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
黎廣德﹕搞好民生 停建高鐵 穩賺千億
1972年「六 一八雨災」因山泥傾瀉令156人喪生,2015年「六一八票災亅因「等埋發叔」令建制派流失33張政改贊成票。政改否決後從特首梁振英到政務司長林鄭月娥 都說要專注民生經濟,旋即傳出高鐵超支上升至250億甚至300億元,運房局長張炳良間接承認政府無法駕馭港鐵,一地兩檢遙遙無期,恐怕高鐵已淪為「雙失
工程」——失控兼失效。
高鐵工程失控的迹象路人皆見:項目成本從2008年政府預算的390億元上升至立法會2010年撥款時的 668億元,再因傳媒揭發超支延誤而令港鐵去年重估預算為715億元,如今再傳飈升至900億元,直如脫韁野馬。運房局威脅向港鐵追究責任,港鐵口講合 作,實質視政府為敵,董事會在把政府董事拒於門外的情况下研究對敵之策和加大預算,務求卸責自保,而負責監管工程的路政署亦已放軟手腳,只替港鐵當傳聲
筒,對延誤超支束手無策。
一地兩檢拖足5年苦無方案,若在政改否決後中央再用釋法一招,強行扭曲《基本法》以糢糊中港界線,勢必掀起新一輪政治動盪。西九站無法實施一地兩檢而福田站又無法加建邊檢設施,廣深港高鐵連暢順營運半天也不行,效益大減之餘,勢成鐵路行業的世紀笑柄。
雙失工程 返魂乏術
另 一邊廂,張炳良今年4月宣布興建北環線,令西鐵線從錦上路站經新田接通落馬洲,將來旅客可從柯士甸站直達福田口岸,車程只需22分鐘,便可從深圳福田站轉 乘高鐵到全國各地,比起原定在西九總站開出的高鐵路線更多選擇和班次更密。柯士甸站正好位處西九總站旁邊,西鐵加北環線足以取代高鐵從西九至深圳的功能,
車程只差8分鐘。對旅客而言,反正兩者都要經過中港兩次邊檢,但西鐵更比高鐵便宜,令高鐵變得可有可無。
事到如今,究竟高鐵「雙失工程」應續建還是停建,決策不能再拖。
高鐵工程至今用了450億元,若要續建便起碼再花450億元才能埋單。面對市民追究責任的壓力,立法會不敢放棄向港鐵追究而貿然撥款,所以政府須向港鐵追討賠償而極可能對簿公堂,港鐵為了股東利益必然拒絕替超支額度墊支,勢令工程停頓而成本再上升。
根 據政府文件,高鐵在「低客流情况」下營運50年的總經濟效益為780億元,營運初期每年開支7.3億元,營運收入11.2億元。由於無法一地兩檢,列車班 次須減半兼吸引力下降,假設收入減半每年便虧損約2億元,即在未來50年尚需公帑補貼100億元。所以即使在最樂觀的情况下,營運毋須虧蝕,市民仍須多花
450億元以換取不到780億元效益。
如果今天停建高鐵,估計須多花150億元善後,包括支付承建商的索償及預期合理利潤,但政府可專心追
究港鐵責任,即使官司持續經年也毋須害怕港鐵利用工程作「人質」要脅。停建工程後政府有權收回沿線所有地盤,西九總站挖出來的地下空間和石崗菜園村平整的 土地不會白廢,反而變成珍貴資產。
西九生態地下城 低碳創新熱點
由於西九總站地下挖掘已有九成完工,車站總樓面面積38萬平 方米中應有34萬平方米可加善用,足以成為全球最大的地下商城和市民中心。假設其中20萬平方米用作商場零售,按照港鐵去年商舖租金每月每平方呎平均
155元推算,每年租金收入37億元,即50年共1850億元。即使把車站樓面改造成商場的費用預算每平方呎1000元,初期投資也不過20億元,一年已 回本有餘,效益顯而易見。
剩餘的14萬平方米地下空間可作非商業用途,以社會效益先行,例如採用低碳創新科技建設生態地下城,包括試驗室內
水耕、魚菜共生、垂直綠化、太陽能天幕發電、廢物回收生物質能,當然亦可加入服務社區的圖書館、民間團體活動室、青年創業共享空間等等。這些構思並非天方 夜譚,全球不少國家正建設生態城市,既然香港有此條件,梁振英政府更念茲在茲推行創新科技,何不以市區地下空間起步?
