對決,社會是要求真普選。民主黨與北京融冰後,大安旨意等著追求政治和諧對話溝通的香港嬗變成一個「溫和民主社會」,然而卻疏漏了中共在香港社會的形象急速下滑的事實。劉曉波案有人會認為過於遙遠,但趙連海譚作人以及李旺陽,他們絕無能力挑戰中共政權,更無法取代中共中央政治局,但他們的就逮判刑死亡掀動香港巿民良心呼喚。當為李旺陽呼冤也有逾二萬人上街,民主黨企待的和諧社會由此缺了民間擔保,社會情緒迅速蔓延,到了反國民教育科十二萬人夜坐政府總部之前,香港再也不是何俊仁走進中聯辦那一天的香港了。

選後有說香港從此沒有溫和泛民,只有激進泛民。此話語焉不詳,香港什麼時候有過溫和泛民,今天人們認為「溫和」的李永達都曾經在英國外相宴會上大聲抗議。泛民的定位不可能是「又傾又砌」,中共是什麼人,可以容得你又傾又砌?如果又傾又砌可行,今天的中國早已是民主選舉,還須香港巿民吶喊呼叫中國民主?香港政治人物與中共又傾又砌,全國三十個省巿自治區倘有樣學樣到時怎辦?這個「一字咁淺」的道理就是有人看不通。何俊仁看不通,可能連劉慧卿都看不到,於是民主黨在盲人騎瞎馬之下險些車毀人亡。九月十日選舉揭榜之日,何俊仁一臉茫然鞠躬謝罪,身邊的劉慧卿可能還在思想著這天是怎樣走過來的。何俊仁憨厚,保釣沒有人搞的年代他年年帶著老人和大疊軍票去日本總領事館討公道,劉慧卿九十年代的勇於批判和捍衛新聞自由令人印象深刻,可今天民主黨就這樣幾乎蔫了。

失去反對派風骨令人扼腕

民主黨諸位都是有心人,八十年代香港人連普選都不知是什麼時他們就在各自的空間發光發熱。今天的民主黨大老當年是不畏不懼有承擔的一群,白頭宮女說當年,吳明欽如今還令人感念,便是那種捨我其誰的道德勇氣。今次立法會選舉結果對民主黨的打擊是極大的,失了泛民大佬的虛名也還算了,失了反對派的風骨最令人扼腕。作為異議政黨是光榮,萬年在野也非羞恥之事,我想,民主黨成立的時候該沒有想到會走上談判這條路,更沒有會想到會在選舉裏遭人質疑對香港民主的承擔。那一刻,民主黨與劉江華殊途同歸,夢裏不知身是客,一度以為自己是主人事實卻是過客,沒有東西比起好夢幻滅來得更讓人永遠的隱隱作痛。


張大春: 我輩的虛榮

前月赴上海參加一個講座,聽眾之中有一對夫妻,帶着他們十一歲的女兒,當場問了我幾個問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父親指着女兒、無限聯席地說:「她看很多文學方面的書,很喜歡寫作,而且很希望能走上這一行,你能給這孩子一些有用的建議嗎?」 

我遲疑了片刻,當下想起一樁往事。整整兩年以前,在我目前已經關閉的部落格裏,接到過一則留言。由於留言者並沒 有引述我早先說過甚麼話,而引發了他的感慨,是以我只能猜測:在過往不知幾何的歲月裏,我曾經不大溫柔敦厚地勸人──尤其是比我年輕的人──不要再荒廢生 命於追求「寫作事業之成功」。這位留言者大約是以「尚未出書」與「已經出書」作為分野,似乎極有感觸。當我為了關閉部落格而整理了八百多篇應答文字的時 候,在這裏停了下來。留言如此:

「對於已經進入出版世界的人,也許一切成功都是應然,或者想起幾十年前的第一次,都是喜悅與『就是該我』的回憶。對於無法出版的外行者,那些始終嘗試,還對此領域保持希望的無運者,是否應該更溫柔敦厚,正如你的啟發者對你呢?」

我當時的回答是:你所謂的「始終嘗試,對此領域(文學創作以及出版)保持希望的無運者」是將所有未獲機會出版以及出版後市場反應不佳的人都歸之於「無運」嗎?

我的看法很簡單:寫作是和陌生人溝通的事業,不能在市場上立足,固然不能就此斷然指責作者之能力、思想和技巧;但是一個「始終嘗試」的人若始終失敗,不能 單歸咎於運氣,還得想想自己是否錯抱了希望。及早對自己的能力和渴望作務實的評估,就不至於貽誤自己的青春和生活。這樣建議,有甚麼不夠溫柔敦厚的呢?
我看不少在公開講座或者開班授徒的知名作者不時以咻咻之口,諄諄之言,吆喝青年們把筆寫作,似乎人人皆可為此業之豪傑。但是,高懸名利雙收之胡蘿蔔,而所敷 設者多屬夢幻泡影,不過是膨脝了這個行業的虛榮。更何況出版了幾部書之後,才發現自己入錯了行的作者也所在多有,豈能概謂「進入出版世界」即算成功?又假 設這「成功」竟是「應然」?

我反而寧可隨時提醒自己和我的同行:是否還有比寫作更值得追求的人生?寫作的目的之一恐怕也正是如此。請容許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對我在這一行裏最有用的啟發就是不斷質疑我作為一個作家的能力和動機。

站在講台上、面對充滿期待的父母的那一刻,我說不出這麼不「溫柔敦厚」的大道理,也着實找不出任何一組像樣的語詞來勉勵一個十一歲的陌生女孩──我的直覺是:容或她根本不需要任何鼓勵和勸勉呢!

我遲疑了,忘記所有曾經受之於本行前輩的偉大教訓,讀書、生活、感受、同情…我戰戰兢兢地回到寫作的起點:當我還在唸小學的時候,用毛筆寫了一篇篇幅很長 的、自由命題的作文。老師當堂讀給班上的同學聽,同學一致鼓掌說我將來會當作家。年少的我很樂,年長的我想起了那份樂來,也想起兩年前答覆部落格來客質問 的兩句話:「夢幻泡影,不過是膨脝了這個行業的虛榮」。

「請孩子留心這行業所帶來的虛榮。」

鄭培凱: 參拜米顛

今年夏天,在兩個月期間,我和米芾(1051-1107)有兩次意外的邂逅,第一次在鎮江,第二次在婺源。鎮江古名潤州,又名京口,在唐宋時期是個大地 方,與揚州隔着長江相對,江中有金山、焦山兩島,是江南重要的津口。米芾的父親原來住在湖北襄陽,後來遷到潤州的丹徒,所以米芾的書跡雖然自題「米襄 陽」,卻也算是「吳人」。米芾晚年定居潤州,按照《京口耆舊傳》及《襄陽縣誌》的說法,他死後葬在黃鶴山。 

初夏時分,我在鎮江考察,負責接待的老王知道我浸潤書法多年,問我,要不要去看看米芾的墓。當然好啊,求之不 得。老王說,地點在鎮江城南,那裏本來有個鶴林寺,現在寺廟已經拆了,具體的方位不那麼清楚,得找個認路的。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同事,說去年經過那裏,墓 還在。於是,就開車往城南,尋訪米芾墓。在城南大馬路兜了幾圈,沒找到,只好問問當地的老鄉。米芾墓?米芾的墓?沒聽過。我們在這一帶住了一輩子,沒聽過 甚麼米芾墓,米市墓倒是有一個。我趕緊點頭哈腰,說,是是是,就是米市墓。老鄉指點了一番,原來就在附近,只是拆遷工地太多,街道都變了,認路的同事說, 全然認不得了。

米芾墓建在一面山坡的頂端,有好幾段石階引導向上。先看到一座石牌坊,上書大字「米芾墓」,是啟功題的字。石柱上有一對聯語「抔土足千秋襄陽文史宣和筆, 叢林纔數武宋朝郎署米家山。」題寫的名字已經漶漫,好像是「葉震東重修」幾個字。爬到坡頂,就是米芾的墓了,墓碑上寫的是「宋禮部員外郎米芾元章之墓」上 款是「一九八七年春日重修」,後面是「曼殊後學啟功敬題」。啟功的字固然是好,但是太過秀媚,與米元章的天真奇譎、沉着飛翥放在一起,似乎像鄧麗君與帕瓦 羅蒂合唱一曲,有點格格不入。

