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

譚蕙芸:關於「加拿大模式國情教學──學生要向政府說不」的一點補充



729日《明報》「星期日生活」刊出「加拿大模式國情教學——學生要向政府說不」一文後,收到不少讀者迴響。一名熱心讀者致函明報,查詢關於內文引述的Grade10歷史科教科書CanadianSources:Investigated1914tothePresent的資料。該讀者指出,安省高中每學年同級學生有數以十萬計,該教科書出版4年售出5000餘本,質疑如何稱得上在安省高中歷史科獲「廣泛採用」。

學校以政府資助購買

要知道,加拿大安省使用教科書的文化和香港不同。在安省,大部分學生均入讀官立學校,辦學精神乃持守上課是學生基本權利,學生不能因為負擔不了費用,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故此安省教育廳明文規定,「教科書」是「不能向學生收取的費用」(www.edu.gov.on.ca/eng/parents)。

故此,教科書多由學校以政府資助購買,供校內不同學生重複借用。舉例,一間學校Grade10上學期可能有6班歷史課,6個不同的學生就會使用同一本教科書;同年下學期,學校會再開辦一樣課程,供另一批上學期沒有修讀的Grade10學生使用。學校之所以在上下學期重複開班,因為要維持小班教學。這樣,一個學年就可能有多達12個學生使用同一本教科書。學年完結之後,同一本教科書會再傳下去給師弟師妹。餘此類推,學校買一本教科書4年,可能該教科書會被數十名學生輪流使用過。

為何當地學生,不用像香港學生那樣,要把教科書拿回家溫習?該教科書作者Jan Haskings-Winner進一步解釋,當地教育文化着重啟發和反思,不強調硬記背誦。上課時,教學書是啟發思考的學習工具。下課後,學生無必要把課本拿回家。

着重啟發反思不強調背誦

而且,安省教育廳對於教科書的批核,十分嚴謹,要經過多名地區教育家評審,確保準確反映社會情,對少數弱勢沒有忽視。一本教科書並不能由個別作者自行編寫,不受怎何監管就推出市面的。Grade10獲批核的歷史教科書在安省只有8本,近4年出版的更只兩本,包括內文引述的Canadian Sources: Investigated1 914 to the Present。(resources.curriculum.org/occ/

鑑於讀者關注,作者Jan Haskings-Winner更向出版商查詢了最新銷售數字,至截稿為止,該教科書已售出約1萬本。

另外,「加拿大模式國情教學﹕學生要向政府說不」一文,在729日亦同步在海外明報(加拿大東部版)的D2,D3版刊出。此文在加拿大明報刊出後,不少熟悉加拿大情的讀者,包括現在仍居於當地,或有孩子曾於加拿大升學的家長均向我反映,認同內文準確反映加拿大整體教育精神


霍韜晦:何必劍拔弩張,各不相讓?──為香港推行「國民教育」進一言


近日來,香港「國民教育」鬧得滿城風雨。一個由政府教育部門主持設立,向學生提供認識自己家園、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人格,與愛國情懷的課程,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具足正當性,為甚會被巿民懷疑,被指為「洗腦」,而被要求撤消呢?當政府認為事在必行的時候,雙方矛盾激化,在部分傳媒推波助瀾之下,家長、學生、教師、巿民,發起遊行,人數據說有九萬之眾。電訊傳出,全球關注︰有人錯愕,有人不理解,亦有人幸災樂禍,拍掌稱快。

香港,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回歸十五年,管治水平不斷下沉,民心浮蕩,不斷爭拗,已經浪費了許多時光。如今新政府上場,陣腳未定,班子拉雜成軍,已經陷於被打局面。傳媒不斷揭發新班子成員之誠信、操守、過去行為不正之紀錄,煽動民憤。政府未施政,已有官員中箭落馬,稍一不慎,即成為靶子。處處受制,處處火起,「國民教育」只是其中一個火頭。不過這一個火頭非同小可,絕對不能讓它蔓延。強力推行,只有兩敗俱傷。香港人心的分裂,將升上水面,成為第二個台灣。

為甚麼?因為「國民教育」的內文,若以中國現狀為藍本,勢必使香港人疑慮︰一來這已經違反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承諾;當時鄧小評說︰「我們不要求他們(指香港人)都贊成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一個國家,兩種發展〉)鄧小平同時也答應香港五十年不變。這些雖然是權宜之計,但宣之於國家領袖之口,就有必要遵守。二來中國開放三十年,雖然在經濟上取得成績,那是因為機遇,利用了中國的廉價成本,中國並非真有領袖群倫的能力。至少在技術上我們尚不如西方,也未有設計出真正一流的產品,中國品牌尚未取得全球消費者的信心,反而是假貨充斥、巧取豪奪,更不要說深化改革,延伸到教育、政治、文化方面了。這樣的一個過渡階段,稍具憂患意識的,都不值得沾沾自喜,反而要更清醒,要努力完成改革大業。胡錦濤、溫家寶不是屢屢這樣呼喚嗎?可惜有些人被假象沖昏頭腦,把中國這些短暫的成功捧為「中國模式」。其實中國哪有模式?鄧小平提出︰要「摸著石頭過河」,他很務實,隨時調整,哪有一套既定的模式?馬克思認為從資本主義一定進向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一定進向共產主義,那就是模式。立理限事,清代的王船山已經批評。不幸,香港政府所資助出版的《教學手冊》,竟然就是以當前的「國情」來代替國民教育,似乎要學生認識和認同這一套東西,香港人當然反感。

為甚麼?因為這一個模式尚未獲得正面評價,缺乏理論、缺乏証據、缺乏獨立的學術機關的評估,相信中國政府也不以為然。

人要謙虛,人要有自知之明,否則會把好事變為壞事。

談到愛國,香港人的愛國已經寫在歷史。一百多年前,香港人已經支持孫中山革命,出錢出力,無怨無悔。為甚麼?就是要洗刷國恥。革命不成,香港更利用其特有之身份為革命者、亡命知識份子、戰敗之軍人、逃難之商賈療傷,香港成為安全之地。但香港人從未忘記他們的祖國和生活在祖國的親人。新中國建立之後,每次運動、每次自然災害、地震水淹,香港人都大力捐輸,甚至投身在最前綫。血緣、地緣、歷史、文化、感情,香港人和中國人根本分不開。中國是香港的根。香港人不必教,早就愛國。

問題是︰愛國不等同愛當前不合理的國情。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已經教我們「以道事君」(《論語》〈先進〉),又說︰「勿欺也,而犯之」(〈憲問〉)。今天民主政治,政府更要取得人民支持。愛國不是由當權者來定義的,應訴諸民心,而民心則看施政者是否端正?是否言行一致?是否能任用賢能?所謂「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為政〉)正言、正名、正直、正義,端在「正」字。今天的國情,正是有太多不正,如何令人服?

由此可知,愛國應看更深的涵義,而「國家」的概念,亦不限於對所管轄地區的主權的擁有,那是政治學的詮釋,作為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形成,必有其歷史、文化、生活方式、風俗、制度,與所追求的價值,這些都是代代傳承,深入血髓,能傳至今日,必有其真知灼見。所以不是主權問題,而是歷史問題、文化問題、生命問題、心靈問題、民族的大生命如何安放的問題。愛國,對外可以說是維護國家主權,但對內,就必須填入歷史與文化,這纔是根。一代又一代的人所認同的,是這個民族所走過的道路、所累積的經驗和智慧,我們必須繼承,必須開拓。吸收外國資源,以豐富自己。

所以真正的國民教育,當以培養健康的下一代,有承擔力的下一代為主,而不是簡單的認同現實。但下一代為甚麼願意承擔?這就要開發他們的性情,讓他們知道前人所行的路非常不容易,無數人犧牲、付出,我們身為子孫,便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需要好好學習、成長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是非判斷的能力、有勇敢面對困難的能力、有正直的人格,這樣纔可以承擔大任,絕不可以人云亦云,唯唯諾諾。自己都不能獨立,不能有主意,國家還能獨立嗎?

鑒於國民教育茲事重大,巿民未有共識,我認為不妨組織討論︰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家長,與政府官員進行對話,看「國民教育」,該教甚麼?從何著手?還有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不一定要將之視為一考試科目,也許更能收效。

香港在變,中國也在改革,給予對方一些空間,勝過劍拔弩張,各不相讓。

馬國明:劏房局長揭示的政治局面



被傳媒謔稱「劏房局長」的發展局長陳茂波跟傳媒玩捉迷藏玩了七天後終於現身面對傳媒的質詢,陳茂波選擇現身的日子顯然預早計算好。

當天正好是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和「神州九號」的其他成員到訪香港的日子,陳茂波選擇這個日子現身起碼有航天員們相助分散注意力。

這種計算表面上是高超的公關技巧,問題是陳茂波此舉不過是重施故技而已。

陳茂波曾於85日深夜1159分發表聲明,事後被記者協會嚴厲批評,因為深夜1159分才發聲明,記者固然無法跟進,更突然打亂了文字媒體的工作。對電子媒體而言,陳茂波的聲明如同雞肋,尚差一分鐘便是零時,一般家庭觀眾早已入睡,收聽或收看電子媒體的人絕不會多。陳茂波選擇深夜的時分發表聲明顯然是存心淡化事件。雖然被嚴厲批評,陳茂波卻依然選擇重施故技,利用航天人員為自己掩護。從公關伎倆而言或許是高超,但陳茂波早有前科,被嚴厲批評之後仍是依然故我,故技重施,只會令人更加反感。

事實上,陳茂波現身之後翌日,多份報章選擇以他的劏房事件為頭條新聞,並認為他的辯解是狡辯而已。由於多份報章對陳茂波的辯解已作了詳盡和十分有說服力的分析和駁斥,這篇文章毋須重複累贅。早在陳茂波的劏房事件曝光時,已有評論慨嘆,陳茂波作為梁振英競選團隊的中堅分子,自梁振英在中聯辦的積極干預下,獲選為第四屆特首之日,陳茂波便知道自己必被委以重任。

事實上,政圈耳語盛傳陳茂波將會是梁振英競選政綱中政府架構重組後新增的副財政司長一職的人選。無論如何,特首選舉塵埃落定後,陳茂波既知自己會被委以重任,便應及早安排,結束所有有可能涉及利益衝突或受公眾質疑的業務和商業投資。但陳茂波卻偏要等到傳媒揭發其妻子為股東的公司名下的物業經營劏房時才匆匆劃清界線,聲稱自己與其妻參與的公司無關,對該公司的業務更毫不知情。陳茂波的妻子則發表文字聲明,聲稱該公司的物業出租時租約訂明不得分租。其後傳媒追查得悉該公司購入有關物業時,買賣合約上寫明該物業已分租,陳茂波和妻子先前的聲明立即被質疑與事實不符,陳茂波本人更被認為缺乏誠信,絕不可能擔任要職。

精明能幹鏡花水月

如果說陳茂波早應在梁振英當選之日便及早勸說其妻出售經營劏房公司的股權,避免自己日後會被封為劏房局長,那麼梁振英由當選起便應立即解決其私人物業的僭建問題。但二人都沒有掌握時機,而且當事情被揭發後,二人的即時反應都是迴避責任。當更多資料曝光後(如梁振英物業的木架花棚是購入之後加建的),二人都試圖採取拖字訣。梁振英首先回覆記者說要回家翻查資料才能回答,後來則說留待日後一次過回答所有問題。

在拖字訣的運用上,梁振英有如大師,而陳茂波則不過是「小學雞」而已。不過無論是大師或「小學雞」,梁振英和陳茂波都是公眾人物,當公眾有所質疑時便應立即清楚解釋,消除公眾疑慮。採取拖字訣只會令公眾滿腹疑團。尤其是梁振英,他一副精明能幹的模樣,又處處顯示自己平易近人,「急民之所急」更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口號。不少評論者早已指出,以他那般精明,尤其是他能令香港一眾商賈大跌眼鏡,成為第四任特首,實拜對手牽涉僭建所至,他應不會掉以輕心,忽視自己物業的僭建問題。除非正如他提出的解釋一樣,他不過是一名產業測量師,連屋宇的圖則也看不明,因而對自己家中的僭建物懵然不知。但早有評論指出產業測量師的職責無非為顧客評估物業的價值,如果不能分辨物業裏是否有僭建便根本無法履行職責。梁振英的辯解如果成立,那麼他便是一個不合格的測量師,所謂精明能幹不過是水月鏡花而已。

解疑團良方﹕香港自治

上述有關梁振英僭建風波的評論全是拾人牙慧,毫無新意。這裏重提無非要說明梁振英的僭建風波已拖延多時,梁振英的如意算盤似乎是要拖至人們完全淡忘。梁振英的策略似乎甚為成功,或許恰好因為有梁振英的示範,身為下屬的陳茂波便有樣學樣,同樣試圖採取拖字訣。當然陳茂波不是梁振英,同是拖字訣,陳茂波卻表現得非常拙劣。但如果陳茂波像梁振英那麼高明,問題也不會因此而消失。

以目前已公開的資料顯示,梁振英私人物業牽涉的僭建問題遠不及唐英年的地下王宮那麼震撼。梁振英當選後不斷強調他的政府行事果斷,不會蹉跎歲月,又說他的政府會開誠布公。但偏偏涉及梁振英物業的僭建問題時卻一味採取拖字訣,梁振英的拖字訣愈成功,他領導的政府便愈難令人信服。以梁振英的精明不會看不到這一顯淺的道理。當梁振英最新任命的局長人選陷入備受公眾質疑的劏房事件時,梁振英並沒有像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那樣,敦促陳茂波面對公眾,解釋公眾的疑問,反而怪責傳媒未有全面報道陳茂波和妻子對事件的澄清。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已不止是梁振英私人物業僭建或陳茂波和妻子經營劏房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都可以說是個別人物的個別事件而已,但兩位個別人物的個別事件的處理手法卻是雷同,即使高下立見。兩件事件的處理手法不過是不斷玩弄公關伎倆,對於公眾的疑慮卻是置若罔聞。