至於包含原菜園村地段的石崗列車停放處,共有27公頃可騰空作房屋用途,參照規劃署對錦上路地皮的規劃標準,共可建5600個單位。張炳良正因土地供應未能滿足政府10年建屋計劃而飽受批評,這片額外土地正好求之不得,百分百符合政策目標。
既 然高鐵工程已失控失效,停建項目毋須大驚小怪。只要拋開領導人的面子障礙,停建其實是「七贏之局」:香港市民節省300億元公帑兼多賺1100億元,承建 商免負擔多幾年施工風險但取回預期利潤,政府不必因硬闖立法會追加撥款而引發新一波佔領運動,立法會議員毋須因爭拗超支撥款而得失選民,商界投資機會大
增,公民社會擴大活動空間。停建甚至對港鐵也有利,儘管它要面對賠償責任也可因工程提早結束而減少賠償額度。
超支硬闖立法會 高鐵勢變政治炸彈
如果高鐵勉強建下去,政府要面對各種財務和法律風險,勢必變成特區政府未來幾年的政治包袱。梁振英政府為了興建機場三跑項目挖盡心思,繞過立法會拿出 1415億元「不是公帑」的公帑,已經激起近七成市民反對並挑起4宗司法覆核申請。但高鐵這枚計時炸彈比三跑更具爆炸性,因為申請追加撥款無法繞過立法 會,而建制派議員面對群情洶湧亦不敢貿然支持,但撥款不及時到位便會給港鐵更多延誤藉口,所以炸彈威力只會愈演愈烈。
退一步海闊天空,工程 界行內人早有微言:只要高鐵工程「斬纜」,馬上騰空很多工人機器給其他地盤,足以紓緩超支延誤壓力。節省下來的幾百億元公帑可加速投入多元化項目,無論是
北環線鐵路、水務渠務、醫院房屋、環保項目或新市鎮民生工程均可加快進行,西九總站變身的生態地下城也會變成吸引創新投資的新亮點。
香港人希望政府和立法會認真研究停建高鐵利弊,提出一個無底深潭以外的選項,難道是非分之想嗎?變陣需要莫大勇氣,政改後「搞好民生」的新常態正是變陣的最佳時機。
作者是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洪秀柱由紅翻黑!/文﹕南方朔
上個星期,台灣最大的新聞人物是國民黨的2016總統大選的準提名人洪秀柱。
但上個星期和稍早以前的調性完全不同。在登記初選階段,洪秀柱雖然是個B咖(B class)人物,但國民黨主流派系為了徹底封殺本土派的王金平,遂大舉動員拉抬洪秀柱,因而使她行情大漲,獲得了提名,因此洪秀柱是個國民黨權力鬥爭夾 縫中產生的人物,她也一夕暴紅。但上個星期的發展卻不再是對她的力捧拉抬,而都是對她的質疑挑戰,洪秀柱似乎到了由紅翻黑的時候。
國民黨內出現反洪秀柱聲浪
上個星期,發生在洪秀柱頭上的事有下列幾點﹕
—— 她被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提名,等於成了準提名候選人,國民黨內包括黨主席朱立倫,都認為她應擇期訪美造勢,但洪似乎對訪美相當排斥,就在朱立倫說了洪秀柱將
會在8、9月間訪美的談話後,洪立刻表示「這個議題的發言,今後以我本人或我的發言人為準」,洪的這個表現,等於是公開的打臉朱立倫。這顯示出洪已有「我
是候選人、我最大」的心態。國民黨內開始出現反洪的聲浪。
——國民黨中央已警覺到,洪的身邊親信智囊有好多個是所謂的統派教授,所以洪才有
「一中同表」、「兩岸和談,簽訂和平協議」等統派的見解,這種政見違背了民意,因此國民黨中央已明言這些人不會納入黨的輔選團隊。其次則是國民黨內部已有 聲音認為推出洪秀柱這種統派候選人,將會一步步的使國民黨新黨化,將來使國民黨成為永遠無法選舉的政黨。因此國民黨內反洪的聲浪正式出現,這不是情緒上的