正在瞻仰之際,突然看到山下來了一批軍人,十幾個年輕的解放軍,人人手裏拿着一把笤帚,打掃起米芾墓的周遭。他們清理的很認真,先撿了散佈在石階上的枯枝 敗葉,再細細打掃地面。我不禁感到好奇,難道是甚麼部隊分管米芾墓,要時時整飭墓道嗎?我問一個小夥子,知道這是誰的墓嗎?不知道。一連問了好幾個,都說 不知道。最後問到一個英氣勃勃的小青年,回答說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墓,米芾很了不起,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蘇東坡齊名的。我不禁刮目相看,問他這些 知識哪裏學的,他說,書上讀到的。再問,為甚麼其他的戰士都不知道呢?他說,哦,他們是兵,沒興趣讀書,我是大學生,當班長,要隨時增長知識的。
離開墓園的時候,我端端正正站在米芾墓前,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心想,米芾向怪石下拜,人以為癲,我向米芾下拜,應該是正常的仰慕行為吧。

至於婺源,按照翁方綱的《米海岳年譜》來看,米芾大概是未曾涉足的。但是,米芾愛石成癖,迷戀怪石,甚至向石頭下拜,稱之為「石兄」,被世人認為癲狂。他 還寫過《硯史》,仔細探討了肇慶的端硯與婺源的歙硯,講到硯台最主要的功用是「發墨」:「石理發墨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緣飾,雖天然,失 硯之用。」然而,米芾絕對不是硯台的功用論者,看《硯史》的結尾就知道,他對奇詭怪異的硯石是多麼喜歡,說到自己收藏的兩塊歙石,簡直是眉飛色舞,愛不釋 手:「吾收一青翠疊石,堅響,三層,傍一嵌『磨墨』,上出一峰,高尺餘,頂復平,嵌岩如亂雲,四垂以覆硯。以水澤頂,則隨葉垂珠滴硯心,上有銘識,『事見 唐莊南傑賦,乃歷代所寶也』。又收一正紫石,四疊,下有坐有足,巧於癭盂。足上起一枝,細狹,枝上盤兩疊,長七寸餘,闊四寸余,如靈芝。首銳下闊,天然鳳 池之象,中微凹,點水磨墨,可書十幅紙,石理在方城之右。此非人力所成,信天下之瑰寶也。」

夏末時節,我到了婺 源,參觀了婺源博物館。館長說,上次你來的匆忙,只看了展覽廳裏的陳列,沒給你看好東西。這次,總要拿出點東西,免得你回去嘀咕。先拿了一件江永的印章 「留餘軒」,朱文圓印,格局大方。又拿出一幅畫來,下方畫的是一隻白鷺,上面是一棵桂花老樹,點點桂花開得正盛,一隻雀鳥斜掛在枝頭,桂樹後面是一叢胭脂 色的芍藥,設色勻稱大方,細膩傳神,是大手筆。我說,這是沈銓一脈的,不過比一般的沈銓要好。館長說,算你有眼力,這是沈銓的老師晚山胡湄的作品,怎麼 樣,精彩吧?他又說,還有精彩的,便拿出一塊石頭,約莫手掌般大,很像黃石假山縮影,共呈四疊,然而最上兩疊卻又嵌入直立的石身,很難確定到底可算幾疊。 石頭摩挲得光滑,已經不知經過多少代了。館長似笑非笑看着我,問,你看這是誰的?誰的?我怎麼知道是誰的?總不會是米芾的吧?他大笑出聲,把石頭翻過來, 上面刻着篆書「米製之四」,是米芾為自己做的第四塊可以把玩的石頭。座底還有兩段刻字,一是楷書「小赤壁。子昂」,二是草書「是耶非耶,宜吾淞之山耶?東 海翁」哈哈,居然真是米芾把玩的石頭。

我拿在手上把玩了一番,跟館長說,這塊石頭太小,叫他「石弟」吧。館長說,不行,不行,這塊石頭製好迄今,有千年歷史了,我們應該叫他石爺爺,或是石祖宗才像話。

許禮平: 還珠樓主錄宋詩

民國武俠小說大家,首推還珠樓主。樓主原名李善基(1902-1961),後改名李壽民,四川省長壽縣人。父親李元甫曾任蘇州知府,後棄官返里任塾師。壽 民自幼得乃父調教,三歲開始習字,五歲吟詩成文,九歲作五千言之《一字論》,驚動閭里,縣衙特送「神童」匾到李家祠堂,值資鼓勵。 



李壽民十歲喪祖母,乃父領着他到成都奔喪之後,隨家庭教師王二爺上峨眉山,開始少年習游,嗣後三上峨眉,四登青城,為日後寫武俠小說以峨眉、青城為淵藪之緣 由。李自幼喜習書法,李家祠堂前院有一洗墨池。李父一九一六年死,越二年分家產,壽民分得房子前邊院落,前有洗墨池,傳係嚴嵩當年洗墨處。


李壽民初戀情人叫文珠,後壽民迫於生計,與文珠分手,傭役天津,後文珠墮入風塵,姻緣畫餅。而壽民念念不忘,倒是後來妻室孫經洵體察「民」情,建議壽民用「還珠」作樓名。後更撰有《女俠夜明珠》寄意。

李在天津當過天津警備司令傅作義中文秘書,旋入天津郵政局工作,兼到大中銀行孫董事長公館做家庭教師,愛上了小自己六歲的二小姐孫經洵,這是一個新版的 「王大儒供狀」。那個年代師生戀還了得,連魯迅戀許廣平也被人指指點點,於是孫老爺告到官府,罪名是「拐帶良家婦女」,而開庭之日,二小姐竟敢出庭當眾申 明愛意,李纔贏得美人歸。而李也「桃花運後福星隨」,所寫《蜀山劍俠傳》,經其友唐魯孫交《天風報》發表,竟一炮而紅,《天風報》銷紙急升。從此一劍定江 山,李的武俠小說大受歡迎,也就新作不斷。人家是寫完一部接一部,李是幾部同時寫,有似徐悲鴻五馬同枱之本事。

抗戰間李因出版事為奸人所害,被日本憲兵隊抓捕,由於不屈,受盡酷刑,最糟是以胡椒粉揉眼,弄至後來無法寫小字,寫小說要靠口述,由秘書筆錄,也無法再細 閱,只較陳寅恪完全失明好些。尚幸子平有術,為日本憲兵大佐算命,居然很準,加上上頭還有幾個還珠迷,查不出甚麼重慶分子證據,也就放了。

李出獄時剩半條人命,調養幾個月後,南下滬瀆,賣字為生。(筆者廿多年前在廣州文德路文物商店購得李一軸行書宋人詩,無上款,即此時期所書。)未幾,李就 被上海正氣書局老闆陸宗植商邀,李氏著述統由正氣獨家出版,稿費從優。日寫二萬字,十天出一書。寫一本,出一本。這是李寫小說高峯期。

李與尚小云有緣,交同莫逆,一九三二年結拜。為尚撰寫《漢明妃》、《卓文君》等劇本。後來還為尚的兩位公子寫劇本。

新中國成立,新人事,新作風,武俠小說不出版了。李初到上海天蟾京劇團任總編導,寫了《白蛇傳》、《岳飛傳》等等劇本。越二年,北上到軍委總政文化部的京 劇團任編導。招牌大了,但收入僅百五元,尚幸領導識做,破例容許兼職,李才能靠三份薪金養活全家,此時還在協和醫院戒掉煙霞舊習。李像其他知識分子一樣, 努力自我改造,認真學習當時風行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黃藥眠編的《文藝理論學習參考資料》等書。近朱者赤,於是易名「李紅」,用於撰寫反映農民 起義的通俗文藝作品,文藝要面向工農兵,那社會無復「還珠說劍」的風華了。到反右一役,李僥倖躲過,但不多久,報刊大版殺出:「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 從《蜀山》批到《劇孟》,這回「蜀山劍俠」遇上共黨筆桿,竟不堪一擊,雖未嗚呼,卻也腦溢血造成左偏癱,生活無法自理,端賴愛妻悉心照顧,多活兩年,病中 還不忘創作,口授長篇歷史小說《杜甫》,完成初稿後趕緊辭世,享年五十有九,壽民不壽,只與杜工部同壽。算避過了五年後那場丙丁紅羊浩劫。