安裕周記:張純如的國民教育




手裏的平裝版《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Iris Chang Before and Beyond》(毋忘吾女﹕張純如的從前以及永遠)雖然只有不到四百三十頁,然而卻是那麼凝重。這書內容說的是美籍作家張純如的故事,作者張盈盈是張純如母親,六十年代留美學生,和丈夫張紹進都是哈佛大學博士,張盈盈念的是生物化學,張紹進是高能粒子物理,之後他在愛因斯坦晚年工作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

讀這部書是想進一步了解這位早逝的華裔作家。張純如是張紹進和張盈盈的長女,美國出生,美國受教育,丈夫是美國人,一九九七年,張純如寫成《The Rape of Nanking》(南京大屠殺),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十星期,售出近五十萬冊。一九九八年,著名專欄作家George Will在《華盛頓郵報》寫道,「一項美麗的公義之舉正在美國發生。因為張純如這部書,阻止了第二次南京大屠殺」。這部書在西方社會引起巨大深邃的震動,日本戰後半世紀在西方的正面形象建設,可說幾乎在張純如的字裏行間成為廢品。日本毋庸置疑是原爆受害者,但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前的日本是狠辣施暴的一方,張純如不是專業歷史學者,可是她不比正統史家遜色,美國史家Stephen Ambrose說,張純如「可能是我們最傑出的年輕歷史學家,因為她懂得與歷史溝通」。二○○四年十一月九日,身患抑鬱症的張純如在加州開槍自殺身亡,終年三十六歲。

張純如寫過三部書,都是與中國有關,除了《南京大屠殺》,還有較此早前一年出版的《Thread of the Silkworm》(錢學森傳),以及去世一年的《The Chinese in America》(中國人在美國)。她的本科是伊利諾大學新聞系,離開學校後投以巨大心力寫出三書。《錢學森傳》說的是中國導彈之父的大半生,資料蒐集做得極仔細,錢學森的早慧在張純如筆下顯見無遺(錢在大學的成績單是令人驚訝的全優)。《錢學森傳》使得張純如為人所知,《南京大屠殺》殺青面世之日也就更引人期待。美國的出版巿場雖然巨大,但以中國為題材的書刊並無與其匹配的閱讀人口,當然,教人去中國做生意的還是有人看,最深印象的是九十年代的《一人一隻鞋子》,講的是去中國做生意,一人買一隻鞋也夠你發大財。除此之外,縱是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是這位史學名家力作,可是依然與最暢銷書無緣。這固然與美國讀者眼光闊窄有關,客觀上,中國過於遙遠,遙遠得對美國人來說等於月球。美國一九七九年電影《The China Syndrome》,講的是美國核電廠爆發泄漏危機,用上「中國綜合症」為片名,是因為美國核電工業專家說,一旦核泄漏,輻射滲入地底,可能穿過地心直達中國,「中國」意喻看不清楚的遠方世界。

把日本國際形象扭轉

在如此社會及文化氛圍下,《南京大屠殺》這種中國題材非小說書籍一紙風行,老實說,真的很不容易。《南京大屠殺》在西方社會把日本一些人戰後塑造的國際形象扭轉,西方對集體屠殺的敏感,源於納粹集中營,日本侵佔南京後屠殺中國軍民的刀光血影重現書頁之間,這就勾起他們祖輩在奧斯威辛的另一場大屠殺。因此當《南京大屠殺》出版時,日本右翼分子曾經恐嚇張純如,這是醜行揭穿後的兇殘本質顯現。作為遠方的讀者,張純如為什麼以美籍華人第二代的身分寫她並不熟識的錢學森和南京大屠殺,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心有所感的問號﹕這位面貌娟好的作家,為什麼獨愛中國近代歷史?到了張盈盈的書出來後,翻到第三章,答案就在眼前。

父母歷國共內戰出走美國

張純如父母是台灣到美國的留學生,張盈盈憶述說,她是在抗日戰爭中國陪都重慶中央醫院出生的,事隔七十年,張盈盈對於日本一天至少兩次空襲重慶印象猶新。其後,張家轉到台灣,六十年代,張盈盈負笈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學位課程,結婚生女生子。張純如出生後,張紹進在伊利諾大學用了兩年就得到終身教席,一家人買房子買汽車,女兒剛誕下不久,應該是享受美國式生活的最美好時刻。可是,張家父母在女兒牙牙學語時就決定,讓她同一時間學習中文和英文。張盈盈的父母其後移民美國,間中過來替他們帶孩子,老人經常對在異鄉為異客的張盈盈講到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和歷史,並且不止一次說「你應該以中國人為榮」。

當然,張家伯伯講的「中國」是指廣義上的中國,並非狹義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共產黨管治下的中國大陸,也有可能是早已國不成國的中華民國。張家幾口人從祖家南京而重慶轉到台灣再是美國,這一條迤邐萬里的長路,其實是一條保存中國文化的迢遠之路。發人深省的是,何以一個跨越重洋到新大陸的家庭,不僅保存了中國人民的敬老讓賢美德,更有為死難同胞討回公道的追尋公義的精神?擁有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的George Will說的「美麗公義之舉」(something beautiful, an act of justice),絕不是廉價國族主義所能承載,而是一種普世價值的彰顯。我想,這其中必然有着張家上兩代的中國價值,總其而言是林語堂的「吾土吾民」胸懷。

美麗公義包含上兩代中國價值

林語堂一九三四年成書的《吾土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說的是中國人的劣根性,不滿這書的人喚這是「賣country andpeople」,這幫人和今天那些連梁靜茹為馬來西亞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打氣都不許的憤青其實沒有兩樣。這書在大陸不受歡迎的原因,因為他批評了中國人,林語堂說,「中國像一間雜亂無章的公司,常利於經理及職員,對股東毫無好處,股東可以比擬為老百姓」。今天的中國國情正是如此,香港力推的國民教育科則是一重折射,只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面」。我把「正面」二字加上引號,因為這些教材是矯扭造作的堆砌,包着愛國主義糖衣就急着推出。愛國主義如果是抽離政黨政權的背景並不全然是壞事,可是當孩子的教科書只能教導特定政權的「正面」而不提其反面,等於日本戰後為戰時暴行塗脂抹粉的所謂「終戰史」而不是侵略史。我想問梁振英林鄭月娥吳克儉各官員,你會單單接受日本的原爆受害者之說,而不提日本侵略的歷史麼?不可能吧。唯有這樣看日本,才會明白今天的和平是如何彌足珍貴得來不易。可是,喚醒英語世界讀者,日本曾經在華東一個叫南京的城巿屠殺幾十萬中國人,靠的是在美國長大、上兩代在家裏向她講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子,可我們用來教育下一代的國民教育科呢,講的卻是政權如何美好團結,這是怎樣都說不通的國民教育。

張盈盈的書讓人看得揪心是燈下閱讀憶想。當香港九萬人上街為了下一代的中國學習教材義憤填膺,當官員出來以轉彎抹角的不負責任態度回應遊行人士的呼聲,《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Iris Chang Before and Beyond》令人想得更多——我們的官員都能讀能聽能寫中文,張純如的中文不是第一語言,她是持美國護照的華裔,但她當仁不讓的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打後六個星期的南京尋找遲來的公義。可能特區官員沒有細讀不帶國共黨派之見的《南京大屠殺》,或者忘了我們的國民曾經在南京挹江門外下關一帶、在湯山日軍競殺中國人民刑場、在門東新路口五號遭到日軍殺戮。在出走南京的張純如祖父一代,那是不可遺忘對後代子孫的歷史叮嚀;可以相信,張家的飯桌上,當老人仍然在世的時候,這些過去了的歷史必定是話題、是延綿三代而不止息的話題。一個美籍華裔家庭的中國國民教育,就在片言隻語之間、在慘案發生六十年之後,把公義追尋回來。

國民教育,此之謂也。

陳雲:為何香港難治?——讀李彭廣《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



年輕一代香港人懷緬英國殖民統治,但年老一代香港人卻有很多殖民地統治的壞記憶。有些人說英國為香港帶來禮樂文明與現代化,有些人說英國人視華人為二等公民,動不動就踢華人屁股,將示威者打到頭破血流。也有些人說,英國人給香港繁榮和民主,是另有所圖,不懷好意。更有些無聊人會問,為什麼英國人統治香港的時候,香港人不爭取民主,九七之後,就天天鬧民主?

兄弟,大家成長的年代、參照的年代不同,對待歷史的態度不同啊。年輕一代的參照期,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而年老的一代的參照期,卻是五六十年代。香港最深刻的行政改革和城市建設,城邦格局的大成,來自麥理浩總督統治的七八十年代,而麥督銳意經營香港的政治動力,來自中國收回香港主權的威脅,麥督必須將香港加碼建設,快速從工業城市飛躍到現代化金融中心和商務中心,令中共的現代化要依賴香港而投鼠忌器,為香港主權之易手,討到好的條件。同理,彭定康總督在九十年代推行政治問責制及議會民主,也是要應付中共在八九年六四慘案之後的香港情勢,要用民主來拒共。

兩任總督動機不同貢獻各異

兩任總督在香港留下的功績,其誘因都是以香港的制度來制衡中共、箝制中共,守護香港文明並延續西方借助香港來套取利益並干預中國。麥督奪取的是中英談判之前的香港優勢,彭督奪取的是中英達成主權移交之後的香港優勢。麥督的貢獻是經濟上的、制度上的,彭督的貢獻是政治上的、民心上的。前者,中共樂觀其成。後者,中共恨之入骨。

我們香港人,要怎麼看待這些從政治現實鬥爭的意外而來的殖民地功績?懷疑別有用心而拋棄之?還是用政治現實的態度、用歷史繼承的態度而接納之,改造之,發展之?中國政府又如何看待?如果麥督和彭督的改革都是衝着中共而來,為何要區別對待?彭督的政治現代化是麥督的經濟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能拋棄掉嗎?

研究解密檔案的啟示

要在歷史上考證上述香港兩個重要發展階段、飛躍階段,要知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最可靠的是行政檔案研究。而由於並非民主,管治香港的底細,在戰後有東西方冷戰的保密需要,解密之後的殖民地機密行政檔案——如諭令、備忘、殖民地部(Colonial Office)和外交及聯邦事務部(Foreign and Common wealth Office, FCO)的通信等,成了研究香港戰後行政史的重要方法。李彭廣的《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二一二)之可貴,在於適時研究了英國依照機密檔案三十年必須解密的時機,研究了麥督治港時期的政治底細。至於彭督的治港方略,則因檔案未及解密而只能等待,或檔案之高度機密而永不解密,只能聽任彭督回憶錄的夫子自道。

強化團隊推進香港發展

麥督來自外交系統,他來香港擔任總督之前,草擬了治港大綱,列好重大改革,過程艱難險阻,驚心動魄。戰後,英國為統治各殖民地,已經做了研究基礎和行政人員培養,然而要將香港的發展大幅度推進,必須要有積極進取的公共財政、幹練的政治顧問和具備政治技巧的政務官。前者要提拔新的財政司,後兩者要從外交系統請求調配官員輔助。即使是香港本土或其他英國海外殖民地培養的人員,也是政治視野貧乏,行政知識不堪當時使用。即是說,支援麥督統治的高級公務員團隊,是特別強化的治理團隊(a specially enhanced team),連傳統的、尚算行之有效的殖民地官員系統,也是不行的。香港在九七之後,撤走了這些強化人員,留下本地殖民地官員,怎麼可以管治已經飛躍發展的香港呢?

英支援系統抽空特區政府癱瘓

此外,英國非常重視行政判斷的科學基礎和情報支援。一九五一年,殖民地部的通信指出﹕「知識是任何穩當發展的唯一堅實基礎」。英國的殖民地研究,由英國本土的大學、海外殖民地官員及特約研究員共同組成,編制及經費龐大。舉例,在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六年的十年間,研究經費預算是1300萬英鎊,實際開支為1036萬英鎊。由於香港是戰略性的殖民地,頗多經費投到香港研究。保守估計,香港研究大概可以分到每年六十幾萬英鎊的經費,就是一千萬港幣(以一英鎊兌十六元港幣計算)。以當年的購買力計算,當年一萬元港幣,可以買到九龍一座大廈。這是多麼驚人的經費投入!我在政府總部工作的時候(2002-07),中央政策組的香港研究經費,一年還不到一千萬港幣!六十年前,英國殖民地部已經為香港研究投入每年一千萬港幣。

填補漏洞靠港府自己

令香港癱瘓的,不是像北京黨官說的,是泛民在破壞行政與立法合作,不是議員在議會的拉布式抗爭,也不是街頭社運,而是由於英國的制度支援抽空了,截斷了殖民地系統及英聯邦國家的研究支援和人才供應。這些空洞,是中國無法替香港填補的。要補救,只能由港府自己做。以我的行政經驗,可以隨便列出的,是﹕

-設立檔案法,規劃及保存行政檔案

-公務員外派英聯邦實習

-恢復港府中英並用的傳統

-鼓勵港僑回流香港政府服務

-鼓勵大學從事本土研究

-大學開設政治實務訓練課程

-重建地方行政系統,鍛煉政務官的政治技巧


饒雙宜: 誠品落戶﹕誠品的一套語言 ——室內設計、空間運用、文案行銷



上月前往書展時,在擠得水泄不通的通道裏,聽到同樣前往展館的人說﹕「乜香港原來有咁多人睇書?點解從來唔見?」

所以誠品來港開書店,實在不能單純地開心起來。

雖然從此不用飛到寶島,便可買到台版書和阿原肥皂,玩夜了能夠在銅鑼灣打書釘至天明。

但,當誠品簡明雅致的室內設計和齊全的文學書架空降到大型商場,看覑台灣自家友好品牌在香港插旗,我不禁擔心,誠品的魅力,若真的能夠帶起此城的閱讀風氣,究竟是哪裏出錯?是別人做得好,抑或我們做得不夠好?