反洪,而是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反洪。
——而真正嚴重的乃是洪秀柱的美國學歷問題。在洪的學歷裏,她都承認自己是台北文化學院法律系畢業、美國
密蘇里州立東北大學教育碩士。但最近卻被踢爆,她的東北大學教育碩士其實只是短期學分班,另外據台灣媒體查證這所州立東北大學現已改為杜魯門大學,洪的確 有該校教育行政碩士學位,但該校在洪主修的教育行政科目之下卻註記了「未經驗證」字樣,這至少已顯示出洪的學歷雖然沒有偽造,但至少是有可議的空間。在她
的學歷問題被踢爆後,洪已提出了誹謗之訴,但她的學歷風暴,至少已對她造成了極大傷害,她的公共形象和公共評價已打了折扣。
——而就在上個 星期,洪秀柱自己也說了最不應該也相當惡毒的談話,那就是在談到王金平將來的出處時,她表示王金平最好去高雄競選立法委員,或許可以保住立法院長,而且民
進黨應該會禮讓他。王金平好歹是她的長官,她居然以這種態度編排王的後路,而且還影射王和民進黨的關係。所以她的話一出,國民黨內即罵成一團,認為洪的心 胸態度相當可惡。她的這次談話有害於國民黨的團結,幫她樹敵不少!
因為上星期洪秀柱發生了那麼多不好的事情,所以反洪的聲浪遂開始激盪,並開始集合。於是6月24日(上星期三),簡直可說是國民黨的「反洪秀柱日」。
6 月24日的國民黨中常會,炮聲隆隆,都是在轟洪秀柱,認為朱立倫才是國民黨最有潛力的領袖,而今卻被洪秀柱綁架,牽着鼻子走,將會把國民黨帶往錯誤的方
向,因此他們要朱立倫硬起來,要主導選舉的方向。他們認為洪秀柱破壞了黨的路線方向,不能讓洪秀柱毁了國民黨。炮聲隆隆,批洪挺朱,只是要洪退選、朱立倫 取而代之這種話沒有明說而已!由國民黨內的批洪反洪聲浪,最近已出現一種耳語,那就是反洪人士已在醞釀翻案,要在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之前逼退洪秀柱, 換另外的人參加大選。
宋楚瑜放炮 惹參選猜想
6月24日除了國民黨中常會炮聲隆隆外,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已開始放炮。他在接受 電視訪問時,為國民黨的本土派及本土派龍頭抱屈。他表示國民黨不能歧視本土派,不能以鬥爭手法對待王金平。最近期間,一直傳言,如果國民黨提名的人選太
差,宋楚瑜就可能出馬參選挑戰。因此宋楚瑜站出來替本土派講話,已有人認為宋楚瑜可能參選,與王金平搭檔。如果王宋合,洪秀柱就會被逼得非退選不可。
另外,則是國民黨中央委員已有人出來,狀告洪秀柱在提名連署時,在連署書上有作假之嫌,涉及偽造文書。中央委員對洪秀柱提告,顯然意在貶洪,這是一種騷擾醜化的手段。
因此,從6月24日起,洪秀柱的形勢已開始發生變化,前陣子是國民黨的主流外省人派系大舉發動挺洪,100多顆星星將領,國安會和外交部一堆部長大官都站出 來挺洪,她這個B咖人物就被抬了起來,成了國民黨準候選人,她也一夕乍紅。但洪秀柱本質上是個B咖人物,她也沒有足夠的政治經驗和閱歷,她在暴紅後,不當 的態度及發言就開始出現,她顯示出缺乏了足以服眾的能力和才華,於是她就逐漸被打回原形。當她原形出現,於是人們對她的質疑和反對就告開始。她到了由紅翻
黑的時候。這是國民黨的內鬥鬧劇最新的一章,它會如何了結?洪秀柱還走得下去嗎?大家等着看好戲吧!
