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者不是教徒,但寫有關聖(耶)誕源起及其相關物事的應節文字,蓋有年矣—整 整四十五年前,便在《明報月刊》寫英人過「聖誕」的習俗;這些年來,寫過相關的題材不下十遍,而且每次都是讀到新資訊或有新感想才動筆……。今年本來不打 算再在這方面囉唆,哪知十二月十三日《經濟學人》有題目令人會心微笑〈真有趣〉(Oh
What Fun)的短文,寫慶祝聖誕節和聖誕老人,在中國已蔚成時流,不但商家對此充分利用,成都(沒說明是官營還是民辦)還決定於二○一六年開闢亞洲第一座「聖 老公園」(Santa Park),把聖誕老人原生地芬蘭的「聖老村」搬到中國;與小童同歡,這是不錯的商業行為,不過,「聖老村」太單調,筆者建議主辦者應加進一些新玩意(可 參考《聖誕物語》(R. Highfield: The Physics of Christmas)或筆者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史高治不足為法 禮物實用至上》(收《婪火焚城》)。與此同時,又見德國哥廷根大學(U.
of Gottingen)「管理及經濟發展歐洲研究中心」(CEGE)的同名學報十一月號發表兩名經濟學者的論文︰《乘雪橇論聖誕經濟學》 (Christmas Economics – A Sleigh Ride),作者們以輕鬆的筆法,寫仁慈獨裁者聖誕老人和他的經濟顧問團(CEA,成員包括所有在聖誕神話中出現的神仙精靈)討論若干與聖誕掛鈎、不少已 成為「傳統智慧」(conventional wisdom)的俗事,這兩位德國學者引經據典,把之一一推翻,極具啟發性,「不得不寫」—茲擇與華人地區關係較「深」的,縷述如下。
二、 聖老年年通過煙囱環球送禮給有需要和沒需要的兒童,開銷不菲,出現財政危機;經顧團建議他在聖誕前一段時間購入股票,然後於放假前利用「節前效應」 (Pre-holiday effect)拋售,大賺一筆,留為明年購禮物之用;這種「傳統智慧」從人們憧憬普天同慶人心興奮非理性亢奮入市搶高股價而來,然而,這種也許可稱為「蠻 荒時代遺物」的市況,西方股市不彈此調已久,聖老的首席智囊紅鼻子馴鹿魯杜夫(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為聖老拉雪橇的帶頭鹿)亦不同意這樣做,以自從范瑪(E. Fama,二○一三年經濟學諾獎聯合得主之一)於一九七○年提出「有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以來,「理性投資者」人人利用此現象上下其手,結果「節前效應」慢慢失效尋且消於無形;昨天伊馬仕在本報「智識選股」欄論股市順口 溜「聖誕鐘買滙豐」,結果是這種投資策略已經過時,顯而易見,此順口溜不再應驗,亦與太多理性投資者參與買賣有關。
投資學者的研究顯示,如今西方各地股市仍有「節前效應」的,僅紐西蘭股市而已,但相信很快便不再如此。無法利用「節前效應」撈一把,聖老只好「暗示」各家長「自備禮物」了!
三、 和內地的「春運」—春節期間的交通運輸情況相似,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於聖誕和復活節假期前,均有機票難求因此價格被炒高之象(巴士火車票價當然亦如此); 「一票難求」,皆因旅人信守習俗,在這個全民假日趕回老家與親人團聚而起。雖然航空公司加開班機,但硬體供應有局限且機師不可能突增,等於機位供應增幅無 法滿足驟殷的需求,在自由市場,便只有用價格來調節了。
有趣的是,學者對假前多國汽油價格的調查,顯示並無提價的情況,按照常理,這段期間許多人「不分晝夜」駕車趕路回家,耗油多了,理應漲價的油價卻漲不起來。學者對此似未提出有力解釋,只好歸因於加油站隨處可見即汽油供應充足有以致之。
聖老對機票價格趨升,耿耿於懷,以他了解消費者的額外支出皆因他而起;不過,汽油價格巍然不動,等於更多人受惠,又令他老人家稍為寬懷。