誠品來港,能夠繼續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價值觀經營書店,若沒了租金優惠,不知成不成事?排場和氣氛需要空間營造,佔地3層共41,000呎,任何一個品牌若能夠負擔得起,簽一份較長的租約,恐怕也願意花錢裝潢,做出點氣勢和成績。但誠品得以成為誠品──一個如此成功的書店品牌,在台灣紮根,再來到香港,未來在中國大展拳腳,固然有她獨特之處。

誠品的一套語言,其中最突出的,是室內設計、空間運用和文案行銷。

相信不少讀者在過往兩天,已嘗試躋身希慎廣場朝聖,甫進內,是否令人慨嘆?

成本效益與留白

即使空間不及台灣店大,相較於香港其他書店,固然是寬敞百倍。舉目所見,室內設計用色沉覑,木天花和地板滿是細節。書架彷彿放滿了書成了書海,但走近一看,未至於全滿,不少書的封面仍能夠被顯示。以要計盡賣書桌面每寸空間的成本效益的香港書店而言,這是奢侈的。而更厲害的是,室內空間做到不少留白,可以多放書架書䒷的地方,寧願騰空,擺放一些椅子、裝飾,即使不夠台灣誠品多,也是難得的,銳意營造一種舒適的閱讀氣氛。店內的燈光設計也有要求,使讀者眼光被適當地引導,比起香港一般書店慘白的燈光,更有功用、層次和味道。這些空間設置,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每家書店都想做,但做不到,也不用再重複去問原因了吧。

誠品觀點 書海嚮導

除了讀者與書的買賣關係,誠品更希望建立的是讀者與誠品的關係。文藝青年或中年喜歡的,正正是這一點﹕在這個有品味的地方悠然看書,自己的格調也變高。書明明在其他店也有,你到誠品來,為的是別的理由。

書店不只是一個賣場,誠品團隊知道,尤其在網絡書店和電子書興起並逐漸成為閱讀習慣的年代,書店必須增值。書店的優勢是空間,空間是聚集人的地方,有人與人的互動以及思想的交換。在佔地三層的誠品裏,讀者能夠找到的除了書,也是與誠品的互動。如8樓收銀位置附近所鋪陳的,是各種誠品觀點﹕「誠品選書」、「暢銷榜」、「reading news」、「誠品注目」等角落,讓誠品話你知,最新的閱讀趨勢、哪本書有代表性、最近的文化議題,這種溝通, 是誠品以她的眼界目光,為讀者選出焦點作家及矚目作品。這就如,誠品是你在茫茫書海裏的嚮導。

書櫃旁的互動交流

書店的某些空間,更被規劃為展覽(project one)或舉辦分享會的場地(eslite forum),定時舉辦文化藝術活動。這些區域就在書架旁,與書店的環境和happenings融和起來。讀者隨時可以目睹、參與。不像別的書店,活動總在書店以外的地方舉辦,而其實沒人願意多走兩步樓梯去參與,文化人與讀者的交流甚難發生。

除了善用書店空間去建立與讀者的關係,誠品的空間鋪陳也是聰明的(前提當然是要有空間),8樓先有新書區、兒童區、生活風格區,書種內容較輕鬆, 跨界跨年齡。想像一家幾口甫進店內,可以一起在這一樓層閒逛,然後不消一會,便分頭行動,各自到9樓的文學區、人文社科、藝術區、影音區,發展個人趣味。而10樓的重點是雜誌旅遊、商業、語言、電腦,誠品風格文具館,主題以實用為主。整個設計經過深思熟慮,不是一般書店以暢銷書行頭或光按書籍內容分類的觀念,也不止關於怎樣將書上架,是整塊地區以及不同分區的整合,考慮的是逛書店的體驗。3個樓層的品牌專櫃,亦配合這種想法,使書與產品相輔相成。

位處銅鑼灣的「心靈港口」

誠品的文案,亦是台灣人最擅長的,一句香港作家十人展的宣傳﹕「文學,為這座城市引路」已經跑贏香港賣書人幾條街。台灣人一貫不怕肉麻,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為香港誠品如斯定位﹕「 我們期望以新的思維與氣息,引發香港民眾潛在的閱讀能量,並能透過空間與活動形塑出一種靜謐安定的氛圍,使匆忙的都市人來到誠品銅鑼灣店,從容沉澱下來,成為香港朋友們得以安頓身心、從容停泊的心靈港口,並與在地朋友們共創香港的城市精彩!」

這套語言,不知香港人受落不?我不確定「停泊的心靈港口」的說服力,因為我們甚少撫摸自家心靈,未必意會到它的存在,而銅鑼灣也並非安撫心靈的理想地點地方(尤其是希慎廣場)。

但在誠品,你會找到不少同類文案,感受到誠品希望撼動我們心靈,引發我們對生活美好嚮往的誠意。如誠品內的茶室eslite tea room,被形容為南法鄉村菜風味的創意延伸;阿原肥皂,是有溫度的感動良品……這些品牌的確崇尚簡單、天然、富創意、個性、在地性,有其價值,而誠品,為他們設計獨特陳列,將這些精神發揮到極致,與書一起推銷,事半功倍。

在各方條件的配合下,誠品得以落戶香港,繼續以這種聰明的「複合式經營」手法,建立出品牌性格,將消費行為提升成文化的塑造,將「去誠品」變成social event,閱讀不再是個人的事。

可能過分酸溜溜了,我老疑心,如果香港沒有地產霸權,如果大型書店同樣獲優待,香港會不會也有自己的誠品?說到底,只要買和賣的人開心,誰管這些?怕只怕瘋狂的人流會帶動起四周租金,影響其他店的營生。競爭在香港,從來不存在良性,因為前提太大了。













呂秉權: 周日話題﹕除了英雄,請用平民感動我



久經考驗的神舟九號3名太空人,聯同13位「神九」載人航天代表團的成員強勢登陸香江,與香港各界成功實現「交會對接」,一口氣完成了「捕獲、緩衝、拉近」香港民情的各項艱巨任務,令港人暫且放下對特區政府和內地當局的怨氣和不滿,與航天英雄們共同專注愛國愛港大業,攜手實現「神舟、天宮」合一後的另一壯舉 ,與香港各界齊奏「香江萬人心連心」的凱歌。

太空英雄這時不僅為中國的航天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更為祖國的民心工程再次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此間,航天英雄們以廣東話「大家好呀」順推愛國教育,首位中國女太空人劉洋說﹕「香港同胞一貫的支持是我們不懈前進的動力」;「手控交會對接第一人」劉旺說﹕「東方之珠在太空中異常的美麗」,又與眾人合唱《東方之珠》;航天專家說香港太空人有望2020年升空云云。一時間,沒拿到倫敦奧運金牌的香港,港人赫然發現滿臉是金,香港彷彿已升格成為全國航天中心,港人的民族自豪感不其然搭載火箭上了太空,應驗了左報頭版的紅色大標題「今迎天驕,香江熱爆」的難得盛境。

正當眾人沉醉於飛天夢之際,港人亦回味覑過去兩周晚晚發覑的金牌夢,自有「國歌奏起午夜夢迴,國旗飄飄伴你入睡」的醉人情懷。只待半夜太睏小睡片刻之際,醒來時中國已突然多了幾面獎牌,選手們又被送錢、送車、送樓,電視機前的老百姓只能滴覑口水羨慕,口袋依然吃緊。

挾舉國體制的優勢,中國奧運英雄們連日衝擊金牌榜,雖不敵美國,但已大幅拋離了主辦國英國。

港人不會忘記,強悍的林丹殺球如雨下的奮力一戰,擊敗馬來西亞的李宗偉,羽毛球稱王,成為史上第一位兩奪羽毛球男單冠軍的勇將。他的勝出幾乎令香港全城彈起,不知多少港人專門為此買了羽毛球拍;16歲游泳小將葉詩文,在外國人的質疑下,打破了200米女子混合泳的奧運紀錄奪金,連同另一項目400米混合泳的金牌,這名女飛魚榮登中國游泳史上連摘水上兩金的第一人。至於孫楊、鄒凱、吳敏霞、易思玲等金牌英雄的風彩,更是難以一一細述。

當然,飛人劉翔傷患折翼,中國等多國羽毛球女雙打假波被逐無不令港人揪心、熱議。

這些日子,鋪天蓋地的奧運英雄加航天英雄的報道,我們的祖國除了英雄還是英雄,港人哪會不為國家而感到自豪?港人哪會不愛國?

但筆者相信,真正感動人的,不是英雄,而是平民百姓。

明年將卸任的總理溫家寶,在2007年的兩會中外記者會上,有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說話。

家裏辦盛事 垃圾當然要清掉

他說﹕「一個艦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隻,而是那艘最慢的船隻。」

在十三億人口的國度,英雄只是萬中無一之數,佔絕大多數的是窮苦的平民百姓、被發展拋離的一群、被政府所打壓的一撮。

他們就是最慢的破船,代表覑中國的速度,縱然官方百般不願意承認。

至於政府如何對待自己的破船蟻民,則代表覑一國之品,即使坐在外匯儲備金山上的官方從不在乎。畢竟有錢又有品,如何可以以極速富起來?

這些破船,總是在國家辦盛事時被趕出城外,清理門戶時被掃走。奧運如是,世博如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如是,全國兩會如是,歷次的黨代表大會更是如是。

掃走破船、慢船的理據,當局大都說自己家裏辦喜事、盛事、大事,垃圾當然要清理掉,而破落的一角亦不應亮於人前,以免失禮人家。

這種態度下,台前的英雄只會愈來愈多,上天的、下海的、衝金的、你猜到的和猜不到的。

八月初,筆者隨官方考察團到湖南採訪,在當局安排參觀的百年古村,地方官員自吹自擂述說政績,說這兒出了多少個秀才進士,人民生活多麼的美好,環境保護如何的到位。筆者於是離隊到幾戶人家問問日子過得怎麼樣?回答的都說日子過得差,每年只剩不到兩千元,幹部貪污又致河道失修等等。在「示範單位」背後的,盡是不滿和嗟怨之聲。人民在英雄的背後不是抬起頭生活。

奧運開幕前,因為不肯放棄繼續關注李旺陽死因的維權人士朱承志,被邵陽市公安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正式逮捕,再一次印證製造最多英雄的國家,是如此對待小船、破船的。

只會敬仰英雄 不會善待弱者

在聖經中,瑪竇福音記載耶穌說過一段話﹕「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的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誰人都會敬仰英雄,善待強者,不管出於真心還是迫於形勢。但誰會善待弱者,給予他們應有的尊嚴,把他們平等的當成英雄一樣,作為一個「人」去尊重?

在國強民弱、國進民退的中國,英雄跟平民的身價顯然不同,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否則就不會出現落敗奧運金牌得主的父母,因為再無利用價值而被丟在賓館裏,無人送回家的情。

富國這樣的對待落敗者,這樣的對待小兄弟,這樣的對待破船、小船,足以反映一個國家的身段。畢竟,人民站起來,國家才真正站起來,英雄的金牌才會生光。

黃石公的《三略》說﹕「英雄者,國之幹;庶民者,國之本。」無本無品,如何叫國人站起來。面對英雄、國富而自己窮、被賤待,國家究竟想庶民自豪還是自悲?

今天看到神舟九號太空人訪港,不得不說出當年太空人訪港的由來。

200371,香港50萬人大遊行,高呼董建華下台。三個月後,董建華在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當面向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希望盡快邀請「神五」太空人楊利偉訪港「救急」。結果,中央在一個月內,即安排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代表團訪港,作為挺董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此,「神五」至「神九」,航天代表團休整後,都率先訪港已成慣例。

今次「神九」太空英雄訪港,官方的報道都寫上是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的邀請,終究還是要挺梁。

不久將來,奧運金牌英雄將訪港,香港又成英雄之都。這種內地英雄每每率先訪港的現象,已引起內地網民愈來愈多的討論。

希望有天,內地當局能帶些平民百姓訪港,讓平民百姓說些人話來感動我們,讓港人知道,他們活得有尊嚴,讓港人看到這些破船、小船沒被遺棄。

如不知道在哪裏找平民感動港人,索性把那些不該關在牢裏的放出來自由行好了。

他們家人給的購物清單,應該不會太長。

到時他們合唱《東方之珠》時,香港真的會閃閃生光。

莊棣華: 塑膠風暴



去年三月日本核災,各國見義出手援助,但最為矚目的,自然是日本國民教育、人民素養特色與其他國家民族之差異。

無論是面對國難的態度,或互助合作性,均見優劣真偽,成為國際學習模範。

今次由「韋森特」引發的「膠災事件」,很顯著地看到香港人民不甘示弱的努力鬥爭心情。

在國際信息交流快而清的今日,在沒有政府或任何外界國際輿論驅動下自動組成清理隊伍,無論互相是認識與否,齊心去「醜」除「膠」,真係實現了「香港是我家」的昔日「夢話」式概念。筆者以遊學中港台日,多年觀察自然及人民生態的經驗,可以肯定,在不久將來回首一望,這必定成為香港人文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航運樞紐的警報機制

各地風暴警報機制不同,船隻對風暴的警覺性、載貨方式嚴重影響航運業的安全。(值得留意今次「韋森特」襲港期間,香港天文台比中央氣象台遲近四小時將其升級為颱風,見表列)。由於香港位於國際船運的交匯,航道集中於香港南面,風暴每每亦由南或東南方接近香港,貨運船隻載貨自由,一旦有風暴,難免再度有貨物墜海或翻沉的危險,假若船隻載有危險品或難以分解的人造產品,必會引致更多污染及各類生態災難(例如油污等),對香港及華南沿海地區構成威脅,也對海洋環境及生物帶來長期影響,某些例子如油污,至少要數十年才能恢復原有生機。

美國西部沿岸及夏威夷之間,有一循環流動的「北太平洋環流」,其中發現被認為不能被回收的垃圾積聚點,稱為塑膠漩渦(Plastics vortex),飄浮於該環流的垃圾估計達350400萬噸,其中大部分為塑膠製品。2011年,就讀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海洋學系的畢業生,於SEAPLEXScripps Environmental Accumulation of Plastic Expedition)發表研究指出,北太平洋區的魚類每年所吞食的塑膠垃圾量為1200024000噸!