練乙錚: HSBC政治經濟學.Hi-tech世界工廠.「47大限」快到了
一、拜拜HSBC
PMI
上周五的《澳洲金融評論》(AFR)刊登了一則消息,大概會令所有長期留意中國大陸經濟狀況的人士感到惘然:滙豐銀行贊助、5年來每月都可在新聞裏讀到的兩種HSBC PMI(製造業、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將在本月底後「消失」【註1】。
上述以滙豐名義發放的指數,其實是一所國際商業研究機構Markit的資訊產品;滙豐出錢贊助,得到的好處是HSBC這個招牌按時按候隨着指數不脛而走走 遍全球,十分醒目,廣告/公關效用巨大。不過,AFR的文章相當明確地暗示了滙豐割愛的背後原因:這兩個指數,一般先於大陸官方數據好幾天發放,而數值則 常常比後者低,甚至有時官方數字顯示有關的經濟活動總量膨脹了,HSBC PMI卻顯示收縮,北京因而「不高興」;滙豐大概是為了不影響在大陸的市場開發,於是停止贊助。Markit表示,已經找到另外的贊助機構,也是國際大 戶,不過不是金融業的。
北京「不高興」有雙重原因:經濟情況已非常不妙,不容得一些外國機構不斷「唱衰」。AFR暗指,除了最近滙豐因發放政治不正確的PMI遇到麻煩,還有其他 幾個類似的事例。其實,大陸對數據的管制一向非常嚴厲;幾年前美帝駐北京大使館網站發放該市的空氣污染PM2.5數值,竟遭中國外交部嚴詞指摘,幾乎釀成 一場外交風波。不過,美帝有本錢企硬,滙豐卻因為要替股東賺錢,卻不得不避吃眼前虧。
的確,大陸實體經濟的增長,好幾年來大體上都是下行,除了好幾次因各級政府和央行強力催谷,PMI才稍微高於50的榮枯線;有些具體數據,如量度工業環節 景氣的一個月度指標──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經一連39個月出現負值,最近更每個月掉四五個巴仙,不知何時才會見底【註2】。
二、美國是下一個「新興」世界工廠?
「見底」是個周期概念,見底之後回升,升了又跌,周而復始。不過,大陸的製造業失速下行,很可能是「大時代」裏的新常態,伴隨而來的是「世界工廠」 美譽的褪色。上周五的《財星》(Fortune)刊出一篇文章,題為「大件事:美國工業生產成本低得和中國差不多」,主旨並不新鮮,卻有兩個數據值得留 意:今年大陸工業生產平均直接成本只比美國低5%;到了2018年則美國反而要比大陸低2%至3%【註3】。
數據出自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一份最新報告。BCG是繼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之後世界排名第二的顧問公司,研究實力強勁。早在2011年,當美國經濟依然泥足深陷於次按危機帶來的「大衰退」之際,BCG就大膽預 言:美國製造業將再次興起;大陸的最強賣點「低成本」則會在5年後基本上消失。今年再看數據,所說果然不差【註4】!
