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紀曉風:《施政報告英文版》反映香港官員英文不濟




港式英文共式思維極不濟

梁振英日前發表的《施政報告》洋洋200段,但不少市民看過後坦言充斥多餘文字,而且行文用字既有犯駁邏輯(如以「山高水深」企圖說明土地難求),也有奇字怪語(如「不可偏廢」)。中文版難閱,原來英文版更怪。

老紀邀請三位英語名家(資深老師、中英兼善議員及學貫中西才子),點評《施政報告》的英文版。結果老師厚道地打了個「B」級,議員認為是官樣文章,才子則直指行文充滿共式思維,怎譯也不成。政府最重要文件的英文不濟,有英文媒體記者又指官員愈來愈不想回答英語問題,政府也有怠慢英文新聞稿及材料之嫌。看來,梁班子比前朝更傾向大搞「去英化」。

《施政報告》不單被評為「三無報告」,即「無膽、無識、無規劃」,但原來更似多一「無」,就是「無文采」。有網民更統計整份《施政報告》有大量內地化、英語化詞彙,如全文共有17個「落實」、10個「優化」、9個「適度」等等,令整篇《施政報告》充斥甚為機械式語言。

無獨自然有偶,「學貫中西」也可淪為「惡貫中西」。《施政報告》的英文版也充滿騎呢英文。老紀於是請來三位名家(分別是在D100電台節目《講好玩英文Time To Play》的主持謝菲老師、在報章撰寫專欄教英文和英語會話的立法會議員毛孟靜,以及學貫中西的才子陶傑),點評一下《施政報告》的英文問題。

有六年教英文經驗的謝菲確是厚道,他指《施政報告》不是很大問題,外國人應看得明,屬「叻啲中學生英文」。他認為,英文版《施政報告》的最大問題是用字不當以及港式英文過多。用字不當例子有第24段(提及香港角色):「……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和經貿樞紐,香港是點……」,英文版以「node」代表「點」,但謝菲指「node」一字鮮有如此用作中心點意思,最大問題是該字不只形容「樞紐」,更可形容「腫瘤」。他稱,如讓他執筆,會用「gateway」代替。

又如在開始介紹環保措施時,《施政報告》用上「liveable」(適合居住的)一字作為「宜居」的翻譯,但謝菲坦言:「liveable是講及例如火星是否有水、空氣,是否適合居住,如果在這裏這樣用,好像以香港比喻火星,水平比較太誇張。」謝菲為這份報告的英文水平給予「B」評級,「一定不是A級水平,港式英文太多,而且為遷就中文版,經常以『and』串起很多東西,有點畫蛇添足,感覺像充撐字數」。

Miss Mo之稱的毛孟靜早在《施政報告》發表當天,批評《報告》的主題:「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的英譯版本「Seek Change Maintain Stability Serve the People with Pragmatism」(尋求轉變.維持穩定.以務實主義服務市民)過於冗長,認為應譯作「Change amid Stability Do the Real Work」更為理想。

CY在《施政報告》中自創新四字詞「山高海深」,看來也同樣考起翻譯官員。《施政報告》把「山高海深」譯作「Hong Kong is hilly and surrounded by water」,意即香港是丘陵地,且四面環水,恐怕和「山高海深」不盡相同。

毛孟靜認為忠於原句,「high hills and deep waters」可保留,只要加上「Hong Kong enjoys」便可做到既有意境,也忠於原文。這位常在不同媒介平台教授英語的Miss Mo坦言,《施政報告》的英文風格充滿港式英文,也是技術性的官樣文章,文法雖然沒有錯,但幾乎全沒有中文原文意境。

才子陶傑和老紀談起整份《施政報告》,甫開口已直言:「由第一段開始,整篇報告已充斥港式英文思維」。他舉兩例,一是報告首三段已大談香港優勢,「全是自我讚美的說話,講香港幾好,但英文寫法這些部分是放最後,不會一開始就狂讚自己。」另一例是文中幾乎所有英文字都可對應中文原文,但這是「un-English」(非英語)寫法,「好像主題『穩中求變』,英文中『change』是必會帶來不穩定,又想變,又要穩是共產黨思維,就恍如要『學習西方科技,但又要防止西方思想入侵』。根本思維就不是西方,怎譯也譯不好。」陶傑指《施政報告》一看便知不是出自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執筆,港式英文加上中式思維,難以說是好英文的參考取材。

回歸前,雖然《施政報告》由英文為母語的英國總督執筆,但譯文水平也相當高。以1996年彭定康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為例,即使是繁複無比的英文,「Even as it sets its sights on exceeding the achievements of recent years, it will be protected from hazard by the proceeds and results of those achievements.」(譯文:我們近年的收益和工作成果,足可使特區政府在宏展嘉謨、籌謀超越往績之際,得以專心經營而毋須有後顧之憂。)中文版相對呈現出的語句也完全合乎文法,以及翻譯上「信、達、雅」的原則。

事實上,踏入回歸後第十六個年頭,政府在英語上顯得比以前倒退。日前施政報告記者會,香港電台高級記者Francis就在向CY提問前,表示一整天只有CY一人肯以英文回答他的提問。老紀向這位老行尊請教,他表示前天在立法會上向很多官員提問,但無人肯回答他,包括雙語能力極佳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他指近年官員愈來愈不願以英語回答記者提問,記者會開場白也只講中文而不再有英語簡介。老紀也請教過一些英文媒體行家,他們都指政府近年英語譯稿發出時間遲。CY治下某些聲明、稿件也沒有英語版本,部分局長的英語水平不濟,難以節錄。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如果政府高官及重要施政報告文件的英文水平倒退,相信難以撐起「紐倫港」這美譽。