論者謂還珠樓主的小說表面上荒誕不經,實質高度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深含哲理,自成體系。而且小說中大段自然風光的描寫,各種人文景觀,為他人所無,表現出作 者非有遊歷三山五嶽、大江南北,設非飽讀儒釋道各家各派的典籍,曷克臻此。所以他的小說不僅令一般讀者痴迷,連傅雷、白先勇也喜讀,可見影響之大。還珠樓 主作為中國現代通俗文學有重大影響的作家,在歷史上和文學史上自有其應有的地位。

還珠樓主本人的形象又如何呢?與他有交往的賈植芳形容得好:「身材高大,濃眉重眼,于文質彬彬之中隱現出幾分江湖豪俠之氣。一看就知道他是個久經風塵,見 多識廣,而又富有才情的中國舊式文人。」論武功,還珠樓主比金庸、梁羽生都強,懂太極拳、少林拳、八卦掌、五式梅花拳,還曾隨峨眉山老道學過氣功,而且勤 加鍛煉,所以真能耍兩下子。當然小說中的許多招式,多是誇張加想像。

筆者所藏還珠樓主這件行書宋人詩兩首,前者係陳簡齋(與義﹝1090-1138﹞)所作,陳詩多感時傷事,以學杜甫名。後者係福建連江人鄭起 (1199-1262)所作,鄭專研周易,人稱道學君子。鄭的兒子鄭所南(思肖)係大畫家,名氣更大。王漁洋《池北偶談》卷十九載宋人絕句數十首,其中也 錄有這兩首,且連在一起,還珠樓主或據之鈔錄。末鈐「壽民長壽」、「還珠樓主」朱文方印。還珠樓主工詩擅書,此幅冷金箋朱絲欄,用筆如行雲流水,飄逸若劍 仙,展卷風涼,茗餘靜賞,如見蜀山俠舞。

董橋: 伊薇

伊薇生日,老大姐了,美國那邊幾個朋友都去紐約給她祝壽,我缺席,路遠,搭長途飛機來回飛真累,她說她受過這個罪,可怕。我寄了一塊乾隆白玉大吉牌祝她吉 祥如意。伊薇收到了很快回禮,寄來一塊小玉珮,只雕花邊不雕字,叫平安無事珮,說是要我隨身佩帶無災無禍,也是乾隆工。大吉牌是小小葫蘆形的牌子,浮雕大 吉二字,幾十年前古玩店裏常見,很好玩,不貴,看到玉質雕工精良的我們都收,大半是乾隆晚期雕製,是最流行的宮廷藝術品。伊薇說她舊藏白玉大吉牌都不在 了,有些賣了,有些送人,忽然收到我寄去的這一塊恍如故人相逢,欣然無恙。平安無事小玉珮向來不多,我收過一兩件,忘了藏到哪個匣子裏,真是久違了。光陰 荏苒,相識那年我們都年輕,伊薇美極了,一張臉精緻如畫,濃髮栗色,微帶金光,聽說外婆有一點點英國血統。 


Mark F. Severin蝕刻版畫藏書票

姓李,英文名字Yvette是母親取的,父親依音取了伊薇這個清麗的中文名。他們家在南洋開金飾珠寶店,老字號。我在萬隆英校的陳老師跟李家是世交,收伊薇 做乾女兒,六十年代尾伊薇來香港玩,陳老師來信囑我照應,說她婚姻破裂,很想出去走走,香港近,來去方便,家裏放心。我多年前在陳老師家裏見過她,啟德機 場接機一眼認出來了。她那趟住花園道梅夫人婦女會所,說是香港一位英國人林賽太太替她訂的。辦了登記她上樓梳洗,我在樓下咖啡廳喝咖啡等她。會所那幢老房 子跟現在一樣,裏頭佈置變化似乎也不大,英國風味濃得很。燈飾古典,家具古典,牆上圖畫牆角盆栽也像倫敦老旅館。落地長窗映着窗外後園繽紛的花木。露天幾 套咖啡座都罩着帆布太陽傘。是午後,大廳偏廳靜得很,疏疏落落坐着幾個下午茶客,有的悄聲聊天,有的看書看報。隣座美國老太太翻完兩本書脫下老花眼鏡忍不 住向我點頭微笑說:「這兒圖書室英文書又多又好,沒想到,你去看看!」我一眼瞥見她手上拿的是福斯特的《霍華德別業》,咖啡桌上那本好像是馬洛的《浮士 德》詩劇,沒好意思瞄清楚。

我們交談片刻伊薇下來了,綰起頭髮,淺紫毛衣,鐵灰窄裙,高䠷,好看。胸前晃晃蕩蕩 吊着一塊玉雕蓮蓬,雪白的羊脂,不大,雕工精極了。她說老家找出父親舊藏斗方送給我,畫銅香爐,還題了詩。我打開一看是揚州一怪邊壽民博古精品,錄邵康節 的〈燒香詩〉:「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但祈處處田禾熟。惟願人人壽命長。朝有賢臣扶社稷。家無逆子惱爹娘。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縱貧些也不 妨」。邵康節是邵雍,北宋哲學家,字堯夫,謚康節,授官不赴,隱居百源,後到洛陽從司馬光、呂公著遊,倡導宇宙太極說,深信歷史退化論。早歲謝小謝老師常 說邵康節文字素白,韻語平易,這首〈燒香詩〉我小時候練字抄過好多遍。邊壽民字頤公,號漸僧,江蘇人,潑墨法畫蘆雁出名,工筆博古也拿手,落筆瀟灑,飛鳴 宿食都見神趣,山水花卉更飄逸,工書法,居所葦間書屋名流路過愛造訪,雍乾年間畫名盛隆。伊薇說她父親生前只愛收藏文玩字畫,老家閣樓上還多得很,她母親 有空搬出來透透風曬曬太陽,親戚朋友看到喜歡的母親都送了,跟父親一樣慷慨。高古玉器她父親倒寶愛得不得了,誰都動不得,晚年捐了一百多件給大學美術館: 「我從小會看古玉,新石器時代我最着迷,夏商周也猜得出,接下來春秋繁複,秦漢細疏,唐宋密美,明清清精,全曉得!」伊薇說。那幾天我陪伊薇和林賽太太逛 遍香港古董店,明清白玉她買了一些。高古的她偏愛春秋,說紋飾講究,品相典麗,比戰國秦漢精緻多了。她說一九五八年她去新加坡,有個英國老先生是她父親的 朋友,珍藏許多古玉,一件春秋子最迷人,求了好幾天都不肯相讓,餞別家宴上老先生要伊薇拉一曲小提琴,拉完老先生老眼泛淚,摟着她說子半價歸你了。

林 賽太太好奇,問伊薇她拉的是哪一首曲子?「An Affair to Remember,」伊薇說。「老先生年輕的時候一定更像Cary Grant,說是他太太生前喜歡這首歌,病中天天播唱片聽幾次,難怪他那麼感動!」林賽太太笑伊薇一定是事先知道這段往事才故意拉這首曲子。伊薇發誓說她 不知道:「因為我只會拉這首歌!」那部影片我們這代人都迷過,一九五七年拍攝,Deborah Kerr一身韻致,演得真好。那年我十五歲,每個周末看兩套電影,國語片也看,書房卧室電影雜誌堆得青山那麼高,牆上掛滿中外女明星照片,好聽的電影主題 曲聽兩三遍都會彈,大人罵我浪費光陰,我心想人生只有一個十五歲,吵什麼!林賽太太跟伊薇同齡,清瘦秀雅,很和氣。林賽先生是會計師,高高挺挺的舊派英國 紳士,收藏中國古銅器,宣德爐好幾十件,看了伊薇送我的邊壽民博古畫很想要一幅,我帶他到雪廠街集古齋試試,真的買到一幅扇頁,高興極了。伊薇走了我們還 偶有交往,我去英國不久林賽一家遷居孟買,從此沒了消息。伊薇倒是音信綿長,她愛寫信,拉拉雜雜一堆家常話,英文字漂亮極了,方塊字也端正,說寫得慢,不 如寫英文輕鬆。有一封信上她說母親年邁,父親留下的金飾珠寶店關張了,存貨歸她料理,她學當掮客,先是做些老顧客生意,慢慢也到國外做買賣,老手工名貴珠 寶一進一出利潤比開店厚,紐約、倫敦、蘇黎士、阿姆斯特丹到處跑。