四、 在一般人的想像和若干未做實證研究的經濟學家筆下,由於互贈禮物及家庭團聚,聖誕前的購物潮必會推高各種「應節商品」的價格,哪知事實並不盡然。各式禮物 的價格,節前也許稍高,但在佳節日近以至節後的日子,商家為免有過多存貨(可以退回廠商但甚麻煩,由於費用大都由廠商負責,他們因此鼓勵零售商大減價以減 少退貨),大都會「割價求售」(聖誕節大減價是世界各地的常態),價格於是較前大降;平均而言,價格拉上補下等於不受節日的影響。至於家常食用雜物 (groceries)價格,在假日期間則不升反跌!何以故?非常明顯,假期消費量上升,零售商大量進貨,產生「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效益,即大宗進貨有較高的折扣令成本下降,由於大多數消費者有比較價格的習慣,零售商被迫採取薄利多銷之策……。有關這方面的論述,論文所據 的資料,絕大部分於科網勃興之前蒐集,許多已「不合時宜」,便不細說了。
五、瘋狂購物期一般是指感恩節至聖誕日,這段從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起計的購物季節,一共有二十六天至三十二天之間。
購 物季節的短長,對經濟(這裏僅指美國)的影響,是個長期為經濟學家關注的問題;當然,零售業者知道假期愈長愈妙,以消費者很少能抵抗廣告及櫥窗特別是大減 價的誘惑,美國國家乾貨(主要指成衣商)零售業協會(National Retail Dry Goods Association)於一九三九年向國會游說延長購物假期,獲羅斯福總統同意而國會於在一九四一年通過定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傳統是十一月最後的星期 四)為感恩節法定假期,這正是如今我們有時仍可於傳媒上見稱此啟動購買禮物潮假日為「法蘭士送禮日」(Franksgiving)的原因。按羅斯福的名字 Franklin(D. Roosevelt),Franks為暱稱。
經濟學家大體同意並有實證數據證實購物季節較長對「去貨」有利,意 味時間愈長會誘使更多人「買物」—假日每增一天,美國零售額增額外百分之零點零七,數字看似無足輕重,實際上零售商因此要增加以萬計的售貨員,這等於說, 購物季節對就業有肯定性影響(Posi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不過,今年一來由於經濟難言興旺,在油價持續大幅下挫的市場環境下,難免令人對經濟前景憂心忡忡,再加上一般受薪者實質收入不進 反退的情況未見改善,令人不得不對盡情花費有所保留;一來由於感恩節至聖誕日一共只有二十七天,是屬於較短的購買季節,相關消費可能不太理想,因此近日有 零售商提出「購物季節學加(拿大)德(國)」—加拿大的感恩節定於十月第二個星期一、德國的則為十月第一個星期日,拉闊了感恩節至聖誕節的距離,大大延長 購買季節,不言而喻。
必須指出的是,西洋風俗,一年購物集中在感恩節至聖誕節間的二、三十天,人們瘋狂(甚至不惜先使未來不一定有的錢) 購物,送長輩、小輩、同事和自用;和我國一樣,西洋人也講究禮尚往來,交換禮物大大刺激零售業的營銷額,這亦是感恩節翌日的星期五被稱為「黑色星期五」的 原因—據說,零售業一年三百多天均錄得赤字,只有感恩節一到,購物狂潮來襲,紅字馬上變為黑字(即公司從虧轉盈)。這當然是不精確但大多數視為理所當然而 傳媒亦樂於採用的說法。
‧聖誕節與聖誕老人雜說.三之一
二、 聖老年年通過煙囱環球送禮給有需要和沒需要的兒童,開銷不菲,出現財政危機;經顧團建議他在聖誕前一段時間購入股票,然後於放假前利用「節前效應」 (Pre-holiday effect)拋售,大賺一筆,留為明年購禮物之用;這種「傳統智慧」從人們憧憬普天同慶人心興奮非理性亢奮入市搶高股價而來,然而,這種也許可稱為「蠻 荒時代遺物」的市況,西方股市不彈此調已久,聖老的首席智囊紅鼻子馴鹿魯杜夫(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為聖老拉雪橇的帶頭鹿)亦不同意這樣做,以自從范瑪(E. Fama,二○一三年經濟學諾獎聯合得主之一)於一九七○年提出「有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以來,「理性投資者」人人利用此現象上下其手,結果「節前效應」慢慢失效尋且消於無形;昨天伊馬仕在本報「智識選股」欄論股市順口 溜「聖誕鐘買滙豐」,結果是這種投資策略已經過時,顯而易見,此順口溜不再應驗,亦與太多理性投資者參與買賣有關。
投資學者的研究顯示,如今西方各地股市仍有「節前效應」的,僅紐西蘭股市而已,但相信很快便不再如此。無法利用「節前效應」撈一把,聖老只好「暗示」各家長「自備禮物」了!