美國的工業生產成本急降,主要原因是生產力提升得很快速,而美國國內能源平均價格則一直急跌:2005年至今,西德州原油價格指數(WTI)基本持 平,天然氣平均價格則跌了75%。這個價格現象後面的原因主要就是美國的採能技術出現突破,業界普遍掌握了最先進的頁岩油氣層水力壓裂法 (hydraulic fracturing,簡稱fracking)。過去10年,一些國家用了這種技術採集油氣,所鑽的井的數目依次是:美國(101117)、加拿大(16930)……中國(258)……。美國的工業用天然氣價格目前是大陸的三分之一【註5】。
中美之間那百分之五的直接生產成本差異其實微不足道,因為從美國生產商和當地消費市場的角度看,如果減省掉長程運費、時間、罷工風險等間接成本,在 美國消費的東西在美國生產,就反為划算。如此,這部分產品,尤其是高技術、高增值、低污染的那些,過去在中國生產的話,馬上就要回歸美國本土生產;檔次稍 次一點的,生產可能從中國轉移到鄰近的墨西哥,那裏的直接成本現時比中國低5%,人口比越南還多20%,而且十分年輕,年齡中位數是27歲,比中國大陸低 10歲。
那麼,餘下的美國市場所需的低技術、低增值、 高污染產品,是不是就都留在大陸生產呢?也不一定,因為大陸的生產成本不僅直追美國,還迅速拋離其他已經開始工業化的國家如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菲 律賓等國;這些國家的工業生產成本平均比中國大陸低10%至15%,已經對大陸造成壓力。
由此可見,10年之後的「新興」低成本「世界工廠」,除了美國,還有好幾個,當中技術最高的當然是美國;技術中等的有墨西哥、泰國(泰國已經是日本 汽車供應除美、中的海外市場的最大生產基地);處於技術低端的則有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好幾個,古巴恐怕到時也會是一個競爭者。這些國家已經開始蠶 食、瓜分中國大陸的工業生產訂單。如此,試問下行了相當時日的大陸各種工業生產指數,又怎麼能忽然很快有轉機呢?
上周五的《澳洲金融評論》(AFR)刊登了一則消息,大概會令所有長期留意中國大陸經濟狀況的人士感到惘然:滙豐銀行贊助、5年來每月都可在新聞裏讀到的兩種HSBC PMI(製造業、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將在本月底後「消失」【註1】。
上述以滙豐名義發放的指數,其實是一所國際商業研究機構Markit的資訊產品;滙豐出錢贊助,得到的好處是HSBC這個招牌按時按候隨着指數不脛而走走 遍全球,十分醒目,廣告/公關效用巨大。不過,AFR的文章相當明確地暗示了滙豐割愛的背後原因:這兩個指數,一般先於大陸官方數據好幾天發放,而數值則 常常比後者低,甚至有時官方數字顯示有關的經濟活動總量膨脹了,HSBC PMI卻顯示收縮,北京因而「不高興」;滙豐大概是為了不影響在大陸的市場開發,於是停止贊助。Markit表示,已經找到另外的贊助機構,也是國際大 戶,不過不是金融業的。
北京「不高興」有雙重原因:經濟情況已非常不妙,不容得一些外國機構不斷「唱衰」。AFR暗指,除了最近滙豐因發放政治不正確的PMI遇到麻煩,還有其他 幾個類似的事例。其實,大陸對數據的管制一向非常嚴厲;幾年前美帝駐北京大使館網站發放該市的空氣污染PM2.5數值,竟遭中國外交部嚴詞指摘,幾乎釀成 一場外交風波。不過,美帝有本錢企硬,滙豐卻因為要替股東賺錢,卻不得不避吃眼前虧。
的確,大陸實體經濟的增長,好幾年來大體上都是下行,除了好幾次因各級政府和央行強力催谷,PMI才稍微高於50的榮枯線;有些具體數據,如量度工業環節 景氣的一個月度指標──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經一連39個月出現負值,最近更每個月掉四五個巴仙,不知何時才會見底【註2】。
二、美國是下一個「新興」世界工廠?
「見底」是個周期概念,見底之後回升,升了又跌,周而復始。不過,大陸的製造業失速下行,很可能是「大時代」裏的新常態,伴隨而來的是「世界工廠」 美譽的褪色。上周五的《財星》(Fortune)刊出一篇文章,題為「大件事:美國工業生產成本低得和中國差不多」,主旨並不新鮮,卻有兩個數據值得留 意:今年大陸工業生產平均直接成本只比美國低5%;到了2018年則美國反而要比大陸低2%至3%【註3】。
數據出自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一份最新報告。BCG是繼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之後世界排名第二的顧問公司,研究實力強勁。早在2011年,當美國經濟依然泥足深陷於次按危機帶來的「大衰退」之際,BCG就大膽預 言:美國製造業將再次興起;大陸的最強賣點「低成本」則會在5年後基本上消失。今年再看數據,所說果然不差【註4】!