我住倫敦那幾年她來過好幾十趟,行程緊湊通個 電話,時間寬裕一起吃飯逛博物館逛舊書店。伊薇清減了也嫻穆了,餐桌燭影下一份嫵麗比從前更濃,一顰一笑彷彿烟雨中遲凋的百合。有一趟,她說生意會漸漸少 做些,南洋紅十字會義務工作會做得更忙,窮鄉僻壤開展醫療設施她出錢出力滿心充實:「總該付點愛心做點事情,」她說,「未必全是信念的驅策,也許只是良知 的安頓。」那天素菜館吃完飯我陪她散步回旅館,星空遼落,燈火無語,晚春倫敦的靜夜飄着寒意,伊薇說前幾年她讀完美國生物學家蕊秋.卡森那本《寂靜的春 天》悲欣交集:「我知道我不再年輕了,該做些過去沒做的事了,只為人人,不為自己。」此後多年她跟着幾組醫療隊跑遍熱帶荒山野鄉,我和我們好幾個共同朋友 都按期滙款支援善舉。又過了許多年,母親百歲病逝,伊薇身子也不如從前硬朗,大半時日都在紐約,住在她父親早年買下的公寓套房。依然念舊,依然細心,依然 寫長長的信。去年生辰她一大早來電話說花了三個晚上整理兩大箱子高古玉器,說好整批拍賣,收入分捐兩個慈善機關:「新加坡英國老先生相讓的那件春秋子我 留着,」她說。「畢竟是很美很美的一段記憶,一輩子難得碰上幾回。」一個星期後我收到伊薇寄來一部《中國古代玉器》,一九七五年哈佛大學博物館舉辦中國古 玉展的著錄:「送給你,」書中夾着一張花卉卡片說,「記掛我們一起挑選古玉的六十年代。」手有點抖索,一筆英文字驟然遲暮了:歲月薄倖,故人深情。

羅孚: 黃苗子還是詩家

黃苗子以百歲高齡離開這個塵世後,我寫了〈黃苗子不僅僅是書法家〉(《明報月刊》,二○一二年二月號)一文悼念他,文中提到他是書畫家和作家。本文特別補充說明他還是詩家。他和詩的緣分從早年直到晚年都是分不開的。

《逝者》一詩不見於他的詩集,二○○八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黃苗子詩詞》也沒收。詩云:

逝者如斯舊侶儕,獨於生死念于懷。搴旗慷慨光壇坫,上轎然疑入釣台。評白皮書文可讀,照丹心語意堪哀。蓋棺論定終難事,總為蒼生惜此才。

于懷是喬冠華的筆名,上一世紀四十年代,他在香港和重慶寫過多篇洋洋灑灑幾千字的評論國際時事的大文,此外,他的《方生未死之間》談文化現象的論文尤為傳誦一時。七十年代北京取得聯合國席位,率領第一個代表團去聯合國的就是他。 

「搴旗慷慨光壇坫,上轎然疑入釣台」,上一句是說喬冠華率領新中國代表團光榮出席聯合國大會。下一句用「上 轎」,因有一部電影叫《喬老爺上轎》,意思是說他被懷疑投靠了「四人幫」,上了轎,進了江青所住的釣魚台。「然疑」,懷疑而已,並非事實。喬冠華被指責在 聯合國大會演說時引用了「四人幫」拋出的《毛主席語錄》「照既定方針辦」,誠非事實。喬冠華逝世後,夫人章含之曾到聯合國查看過他演說的錄音資料,並沒有 「照既定方針辦」一句,證明喬冠華演說時沒道出這句話,也就表明喬冠華並沒有照「四人幫」的安排在聯大發言。
「評白皮書」是當年北京批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 表的美國對華政策的白皮書,這是《人民日報》的六評白皮書的名文。我曾誤以為其中有幾篇是喬冠華的作品,事實上,寫過這些文章中一篇的是毛澤東的秘書胡喬 木。喬冠華,人稱「南喬」,胡喬木則是「北喬」。抗日戰爭時期,胡喬木在延安,喬冠華在香港、重慶,因此有南北喬之分。按詩句意思指喬冠華「評白皮書」功 不可沒,故曰文可讀,但和事實不符。至於「照丹心語意堪哀」,那是喬冠華最後病卧醫院的日子,常向前來探望他的人念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表示自己清白,並沒有投靠「四人幫」。黃苗子表示理解和同情喬冠華被冤枉。

如果由於「評白皮書文可讀」的錯誤,黃苗子詩集中不收此詩,這是很可惜的。我認為就算有這個錯誤,還是不失為一首好詩,因為其他的事實沒有錯。喬冠華活躍 於聯合國,為中國平添異彩,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就以文章來說,他雖然沒有參加批評美國白皮書的寫作,但卻參加了批評赫魯曉夫談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 文章。那也是號稱九評的名文。黃苗子的詩,力證上轎、入台之非,有助於保存歷史真實。

我當年在北京,得知此詩,寫了一篇〈從喬木到胡喬木〉(胡喬木以「喬木」作筆名)帶到香港,在《明報月刊》的「燕山詩話」專欄發表,黃苗子完全不知其事,因此我們一直沒有談過《逝者》一詩,他當時也不可能看到我的這篇東西。
黃苗子是詩人,年輕的時候就寫詩,寫得有工夫,還得過周恩來的讚賞,那是李義山體的無題詩:

無限傷心孔雀詩,不堪惆悵冶春時。有情皓月終難攝,飄夢芳年劇可思。枳棘栖鸞沉鬼火,高丘無女照神旗。星辰似此期將旦,忍向寒燈記寐詞。

這是他四十年代在重慶時的作品。被住在二流堂的孫師毅貼在二流堂的牆壁上,恰好來作客的「鬍公」看到了,十分欣賞。鬍公何人?周恩來是也。黃苗子沒想到周 恩來也會欣賞李義山體無題詩,只好說周恩來欣賞的是「星辰似此期將旦」,這是刻畫等待天將破曉,黎明將至,全國解放,內戰結束的心情。

這首詩也沒有收入《黃苗子詩詞》中,卻在詩詞集的附錄中保留了下來。這「附錄」錄了黃苗子和他的詩友的一些詩文。

黃苗子在「附錄」中還另外錄了一首詩,那是他在重慶時寄給香港一位女士的情詩:

乳香百合薦華鬟,慈淨溫裝聖女顏。誰遣夢中猶見汝,不堪重憶九龍山。

黃苗子說:「這位女士,後來成為我的妻子,就是郁風。」在這一段文章後,還有這樣的文字:「郁風批曰:現在看來肉麻極了。」這些文字看起來實在是有幾分肉麻,但十分有趣。

另有有關成都的一首《甲申元宵》,更為有趣,而且很妙,甲申是公元二○○四年。

密雲橋斷玩兒完,火樹銀花別樣喧。隔岸慌張陳水扁,成都滑嫩賴湯圓。孫添龍種良家子,感冒禽流惡性傳。國際怨貪真有法,八千子弟幾時旋?
這 詩有注。注一是:「賴湯圓為成都著名美食,亦元宵節佳品,以『扁』對『圓』,乃流沙河先生天才的無情對,此聯只點綴成之,不敢以『一一鶴聲飛上天』盜為己 作也」。另一注是「近聞我國將加入國際懲辦貪污組織,是追逐『衣錦還鄉乎』?」台灣之水如何扁?成都的湯圓如何圓?水扁對湯圓,對得妙!這是四川詩人流沙 河的傑作。不到成都,絕對想不到這樣的一副無情對也。陳水扁何以慌張,因為他貪污被控,逃不掉牢獄之災了。