針對龐大數量的塑膠海洋垃圾問題,同州2000年創立的環保日常用品生產商「METHOD」,於○六年成功完全以曾使用的塑膠製造膠樽,該公司提出了將海洋垃圾作為原料的一部分,成功研製了完全用再造塑膠製造容器的生產方法,現時所製造的膠樽有25%的原料是使用北太平洋環境中回收的垃圾,至今保持完全不用全新的塑膠原料繼續生產各種塑膠容器。(資料來源:日本朝日新聞電子版美國前線www.usfl.com/asahi)塑膠回收明顯是全球問題,對於塑膠問題並非日本最成功。根據統計,以人口二十萬人的都市作為比較,垃圾排出量於德國每人11公升,而日本為40公升;在日本家庭排出的垃圾中六成(約25公升)是用完即棄的容器,但在德國則只有十分之一的2.5公升。這是因為德國已實行禁止使用單向容器(one-way container,即使用後不回收的容器)的法律,全國生產容器的八成受此規格限制,所有塑膠容器均有回收價格,任何人參與回收每個空膠樽即可收回平均約港幣4元,結果,膠樽的再利用次數於德國高達20次以上。無獨有偶,但情況相異,印度的孟加拉由於貧困,經濟所迫,塑膠的回收率亦達到接近百分之百。

保護香港未來的方向與精神

香港陸地面積少(約1104平方公里),海洋面積大(約1650平方公里),擁有非常長的海岸線(約1180公里),海洋飄流及飄到海岸的垃圾問題相信是香港未來長期要面對的其中一個主要環境問題,衷心希望香港能保持這次清除膠粒的團體精神,與其他具有良好國民質素的先進國家看齊,能成為鄰近地域與國家學習的典範。

有用參考資料:

SEAPLEXsio.ucsd.edu/Expeditions/Seaplex

全球塑膠產品生產商有關解決海洋垃圾問題宣言:

www.marinedebrissolutions.com



陶傑:用子女的腳投票



梁班子上台未滿頭七,除了僭建風波、發展局長換人、五司十四局幾乎無疾而終,還引發一個「國民教育」的計時炸彈。

「國民教育」雖是「前朝」的曾孫政權「擊鼓傳花」、「無縫交接」,傳遞給梁特首,梁特硬着頭皮,必然已向上面拍胸口,一定能搞定。但九萬人大遊行之後,終於發覺事態嚴重,聲明:「國民教育醞釀了十多年,不是本屆政府才強行推出。」又一次為自己撇清責任了。

但是,雖然說得沒錯,「過去十多年」,梁先生是行政會議召集人,也是阿董的頭號心腹。「國民教育」的長期醞釀,梁特必然也有極大貢獻。當年精英的政治家曾蔭權、「港英」老油條孫明揚展現了極為高超的政治藝術,在施政報告一拖再拉,初說「推行」、又講「深化」,一味只付託空言,沒有什麼行動,撥出公帑任由極左分子申領,寫成連曾蔭權自己看了也心中暗笑的國民教育手冊,慶幸自己的兒子一早送了去英國,重九登高,避卻了這等「中國模式」的謊言教育。等到「孫公」身患重疾,「洗肚」洗得七七八八,還故意省悟「仲有些手尾未做完」。所謂手尾,原來如此。

林鄭吳和梁振英在政治血緣上,與國民教育是捆綁為一體的。你若說這是「爛攤子」,一臉的嫌棄神情,不就是臉色和眼神間接告訴香港市民,這套「國民教育」絕不是好東西?如果吳克儉敢說:「社會多數市民是接受國民教育的。」那就不要怕,根本沒有「危機」,維持行政主導,強勢推行好了,以此為試點,年底再出廿三條,豈不連消帶打,買一送一,一齊完成任務?

特區的教育制度,爛在裡面,梁班子和其他中環精英不是不知道。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不就是早就宣布撥地擴建「國際學校」了嗎?特區的本地教育,是為無權無勢、移民無路的本地賤民而設的。精英權貴早就用他們的子女的十隻腳趾和一對腳板,安安穩穩投了票。不然每年暑假,蘭桂坊的酒吧充斥乘商務客位回港「度假」的黃皮假鬼仔、假鬼妹,哪會如此好生意?

想全民接受國民教育,十分簡單,只要梁振英率領行政會議與各級高官,向全港市民顯示誠意:今年九月起,未來三年內,梁班子全體子女,陸續由英美白人的高尚學府分批撤退回港。本來讀寄宿學校的,三年內退學,回香港插班香島、培僑、漢華,以及其他官校。在什麼牛津劍橋讀一年級的,也毅然退學,香港有九家大學,學位充裕,梁班子成員個個不是校董,就是校監,回香港插班,有何困難?只要自己做好「帶頭作用」,官民雙方各許以三年為期,眾多子女,三年內全部由英美「政黨惡鬥,人民當災」的那種黑暗社會撤退回歸,香港家長則同步配合擁「國教」,反對聲音即刻Stop la

但梁振英和張震遠之流,可有如此人格嗎?特區愛國學校的校長、校監、教師,還有幾十年的愛國校友,他們的子女又有幾多個在本校入讀的呢?還是見過鬼怕黑,他們自感是被偏激的紅色政治殘害了的一代,一早就把仔女送到他們口頭要打倒的「帝國主義國家」,畢了業,還要千方百計留下來?薄瓜瓜到今日,還在美國呢。

英美白人政府,情報部門全部有檔案,這是他們心底裡永遠看不起中國的深層理由。中國已經「強大」,理應對自己的祖國教育文化有信心。早在六十年代,祖國即使「一窮二白」,《大公報》社長費彝民,也把自己女兒送進培僑,文革前再舉送北京,送入中共外交學院。五、六十年代,左派文化機構,子女都入左校,思想紅一點的,率先送廣州。《新晚報》老總羅孚大兒子不幸早出生幾年,文革前夕就送進大陸,不久紅衞兵武鬥,幾位小公子沒有再北上,但還是據守愛國的培僑,此一言行一致的情操,把下一代真正交給祖國,才是你梁振英班子與林鄭之流,值得學習的唷。

我小時候目睹的左派新聞機構,僱員的子女如果在教會學校,必受到內部道德壓力。中港形象設計師劉天蘭女士是我小時的玩伴,她家兩姊妹,被她母親送進「帝國主義學府」,一個真光,一個聖保羅。大哥本來入培僑,後來母親看見勢色不對,也轉送「港英學校」。劉家兄妹的父親,不幸空難逝世,夫人獨力維持三名子女的養育生計,本以為有了一點「豁免權」,即使如此,劉家大兒子天均後來去加拿大升學讀法律,劉媽媽也不敢聲張,因為報館領導人會定期來家訪,閒話家常、關心生活。大兒子的睡房,劉媽媽故意不加收拾,一床被褥、一張書桌,擺設自然,像兒子剛去了找同學溫功課還沒回家的樣子,因為要提防訪客,冷不防推門進去偵察,不經意問:「天均呢?」其時送子女去英美,形同罪行。「打倒四人幫」之後,不一樣了。許多老左,思想也「解放」了,大徹大悟,像沈旭輝博士,最幸運是生得晚,他媽媽很有見地,小學一年級就把他送進最殖民地奴化教育的皇仁。我自己卡在兩代之間,因此有緣前一半「染紅」,後一半及早逃脫,去了英國。

「國民教育」的那套垃圾「中國模式」教師指引,給這一代的左派人士看,他們都會笑出聲來。中國人幾時才會停止受愚弄?我不是太樂觀。江山代有蠢人出,各誤這個國家五百年。中國人社會的統治生態,是大多數蠢人,由一小撮奸詐的人騎在頭上嚴格指揮控制,抽象如思想意識、信仰忠誠,不愛父母,要崇拜哪一個偉人,都要像電腦一樣,program得一清二楚,決不鬆懈。這樣的成就,在世上,除了北韓,真不多見。英國作家歐威爾,對此早已看穿,在小說《一九八四》和《動物農莊》也早有預示。有這樣的大師在前,倫敦奧運會開幕禮,又怎會搞成千軍萬馬的統一國家意志大騷?難怪英國的寄宿學校,如此廣受嘴巴愛國、撈到錢而心裡有小算盤的中國人家長盲目熱愛。許多學校爆發黃禍,普通話當道,我曾警告過英國有關人等:遠東這個大國,你們一百五十年來已經用盡了辦法,嘗試施加影響,希望把它拉進普世文明的軌道,但不成功。你們永遠不會成功的,不要只巴望收學費,讓他們擁抱自己也不信的那套教育制度吧,寄宿學校、牛津劍橋,要設限額,你們要永遠保住這片西方的藍色天空。


陶傑: 品格審查

特區梁班子剛上任,局長不是被揭租樓圖利,就是劏房斂財,醜聞滿天飛,社會質疑,梁振英人緣差,沒幾多人肯為他效力,倉促之間,班子人腳還沒湊全,遑論前殖民地時代要經歷的品格審查。沒經嚴格的品格審查,可以招致大禍。對此,英國人知道,共產黨當然也知道,似乎梁振英先生不知道。

一九三七年八月,日本大舉侵華,上海是大商埠,日軍謀狂炸上海,脅迫中華民國投降。

蔣先生早知日方有此戰略,召集親信在南京開秘密會議,決定先封鎖長江下游,因為日本在上海僑民眾多,不讓日僑撤退,即可以彼為人質,日本人炸上海,也就有所忌。
哪知會後幾天,忽然日本商船都駛近上海,匆忙把居滬日僑全部接走撤離。蔣介石接報大駭:很明顯,南京會議,走漏了風聲,與會的人,必有日方間諜。翻看會議名單,有桂系將軍白崇禧、行政院長汪精衞,還有行政院機要秘書,叫黃秋岳。
幾天後,淞滬之戰爆發,我軍死傷慘烈,如果日僑滯留上海,日本不會轟炸得如此之狠。誰是奸細?一直查不出來。

軍統查來查去,一番曲折,發現行政院秘書黃秋岳與日本駐南京大使私通情報。黃秋岳是福建人,在北京讀大學,因才學出眾,受到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賞識,林森也是福建人,提攜鄉親,引薦給汪精衞,做了高級秘書。

蔣介石問:黃秋岳有無經過品格審查?下面的人說,沒有,因是林主席引薦的人才,林森忠厚老實(在政治上,老實人也就是蠢人,同一回事),沒有如何質疑就用了。原來民國成立,中國結束帝制,建立共和,政府部門機構,參照西方,權力制衡,英美有行政立法司法三院,中國那時還加了考試院、監察院,共五院,人才急求極眾,加上各省巿政府全需要公務員,兵荒馬亂之間,只憑熟人舉薦,鄉親、校友、宗姓,「邊個得閒邊個做」,哪裏有時間「品格審查」?