美國的工業生產成本急降,主要原因是生產力提升得很快速,而美國國內能源平均價格則一直急跌:2005年至今,西德州原油價格指數(WTI)基本持 平,天然氣平均價格則跌了75%。這個價格現象後面的原因主要就是美國的採能技術出現突破,業界普遍掌握了最先進的頁岩油氣層水力壓裂法 (hydraulic fracturing,簡稱fracking)。過去10年,一些國家用了這種技術採集油氣,所鑽的井的數目依次是:美國(101117)、加拿大(16930)……中國(258)……。美國的工業用天然氣價格目前是大陸的三分之一【註5】。
中美之間那百分之五的直接生產成本差異其實微不足道,因為從美國生產商和當地消費市場的角度看,如果減省掉長程運費、時間、罷工風險等間接成本,在 美國消費的東西在美國生產,就反為划算。如此,這部分產品,尤其是高技術、高增值、低污染的那些,過去在中國生產的話,馬上就要回歸美國本土生產;檔次稍 次一點的,生產可能從中國轉移到鄰近的墨西哥,那裏的直接成本現時比中國低5%,人口比越南還多20%,而且十分年輕,年齡中位數是27歲,比中國大陸低 10歲。
那麼,餘下的美國市場所需的低技術、低增值、 高污染產品,是不是就都留在大陸生產呢?也不一定,因為大陸的生產成本不僅直追美國,還迅速拋離其他已經開始工業化的國家如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菲 律賓等國;這些國家的工業生產成本平均比中國大陸低10%至15%,已經對大陸造成壓力。
由此可見,10年之後的「新興」低成本「世界工廠」,除了美國,還有好幾個,當中技術最高的當然是美國;技術中等的有墨西哥、泰國(泰國已經是日本 汽車供應除美、中的海外市場的最大生產基地);處於技術低端的則有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好幾個,古巴恐怕到時也會是一個競爭者。這些國家已經開始蠶 食、瓜分中國大陸的工業生產訂單。如此,試問下行了相當時日的大陸各種工業生產指數,又怎麼能忽然很快有轉機呢?
三、2047已經望得見
人口學通常是這樣給「世代的長度」(generation time)下定義的:所有女性誕下她們的第一胎女嬰時年齡的平均(對不起,人口學是十分「女性中心」的;男士請勿見怪)。在女性教育程度比較高、結婚一般 比較遲的後工業社會裏,根據這個定義,一代人大概就是30年左右。按此可知,明年、後年出生的港女生下港孫女的時候,香港便到了2047的大限。
我們(像筆者)這一代人以前習慣講的是「97大限」,不過,拜當時的世界秩序和當年大陸經濟羽翼未豐等因素所賜,那個「大限」其實不是什麼真的大限;反而,由於當時中共礙於內外形勢,要落足嘴頭哄騙港人接受回歸,給出各種諸如「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民主普 選」等白紙黑字好條件,乃有97之後10多年裏的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基本自由,其中有些方面存在的限制比港英時代還要寬鬆。這無疑是一個奇蹟。
當然,97之後至今(?)的這種非常可貴的事實上寬鬆,百分之百是港人不斷警覺、不懈捍衞的結果,絕對不是京港當權派、專制者的欣然賞賜、核心價 值。可以這樣說:97之前說的「大限」給推遲了,成為「47大限」;而由現在起到2047年,之間的「中限」、「小限」,眼看會愈來愈多。如此,還可以寄 望港人靠自己的力量,在「病夫」已經變成「強國」(假設「強國」不會變回「病夫」)的形勢下,為2047及後出生的那一世代再創一個奇蹟嗎?