黃苗子打油詩的一個特點,是把打油寫成幾十句長的古體詩,如第一篇的《白衣領──獻給非典前線戰士》,此外還有《畫驢歌贈黃冑》、《題它山漫畫冊子》、 《放歌題永玉白描玉簪花長卷》、《糊裏糊塗醉酒歌賀楊散人生日》、《題唐雲四季花卉卷》等,而《保護稀有活人歌──為啟功先生作》從保護稀有動物寫起,為 稀有的著名書畫家啟功呼籲,十分生動活潑,登在《人民日報》上,傳誦一時。

他還有《題自繪荷塘變奏圖長卷》和另一首題自繪長卷的詩,這表明他畫的長卷不止一卷,可惜一直沒有看到,這些力作。

他去世以後,家人在他的日記中發現了他近年寫的一首詩:

唧唧複唧唧,老來醫院息。不聞機杼聲,唯聞刀劍戟。問你何所思,問你何所憶。昨夜見黑帖,妖風卷臭腥。罪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是卧底,阿爺害人精。阿爺陷好人,投之入死檻。

這反映了他對胡說他是聶紺弩案的告密者十分憤慨。後來黃苗子的弟弟又聽到苗子口述這樣四句詩:

唧唧復唧唧,老頭在休息。偶聞風雨聲,何須去歎息。

這反映他已由憤慨趨於平靜,「何須去歎息」,不必理會,由它去吧。休息、歎息,兩個「息」字重複了。

內地52城巿 反日暴動

【本報訊】日本政府將釣魚台「國有化」,引爆中國民間新一輪的反日浪潮。內地昨有52個城市爆發反日示威遊行,部份城市更演變成暴動,示威者攻擊、搶掠、 火燒日資店和日系產品;其中北京的反日示威罕見激烈,逾萬人衝擊日本駐華大使館,向使館掟磚頭、雞蛋等,與武警發生推撞,情況猶如利比亞民眾襲擊美國駐當 地使館一樣,異常危急。隨着周二「9.18」日本侵華國恥日臨近,日本外務省研判中國內地反日潮將增強,衝突事件或陸續有來。
中國組 
由日資控股的湖南長沙「平和堂商場」,昨日被大批示威者衝擊,有人在門口縱火,火光熊熊,滾滾濃煙直湧半空,店內名貴手表及貨品遭洗劫一空。(網上圖片)

山東青島市一間豐田汽車代理店遭人破壞,縱火焚燒,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網上圖片)

昨在北京日本大使館門外有大批示威者聚集,當局出動頭戴鋼盔的武警戒備,並架起鐵欄阻擋示威者推進。(歐新社)

陝西西安反日大遊行失控,有示威者手持長棍破壞路邊私家車。(網上圖片)

在陝西西安鐘樓飯店門外,遊行者聚集放火,砸眦該酒店的玻璃大門。(中新社)

河南鄭州的反日浪潮巨大,大批示威者高舉橫額上街,反對日本「國有化」釣魚台。(法新社)




「小日本滾出中國!」「對日宣戰!收復釣魚島!」北京反日民眾,昨早8時許陸續湧現。示威民眾舉着五星紅旗和各 式反日標語橫額,也有人打出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參加。他們遊行經日本駐華大使館門前,高喊反日口號,初時秩序井然,但隨後人越來越多,示威者不滿足喊 口號,遂向使館掟雞蛋、番茄等雜物,使館外的公安武警視若無睹。有民眾拉出成筐成袋的雞蛋、番茄供民眾發洩用,但標明「每人限兩枚」。

中午時分,示威民眾已聚集逾萬之眾,他們不滿當局所設警戒線距使館太遠,逼近欲衝擊使館,大批防暴警察架起鐵欄、組成人牆阻止示威者逼近,警民發生推撞, 示威者終未能靠近使館鐵閘。有示威者乾脆爬上鐵欄及樹上,搖旗高呼口號;有防暴警察被雜物掟中受傷,需抬離現場。示威者甚至將怒火洩向被限定在採訪區採訪 的日本記者,向他們掟雪糕筒、雜物等,幸無人被擊中。


內地逾50城市爆發反日示威遊行,一名示威者企圖衝入日本駐北京大使館,隔鐵欄與武警推撞。美聯社

重慶反日人士在示威期間展示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法新社

守衞使館

武警中招

示威者獲派飯盒礦泉水

反 日示威到下午人潮仍絡繹不絕。有民眾發現,部份示威者離開示威區後,在距大使館不遠的樹蔭下,獲人派飯盒和礦泉水,然後集體蹲在路邊吃飯,質疑此次反日示 威活動是有組織的行動。昨日的反日示威,是北京近幾年最激烈的一次,但主要限於使館區,市內其他地方未見行動。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統計,昨中國內地 至少有52個大中城市爆發反日示威遊行,不少城市演變成義和團式暴力事件。

其中,湖南長沙的日資平和堂商場被數千示威者破門搶掠,店內物品被洗劫一空;西安示威者以日系汽車為發洩對象,有當地網民稱,至少逾50輛各式日系私家車 被掀翻或破壞;青島日資吉之島百貨,也被上萬示威者砸毀,損失慘重。成都、東莞、蘇州等地也發生暴力示威,日本店和日系車被砸,當中包括警車。上海、重 慶、哈爾濱、南京等城市的反日示威則和平進行,未見暴力事件。


燒日本旗

或默許漁船駛向釣魚台

內 地此波反日示威是近幾年最激烈、破壞性最大的一次。美國駐華大使館昨發預警指,北京反日示威或升溫轉為暴力。日本外務省研判,因9.18事變紀念日將到, 中國內地反日聲浪或將增強,針對日本的不測事件或陸續有來。日方同時預測,因中國東海禁漁期於今日結束,中方或會默許大批漁船駛向釣魚台海域與日本對峙, 再生事端。日本防衞大臣森本敏昨已下令自衞隊做好警戒工作。

日本政府本月11日正式通過將「尖閣列島」(即釣魚台)「國有化」後,引發中方強烈反應,除外交抗議外,中國軍方籲對日軍事攤牌、爭奪釣島的呼聲也日高,解放軍針對島嶼的搶灘演習一波接一波。有學者指,民間這波反日怒潮,相信北京心情複雜,既樂於見到,又擔心失控。

打砸搶燒 洗劫珠寶店搶劫勞力士

「丟中國人臉,讓日本人笑話!」反日浪潮昨在內地遍地開花,但多地卻演變成暴亂。山東青島、湖南長沙、陝西西安及廣東東莞都發生打砸搶燒等暴行。不但日本 牌子車被砸,日資百貨被放火,更有中資珠寶店遭洗劫一空。有多名暴徒甚至在網上公佈戰利品,「今天搶了一塊勞力士手錶」、「進去搶了好多手機,還有項 鏈。」日本傳媒報道,成都前晚更有多家便利店受牽連。網民痛批暴徒腦殘,不去打日本反而發動「內戰」。
中國組 

「青島日本車四S店被燒砸打,超市被打砸搶。」山東青島市昨早有數千民眾上街反日遊行,遊行隊伍聚集並衝擊當地的吉之島商場,部份人衝入店內打砸搶掠。一家銷售日本牌子車輛的銷售店昨午更遭嚴重破壞,門店和停泊車場的展銷新車無一倖免。


山東青島大批反日示威者闖進一間日資百貨公司大肆搗亂及破壞。路透社

青島一間專賣豐田等日本車的銷售店遭暴徒縱火焚燒。互聯網

西安有示威者沿途打砸日本車並放火燒毀。互聯網

「與三光政策有何不同?」

網民上傳照片顯示,打着廣告賣本田和豐田等日本車的門市被打砸後放火燒毀,網傳有中國員工未能逃走,生死不明。該店停車場數十新車也被打砸,全車玻璃破爛。知情者稱,「損失超過一億(元人民幣),中國老闆傾家蕩產了」,有網民質問:「這和當年鬼子的三光政策有甚麼不同?」