所以國民政府之敗,敗在人事,尤其疏於敵諜滲透。許多將領如胡宗南、傅作義、湯恩伯,部屬、秘書、子女,全無審查,都是共產黨員。相反,共產黨嚴查出身、成份,親戚有一個「海外關係」,都開檔案,嚴加防範,形勢有變,隨時抓起來,所以組織牢固。後來黃秋岳軍法處審,以叛國罪鎗決。

梁班子明顯一盤散沙,沒有組織力,疲弱如此,拉雜成軍,任命兒戲,今天叫你做副司長,明天那邊那個漏了水,要下台,叫你改當局長,頂着,然後又爆醜聞。中方看見,當然知道你政治全未夠班,只有由「國家」替你找人。這樣的「港人治港」,如同一幫小童在玩泥沙,玩着玩着,搭成的沙棚,漏洞百出,只有由「國家」的大人出面,蹲下來,伸手,多快好省,替你們做泥漿的加固工程了。

張大春:先人留句倩誰吟

網上來鴻,常出意外。忽一日陌生讀者留言,是這麼寫的:「先祖父留下一手稿,我輩後人難以解讀……特來請教,也可傳承子孫,不勝感激。」接着,就是這位網友的令祖所遺留下來的文字:

「余生在丙戌汝生在己亥蒹葭通襟分蘿薜展春妍鸛鳴于垤下馬瘖僕夫前萍浮通南北倏忽五十年虞翻老窮海陌道笑金婚只有依春蕪何處問陌阡」
「嗟余狎喪亂蟻虻視爭霸朝暮成嚄嘖那討口眥賢掉頭皆陳跡與汝眵浚光牛喘難工舌龍鍾猶駢肩且喜兒孫共書帶草田田通德風母替書帶草田田」 

依照行氣來看,這是一首分為上下兩章的古體五言詩,我懷疑其中有幾個錯字(也就是在抄打的時候認錯了),遂先打上標點,訂正了錯字,其首章如此:

「余生在丙戌,汝生在己亥。蒹葭通襟分,蘿薜展春妍。鸛鳴于垤下,馬瘖僕夫前。萍浮通南北,倏忽五十年。虞翻老窮海,陌道笑金婚。只有依春蕪,何處問陌阡。」

留詩的老先生若是生於丙戌,最可能就是光緒十二年。這是一首他老人家寫給生年在己亥(光緒二十五年)的人的詩;依上下文猜測,受詩人就是詩人的妻子,也就是來信網友的祖母。蒹葭是《詩經》中的一首懷人詩,就讓我們假設老先生所懷想的是妻子。

「通 襟分」,疑「分」字有誤,如果不是「分」字而是「合」字,「合」字又本屬仄聲,則聲調與意義稍通。李商隱〈為舍人絳郡公上李相公啟〉有:「伏值相公顧以外 藩,夙通襟契。」「契」義近於「合」。讀此語可知:老先生欲以懷想之多情,期通靈犀之一點。蘿薜即女蘿與薜荔,有指隱士服裳之意。

「鸛鳴于垤」語亦出自《詩經》,大約生活有些窮苦,對照下文「老窮海」和漢末經學家虞翻被孫權流放到交州及蒼梧的遭際,應不謬。或許,這一對伴侶兩地相隔?「萍浮五十年」可旁證;「何處問陌阡」則恰恰表現了欲相親而無道路的景況。

至於第二章(或後半首),是這樣的:

嗟余狎喪亂,蟻虻視爭霸。朝暮成嚄嘖,那討口眥賢。掉頭皆陳跡,與汝眵浚光。牛喘難工舌,龍鍾猶駢肩。且喜兒孫共,書帶草田田。通德風母替,書帶草田田。

此詩起句嘆息生於喪亂之世,小民如蚊蟻,只能坐視豪強爭勝而無可如何。嚄嘖,大聲呼喚或失聲驚呼皆可通。「那討」二字不可解,疑有錯書。眵,音痴,眼屎。「浚光」亦不通,除非是人名;更可能是「後先」之謬,如此則「與汝眵後先」就是指「和你一前一後都昏花了老眼」。

牛 喘轉用吳牛喘月典,但實是寫自己病肺或氣喘,轉結於木訥不能強言。龍鍾老態,不必贅注,但是「胼肩」是從「胼攣」而來,故此處「胼」字為蜷曲之意;不作一 般的「老繭」(如胼手胝足)解,亦不作「堅固」(如胼冒)解。「通」字亦可疑,不解。「母替」應是「毋替」,即勿使毀棄之意。書帶,即書寫於衣帶,確有傳 之子孫的用意。草,亦指書寫。田田,有濃郁之意,墨瀋煥然,謂之田田。

這是一首不容易再被理解的詩,儘管家國兒女、山河間關,大小情懷俱在,但是失落了感通,只能令人想起世界末日。

小思:豐子愷漫畫動起來

香港動漫節剛過,對動漫的着迷熱潮持續,近年連本來供靜態細賞的中國畫,也動起來,才夠熱鬧,才能吸引大量觀眾,這真是個靜不下來的時代。 香港藝術館在籌備「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展覽時,其中一項重點是要吸引更多兒童、青少年入場,讓他們感興趣進入豐子愷的世界。籌備者費盡心思,想到 以青年喜歡的媒體——動畫來牽引。於是由鄧民亮先生負責,與香港知專學院的傳意設計及數碼媒體學系聯繫,成就了兩套動畫。 這項工程不簡單,因為不是止於讓豐子愷漫畫動起來,而是要把幾十年前的生活描繪與今天的生命節奏縫合起來,讓老一輩重溫經驗,回憶逝水年華。叫少一輩從目 前走進陌生的過去,認知與好奇交接,生出撞擊來。

〈某種教育〉
王文浩老師承接了這項工作,帶領九位學生,踏上這有趣卻繁重的創設道路。
我 很好奇,九位年輕人怎樣走進豐先生的筆底世界,然後設計故事,再讓它動起來。老實說,事前我很擔心,科技青年如何了解幾十年前的生活與心思?畫展開幕那 天,我第一次看到她們的製成品,太驚訝了,她們居然懂得。用上「居然」兩字,表示我事前低估了豐先生的感染力和真切生活感,更低估了青年的採料用功與誠 意、認真。我太興奮了,還急於向他們祝賀致意,忘了細問他們創作過程。
展期間,我看了又看,更從旁觀察座中老中青小孩觀眾的反應,忽然,渴望了解兩組同學進行設計故事、組成畫面等等過程、心思、困難。得鄧、王兩位老師安排,我跟老師及九位同學見面,聊了一個上午。
《童趣》
三 分鐘動畫。故事敍述一個今天的男孩忘形在玩電子遊戲,連母親也不理會。一不留神按了輸入鍵,他進入了豐子愷的童玩世界。他看到不同時代的同齡孩子在玩陌生 的玩意。他看到同齡孩子聽見母親的招喚回家去,使他想起自己也要回家了。按一下掣,他就回到家裏。鏡頭見他擁抱着母親。
主角男孩子造型設計:八歲,很當代的小孩子,造型、穿着似日本牛奶仔,腳踏Crocs鞋,有點懶惰。
《樂天倫》
三分鐘動畫。故事很單純,只平實敍述父母離家外出後,孩子在家,挪取大人衣服、用品玩扮大人的片段。
片中人物造型:父母親衣飾參考三十年代中西照片設計。四個男女小孩取材豐畫,自配衣服顏色。
片中背景:取材江南街景及建築內外結構。室內配件如桌椅、杯壺、鐘、餅乾盒均依當年圖片。

組員的話

《童趣》組員:劉倩儀 黃翠婷
黃珮茵 葉頌偲
《樂天倫》組員:馬淑欣 楊芷錡
李詠欣 袁泳寶 陳淑玲
 
問:你們在接到老師交來功課題目之前,知道豐子愷是誰嗎?
答:(遲疑一會,有二人點頭。)在中學時曾讀過他的散文。沒看過他的漫畫。
問:面對題目,怎樣準備?遇到甚麼困難?
答: 我們蒐集豐子愷先生的生平,再看漫畫。我們最初想以《護生畫集》為主題,但覺得比較深,很難用動畫表達,故揀了比較容易表達的題材,從中發現「兒童相」最 得意,有共鳴。大家決定後,與老師商量,怎樣用故事串連起來,既顯出豐子愷畫意、筆觸風格,又點出自己想說的今天主題。然後再蒐集時代背景資料,研究豐子 愷筆調怎樣與動畫活起來配合。
《童趣》組答:先從今天我最熟習常見的玩機、科幻小說、外國動畫、電影得來靈感,就把日常生活中所見兒童動態切入,讓兩個不同時代互切,呈現玩意的不同。
兩個時代,生活情態、背景各異,要接合起來,實在困難。且容易變得零碎片段。
《樂天倫》組答:故事簡單。但最初設想的內容不是這樣的。是說人受了社會壓迫自殺了,給老鼠救回的故事。把初稿給把關的鄧先生看,他認為三分鐘短片,難詳細起承轉合,有理若說不清,小孩觀眾很易接受錯誤訊息,十分危險。不通過。我們必須從頭開始再想內容。
實際下手,又遇另一問題。豐先生的用色很淡,筆調清雅,線條簡單。動畫色彩濃,筆調複雜。我們要模仿豐先生風格,需要下工夫。
由於我們組員分別承擔繪畫不同畫面,等到放在一起,人物比例不一、同一人物,高矮肥瘦不統一,又要修正。
問:完成這功課後,有甚麼感想?
答:認識了豐子愷先生。
學習豐子愷中國畫的筆觸技巧。
看到父母攜着孩子來看,孩子坐得定定的欣賞,我覺得很開心。
老師的話
王文浩老師:她們取材集中在「兒童相」,因為有些情節自己經歷過。例如玩些甚麼,偷穿父母衣服,她們做得很投入,很雀躍,感到高興。

她們用了許多時間蒐集資料,認識豐子愷生平,看豐子愷的作品,她們比我熟。

她們構思、發展出一個故事來。我看了也很親切,因為我小時候也玩那些玩意,扮大人、玩餅乾罐……那都很寫實,其實也是許多大人的童年回憶。

他們製作動畫技術沒有問題,可是他們從小至大,都受西洋畫、日式動畫的薰陶及訓練,一下子要突然轉變成中國畫,要360度轉變,用數碼去仿作豐子愷畫作,很困難,要練很久,對她們來說,是要掙扎的。我很佩服她們的努力及對自己要求很高。

鄧民亮先生:我接受她們計劃時,首先考慮是手筆風格要統一。我重視故事的敍述流暢,要令觀眾看得很舒服。而兩組一定要不相同,因為類近則令觀眾生厭,必須吸引觀眾肯留下來繼續看。

我不通過《樂天倫》組最初的構思,其實不大擔心那組人,因為她們手法統一,困難較少。她們先用真人拍動態,這是製作動畫最初步驟,已有基礎。她們花在細緻背景的設計上的時間及心思很多。

《童趣》像《叮噹》,是幻想出來的故事。《樂天倫》像《牛仔與契爺》,是現實家庭故事。

我在事前沒有把想法告訴她們,等設計大框架出來,我們才討論。例如自殺那一設計,我們要考慮後果與影響。真人自殺,不會有老鼠來救的。集體製作就要負如此責任。

《樂天倫》組可能因我不通過初稿很不開心,但我認為這也是學習必須的過程。這不是個人的藝術作品,他日出外向人推銷作品,人家不要就不要,不會告訴你不要的原因。今天我告訴你,你們應學懂調節自己心態,繼續努力求進,才會成功。

讀者如有機會去看豐子愷漫畫展,不妨細看這兩套動畫,再看學員放在展場上的「製作專輯報告」,就明白讓豐子愷漫畫動起來的一番心思了。

董橋:千秋歲

四十多年前西環古玩店裏見過沈泊塵漫畫真迹,民國初年作品,畫仕女,一叠六七張,紙很粗,微微泛黃,呈霉斑,有的沒款,有的題了幾個字。一張仕女小鳳仙高 領裝扮,手捧茶盤走近房門邊裹足遲疑,髮髻端麗,側影清秀,老穆喜歡,很想要,老闆不讓零買,說一叠一組有人議了價,四十五塊錢,一毛錢不減。老穆悵然。 今年五月吳浩然送我一冊他編著的《老上海女子風情畫》,收沈泊塵新新百美圖一百九十一幅,每幅張丹斧題詩,第一六四頁那幅跟老穆想要的那張真迹六分像,多 題了七絕一首:「午欄花發趁仙容,苑草墙苔認腳踪。惹得詩心清到骨,送茶滋味比茶濃」。沈泊塵字伯誠,筆名蝸牛,浙江桐鄉烏鎮人。 


吳浩然臨《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

葉淺予說中國漫畫史上有三位大師,二十世紀初的沈泊塵,二十年代的黃文農,三十年代的華君武。沈泊塵先是臨摹《點石齋畫報》,二十歲拜海上畫派大畫家錢慧 安、潘雅聲為師,筆下《新新百美圖》和戲曲人物名噪一時,也畫《紅樓夢圖詠》,體弱肺病,一九二○年辭世,才三十二歲。沈泊塵的仕女畫湯國梨和張丹斧題詩 最多。湯國梨是才女,善詩詞,工書法,中國現代婦女解放運動先驅。張丹斧是老上海著名報人,愛寫打油詩,書法偏喜「鬼畫符」。沈泊塵畫戲曲人物比漫畫仕女 講究,細緻,六十年代台北一家老畫店裏掛了一張,非賣品,老闆娘說是她先生從戰前上海掛到戰後台北,先生不在了,留個紀念。老闆娘姓孫,人稱孫二娘,招呼 西洋客人英語很流利,姿容也姣妍,不久畫店關張,移民美國。老穆說香港西環那家古玩店老闆倒是東北人,留學日本,英語也說得順當,一九六七年暴動過後結了 業到東京謀生。

我只記得他長得像國語片老演員王元龍,掌心長年揉着兩枚老核桃呱嗒呱嗒響個不停:「乾隆年間的獅 子頭,」他說。「沒事揉一揉旋一旋舒脈通絡,活血化淤,強身健體,驅邪避災!」那兩枚核桃真像獅子頭,棱角下垂像老宅院門前石獅子的鬃毛,疙疙瘩瘩包漿又 厚又亮,說是北方人愛玩,南方人不懂,老北平民謠傳唱「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超過乾隆爺,閻王叫不走」。過了許多年我學玩核桃才曉得獅子頭是手療核桃 中的珍品,老闆那兩枚還是三棱鬼臉獅子頭,珍品中的極品,當今幾萬塊錢一對,太難找了。他那家古玩店擠在閣樓上,又小又暗,罎罎罐罐亂糟糟,還有一些老字 畫,偶然撿得到一兩件案頭雅玩,老穆買過一件清初紫檀墨床很精緻,鑲了一塊古玉,跟台北故宮那件很像。我家一件芷巖刻的竹臂擱也是破架子上挑到的。西環那 條小巷子還在,舊樓都拆了,新樓像蜂巢,老穆說抬頭找不到月亮了,幸虧他在老東北古玩店裏買了豐子愷一鈎新月。豐先生畫裏月亮畫得靜好,那幅《人散後,一 鈎新月天如水》最可喜,樸實裏透着溫馨。吳浩然說他回去臨摹一張送給我。寄來一看,小小一幅,一絲不差,字也像,署浩然二字,鈐朱文「八陣」小印。吳浩然 不愧是豐子愷專家,那麼年輕,豐先生遺作展覽開幕那幾天來過香港,小思帶他到陸羽跟我們喝茶聊天,拉了一箱子拙作要我簽名我都簽了,還送我好幾本他寫的 書。山東汶上人,住浙江桐鄉,杭州師範大學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還在豐先生紀念館裏當館長,愛藏書,藏民國到文革時期漫畫最多,研究民國 漫畫理論。年輕人接得住豐子愷衣缽不容易。