這個遠觀問題,是筆者在去年的佔領運動場地裏,在年輕人當中第一次聽到熱烈討論的,是他們的切身問題。我們這一代,年齡所囿,當時最常見的情緒不過 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爭取得到真民主」,因為我們當中活得過2047的恐怕沒多少個,故2047之後的問題不會想太多。這是一個深刻的世代差異,或 會直接影響今後香港社運的內容和形態。
於是,政府的「政改」議案遭否決之後,民主派政黨的領導馬上提出「回到原點,重啟『五部曲』,重開政改談判」;而年輕人當中,卻有黃之鋒的一篇題為 「政改否決了,然後呢?正視2047年的香港前途問題」的文章,文章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五十年不變,然後呢?」那句。之前的一句這樣說:「對我來說,香 港未來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政改爭議」。這顯然與政黨要求的重開政改談判,有截然不同的先後排次。
對「五十年不變,然後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很多種;黃之鋒給出的是「港人必須認清目標,準備爭取在2030年以後實踐『香港前途 公投自決』,透過全民投票決定香港未來,促使2047年後不管出路如何,也能得到香港人的民意認受,所以民主運動在後政改時代理應超越普選與否框架……方 可阻止威權政府由上而下地在2047年後把香港置於『一國一制』的死局下。」【註6】
當然,港人區區要求在普選一個特首的時候能夠「公民提名」,也難似登天,那麼,對整個香港的前途進行公投,能夠實現嗎?如果大家認為不可能,就要想想到時 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特府提請人大釋法,把《基本法》第5條裏說的「五十年不變」解釋為「五十年之後可變」,再把「可」字(「參照」梁愛詩說法)解 釋為「須」;然後由人大決定取消《基本法》,提出、通過香港實施完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共產黨要那麼辦,到時那一代的香港人可拿它怎麼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民主派要正確地決定今天、2015年要做什麼、怎樣做,得借用動態博弈論裏的「逆向歸納法」(backward induction)幫助思考:先問問2047年的時候要爭取到什麼,然後回過頭一步一步地逆向推理,得出2046、2045、2044、……2017、 2016,最後是2015年即今年必須做什麼。除了這樣想,還可以怎樣呢?
提議年紀大一點的朋友拿黃之鋒的文章來看看。
【註1】該份AFR本月26日的關於HSBC PMI的報道見http://www.afr.com/markets/market-data/hsbc-dumps-china-pmi-as- beijing-tightens-information-flows-20150626-ghwa1o。
【註2】大陸5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數字見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
150609/20150609103520076596510.shtml。
【註3】《財星》文章見https://fortune.com/2015/06/26/fracking-manufacturing- costs/;所引述的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最新成本數據在 https://www.bcgperspectives.com/content/interactive /lean_manufacturing_globalization_bcg_global_manufacturing_cost_competitiveness_index /。
【註4】波士頓諮詢公司(BCG)2011年那份報告全文在https://www.bcg.com/documents/file84471.pdf。
【註5】見2015年哈佛商學院Michael Porter與BCG合作的研究America's Unconventional Energy Opportunity,全文在http://www.hbs.edu/competitiveness/Documents/america- unconventional-energy-opportunity.pdf;各國鑽井數目在p.18。
【註6】黃之鋒文章全文在http://hkdash.com/post/12833;筆者提及的關鍵部分在這裏:https://www.facebook.com/joshuawongchifung/posts/859493100809866。
人口學通常是這樣給「世代的長度」(generation time)下定義的:所有女性誕下她們的第一胎女嬰時年齡的平均(對不起,人口學是十分「女性中心」的;男士請勿見怪)。在女性教育程度比較高、結婚一般 比較遲的後工業社會裏,根據這個定義,一代人大概就是30年左右。按此可知,明年、後年出生的港女生下港孫女的時候,香港便到了2047的大限。
我們(像筆者)這一代人以前習慣講的是「97大限」,不過,拜當時的世界秩序和當年大陸經濟羽翼未豐等因素所賜,那個「大限」其實不是什麼真的大限;反而,由於當時中共礙於內外形勢,要落足嘴頭哄騙港人接受回歸,給出各種諸如「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民主普 選」等白紙黑字好條件,乃有97之後10多年裏的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基本自由,其中有些方面存在的限制比港英時代還要寬鬆。這無疑是一個奇蹟。
當然,97之後至今(?)的這種非常可貴的事實上寬鬆,百分之百是港人不斷警覺、不懈捍衞的結果,絕對不是京港當權派、專制者的欣然賞賜、核心價 值。可以這樣說:97之前說的「大限」給推遲了,成為「47大限」;而由現在起到2047年,之間的「中限」、「小限」,眼看會愈來愈多。如此,還可以寄 望港人靠自己的力量,在「病夫」已經變成「強國」(假設「強國」不會變回「病夫」)的形勢下,為2047及後出生的那一世代再創一個奇蹟嗎?