《蘋果》記者昨在東莞長安鎮直擊,近千人上街反日,示威人士拉着「打倒小日本,保護釣魚島」等標語,一邊高叫口號,不時高唱國歌,有人焚燒日本國旗。到下 午有百多人一路「掃街」砸日本餐館商舖。記者現場所見,基本上所有日本牌子商戶都關門大吉,但民眾依然不放過,其中「味千拉面」的招牌被人拆下,又火燒店 前的宣傳牌,多間日本壽司店和服裝店被人拆掉鐵閘,店門玻璃碎落一地,有人用石頭和水樽擲向店舖,情況混亂。雖然不少公安在旁戒備,但對示威者打砸店舖只 微笑懶理,蒙受損失的店主嘆:「我都喺中國人,好無辜!」據悉,公安事後只拘捕零星破壞者。

湖南長沙、陝西西安和江蘇蘇州市昨各有萬人上街。「西安失控了!」當地網民網上直擊的反日遊行演變成騷亂,「一群暴徒,從長安路由北向南行進!見日本車就 砸」。「拐角還有被掀翻和砸壞的共十幾輛日本車……」當地網民稱,幾名領頭的暴徒掄起木棍磚塊便砸,甚至掀翻,「任憑車主哀求,路邊停下的(日本車)更無 一倖免」。當地超過50輛日本車被掀翻或打砸。執勤公安只是在看着笑,無法阻止。


太原

東莞
本報記者攝

上海

合肥

昆明

南京

「日本人一點損失都沒有」

「長 沙的平和堂被火燒,一不小心還以為小日本打過來了!」湖南長沙知名的日資平和堂商場昨被反日示威者縱火,濃煙滾滾。部份暴徒更打砸搶商場的中資名店和珠寶 店,貴重物品被洗劫一空。有商場員工說:「確實有名錶、金器被搶,當時沒想到關門了還會被搶。」連她在八樓的辦公室都被砸了。當被問到損失情況時,她苦笑 一聲說:「日本人一點損失都沒有,最後還是中國人來賠償中國人!」

在蘇州,昨也有超過10間日本人的食肆被憤怒的民眾襲擊;珠海則反日示威者破壞了多間售賣日本貨的商店……多地反日遊行變成騷亂,令許多網民痛心疾首,「各地的燒砸搶,似乎見到了義和團的穿越。」有網民揶揄:「釣魚島終於引發戰爭了!但是中國人自己內戰。」


香港
易仰民攝

兩岸華人今聚香港保釣

【本報訊】日本「買島」風波掀起全國反日浪潮,本港民間「接力」在今日下午發起保釣遊行,預計超過3,000名來自兩岸四地華人參與,齊聲要求日本滾出釣魚島。本港警方嚴陣以待,今日調派逾百反恐特勤隊人員,加強在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及大型日資機構附近巡邏。

啟豐二號盼再獲牌出海

「紀念九一八,光復釣魚台」大遊行今日下午3時由維園出發,前往中環交易廣場的日本駐港總領事館。保釣行動委員會主席陳妙德指,全國反日情緒高漲,估計遊行人 數可能較預期的3,000人多。他強調遊行目的是「反日」並非「打日」,呼籲遊行人士和平理性,大會已安排50至60名糾察維持秩序。

警方為免遊行發生不愉快事件,除增派人手維持遊行秩序,更會在各區調派逾百反恐特勤隊人員巡邏。據悉,警方接獲消息,指今日會有人向大型日資機構放「炸彈」及在日資食肆「加料」搞破壞,雖只屬流言,但警方不敢怠慢,已即時知會各警區留意。

另外,保釣行動委員會計劃周二啟程前往釣島,明天將到海事處要求驗船,希望「啟豐二號」能取得牌照出海。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強調,任何船隻離港航行也要獲海事處發牌,警方會配合海事處執法。


光復上水站演變成衝突 示威者高呼「還我益力多」

有示威者舉起「中國人滾回中國」紙牌,在場數人對此不滿,雙方對罵並發生肢體衝撞,警方一度將圖左綠衣示威者帶離示威區。(尹錦恩攝)


【本報訊】「還我益力多」、「還我奶粉」!反水貨客聲音昨響徹港鐵上水站,昨有逾百人響應網民發起的「光復上水站」行動,抗議水貨客影響民生。其間示威者 與水貨客多次推撞衝突,更有市民被水貨客掌摑,場面一度失控,港鐵要落閘封閉上水站C出口逾兩小時。「光復」行動期間,水貨客轉移陣地聚集和分貨,晚上示 威人士散去,水貨客重新佔領上水站。
記者:譚靜雯、徐雲庭、文兆麟、李偉民 

參與「光復上水站」人士昨下午約2時陸續到場,警方在平日水貨客聚集的上水站C出口外架起鐵馬,劃為公眾人士活 動區,港鐵掛起一幅超大型告示,提醒乘客入閘只可攜帶一件大型行李,以示「有做嘢」。2時後越來越多示威者聚集,高舉「保衞我家園」、「放任自由行、香港 快陸沉」、「愛你祖國、請用國貨」等標語,更有人高叫「還我益力多」、「光復上水」口號。



「光復上水」場面失控,警員抬走一名情緒激動男子。馬泉崇攝

一批市民在上水站大堂示威,抗議港鐵堵塞水貨客不力。馬泉崇攝

不滿水貨客影響民生的市民昨在上水站聚集,雙方一度發生衝突。文兆麟攝

港鐵封閉出口逾兩小時

另 有示威者揮動香港殖民地時期旗幟,引起一名長者不滿,試圖衝上前搶旗,但遭警員阻止,並將他拉走。立法會議員社民連的梁國雄也有到場聲援了解情況,並答允 居民協助解決水貨客問題。衝突由有示威者舉起「中國人滾回中國」的標語觸發,部份水貨客對此標語相當不滿,指罵示威者:「你唔係中國人嚟咩?」隨即引發肢 體碰撞,有人推鐵馬衝擊警方防線,有圍觀者在天橋向示威者擲水樽,場面失控,警方即時增派約50名警員到場。為防混亂影響運作,港鐵在下午約2時半落閘, 封閉上水站C出口,約5時才重開。

大批示威者後來遊行至車站大堂,每當有內地人推着手推車經過時,眾人高喊「過主」,他們其後到車站旁的新運里公園,有十多名水貨客聚集,示威者追擊,水貨客落荒而逃,遺棄約5,000支益力多,由食環署人員搬走。


【箍頸制服】

被指是水貨客的男子與示威者推撞,最後被制服。

【搶示威牌】

到場抗議的市民,怒斥當局無能,令水貨客問題為患。

【棄益力多】

昨有水貨客遺下大批益力多,食環署派員沒收。

水貨客入夜後再次出動

參與「光復」行動的麥小姐批評有水貨客趁機生事和挑釁,她認為行動成功,「令到啲水貨客企晒喺條街望住我哋,佢哋今日冇得拉貨,冇得用呢個出入口,非常好」。她批評水貨客行為滋擾,「我唔知上水係屬於我哋,定大陸人囉,我家放假盡量留喺屋企!」

上水站「重光」僅四小時,入夜後數百名水貨客再次出動。網民號召今日下午4時再到上水站追擊水貨客。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昨表示,香港海關及港鐵過去一星期, 與內地海關合作打擊水貨客,他聲稱羅湖口岸、車站通道及上水港鐵站外圍的阻塞情況已有明顯改善,亦無迹象顯示水貨客轉到其他口岸帶貨。警方指昨午約有 350名示威人士在上水站外聚集,警方曾把一名52歲本地男子帶離示威區,其後自行離去。警員另帶走一名25歲及31歲本地男子,他們分別涉嫌毀壞示威者 的旗幟及懷疑曾向人施襲,兩人被警告後獲釋。

港府密件揭發 國民教育列核心科目

【本報訊】政府強推國民教育科至今未撤,被指是黑客組織的「國際匿名行動組」(Anonymous)亞洲區人員昨突然發出聲明,聲稱取得政府機密文件,顯 示教統局01年成立國民教育中心,最終目標是讓國民教育科與中、英、數等主科看齊。匿名亞洲上周五起向國民教育中心網站發動攻擊,首次成功攻陷港府沾手的 網站,該網站昨夜仍無法成功登入。
該份聲明昨日黃昏被上載至文章分享網站,匿名facebook專頁也有連結,同時在Youtube上載宣讀聲明 的短片。聲明指出,匿名亞洲翻查政府多份機密文件,發現教統局有意進行教育改革,令國民教育科與中、英、數、通識科看齊,成為第五大核心主要科目,但暫未 有提供消息來源,也沒提供時間表。