豐先生情操高潔,畫藝自出機杼,感動人心,撫慰塵慮,給傳統國畫傾注 掃地焚香的入世關愛。幾十年前我跟柳存仁先生吃午飯,一位留洋博士生說豐子愷只畫漫畫,不諳國畫,作品藝術價值高不到哪裏去。柳先生淡淡笑笑隨口引用張岱 的話說:「人有一字不識而多詩意,一偈不參而多禪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曉而多畫意,淡宕故也!」淡宕是淡蕩,是和舒,是散漫,錢謙益說的閑來牽舟 湖上住。豐先生筆下這層藝術境界深入人心,創意比因襲幾百年花鳥山水高多了。柳先生說戰前北大有一位先生說他看豐子愷的畫常常想起唐代陳子昂那句「春風正 淡蕩,白露已清冷」,說是藝術的功能興許就這樣平淡。老大姐雲姑五六十年代在江浙百般潦倒,深宵最愛偷偷翻看豐子愷畫冊,一邊看一邊流淚,說是心中溫暖得 不得了。一九八九年晚夏我在舊書店買到一冊《護生畫集》,豐先生簽名蓋章,我寄給雲姑留念。雲姑很快寄來一張舊詩箋,小工楷抄錄王守仁一段話:「爾那一點 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爾只要不欺他,實實落落依著他去做,善便存,惡便去。」底下註明「夜讀護生畫 集憶記陽明先生傳習錄誌感」。豐子愷一生貫徹愛心,連我的英國老朋友戴立克都拚命集藏豐先生的畫和書。畫幾十年前倫敦還買得到兩三幅,後來見不到了。五月 裏豐子愷藝術展印製的《人間情味》小思給我一冊,豐先生女兒豐一吟替我簽名,我讀了喜歡,又買了一冊寄給戴立克。

戴立克說他偏愛書裏那幅《昔年歡宴處》,攝進電腦稍稍放大印出來鑲了鏡框:兩所房子炸破了,斷垣殘壁間高高挺着一株老樹,藍布長衫一位男子站在樹下懷舊,題 「昔年歡宴處,樹高已三丈」。這幅畫是豐先生家族藏品,戴立克說他劍橋求學時代好像在哪一本書上見過,不記得了:「畫中情味淡遠裏帶些感念,彷彿山河烽火 歷史長卷的一截,太深刻了!」他說。戴立克中文能說能寫,明清筆記讀得也多,一生淡宕,漢學家都不屑當,真是高人。他一位劍橋師兄張若川說英國人懂得痴迷 豐子愷,懂得仰慕李叔同,莫非前世是炎黃子孫?張若川說豐先生一九二七年在立達學園寓所跟從老師弘一法師皈依佛門,得法名嬰行,那是他心志的啟蒙藝術的啟 迪,從此泥龍竹馬瑣屑尋常的眼前景物都有了紙上寄托,作品越發小中見大,弦外有音:「那是豐先生作品感人最深的泉源。」張若川小時候在豐子愷故鄉桐鄉石門 鎮住過兩年跟着舅舅讀書,劍橋小樓裏長年掛着豐先生抗戰時期畫的一幅故鄉山水,說是買棹赴英那年舅舅送的,天邊星月靜美,水邊舊居寧靖,題識我不記得了, 好像也是宋詞裏摘下來的句子。《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是宋代謝無逸〈千秋歲〉詞句,鄭振鐸說他看這幅畫比讀那首詞印象深,說豐先生把詞意化成仙境。那 首詞真是平平,稍稍可讀的不外「梅雨過,萍風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山翠」,幸好收尾一句「人散後」救了滿紙爛調,豐先生慧眼,只挑那十個字題畫。題畫是 中國獨有藝術,沈泊塵堂弟沈葦窗先生說明清題畫多講究,入了民國似乎弱些,吳昌碩齊白石那幾位還算鎮得住。聽說張大千佳作題識總是斟酌再三:「冷澹生涯本 業儒,家貧休歎食無魚。菜根切莫多油煮,留點青燈課子書」!殷殷勗勉像極了豐子愷,屏絕大風堂花底絲竹舊簪影了。

日加3場騷 海豚抗令怠工

海洋公園連年吸金數億元,背後是海豚奴役一生。海洋公園為催谷入場人次,明起正式每日加開一場海豚表演,一日做足六場,十年間場次增加一倍,海豚還要身兼 多職,由朝做到晚,全年無休。本報日前直擊,海豚頻頻「加班」疲態盡現,跳躍乏力,翻騰失敗,甚至違抗指令。保育專家斥園方唯利是圖,扭曲海豚天性,「根 本唔係保育,係虐待」。
記者:王家文、袁樂婷 

近年大規模擴建的海洋公園多項新設施陸續啟用,入場人次近年屢創新高,剛過去的年度入場人次已超過700萬,遊客越來越多,海豚等動物要更落力娛賓,海洋劇場的演出次數由去年每日四場增至今年五場,每節約25分鐘,下午最繁忙,每隔一小時一場,主要迎接內地團旅客。


海洋公園為配合遊客數量增加,正式增加海洋劇場表演場次至每日六場。李錦鏵攝

抗令掉頭走

上水跳一半

正常完美跳

勉強撐起 倒立擺尾謝幕

園內現有16條樽鼻海豚,其中七條負責海洋劇場表演。近月園方不定期加開傍晚一場表演,海豚要「加班」演出。本報上周多次致電園方熱線查詢,日日加場。明天起,劇場將正式加開傍晚六時半場次,全日共六場。海洋公園解釋是配合遊客數量上升,增加場次讓更多遊客與動物見面。

記者日前到海洋公園觀看了三場表演,首場在早上11時半,三條海豚表現尚算活躍,倒立翻騰動作利落,輕易跳上表演台跟觀眾互動。到了下午4時半那場,全場3,500席位座無虛設,大部份是內地旅客。

記者未能確定兩場表演是否同一批海豚,但出場的海豚顯得疲倦乏力,有海豚不聽指令,多次掉頭游走,其後試跳幾次才能「爬」上台,但下半身仍懸在台外,看來相當吃力。
該場最後一幕原定有五條海豚在水中倒立擺尾謝幕,其中一條海豚擺尾兩下便潛下,再勉強撐起才可揮別觀眾,連續幾次如是。

記者觀察當日,園方也加開傍晚一場,同樣有五條海豚演出,當訓練員跳落水池打算跟海豚一起做轉身動作,其中兩條海豚沒如早場般立即游出來,訓練員在水池呆等逾分鐘,牠們才肯出場,場面尷尬。

海洋公園稱,每場有二至四條海豚演出。但記者觀看的三場表演,最少有三條海豚,最多五條,跟園方說法有出入。以平均每場三條海豚演出計算,現時每條海豚每日平均表演2.1場,明日起增至2.5場。


節目尾聲安排一眾海豚明星倒立謝幕,其中一條(箭嘴示)已無力撐起尾部。

扭曲本性 被斥「假保育」

本報翻查資料,2002年海洋劇場平日只演三場,周末及公眾假期才加開至五場,10年間海豚工作量倍增,還要兼顧「豚聚一刻」、「創意婚禮」等活動。一家三口從重慶來港的遊客袁女士看罷表演說:「海豚確實辛苦,但可以帶給人們歡樂。」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主席洪家耀看過本報攝錄的三場海豚表演後指,海豚跳不上台、不聽從指令等種種迹象,均顯示體力透支,「攰到跳唔到」。他指海豚表演場次十年間倍增,工作超負荷,「即使輪更表演,海豚仲要應付日常訓練同其他活動,基本上全日冇得停」。

洪 家耀斥海洋公園「假保育」,扭曲海豚本性,淪為生財工具。他指跳上台、倒立等「馬戲式表演」,絕非海豚的自然行為,其中跳上台讓觀眾撫摸的傷害更大,「離 開水內臟受好大壓力,係佢哋最唔鍾意做嘅動作」。他指海豚天性愛自由,接受訓練也非自願,「冇魚畀佢食,一定叫唔郁」,不排除園方為求海豚聽話,刻意長期 餵不飽,變相虐待。

海洋公園回應指,會讓海豚分組輪流參與不同時段的表演,確保牠們健康不受影響。而海豚參與演出,可讓牠們玩耍及與訓練員和同類互動,提升身心健康。

海洋劇場表演項目

海豚:跳躍、探頭視察、躍身擊浪、握手、倒立、唱歌、拯救假裝遇溺的訓練員、隨訓練員指令擺動身體、跳上表演台讓觀眾撫摸背部等
海獅:拍手、敬禮、拾回訓練員拋進池中的救生圈、隨訓練員指令擺動身體、與觀眾互動等
節目全長:25分鐘

註:《蘋果》記者現場直擊

表演節目不提海豚真實習性  娛賓賺錢凌駕保育

海洋公園自1977年開業以來,一直廣受歡迎,成香港著名地標。園方一直標榜協助保育野生動物生態及增進大眾了解,但近 年卻漸漸變質,其中海洋劇場不斷加場,以及冰極天地耗費大量能源,均與保育「完全摸不着邊」。環團質疑園方「市儈」,為追求入場人數及收益,將保育及教育 理念拋諸腦後。


智力高又趣緻的海豚受遊客喜愛,卻因此慘成海洋公園的搖錢樹。 李錦鏵攝

貴價活動擺明賺錢

海 洋劇場的表演場次在十年間翻倍,香港海豚保育協會主席洪家耀直指園方視動物為「搖錢樹」,「如果真心為海豚好,冇理由無止境增加海豚嘅工作量」。他稱,節 目中隻字未提海豚真實的生活習性、在野外面對的威脅等,教育意義甚低,純粹為娛賓。「豚聚一刻」、「創意婚禮」等高收費活動,更擺明車馬賺錢。

近 年越來越少香港人到訪海洋公園,自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旅客來港後,海洋公園即靠他們的高額消費「翻生」,內地遊客佔整體入場人數超過五成,「為邊啲人加 場,大家心知肚明」。他估計,海洋劇場由下午1時半至傍晚6時半,每小時有一場表演,正是為配合內地旅行團的入場時間。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稱,無論人或動物都不應太操勞,不斷加場或影響海豚海獅的健康,「凡事都有上限,唔應該為咗賺多啲錢,令員工同動物負荷過大」。


被批發展明顯變質
 
除海洋劇場外,新景點冰極天地自落成以來,亦爭議不斷。環保觸覺副主席黎名川指,冰極天地引入原居於南極及北極的動物,每天須耗費大量能源,才能維持適合牠 們生存的氣候,「相等於開1,000部冷氣,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他指,冰極天地雖打着保育旗號,就連館內餐廳都以低碳食物為賣點,但實際卻「比高碳更高 碳」,有錯誤引導遊客之嫌。

黎名川批評,海洋公園近年為「賺多啲」,不斷催谷入場人次及園內消費,大興土木,引入不適應香港氣候的動物等,均不斷 傷害環境和動物,與保育「完全摸不着邊」。陳淑莊則認為,保育及商業之間必須取得平衡。海洋公園近年的發展明顯變質,商業考慮凌駕保育,「對自然嘅傷害, 遠遠大於教育意義」,園方應認真研究可持續發展。

精神分裂 懷孕停藥  母幻聽病發掟女嬰落街

兩個月大的女嬰被患精神病的母親從8樓走廊(箭嘴示)擲落街慘死,警員到場後封鎖整層樓調查。(唐若韞攝)
 

長沙灣李鄭屋邨發生倫常悲劇,一名患精神分裂症10年的29歲女子,懷孕期間因擔心胎兒健康自行停服藥物,但兩個月前女兒出世後,她仍拒絕覆診和服藥,致 病情惡化、經常幻聽。昨凌晨,她抱女兒走出屋外,在大廈8樓走廊將女兒飛擲落街,警員到場證實女嬰斃命,以涉嫌謀殺罪名將她拘捕。
記者:張家豪、詹家志、黎志偉 

涉嫌殺嬰29歲女子姓黃,暱稱阿貞,97年14歲時舉家移居香港,10年前與任菜販的吳裕和(現年51歲)結婚,據了解,阿貞婚前已證實患上精神分裂症,02年入葵涌醫院治療後須定時服藥。


兩個月大女嬰被患精神分裂症的母親從八樓掟落街慘死,多名警員接報到場調查。 張家豪攝

涉殺嬰的女子事後轉到南葵涌醫院治理,街坊指初為人母的她近日神色有異。 李子平攝

女嬰姓吳父親(右)及其報案的姪仔被帶返警署協助調查。 詹家志攝

曾稱聽到被叫「快啲去死」

去 年11月8日,她突然病發,於李鄭屋邨忠孝樓住所企圖跳樓自殺,幸被及時救回。兩個月後阿貞誕下女兒,因為是第一胎,阿貞份外開心及緊張。據悉,懷孕期 間,她因擔心藥物影響胎兒健康而停藥;女兒出生後,阿貞卻繼續拒絕服藥,加上產後情緒大起大落,病情惡化,早前阿貞曾對家人吐露,常聽到耳邊有人叫她「快 啲去死」。她原定上周三(8日)去覆診,但沒有去,改至本月22日才覆診。