三、 和內地的「春運」—春節期間的交通運輸情況相似,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於聖誕和復活節假期前,均有機票難求因此價格被炒高之象(巴士火車票價當然亦如此); 「一票難求」,皆因旅人信守習俗,在這個全民假日趕回老家與親人團聚而起。雖然航空公司加開班機,但硬體供應有局限且機師不可能突增,等於機位供應增幅無 法滿足驟殷的需求,在自由市場,便只有用價格來調節了。
有趣的是,學者對假前多國汽油價格的調查,顯示並無提價的情況,按照常理,這段期間許多人「不分晝夜」駕車趕路回家,耗油多了,理應漲價的油價卻漲不起來。學者對此似未提出有力解釋,只好歸因於加油站隨處可見即汽油供應充足有以致之。
聖老對機票價格趨升,耿耿於懷,以他了解消費者的額外支出皆因他而起;不過,汽油價格巍然不動,等於更多人受惠,又令他老人家稍為寬懷。
四、 在一般人的想像和若干未做實證研究的經濟學家筆下,由於互贈禮物及家庭團聚,聖誕前的購物潮必會推高各種「應節商品」的價格,哪知事實並不盡然。各式禮物 的價格,節前也許稍高,但在佳節日近以至節後的日子,商家為免有過多存貨(可以退回廠商但甚麻煩,由於費用大都由廠商負責,他們因此鼓勵零售商大減價以減 少退貨),大都會「割價求售」(聖誕節大減價是世界各地的常態),價格於是較前大降;平均而言,價格拉上補下等於不受節日的影響。至於家常食用雜物 (groceries)價格,在假日期間則不升反跌!何以故?非常明顯,假期消費量上升,零售商大量進貨,產生「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效益,即大宗進貨有較高的折扣令成本下降,由於大多數消費者有比較價格的習慣,零售商被迫採取薄利多銷之策……。有關這方面的論述,論文所據 的資料,絕大部分於科網勃興之前蒐集,許多已「不合時宜」,便不細說了。
五、瘋狂購物期一般是指感恩節至聖誕日,這段從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起計的購物季節,一共有二十六天至三十二天之間。
購 物季節的短長,對經濟(這裏僅指美國)的影響,是個長期為經濟學家關注的問題;當然,零售業者知道假期愈長愈妙,以消費者很少能抵抗廣告及櫥窗特別是大減 價的誘惑,美國國家乾貨(主要指成衣商)零售業協會(National Retail Dry Goods Association)於一九三九年向國會游說延長購物假期,獲羅斯福總統同意而國會於在一九四一年通過定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傳統是十一月最後的星期 四)為感恩節法定假期,這正是如今我們有時仍可於傳媒上見稱此啟動購買禮物潮假日為「法蘭士送禮日」(Franksgiving)的原因。按羅斯福的名字 Franklin(D. Roosevelt),Franks為暱稱。
經濟學家大體同意並有實證數據證實購物季節較長對「去貨」有利,意 味時間愈長會誘使更多人「買物」—假日每增一天,美國零售額增額外百分之零點零七,數字看似無足輕重,實際上零售商因此要增加以萬計的售貨員,這等於說, 購物季節對就業有肯定性影響(Posi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不過,今年一來由於經濟難言興旺,在油價持續大幅下挫的市場環境下,難免令人對經濟前景憂心忡忡,再加上一般受薪者實質收入不進 反退的情況未見改善,令人不得不對盡情花費有所保留;一來由於感恩節至聖誕日一共只有二十七天,是屬於較短的購買季節,相關消費可能不太理想,因此近日有 零售商提出「購物季節學加(拿大)德(國)」—加拿大的感恩節定於十月第二個星期一、德國的則為十月第一個星期日,拉闊了感恩節至聖誕節的距離,大大延長 購買季節,不言而喻。
必須指出的是,西洋風俗,一年購物集中在感恩節至聖誕節間的二、三十天,人們瘋狂(甚至不惜先使未來不一定有的錢) 購物,送長輩、小輩、同事和自用;和我國一樣,西洋人也講究禮尚往來,交換禮物大大刺激零售業的營銷額,這亦是感恩節翌日的星期五被稱為「黑色星期五」的 原因—據說,零售業一年三百多天均錄得赤字,只有感恩節一到,購物狂潮來襲,紅字馬上變為黑字(即公司從虧轉盈)。這當然是不精確但大多數視為理所當然而 傳媒亦樂於採用的說法。
‧聖誕節與聖誕老人雜說.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