聲明又透露,教統局01年着手籌備成立國民教育中心,並故意製造中史、經濟等傳統科目不濟的假象,令部份學校有藉口將其整合成「綜合人文科」,再逐步將課程內容滲入紅色教育;又在電視播放新聞前加插播放國歌環節,務求令港人潛移默化,接受愛國資訊。

強調與反國教大聯盟無關

匿名亞洲在上周五黃昏起開始虛擬抗爭,向國民教育中心網站發動DDoS攻擊,癱瘓網站服務,聲援早前留守政府總部的反國教學生。消息指,匿名亞洲在8月底學 民思潮進佔政府總部之時,已開始策劃是次攻擊,但強調行動是由匿名亞洲獨立執行,與反國教大聯盟完全無關。消息又指,匿名亞洲今次向國民教育中心發動攻 勢,純為表達對當局有政治意圖地向學生洗腦的不滿,與過往癱瘓商業網絡造成經濟損失為主的行動有別。

國民教育中心董事黃均瑜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對事件不知情,會否報警則要先行了解。他重申中心早於05年左右已經運作,否認中心是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的推手。

國際匿名行動組一直支持維基解密(Wikileaks)並有緊密合作,過去曾多次針對維基解密始創人阿桑奇被捕的相關事件,向Master Card、Visa等公司發動攻擊,也曾攻入英國首相官方網站、英國司法部網站。此外,匿名今年2月亦曾令美國中央情報局網站癱瘓數小時。

「失蹤」兩周 習近平現身展笑臉

在公眾視野消失近兩周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終於露面。官方新華社昨圖文報道促習出席中國農業大學舉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破除外界的揣測。但有專家認 為,習的現身還不足以盡釋外界的疑慮。據悉,習周五(21日)將按原計劃到廣西南寧出席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並會見緬甸領導人吳登盛等國家元首。 

新華社昨早圖文報道習近平出席科普活動的消息,只見習身穿深色外套、白襯衫,在隨行人員的陪同下,面帶微笑。陪同他同行的還有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令計劃等高層。而中央電視台昨晚的《新聞聯播》亦播放兩分鐘習到訪農大的片段,只見他精神奕奕,活動自如,表情多多。


「失蹤」近兩周的習近平昨突然現身北京農業大學,破除外界的種種揣測。

《說話快》
傳病重的習近平說話流暢。新華社

《笑盈盈》
神情輕鬆習近平,不時面露笑容。 美聯社
習近平(右二)昨日參加農業大學的「科普日」活動,鼓勵小學生均衡飲食。(新華社)


《動作多》
習近平與師生互動,動作多多。新華社

精神奕奕 講話幽默

《蘋果》特約記者昨聞訊趕到位於北京海澱區的中國農大時,正值七、八輛車的車隊離去,未見習近平真身。「他十分高大,講話幽默。」一位有份籌辦科普日的學生轉 告記者,習在校內活動逾半小時,參觀展覽,發表了關於食品安全等內容的演講,還與師生有很多交談互動,包括握手等近距離接觸。現場也有同學甚至用手機拍攝 他的照片,「不像有病,他的出現打破了傳言。」

路透社則報道,習近平在農大期間數百學生熱情鼓掌,高喊習副主席好,甚至有人索性叫他習主席,習離開時隔車窗向學生揮手。前日起,北京就傳習周六將現身,農大東校區體育館附近前天開始已拉起警戒線,昨早七時至下午兩時之間,學校附近都有交通管制。

被喻為中共王儲的習近平,本月初突然取消了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和丹麥首相施密特的多位訪華等外國政要會晤的安排,引發各種揣測和傳言,從運動導致背部受 傷,到心臟病發甚至接受肝腫瘤手術等。國家領導人健康情況被當局列為機密,近兩周來外媒記者不有斷追問習的情況,但外交部拒回應。

「說明十八大不受影響」

習近平去農大參加活動原本應是大好消息,但該新聞在微博卻被禁止轉發,理由竟是「內容不合法」,連微博想轉也要用「習─近─平」這種分隔體。

雖然,習近平昨終於現身,「說明中共十八大進程不受影響」、「外界對他的各種猜測都煙消雲散」,但身兼「彭博觀點」專欄作家的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費德曼表示:「中國領導階層仍必須解釋習近平消失的原因,穩定大家的預期心理,否則可對他們的統治合法性造成相當的傷害。」

新華社/《蘋果》記者/彭博

習近平「失蹤」事件簿
9月1日
‧習近平出席中央黨校開學禮發表講話,之後再未露面。

9月5日
‧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到訪,原定要與習會面,但中方突然在前一晚告知取消;同時,習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俄羅斯代表團的會面亦取消;美方引中方消息指習因「背部受傷」取消會面。

9月6日
‧中國外交部稱,本月10日習將會見到訪的丹麥首相,邀港媒和外媒屆時採訪。

9月7日
‧丹麥官方公佈首相施密特訪華行程,並無與習會面的安排。

9月8日
‧中央軍委開會討論地震救災問題,軍委主席胡錦濤外訪不在,但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都出席,惟獨習缺席。

9月10日
‧施密特到訪習未現身,由副總理王岐山頂上;港媒臨時被拒採訪;黨媒刊出習在9月1日在中央黨校的講話全文,引人揣測。

9月13日
‧習「被露面」,《廣西日報》報道廣西原常委、中共老紅軍黃榮6日在南寧病逝,胡錦濤、習近平哀悼黃,但官方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卻隻字不提。

9月15日
‧新華社圖文並茂報道習到中國農業大學參加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無懼英皇室入稟 意雜誌明刊更多凱蒂裸照

法國雜誌《Closer》刊登英國劍橋公爵夫人凱蒂(Kate)度假時的裸照,令英國皇室震怒,前日(周五)入稟法國法院控告該雜誌侵犯私隱,是近代英國 皇室首次。案件明日開庭,但跟《Closer》屬同一集團的意大利周刊《Chi》明日將出特刊,公開凱蒂更多的未曝光裸照和威廉夫婦親密照,令凱蒂更痛苦 難堪。 

英國傳媒報道,威廉夫婦希望透過法律行動阻止《Closer》再刊登那些照片,並提出索償。初步聆訊明午在巴黎法院展開,若法官決定受理這案,他倆將即時尋求法庭頒佈禁制令,禁止該雜誌刊登那批照片,並希望能找出攝影師是誰、照片版權誰屬。


威廉和凱蒂昨天在婆羅洲沙巴熱帶雨林,游繩爬上130呎高的樹頂。互聯網

以凱蒂裸照為封面的法國《Closer》雜誌。路透社

皮奧

可判囚1年 罰款45.8萬

威 廉夫婦不會出庭,但已委託了巴黎一名大律師做代表。若威廉夫婦勝訴,《Closer》總編輯皮奧(Laurence Pieau)及相關攝影師面臨最高刑罰入獄一年和罰款45,000歐元(45.8萬港元)。因應皇室採取法律行動,同樣刊登了凱蒂裸照的兩個美國八卦網 站,其中一個網站Radar Online已將裸照刪走。

《Closer》屬於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旗下傳媒集團Mondadori Group,每周銷量40萬本。最新一期刊登了13張凱蒂裸照,是威廉夫婦本月初在威廉表叔林利子爵(Viscount Linley)於法國普羅旺斯(Provence)豪華別墅度假、在泳池邊曬太陽時,遭狗仔隊用長鏡頭相機偷拍的。相中的凱蒂上身赤裸,只穿着黑白色比堅 尼泳褲,兩點盡露,在其中一張照片還可見她拉低泳褲,讓威廉在她臀部塗太陽油。

即使皇室已入稟法院,皮奧顯然毫無悔意,堅稱在別墅附近公路可清楚看到別墅泳池,而且公開的照片「不甚麼令人吃驚」,跟在沙灘見到一般女性曬太陽沒有兩樣。她甚至反指,「他們沒有採取特別方法遮掩自己」,是他們失策。