昨凌晨4時許,吳發現阿貞餵奶時,不斷自言自語,又扯頭髮及「捽手指」,神色怪異,他心知不妙,收起全屋鎖匙,但遺漏一條大門鐵閘鎖匙。

早上6時許,阿貞趁丈夫仍在夢鄉,悄然抱起女兒,用鎖匙打開大門鐵閘,行近走廊欄杆,舉起女嬰猛力擲出街,當時一名菲傭倒垃圾時,驚見掟嬰一幕,嚇得掩眼呼叫救命。
吳被驚叫聲吵醒,赫然發現床邊妻子不知所終,嬰兒床上空空如也,連忙奔出走廊,只見阿貞手握奶樽、神情呆滯站在欄杆前,追問下有人呆說:「我掟咗個女落街!」吳大吃一驚,見女兒頭破血流倒卧地上。此刻,阿貞突然情緒崩潰,大吵大嚷企圖攀過欄杆跳樓尋死,吳拚命扯着妻子。


事主住所門口貼了不少西藏密宗符咒。

夫收漏鐵閘鎖匙 激動自責

警方及救護員接報趕抵,證實女嬰已傷重死亡,旁邊有一條嬰兒口水巾,警員用毛巾及雨傘遮蓋嬰屍,並在上樓調查後,以涉嫌謀殺罪名拘捕阿貞,稍後將她送往醫院檢驗,探員事後帶走一批女嬰日用品調查。

吳家多名親友趕至現場認屍,各人情緒激動。吳對女兒慘死自責不已,認為若非收漏鐵閘鎖匙,悲劇或可避免。

據了解,出事家庭無家暴記錄,亦非社署跟進個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對事件表示關注及難過,社署會對該家庭提供協助,張建宗指涉案母親是醫管局轄下社區精神護士跟進個案,護士每月都有進行探訪;張又呼籲,若發現家人有精神問題,應及早求助。

李 鄭屋邨的街坊對於這宗倫常悲劇莫不欷歔難過。「BB女肥嘟嘟好可愛,阿貞生咗仲向左鄰右里派豬腳薑,四萬咁口。」一名女鄰居表示,阿貞年初時開心向街坊報 懷孕喜訊,女嬰出世後更照顧得無微不至。「我仲記得有一日,阿貞抱住BB話要帶佢去母嬰健康院打針,當時對答好正常。」但有街坊指阿貞最近精神有異,不時 在走廊呆坐,怒睥行經的街坊。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已撥緊急援助金兩萬元,給吳裕和應急,並按他的需要協助其女兒殮葬事宜。

「吳裕和女兒」捐款編號:C3260
網上捐款: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李鄭屋邨掟B慘案示意圖


1)產後兩個月的阿貞近日行為異常,姓吳丈夫勸她服藥被拒

2)昨凌晨4時許,阿貞餵奶時不斷扯頭髮及捽手指,丈夫心知不妙,收起全屋鎖匙,惟收漏一條鐵閘鎖匙

3)阿貞趁丈夫熟睡,抱走B女行出走廊

4)其丈夫聽到異響起床,發現女兒慘被掟落街;阿貞情緒激動企圖跳樓,被丈夫連忙制止


誠品越夜越精采

誠品開幕日人山人海,整日逼爆,人龍排至商場地下,昨首個通宵營業日更越夜越精采。港店被指失去誠品味道,創辦人吳清友認為,港店應有更多香港特色。內地嚴厲審查出版,他承認進軍內地時會遵守內地出版法例,但相信內地法令會逐漸開放。


水洩不通的誠品店內,其實有很多只是來湊熱鬧的市民和遊客。李家皓攝

誠品店空間有限,顧客只好躲到舉行講座的小講台歇息。

誠品開幕日繼續人山人海,被指未准在港發售的台版《地書》仍然有售。

港人創作港味濃

銅鑼灣誠品店昨晨開幕禮上,台灣藝術團體優人神鼓的表演充滿生命力。香港誠品被指失去「誠品味道」,店面又較侷促,吳清友稱「已盡了最大努力」;港店書區規模其實比台北敦南店還大,且更豐富及多元化。他又說,港店應該是香港人集體創作,該有更多香港、港人特色。

對 於選書被詬病較少涉台獨等敏感議題,他稱來港便要尊重這市場,需迎合香港讀者口味;而香港是法治及自由城市,誠品會盡量滿足讀者閱讀需求,引入內地、香港 或台灣書籍。不過,他承認誠品明年在蘇州首設內地店時,便需遵守內地出版法例;但他相信內地法令會逐漸開放,內地讀者也望可享受台灣、香港及全球讀者擁有 的權利。

進念二十面體創辦人榮念曾指,日前與西九管理層會面時提出在西九文化區設誠品店的可行性。吳清友回應亦希望能在西九設店,但迄今未與政府或相關方面有進一步接觸,也未定下一間分店選址。

書價普遍較昂貴

誠品由昨開幕起,逢周四至六通宵營業,故入夜後更像墟市;至於會否擔心顧客到處睡,吳清友笑說,「在書店睡覺,這個夢該是很美的」。

誠品台灣書確較本地小書店齊全,兒童館擠滿被精美繪本吸引的家長和小孩;而中英文設計書種亦較多。不過,書價普遍較貴,因為雖然誠品稱書價是跟從香港業界定價方式,但本地小書店多按定價提供八折等優惠,誠品便相對較貴。

店內也有專櫃致力保留原味,「阿原肥皂」從台灣來的員工都以國語推介着設計樸拙的肥皂、茶葉等產品,「香港國際名牌太多,我們不能跟他們比,但材料都是我們在台灣自己農場種的」。

品牌創辦人江榮原說,港人愛逛誠品也是喜歡其台灣味道,故阿原會盡量維持風貌,「像檜木精油,檜木也是台灣最特色木材」。


江榮原說「阿原肥皂」會盡量保留台灣味,吸引本港顧客。


競選時揚言權益轉信託形式  CY違諾持DTZ股份

《英治亂局》

特首梁振英公開利益申報,但未履行選前承諾,將持有的DTZ,即戴德梁行母公司股份交由信託基金持有,斬斷利益關係,而梁曾聲稱持有的戴德梁行亞 太區公司股權,亦未見在利益申報中交代。有政黨及學者質疑,戴德梁行亞太區業務會涉及香港地產商,有可能成為利益輸送渠道,要求梁振英盡快交代。記者:莫 劍弦、林偉聰、張岳弢 

梁振英在最新的行政會議利益登記冊中,只簡單申報自己是「DTZ Holdings Plc」(戴德梁行母公司)及附屬公司的股東,並指兩間公司分別是測量師行及物業顧問服務公司。梁振英在參選特首期間,早被質疑個人持有戴德梁行股份有利 益衝突,梁當時曾公開表明,若當選特首就會以信託形式持有相關股份,斬斷利益關係,如今卻繼續以個人身份直接持有,明顯是違反選舉承諾。


梁振英曾承諾將持有的戴德梁行母公司股份,交由信託基金持有。資料圖片

議員學者要求盡快交代

除 了違反承諾,梁振英去年參選期間,因DTZ賣盤給澳洲公司,被指事業、財產「一鋪清袋」,梁曾透過傳媒反駁,指自己只持DTZ少數股份,更自揭保留部份戴 德梁行亞太區公司的股權,並獲包括香港、中國地區業務的分紅及權益,但他一直不肯交代保留股權的公司名字,而梁在申報資料中,同樣沒有申報他口中所說戴德 梁行亞太區公司股權,只簡單以「附屬公司」輕輕帶過「業務旺盛」的亞太區公司,令人質疑有意隱瞞權益。

記者翻查公司註冊資料,戴德梁行在香港有多 間註冊公司,業務包括物業管理、融資顧問、建築顧問等範疇。表面上,梁振英只是其中一間「DTZ Asia Pacific Limited」的董事,並在另外兩間以個人名義擁有不超過1%的股份,按例毋須申報。不過據DTZ去年的年報披露,梁振英以個人名義持有一間附屬公司高 達三成股權,但未有披露公司名字。戴德梁行在港註冊的大部份公司都由「戴德梁行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的大股東就是海外公司「DTZ Pacific Holdings Limited」。如果梁振英在這間海外公司擁有股權,他的利益將涉及本港地產業多個範疇,勢必造成利益衝突。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梁振英有需要盡快作出澄清,包括股權細節,以及在港的業務,否則違反其上任時「開誠布公」承諾。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指戴德梁行不時為本港地產商服務,梁振英竟毫不避嫌繼續持有相關股份,明顯有嚴重利益衝突。
特首辦昨晚表示,梁申報DTZ Holdings Plc股份,數目為7,227,838股,他只屬小股東,並無決策或執行權力,而他參選時所說,持有DTZ亞太區公司股權,以及申報中提及DTZ附屬公司股權,就未有交代。

此外,特首辦稱因DTZ Holdings Plc及附屬公司的股份涉外國法律程序,所以需時成立信託基金處理。



民建聯迴避多時終露尾巴  借反洗腦鬧學生 蔣麗芸罷課歪論遭圍攻

《反洗腦》

一直對國民教育問題採取迴避表態的民建聯終於露出尾巴。民建聯副主席蔣麗芸昨在選舉論壇上大發議論,批評學民思潮發起遊行及計劃罷課,令「新一代 郁啲就話罷課,郁啲就話唔返學」,更聲稱有學生為打機而向母親威脅要「罷課」。她的言論立即引起其他候選人圍攻,炮轟她借題發揮「鬧細路仔」。記者:麥志榮 

商業電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昨舉辦的九龍西直選論壇,共九名候選人參與。其中蔣麗芸抽中回答街坊提問有關國民教 育及六四問題;她對六四避而不答,又指家長不反對國民教育,只是擔心內容太偏頗。其後她又借質問另一候選人黃以謙而大發議論:「好多學生出嚟遊行,甚至 14歲成為發起人,長此下去對新一代成長健康好唔好呢?」


蔣麗芸(右)批評學民思潮教壞學生,黃毓民炮轟她借題發揮鬧細路。黃賢創攝

指影響新一代服從性

黃以謙想表示異議,她卻打斷對方,稱現時情況嚴重:「有媽咪叫個仔唔好打機做功課,個仔會話點解呀,我鍾意打機,個媽話唔畀打,咁佢就話我家罷課,罷做功 課。罷課呢個聲音已深入每個家庭,令我哋新一代郁啲就話罷課,郁啲就話唔返學,呢樣嘢我覺得非常危險,因為會影響新一代對父母嘅服從性。」

黃之鋒反駁抹黑言論

另一候選人人民力量黃毓民即時與她展開罵戰:「你呢啲講法非常之無知,強烈啲講係無恥……點解怪啲細路仔話罷課,無端端作啲理由出嚟講。」他又直接質問蔣是否贊成撤銷國民教育課程。她卻只表示:「我只係反映家長嘅關心。」

其他候選人都加入戰圈,候選人林依麗質疑:「小朋友就無遊行自由?」另一候選人黃逸旭表示反對推行只唱好共產黨,以及不提及六四的洗腦教育。

民主黨黃碧雲指民建聯是轉移視線,抹黑年輕學生。

民協譚國僑指政府強推洗腦教育是損害香港核心價值。公民黨毛孟靜說:「蔣麗芸講到呢班中學生好似年紀未夠,都未夠班,就學人搞嘢,佢先至係有害下一代。」同屬建制派的梁美芬也不敢聲援蔣麗芸,只表示,「國民教育唔係做唔做嘅問題,係點樣做嘅問題」。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接受查詢時指出:「要求罷課唔係想留喺屋企打機」;他們利用暑假的時間在全港設街站,是希望市民關注國民教育問題,並非荒廢學業,認為蔣麗芸的言論是抹黑。



《紅出沒注意》

如發現有學校、組織推行紅色洗腦教育,可向《蘋果》報料:mailto:adnews@appledaily.com

公安到處截查 武警封山 全市恐慌  重慶嚴陣追捕A級通緝犯

重慶當局昨日傾盡全市警力,追捕八年間槍殺八人的公安部A級通緝犯周克華,全市貼滿通緝令,公安、特警在市內截查行人、車輛,全副裝備的武警則封鎖當地山 頭,上山圍捕,全市陷入恐慌。至昨晚,網上傳出周克華自殺未遂、被當局拘捕,更傳出周已被武警擊斃,眾說紛紜,但至截稿時當局仍未有公佈。 

周克華前日上午9時許在沙坪壩區中國銀行外開槍搶劫導致一死兩傷。他擊斃女會計、擊傷判頭和銀行保安後,乘出租 電單車逃去無蹤。重慶當局極之緊張,出動全市警力四出搜捕,在各個路口、橋口都設路障檢查往來車輛。公安、特警列隊在市內巡邏,銀行等公共場所都貼滿通緝 令,有民眾稱:「剛才去提款機拿錢,都提心吊膽!」更有民眾稱:「到銀行拿錢,碰到周克華就完蛋了!」


重慶武警、特警昨日出動,準備封山圍捕。互聯網

手持衝鋒槍的武警在山上密林中進行地毯式搜捕。 互聯網

特警帶着各種裝備出動搜捕周克華。互聯網

網傳周克華自殺不遂被捕

重慶公安特別發出通告,向民眾稱周克華「窮凶極惡」,若發現他的行蹤,不要驚動或自行將他制服,應迅速報告公安,避免意外傷亡。

當 局亦嚴防周克華逃離重慶,長江大橋出城實行封控,並在高速公路上設路障查車,有民眾稱:「高速公路好多持槍的公安,一部車一部車檢查」。湖南長沙當局除調 派公安到重慶支援以外,同時亦派人嚴守各入長沙的主要通道。其他城市亦嚴查來自重慶的火車,其中江蘇泰州,當局派公安到火車站守着出站後,逐一檢查出站旅 客。昨日亦有民眾聲稱昨晨發現貌似周的男子,開車前往陝西西安方向,但無法證實消息真偽。