這個遠觀問題,是筆者在去年的佔領運動場地裏,在年輕人當中第一次聽到熱烈討論的,是他們的切身問題。我們這一代,年齡所囿,當時最常見的情緒不過 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爭取得到真民主」,因為我們當中活得過2047的恐怕沒多少個,故2047之後的問題不會想太多。這是一個深刻的世代差異,或 會直接影響今後香港社運的內容和形態。
於是,政府的「政改」議案遭否決之後,民主派政黨的領導馬上提出「回到原點,重啟『五部曲』,重開政改談判」;而年輕人當中,卻有黃之鋒的一篇題為 「政改否決了,然後呢?正視2047年的香港前途問題」的文章,文章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五十年不變,然後呢?」那句。之前的一句這樣說:「對我來說,香 港未來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政改爭議」。這顯然與政黨要求的重開政改談判,有截然不同的先後排次。
對「五十年不變,然後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很多種;黃之鋒給出的是「港人必須認清目標,準備爭取在2030年以後實踐『香港前途 公投自決』,透過全民投票決定香港未來,促使2047年後不管出路如何,也能得到香港人的民意認受,所以民主運動在後政改時代理應超越普選與否框架……方 可阻止威權政府由上而下地在2047年後把香港置於『一國一制』的死局下。」【註6】
當然,港人區區要求在普選一個特首的時候能夠「公民提名」,也難似登天,那麼,對整個香港的前途進行公投,能夠實現嗎?如果大家認為不可能,就要想想到時 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特府提請人大釋法,把《基本法》第5條裏說的「五十年不變」解釋為「五十年之後可變」,再把「可」字(「參照」梁愛詩說法)解 釋為「須」;然後由人大決定取消《基本法》,提出、通過香港實施完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共產黨要那麼辦,到時那一代的香港人可拿它怎麼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民主派要正確地決定今天、2015年要做什麼、怎樣做,得借用動態博弈論裏的「逆向歸納法」(backward induction)幫助思考:先問問2047年的時候要爭取到什麼,然後回過頭一步一步地逆向推理,得出2046、2045、2044、……2017、 2016,最後是2015年即今年必須做什麼。除了這樣想,還可以怎樣呢?
提議年紀大一點的朋友拿黃之鋒的文章來看看。
【註1】該份AFR本月26日的關於HSBC PMI的報道見http://www.afr.com/markets/market-data/hsbc-dumps-china-pmi-as- beijing-tightens-information-flows-20150626-ghwa1o。
【註2】大陸5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數字見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
150609/20150609103520076596510.shtml。
【註3】《財星》文章見https://fortune.com/2015/06/26/fracking-manufacturing- costs/;所引述的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最新成本數據在 https://www.bcgperspectives.com/content/interactive /lean_manufacturing_globalization_bcg_global_manufacturing_cost_competitiveness_index /。
【註4】波士頓諮詢公司(BCG)2011年那份報告全文在https://www.bcg.com/documents/file84471.pdf。
【註5】見2015年哈佛商學院Michael Porter與BCG合作的研究America's Unconventional Energy Opportunity,全文在http://www.hbs.edu/competitiveness/Documents/america- unconventional-energy-opportunity.pdf;各國鑽井數目在p.18。
【註6】黃之鋒文章全文在http://hkdash.com/post/12833;筆者提及的關鍵部分在這裏:https://www.facebook.com/joshuawongchifung/posts/859493100809866。
特約評論員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