她又揚言,手上還有凱蒂的其他裸照,以及威廉夫婦的親密照沒有公開,但不排除其他報章會刊登。言猶在耳,法國《Closer》在意大利的姊妹雜誌 《Chi》,宣佈明日會出26頁特刊,公開凱蒂36張裸照,封面刊出多張照片,標題是《皇后裸體!》。《Chi》總編輯西尼奧里尼(Alfonso Signorini)說:「他們是英國未來統治者,令這報道更有趣、更成為話題。這題材值得報道,是因為它以最自然方式,報道了一對非常出名、年輕和新潮 的相愛夫婦,日常的生活。」

愛爾蘭小報加入刊登

愛爾蘭《明星日報》據報也會刊登凱蒂的裸照,聖詹姆斯宮抨擊傳媒此舉「完全出於貪婪」。

法新社/英國《每日郵報》



林沛理: 國民教育有助「去殖民化」 




殖民地子民的祖國被「陌生化」,國民教育要培養對祖國認同的民族意識和文化自豪感。

對一個以民意和多數人的意願(majority will)為施政基礎的「共識政府」(government by consen- sus),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說服公眾(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public persuasion)。一個回歸祖國的「後殖民城市」要推行國民教育,是何等順理成章,甚至理直氣壯的事情!倘若主事者給人理屈詞窮的印象,那就難免叫人懷疑他詮釋議題和制定議程的論述能力(discursive power)不足,讓反對者有機可乘,利用香港人的恐共情結來大做文章。

其實,有關國民教育討論的關鍵詞不應該是「洗腦」而是「去殖民化」(decoloniza- tion)。對於所謂「後殖民人」(Post-Colonial people)來說,國民教育重要,因為殖民地子民不會隨著主權的轉移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國家的公民。

在漫長的殖民統治下,殖民地子民的祖國被「陌生化」和「他者化」。國民教育要致力培養的,就是民眾對祖國認同的民族意識(national consciousness),以及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cultural pride)。這兩個教育目標,不可能靠指鹿為馬和隱惡揚善的教育手段來達致。然而我們反對的,應該是指鹿為馬和隱惡揚善而非國民教育,為何國民教育在近期的討論彷彿變成非帶著鄙夷與輕蔑就不能說出口的髒字眼(dirty word)

至於「殖民地」三個字,更以異常顯眼的方式在一切有關的討論中「缺席」,即英文所說的「conspicuous by its absence」。它就是那隻「房間裏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明明是人人都看見的龐然大物,卻沒有人願意去談論。很明顯,回歸十五年之後,香港人對於他們被英國統治的殖民歷史,仍然處於一種集體的否認狀態之中(in collective denial)

馬克思學者葛蘭西(Antonio Gramsci)認為,教育是殖民者以懷柔方式管治的主要手段。殖民者透過教什麼和怎麼教,將被殖民者變成順民,在得到他們的同意甚至感激下對他們進行支配;葛蘭西稱之為「domination by consent」。

國民教育這場災難的種子,其實在特區政府推行母語教學遭到滑鐵盧時已經播下。香港學生嚴重缺乏個性、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正因為他們長久以來被迫使用一種他們無法駕馭的殖民者語言來學習、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這種殖民者語言的「他者性」使他們無法與他們處身的社會、學習環境和他們自身建立親密、私人的關係。這個學習的障礙一日不清除,香港學生仍然只會在教室內噤若寒蟬、只懂埋首抄錄教師的一言一語,還奢談甚麼批判性思維與競爭力?

特區政府自回歸後對香港教育的諸多改革,特別是教學語言的改革(linguistic change),從來都吃力不討好。本來任何挑戰現狀和既得利益的改革建議遭到反對是正常的,但各界對教育改革反對之激烈及一致,卻反映了英國撤出香港逾十年,香港作為一個後殖民社會(post-colonial society)仍然深受一種新殖民主義(Neocolonialism)意識形態的影響。

東方學的鼻祖薩伊德(Edward Said)認為,知識與權力構成帝國主義者在殖民地統治的不可分割的雙重基礎。帝國主義者對知識的界定、壟斷和分配,是他們能夠在殖民地實施有效管治的關鍵。英國統治香港一百五十年,不僅制定了為世人稱許的自由經濟體系和法治制度,還成功建立了一套牢不可破的文化價值等級體系。在這個等級體系內佔據最高層的是英文——英文重要,因為它是殖民地主人的語言。作為一種施展權力、實施控制和彰顯精英身份的工具,英文在英國管治下的香港根本無可取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香港的學生家長千方百計要學生讀英文中學或者入英文班,校長和辦學團體挖空心思要保住英文中學的地位,都可視之為帝國主義產生的文化結果。英文是一種「超級語言」(super language),甚至語言中的王者(king of languages),不再是殖民者的幻想,而是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傳統智慧,甚至不辯自明的常識。帝國主義者的殖民統治改變殖民地的語言生態(linguistic ecology),在香港再次得到明證。

Pictures Around the World 2012 Sept15

24 Hours: A Syrian man carrying grocery bags dodges snipers
Aleppo, Syria: A man carrying grocery bags tries to dodge sniper fire as he runs through an alley near a checkpoint manned by the Free Syria Army





24 Hours: large red deer stags
Paris, France: Autumn marks the start of the 'rutting' season when the large red deer stags can be heard roaring and barking in an attempt to attract females


24 Hours: Singer Lady Gaga arrives at Macy's, New York
New York, US: Lady Gaga arrives at Macy's in Herald Square to launch her first fragrance, Lady Gaga Fame, released through the singer's own Haus Laboratories in association with Coty



24 Hours: A funeral car containing the body of Sun Myung Moon
Seoul, South Korea: A funeral car containing the body of late Unification Church founder Sun Myung Moon drives past followers after his funeral ceremony at the Cheongshim Peace World Centre in Gapyeong



24 Hours: A girl plays with a rope attached to a palm tree at Bonegi Beach in Honiara
Honiara, Solomon Islands: A girl plays with a rope attached to a palm tree at Bonegi beach


24 Hours: A paramilitary policeman in China
Beijing, China: A paramilitary policeman reacts as a giant Chinese national flag is pulled towards the Japanese embassy





24 Hours: Duke and Duchess of Cambridge in Malaysia
Sabab, Malaysia: the Duke and Duchess of Cambridge walk through the rainforest in Danum Valley


24 Hours: A soldier salutes during a ceremony at Andrews Air Force Base
Washington, US: A military service member salutes during a transfer of remains ceremony at Andrews Air Force Base.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rrived at Andrews Air Force Base on Friday to lead a ceremony honoring the return of the remains of the US ambassador and three other Americans killed in an attack in Libya this week


24 Hours: A worker sleeps on a hammock above a flooded street
Manila, Philippines: A worker sleeps on a hammock above a flooded street during a heavy downpour brought by Typhoon Sanba in Quezon City



24 Hours: LFW SS2013: Unconditional Backstage
London, UK: A model prepares backstage ahead of the Unconditional show on day one of London Fashion Week Spring/Summer 2013, at Goldsmiths Hall.


24 Hours: Police officers in Brazil
Rio de Janeiro, Brazil: Police officers take position during the hunt for the killers of a fellow police officer. Diego Bruno Barbosa Henriques was shot and killed while he and three fellow officers patrolled the sprawling Rocinha favela


24 Hours: a woman walks through indian monsoon
Allahabad, India: A woman walks through heavy rain with her child. The monsoon rains which usually hit India from June to September are crucial for farmers whose crops fe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24 Hours: The Annual Harrogate Autumn Flower Show
Harrogate, UK: Giant vegetable grower Peter Glazebrook from Newark poses with his world record breaking onion that weighed in at 18lbs 1oz (8.44kg) beating his previous world record by almost 2ozs, at the Harrogate Autumn Flower Show

24 Hours: Police detain a Palestinian demonstrator
Jerusalem, Israel: Police detain a Palestinian at a protest marking widespread anger across the Muslim world about a film ridiculing the Prophet Muham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