由於現年42歲的周克華從不住賓館、野外生存能力超強,全副武裝的重慶武警,昨日包圍歌樂山展開搜捕,武警拿着衝鋒槍、周克華的照片上山,在山林間地毯式檢查,並拉起多重防線,遇到閒雜人等都將他們帶到山下。

一 個下午搜索當局都未有公佈行動進展,網上昨午傳出搜山武警在一處有水源、長草的地方,有武警發現疑是周克華的腳印,於是開始追蹤、圍捕,隨後山上槍聲大 作,據報周見大兵壓境,無法逃走,竟嘗試吞槍自盡但未成功,反被武警擊中大腿,束手就擒。至晚上更傳出搜山的武警在圍捕期間將周克華擊斃。然而當局對兩個 消息都未有證實。

消息又指出,前日當局圍捕周克華期間,一名鐵路公安中槍死亡,但另有消息指該公安遭子彈穿胸受傷,暫無生命危險。

由於周 克華涉及的系列劫殺案,被公安部列為「第一號案」。前日又在重慶搶劫殺人後,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緝捕,民眾都十分擔心他會在身邊出現。然而湖南長沙鐵道 學院附近一間郵政儲蓄所,昨午卻發現有人在提款機中輸入周克華的身份證號碼,大批公安趕到現場,卻發現是有人惡作劇,輸入周身份證號碼,讓公安虛驚一場。
新浪微博/人民網

周克華歷年犯案紀錄

2012年8月10日
•重慶沙坪壩槍殺公司女會計,槍傷兩人

2012年1月6日
•江蘇下關槍殺一名提款男子,搶走近20萬元

2011年6月28日
•湖南長沙黑梨路槍擊一名車主

2010年10月25日
•湖南長沙東二環路槍殺一名企業老闆,搶走一部手提電腦

2009年12月4日
•湖南長沙芙蓉南路槍殺到銀行提款男子,搶走4.5萬元

2009年10月14日
•湖南長沙南郊公園槍殺中年男子

2009年3月19日
•重慶高新區槍殺一名解放軍哨兵,搶走一支步槍

2005年5月16日
•重慶沙坪壩區槍殺提款的一對身懷巨款的夫妻,搶走17萬元

2004年4月22日
•重慶江北區槍殺一名到銀行提款的女職員、打傷一人,搶走7萬元

貨幣單位:人民幣
資料來源:新浪網

獨島主權升溫 打擊宿敵倍振奮  韓男足挫日奪銅免兵役

《倫奧追蹤》

「Oh Piseung Korea!Oh Piseung Korea!」一聲聲「韓國必勝」的歌聲,再次響徹南韓首都首爾。南韓前晚(本港時間昨晨)在倫敦奧運男子足球銅牌賽中,以2:0擊敗宿敵日本,奪得南韓 首面奧運足球獎牌,而且在獨島主權之爭升溫之際給日本落面,球員又可免服兵役,這塊銅牌,拿得份外完美。 

南韓近期受18年來最嚴重熱浪侵襲,首爾凌晨「紅魔」卻群起出動,二萬多名市民身穿火紅T恤冒熱捱夜,在首爾市 政廳前草坪廣場上看直播,為奧運足球隊打氣,重現2002年韓日合辦世界盃時聲勢。當朴主永以一敵四仍能先開紀錄,球迷都興奮得跳起來狂舞國旗。隊長具滋 哲下半場再下一城,又一輪慶祝。到完場笛子一鳴,全場起舞高唱「韓國必勝」。


南韓在倫奧男足銅牌戰擊敗日本,歷史性奪牌後,全隊隊員圍在中圈慶祝。法新社

首爾市民通宵聚集在市政廳前草坪廣場看直播,為南韓隊打氣。法新社

南韓隊擊敗日本隊後,首爾市民興奮起舞,高唱「韓國必勝」。法新社

球員舉「擁有獨島」國旗禁領獎

這 一塊銅牌,是南韓1948年在倫敦奧運首次參加足球項目以來,多代人前仆後繼努力64年才拿到的首塊奧足獎牌,也是繼日本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奪銅後, 亞洲的男足第二銅。打贏了日本,也追平日本成績。具滋哲賽後說:「對我和全隊球員,這是最特別的一刻。能成為南韓史上首奪奧運獎牌的足球隊一員,我為此感 自豪。」

日韓在球場上爭牌,在政治上爭島。南韓總統李明博前天登上獨島,令主權之爭升溫,也為這場球賽增添國仇家恨色彩。首爾51歲居民梁秉哲 說:「我們很開心可擊潰死敵日本。我為韓國自豪。」45歲居民金鄭玄說:「對日本這場勝仗份外甜蜜,日本人經常在獨島問題上搞事。對於受酷熱煎熬的我們, 也很有鼓舞。」

李明博打「獨島牌」,想在任期屆滿前驅散連串貪腐醜聞的陰霾,為執政新國家黨在年底大選增添凝聚力,這次奧足歷史性奪牌,正是錦上添花。由於一名南韓足球員賽後舉起一面國旗,上面寫着「我們擁有獨島」的字句,國際奧委會在昨天頒獎禮時禁止該球員出席。

南韓奧運男足為國爭光,也為個人爭取了免服兵役,全隊亦可得南韓足協15.2億韓圜(1,043萬港元)獎金。南韓規定男性要在29歲前服21個月兵役,就 如Rain和元斌等韓流男星,亦要打斷演藝事業入伍,當局承諾奧運奪牌選手可免役,令他們有更大動力爭勝。南韓主教練洪明甫亦說:「免服兵役將對他們的事 業大有裨益,對南韓足運發展亦很重要。」

南韓後衞黃錫浩力拒日本前鋒永井謙佑進襲,免兵役獎勵為南韓球員帶來了贏波的動力。法新社

球員更衣室瘋狂慶祝

南 韓球員喜上加喜,賽後在更衣室瘋狂慶祝。洪明甫說他聽到更衣室嘈到拆天,等了10分鐘也不敢入去:「更衣室內簡直像發生了大災難。球員都瘋了,甚麼都拿來 擲。我入不了去,只有在出面等記者會開始,真的瘋狂。」但南韓昨天在女排季軍賽中未能再下一城,以0比3敗給日本,未能在這場球賽中再予宿敵日本另一個沉 重打擊。
韓聯社/法新社/中央社

半裸女郎熱舞 盡顯森巴熱情  閉幕交接騷巴西嘉年華

倫敦奧運閉幕禮將於本港時間明晨4時上演,民眾都翹首以待觀看這場「充滿英國偉大歌曲的最偉大賽後派對」有多精采,但主辦單位對箇中細節守口如瓶,惟獨下 屆奧運主辦地巴西里約熱內盧則大方地披露壓軸交接表演的「里約八分鐘」細節,以森巴文化作主打,向全世界展示巴西的熱情。 

閉幕禮內容高度機密,外界只知道Spice Girls為此復合演出一場,與佐治米高(George Michael)、Muse等樂隊輪流獻唱,盛傳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艾頓莊(Elton John)和米積加(Mick Jagger)也會獻唱。


巴西森巴女郎性感迷人,壓軸交接表演「里約八分鐘」主調是向世界展現森巴文化。美聯社

展示融合創新文化

在英國眾歌手獻唱完畢後,下屆奧運主辦城市里約熱內盧將會從倫敦手中接過奧運會旗,正式揭開里約熱內盧奧運四年倒數的序幕,並為觀眾呈獻「里約八分鐘」,向 世界展示巴西森巴精神,屆時將有「半裸的巴西女郎和半裸的巴西男孩跳舞,營造嘉年華氣氛」,巴西傳奇歌后蒙特(Marisa Monte)、饒舌歌手Bnegao和著名唱作人兼影星豪爾赫(Seu Jorge),連掃地時跳出驚人舞姿、一舞成名的清潔工人索里索(Renato Sorriso)也會參與演出。


巴西文化熱情奔放,與歐洲和北美很不同。法新社

表演藝術總監托馬斯(Daniela Thomas)說:「我們希望展示出我們融合創新的文化,我們與歐洲和北美很不同,我們喜歡再創作、混合不同文化,這就是我們的精神、我們文化的泉源。」

倫敦奧組委繼續在網上力銷每張售賣1,500鎊(1.8萬港元)的貴價門票,略嫌太貴的則可留待今晨最後機會,當局確定閉幕禮座位後,會在網上售賣幾百張平價門券。
英國《衞報》/《每日郵報》


巴西傳奇歌后蒙特



屢查英資行美被指私心 因財失義勢損兩國關係


【明報專訊】英國和美國這對兩次世界大戰的盟友,最近因為渣打銀行被美國紐約州金融局指為「流氓金融機構」(rogue institution)以及協助伊朗洗黑錢而齟齬頻生,英國有輿論認為美國是存心找碴,要為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一蹶不振的美國銀行業找出路,於是想 到削弱紐約主要競爭對手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英國反對黨工黨的國會議員更揚言「報復」,找出美國投資銀行的錯漏。這場跨大西洋的金融戰爭,美國總統奧巴馬及英國首相卡梅倫至令仍未公開表態,但五內如焚的英國金融業界及國會議員,已呼籲唐寧街介入事件。英美的血緣加戰友的長期關係,在這次事件中受到衝擊已是殆無疑問。

紐約金融局突出招  英國銀行慘遭開刀

紐約州金融局上星期發表一份27頁報告,指摘渣打涉嫌洗黑錢,又和伊朗有密切關係,要求渣打高層出席本月15日的聽證會,並以嚴厲措辭暗示可能會吊 銷渣打在紐約州的經營牌照。渣打隨即強烈否認,表示絕無報告中所言涉嫌協助伊朗清洗2500億美元,又稱集團與伊朗的交易,99.9%符合美國的制裁指 引,只有為數約1400萬美元的交易未符指引。渣打是全球第七大結算銀行,雖然其業務集中亞洲、中東、印度次大陸及拉丁美洲,但主要結算則在紐約分行進 行,一旦遭到紐約州政府吊銷經營執照,帶來的衝擊巨大無比,因此紐約州金融局報告公開當天,渣打股價在倫敦下跌23%。

紐約州金融局突然出招,把兩年來一直在調查渣打的美國司法部、聯邦調查局以及紐約曼哈頓地檢處都嚇了一跳,表示不滿紐約州金融局的獨斷獨行。更甚的 是,紐約州金融局對於處理渣打事件的尺度及機制,與美國聯邦政府的完全迥異,變成「一國二制」,令銀行業無所適從。對於紐約州金融局的做法,英國傳媒認 為,這和美國國內政治有關,指金融局負責人羅斯基有政治野心。但是,更多的分析指向金融海嘯後的銀行業危機未消,美國忙於尋求客源和資金,於是歐洲的同業 便成為代罪羔羊。這個說法是否屬實,尚待驗證,因為以結算規模而言,渣打每天處理的交易為2400億美元,美國的摩根大通則是3.2萬億美元。即便如此, 美國過去一個多月連番向英國銀行開刀,包括巴克萊及匯豐,不能不令歐洲人懷疑,美國這種「正義之舉」其實是另有盤算。事實上,英國的銀行業人士就說過,美 國銀行在定價權方面遇到英國挑戰,遂而反撲打擊倫敦城。

這場隔岸互轟的下一個焦點,是本月15日的紐約州金融局聽證會,渣打主席莊貝思已為聽證會作準備,莊貝思肯定不會承認紐約州金融局的指摘,但他難以 估計的是,慣於政治操作的美國人到時會拋出什麼「證據」——紐約州金融局的報告,附錄了多份渣打總部高層與紐約分行負責人的電郵內容,到底這些本應屬於機 密的對話還有多少在別人手上,是事件發展的重要關鍵。英國銀行業感到這股壓力不是單單朝覑渣打而來,而是朝覑把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鍋端的方向走去,業內要求政府介入的呼聲四起,卡梅倫政府到底應該出手還是不出手,此刻是唐寧街首相府的頭疼事。

美監管部門大動作  歐銀行業唇亡齒寒

歐洲的債務危機已使得這片大陸過去幾年疲於奔命,美國監管部門的大動作,更加令其他歐洲國家唇亡齒寒。英國銀行業界認為,美國政府在這次渣打事件中 扮演覑一個不光彩角色的原因,是聯邦部門沒有完成全面調查,卻任由新成立不久的紐約州金融局猶如野馬亂跑亂蹬,總統奧巴馬一句話都沒說;且美國銀行業在 金融海嘯後也不見得比以前規矩,可是美國監管部門不去管好自己,卻把手伸到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這次事件肯定損害英美關係,眾所周知,兩次世界大戰,英美的密切關係,成為歐洲西線的一股巨大力量。冷戰期間,兩國是圍堵蘇聯的堅實堡壘;1980 年代,美國總統列根與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惺惺相惜,福克蘭戰爭令兩國關係更上一層樓。911後,美國發動反恐戰,英國義無反顧傾全力襄助,2003年伊拉 克戰爭,貝理雅獨力撐小布殊出兵,到今天英國仍有部隊駐留阿富汗。這一對政治和軍事上曾經如膠似漆的國家,今天「因財失義」,紐約州金融局把渣打稱作流氓 金融機構,英國肯定不會服氣,「流氓」(rogue)是小布殊政府形容朝鮮、伊朗等5國的字眼,如今竟然用到英國身上,英美關係恐怕會冷凍一段時期,難以 馬上回到昔日的密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